外周神经论文_骆嘉俊,黄学武,关洁珊

导读:本文包含了外周神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神经,声像,损伤,肿瘤,凝血酶原,耳穴,纤维瘤。

外周神经论文文献综述

骆嘉俊,黄学武,关洁珊[1](2019)在《耳穴压豆联合中药温通方外洗在减轻奥沙利铂化疗所致外周神经毒性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耳穴压豆及中药外洗对奥沙利铂所致外周神经毒性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6月在我院肿瘤中心接受含奥沙利铂方案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158例,其中愿意接受中医辅助治疗的患者132例随机分为3组,A组接受含奥沙利铂方案化疗联合耳穴压豆治疗,B组接受含奥沙利铂方案化疗联合中药温通方外洗治疗,C组接受含奥沙利铂方案化疗联合耳穴压豆及中药温通方外洗治疗,不愿意接受中医辅助治疗的患者26例归为D组,接受含奥沙利铂方案化疗。使用Levi神经毒性分级标准及KPS评分进行评分,对比治疗后外周神经毒性的发生率、程度差异及KP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耳穴压豆组、中药外洗组、耳穴压豆联合中药外洗组出现外周神经毒性的人数及3、4级外周神经毒性的比例均较单纯对症支持治疗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以,耳穴压豆、中药外洗、耳穴压豆联合中药外洗均能减少奥沙利铂外周神经毒性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王佳,恽琪,马思飞,宋黄戎,郭美娜[2](2019)在《外周神经网-调控神经精神疾病的双刃剑》一文中研究指出神经元外周神经网(PNNs)主要是包裹在小清蛋白阳性中间能神经元周围的一种独特的细胞外基质结构。PNNs发育、结构及功能的正常对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执行至关重要。PNNs调控GABA能神经元的功能,抑制活性氧ROS对神经元的损伤,也参与了神经可塑性的调控和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它们在精神障碍、衰老、记忆以及药物滥用后将发生量和质的改变。该文论述了PNNs的结构、功能,PNNs调控神经可塑性的分子机制,重点阐述PNNs在记忆、衰老、阿尔茨海默症、药物成瘾及精神障碍类疾病中的作用,PNNs分子机制的研究将为这些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通报》期刊2019年12期)

卢业明,麦志辉,陈正,陈琳,邝志立[3](2019)在《外周感觉神经通过Wnt5a调控正畸牙移动的骨改建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正畸牙移动(OTM)过程中外周神经对Wnt信号通路的调控以及它们在正畸成骨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建立OTM模型和辣椒素去感觉神经模型: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不注射辣椒素+不进行牙移动组(对照组)、不注射辣椒素+牙移动组(牙移动组)、注射辣椒素+不进行牙移动(去神经组)、注射辣椒素+牙移动(去神经+牙移动组),每组各9只大鼠。使用逆转录定量PCR(qRT-PCR)检测移动牙周围牙槽骨Wnt5a和Wnt10b的mRNA表达水平,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右侧上颌第一磨牙牙根张力侧Wnt5a和骨钙素的表达变化。结果在SD大鼠上进行OTM后,牙槽骨中Wnt5a和Wnt10b mRNA水平上调(P均<0.05)。使用辣椒素去感觉神经后,有OTM大鼠Wnt5a mRNA与无OTM大鼠相近(P>0.05),而Wnt10b mRNA水平仍升高(P <0.05)。免疫组化示,正常SD大鼠OTM 9 d后,张力侧牙周膜内Wnt5a蛋白和成骨标志物骨钙素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均<0.05),但辣椒素去感觉神经后Wnt5a和骨钙素蛋白表达水平被显着抑制,与无OTM大鼠相近(P均> 0.05)。结论感觉神经在OTM诱导的骨改建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感觉神经可能通过调控Wnt5a的表达而调控OTM中的骨改建过程。(本文来源于《新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亓恒涛,王铁铮,包守刚,滕剑波[4](2019)在《外周神经内血管畸形的超声诊断价值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声对外周神经内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经外科手术或病理证实的外周神经内血管畸形的患者行高频超声检查,对其声像图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声像图特征。结果:10例外周神经内血管畸形的患者超声提示为肌肉内静脉畸形并侵及神经的有7例,2例诊断为神经内的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1例仅提示肌肉静脉畸形(venous malformation,VM)而未对神经作出诊断,诊断符合率为90%。10例外周神经内血管畸形患者中受累的神经包括4例正中神经、2例尺神经、2例胫神经、1例桡神经及1例坐骨神经。外周神经内血管畸形的声像图表现为受累的神经明显增粗,其中神经内的静脉畸形表现为神经内沿神经长轴走行的条带状暗区,暗区与神经束膜分界不清,部分暗区内可见强回声静脉石及低回声的血栓显示,CDFI内可见静脉血流信号显示,探头体表加压神经形态改变明显,部分病例中神经周围软组织内亦可见静脉畸形显示;外周神经内的动静脉畸形表现为外周神经增粗,内可见迂曲扩张的血管显示,神经束膜受挤压移位,显示不清,彩色多普勒内可见丰富的动静脉血流信号,动脉频谱显示为高速低阻改变。超声诊断为神经内血管畸形的9例患者,检查过程中均对其病变位置、大小、边界及累及范围均做出了准确的评估并体表定位,与术中所见吻合。结论:高频超声是诊断外周神经内血管畸形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七届全国肌肉骨骼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9-11-15)

