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氧化铝颗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氧化铝,溶胶,颗粒,球形,氨基,凝胶,海藻。
氧化铝颗粒论文文献综述
李龙,陈学刚,王萌,李寿[1](2019)在《活性氧化铝颗粒吸附异戊二烯中阻聚剂(TBC)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初步探究活性氧化铝颗粒对于异戊二烯中阻聚剂(TBC,即对叔丁基邻苯二酚)的静态吸附效果。实验得到初步结论:经过约4 h浸泡处理可使样品水分值减小并稳定在60×10~(-6)~70×10~(-6)。经过约3 h浸泡处理后,TBC的含量已降至较低数值;约12 h浸泡处理后,已不影响聚合转化率。其聚合产胶的顺式1,4结构含量基本无影响。对于胶样的重均分子质量也影响较小,但是使分子质量分布变宽。(本文来源于《现代盐化工》期刊2019年02期)
陈伟文[2](2018)在《一种单相纳米氧化铝颗粒弥散强化的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专利申请号:2017108312791公布号:CN107557609A申请日:2017.09.15公开日:2018.01.09申请人: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本发明属于粉末冶金制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相纳米氧化铝颗粒弥散强化的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氧化剂中Al_2O_3的质量分数为0.2%~2.4%,γ-Al2O3的质量分数≥95%,γ-Al2O3平均粒径D<30(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8年04期)
杜广生[3](2018)在《输送方式对氧化铝颗粒润湿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圆度和接触角来定量表征气力提升泵和钢丝胶带斗式提升机两种输送方式对氧化铝颗粒的几何特征和表面润湿性的影响规律,发现气力提升泵输送对氧化铝颗粒的几何形状特征和表面润湿性影响较大,其影响程度远远高于采用钢丝胶带斗式提升机的输送方式,这对铝电解生产过程的稳定和电解效率提高均有不利影响,故采用钢丝胶带斗式提升机输送工艺更为合理。(本文来源于《有色设备》期刊2018年04期)
苟文贤,李伟强,李伟[4](2018)在《利用EXAFS技术从分子水平理解Zn同位素在纳米氧化铝颗粒表面的吸附分馏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矿物或颗粒(如黏土矿物、氧化铝纳米颗粒、氧化铁纳米颗粒、氧化锰纳米颗粒)在表生环境下广泛分布,并通过物理或化学过程影响地表核素循环(溶解、转化、迁移、沉淀)。其中一个广泛发育的过程就是矿物-溶液界面吸附(sorption)。吸附一般用于笼统地表示核素离开水溶液进入矿物表面的过程,再(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文集》期刊2018-07-06)
杨功兵[5](2018)在《大孔球形氧化铝颗粒的制备及其在丙烷脱氢中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利用异丙醇铝水解制备拟薄水铝石;然后采用自制拟薄水铝石为前体,通过挤出成型法制备了球形大孔氧化铝颗粒;并以自制大孔氧化铝颗粒为载体,制备了丙烷脱氢催化剂。采用N_2吸附-脱附、SEM、TEM、NH_3-TPD及XRD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进行了丙烷脱氢催化剂活性实验,得出以下结论:异丙醇铝水解制备拟薄水铝石。以异丙醇铝为原料,通过水解制备拟薄水铝石,系统地研究了水与异丙醇铝比例、水解液中水与异丙醇比例及助剂对拟薄水铝石性质的影响。最终确定水解温度为60℃,水解液配比为异丙醇:水:异丙醇铝=40:8:1,水解助剂为1.5ml氨水,溶液pH为11.1的条件下水解6h,老化12h后在100℃下干燥5h得到比表面为458.6m~2·g~(-1),孔容为1.218cm~3·g~(-1),平均孔径为10.62nm,堆积密度为0.1771g·cm~(-3)的拟薄水铝石粉末。利用拟薄水铝石和海藻酸铵制备大孔氧化铝小球。研究表明酸浸泡可以增强小球强度,但是氧化铝小球的孔径、孔容和比表面积有所降低;煅烧温度升高,氧化铝小球的孔径和孔容增加,比表面积和小球的破碎强度降低;将拟薄水铝石粉热处理后制备氧化铝小球,处理温度越高氧化铝小球孔径、比表面积、孔容越大,但是强度降低;采用1.2%-2.5%海藻酸铵溶液,煅烧温度为500℃时,可得到不同碳含量氧化铝小球。采用150℃预处理拟薄水铝石,不经酸浸泡,850℃煅烧可得到的比表面积为165 m~2·g~(-1),孔容为0.635 cm~3·g~(-1),平均孔径为17.4nm,破碎强度为20.3N/颗的球形氧化铝颗粒。以上述球形氧化铝颗粒为载体,采用共浸渍方法制备Pt含量0.3%、Sn含量0.3%,K含量0.6%的催化剂。浸渍液中酸含量提高时活性也有一定提高;采用煅烧温度为500℃时获得的不同碳含量氧化铝球形颗粒为载体,制备了PtSnK催化剂,结果表明催化剂中载体的碳可以显着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经过100h以上的稳定性试验后,反应的丙烷转化率还可以达到30%左右。(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8-06-01)