刘红梅,陈雨凡,何燕妮,刘宇[5](2019)在《外周神经源性肿瘤声像图特点及超声诊断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分析外周神经源性肿瘤的声像图特征及其误诊原因,探讨超声在外周神经源性肿瘤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以提高超声对该类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方法:2018年01月至2019年07月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外周神经源性肿瘤的24例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表现、超声声像特点、病理特征,对比不同神经源性肿瘤检查结果的异同点,总结外周神经源性肿瘤的超声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并分析其误诊原因。结果:24例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14例;年龄13-63岁,平均年龄38岁;肿块发生于四肢16例,头颈部4例,躯干2例,全身多处2例;病程1个月-40年;其中13例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包括肿块处疼痛、肢体酸胀、麻木等。上述神经源性肿瘤病理及超声诊断结果如下:①神经鞘瘤15例(超声诊断为神经源性肿瘤11例,其中神经鞘瘤6例、神经纤维瘤2例;淋巴结病变3例,颈动脉体瘤1例);②神经纤维瘤5例(超声诊断为神经源性肿瘤4例,其中神经纤维瘤2例、神经鞘瘤2例;结节性筋膜炎1例);③神经纤维瘤病4例(超声均诊断为神经纤维瘤病)。超声对神经源性肿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神经纤维瘤病的诊断检出率分别为79.2%、40.0%、40.0%、100%。回顾分析上述神经源性肿瘤的声像图特点,数据显示:①肿块平均直径约8mm-40mm (病理为神经鞘瘤)、8.5mm-35mm (病理为神经纤维瘤),神经纤维瘤病呈多发病灶且病变较弥漫;②18例呈单发性(病理:14例神经鞘瘤,4例神经纤维瘤),6例呈多发性(病理:4例神经纤维瘤病,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各1例);③21例肿块均呈椭圆形或梭形,3例呈串珠状(后者病理为神经纤维瘤病),边界均清晰;④24例肿块内部均以低回声为主,其中21例呈实性,3例呈囊实性(后者病理为神经鞘瘤);其中21例后方回声增强;⑤11例可见鼠尾征,其与神经关系:偏心型7例(病理为神经鞘瘤),中心型4例(病理:1例神经鞘瘤,3例神经纤维瘤);⑥4例瘤体一侧可见脂肪帽、9例瘤体内可见靶征(病理为神经鞘瘤);⑦肿块内血流信号:0级3例,Ⅰ级6例,Ⅱ级4例,Ⅲ级2例(病理为神经鞘瘤);0级3例,Ⅰ级1例,Ⅱ级1例(病理为神经纤维瘤);⑧3例神经鞘瘤因分别位于颌下区、颈部及腹股沟区而误诊为淋巴结病变;1例神经鞘瘤因位于颈动脉分叉处而误诊为颈动脉体瘤;1例神经纤维瘤因位于前臂筋膜层而误诊为结节性筋膜炎。结论:超声对外周神经源性肿瘤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性,但对其分类诊断尚有一定的难度。本组数据显示:外周神经源性肿瘤好发于四肢的皮下或浅表肌层,多单发,形态规则、边界清晰,以实性低回声为主,部分病变可见鼠尾征。其中神经鞘瘤易呈偏心性生长,内部可出现囊性变等继发性改变,其血流信号可为星点状或较丰富,靶征、脂肪帽对于神经鞘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神经纤维瘤多包绕神经生长,其血流信号较少或为星点状分布。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具有结节型、丛型及弥漫型3种亚型,呈多发性,广泛分布于神经走行区,结合病史或皮肤"牛奶咖啡斑"等,较易鉴别诊断。颈部、腹股沟处神经丰富,是神经源性肿瘤好发部位之一,其与异常肿大淋巴结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需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必要时穿刺活检。(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七届全国肌肉骨骼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9-11-15)

刘丽,赵然,高佳琦[6](2019)在《超声检查在良性外周神经源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神经源性的肿瘤,病理上良性占多数,常见的包括: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和节细胞神经瘤。恶性常见的有:恶性神经鞘瘤(神经性肉瘤)、节神经母细胞瘤和交感神经母细胞瘤。较少见的有从副神经节发生的良、恶性嗜铬细胞瘤,能分泌肾上腺素,临床表现为高血压呈波动较大。肿瘤好发于青、中年,儿童多见于节细胞神经瘤和节神经母细胞瘤。多发的神经纤维瘤,除纵隔外,可见于其他神经,同时伴有多(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七届全国肌肉骨骼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9-11-15)

陆倩,许华宁,吴意赟,徐大华[7](2019)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评价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患者的胫神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评价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DNP)患者胫神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例临床诊断为2型糖尿病伴外周神经病变患者,20例临床诊断为2型糖尿病不伴外周神经病变患者和20名健康受试者为对照组。取内踝上4cm处胫神经主干处获得胫神经横截面图像,测量其横截面积(CSA),再获取其长轴切面行SWE检测胫神经弹性模量,分别比较各组参数的差异。结果:DNP组及非DNP组胫神经硬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DNP组及非DNP组之间胫神经硬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叁组胫神经CSA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受试者双侧胫神经参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可以做为糖尿病患者的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性。(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七届全国肌肉骨骼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9-11-15)

何冠蘅,吕小州,周歆,裴文娅,阮经文[8](2019)在《基于中西医理论指导下外周神经损伤术后针灸治疗策略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督脉阳气失运、局部气滞血瘀是外周神经损伤的主要中医病机。现代研究证实外周神经损伤后,除了原发的外周神经损伤点外,还会导致相应脊髓节段神经元因缺失外周营养的反哺而继发凋亡,即存在两个"靶点"病灶。本文将基于中西医理论的指导,并结合术后的病理特点,探讨有助于提高外周神经损伤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和功能恢复率的针灸治疗策略。(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期刊2019年20期)

徐笑,张寅,胡大玲,贾俊丽,吴志生[9](2019)在《外周血内凝血指标与神经胶质瘤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外周血内凝血指标与神经胶质瘤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神经胶质瘤患者110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关于神经胶质瘤的分级标准,分为Ⅰ级25例、Ⅱ级25例、Ⅲ级30例和Ⅳ级30例,另外选取同期在该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者50名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患者血浆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及D-二聚体(D-Dimer,D-D)的水平。神经胶质瘤患者血浆内凝血指标与WHO分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预后不良的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WHOⅠ级的FIB、D-D升高,APTT降低,WHOⅡ级、Ⅲ级及Ⅳ级的FIB、D-D升高,APTT和PT降低(P<0.05);与WHOⅠ级相比,WHOⅢ级的PT降低,WHOⅣ级的FIB、D-D升高,APTT和PT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FIB和D-D的水平与WHO分级呈正相关(P<0.05);APTT的水平与WHO分级呈显负相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内FIB、D-D及APTT的水平是神经胶质瘤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外周血内血浆FIB、D-D及APTT的水平与神经胶质瘤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临床应密切关注。(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陈志勇[10](2019)在《外周神经损伤后早期疼痛爆发的原因——邻近未损伤的伤害性感觉神经元敏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客观上说,神经切断引起外周感觉传入的减少。然而,临床资料显示,神经损伤后,患者可以迅速感受到严重的疼痛,但具体机制不清。为了避免麻醉药对早期痛行为检测的影响,研究者首先建立清醒大鼠急性L_5脊神经切断模型(L_5 SNT)。在此基础上,应用在体单细胞电生理记录(In vivo single cell electrophysiological(本文来源于《中国疼痛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外周神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神经元外周神经网(PNNs)主要是包裹在小清蛋白阳性中间能神经元周围的一种独特的细胞外基质结构。PNNs发育、结构及功能的正常对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执行至关重要。PNNs调控GABA能神经元的功能,抑制活性氧ROS对神经元的损伤,也参与了神经可塑性的调控和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它们在精神障碍、衰老、记忆以及药物滥用后将发生量和质的改变。该文论述了PNNs的结构、功能,PNNs调控神经可塑性的分子机制,重点阐述PNNs在记忆、衰老、阿尔茨海默症、药物成瘾及精神障碍类疾病中的作用,PNNs分子机制的研究将为这些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外周神经论文参考文献

[1].骆嘉俊,黄学武,关洁珊.耳穴压豆联合中药温通方外洗在减轻奥沙利铂化疗所致外周神经毒性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2].王佳,恽琪,马思飞,宋黄戎,郭美娜.外周神经网-调控神经精神疾病的双刃剑[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9

[3].卢业明,麦志辉,陈正,陈琳,邝志立.外周感觉神经通过Wnt5a调控正畸牙移动的骨改建过程[J].新医学.2019

[4].亓恒涛,王铁铮,包守刚,滕剑波.外周神经内血管畸形的超声诊断价值探讨[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七届全国肌肉骨骼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9

[5].刘红梅,陈雨凡,何燕妮,刘宇.外周神经源性肿瘤声像图特点及超声诊断价值分析[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七届全国肌肉骨骼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9

[6].刘丽,赵然,高佳琦.超声检查在良性外周神经源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七届全国肌肉骨骼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9

[7].陆倩,许华宁,吴意赟,徐大华.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评价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患者的胫神经[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七届全国肌肉骨骼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9

[8].何冠蘅,吕小州,周歆,裴文娅,阮经文.基于中西医理论指导下外周神经损伤术后针灸治疗策略的思考[J].广东医学.2019

[9].徐笑,张寅,胡大玲,贾俊丽,吴志生.外周血内凝血指标与神经胶质瘤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9

[10].陈志勇.外周神经损伤后早期疼痛爆发的原因——邻近未损伤的伤害性感觉神经元敏化[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9

论文知识图

通过刺激电极将电刺激脉冲传递至...平台上的动态钳,摘自文献[...别孕烯醇酮的合成路径注释:图显示了别...人体脊髓结构示意图钩吻素子化学结构,分子式C20H22N2O...横切面

标签:;  ;  ;  ;  ;  ;  ;  

外周神经论文_骆嘉俊,黄学武,关洁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