汪为磊,刘卫丽,白林森,宋志棠,霍军朝[6](2017)在《氧化铝颗粒的表面改性及其在C平面(0001)蓝宝石衬底上的化学机械抛光(CMP)性质(英)》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氧化铝颗粒的CMP性能,本工作探索了一种合适的改性方法。同时,为了改善其化学机械性能,通过与其表面羟基的硅烷化化学反应和与Al和仲胺的络合两种作用,用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叁甲氧基硅烷表面改性氧化铝颗粒。本工作给出了化学反应机理,即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叁甲氧基硅烷接枝到氧化铝表面。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了改性氧化铝颗粒的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叁甲氧基硅烷已被成功地接枝到氧化铝颗粒的表面,导致改性比未改性的氧化铝颗粒具有更好的化学和机械性能。测试了未改性和改性的氧化铝颗粒在蓝宝石基底上的CMP性能。结果显示:改性氧化铝颗粒比未改性氧化铝颗粒有更高的材料去除速率和更好的表面质量。即,改性氧化铝颗粒在p H=10时比未改性氧化铝颗粒在p H=13.00时表现出更高的材料去除率,这将为减少设备腐蚀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无机材料学报》期刊2017年10期)
李茂,高玉婷,白晓,李远,侯文渊[7](2017)在《300 kA铝电解槽中氧化铝颗粒的溶解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铝电解下料过程中,氧化铝颗粒吸热、结块、溶解并受到传热与传质溶解机制的综合作用。基于Open FOAM计算平台,有效区分主导颗粒溶解的控制机制,考虑气泡作用和下料后的电解质温度响应,开发铝电解槽中氧化铝颗粒传热、传质耦合溶解计算模型;利用Rosin-Rammler分布函数计算下料后电解质中氧化铝颗粒粒径分布,对实际300 k A铝电解槽中氧化铝溶解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前18 s氧化铝溶解50%(质量分数),属于快速溶解阶段;一个下料周期144 s结束后,剩余约1.5%(质量分数)的氧化铝未溶解,未溶解颗粒聚集,并在电解槽底部形成沉淀;仅考虑氧化铝溶解吸热的情况下,下料区位置电解质温度在前1 s快速下降,随后,电解质温度快速回升并在60 s之后呈现震荡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17年08期)
朱士贞[8](2017)在《新型球形氧化铝颗粒的制备及其在丙烷脱氢中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海藻酸与拟薄水铝石的凝胶特性,制备了两种不同规格的球形氧化铝颗粒,分别为粒径在3-5nm的纯氧化铝颗粒和粒径为1-2nm的不同金属杂化的球形氧化铝颗粒,并通过负载活性组分Pt制备了Pt基催化剂,采用N_2吸附-脱附、XRD、SEM、NH_3-TPD、XPS及TEM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煅烧温度、杂化金属种类及含量等条件对催化剂催化丙烷脱氢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海藻酸溶胶凝胶与挤条成型相结合的方法制备的纯氧化铝小球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100~300m~2/g)和较大的孔容(0.8~1.1cm~3/g)及孔径(15~33nm)。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及孔容逐渐减小,孔径增加,直至孔道结构消失。同时煅烧温度的升高明显降低了催化剂的表面酸性,但过高的煅烧温度也使催化剂表面的酸活性中心减少,而催化剂催化丙烷脱氢是金属活性中心与酸活性中心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制备的催化剂中,700~oC煅烧的PtSn/Al_2O_3-700催化剂表现出了最佳的丙烷脱氢性能,在反应250min后,丙烷的转化率与丙烯的收率分别为36.2%与31.2%。采用海藻酸溶胶凝胶法滴制了不同金属杂化的球形氧化铝颗粒Ca-Al_2O_3和Zn-Al_2O_3,然后通过负载Pt与Sn获得了比表面积为100~260m~2/g,孔容为0.4~0.6cm~3/g,孔径为8~16nm的PtSn催化剂。不同金属杂化对催化剂的结构性质及其丙烷脱氢性能具有不同的影响:Ca的杂化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热稳定性,使其保留较高的比表面积,CaO含量为2.5%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初始转化率(48%);Zn杂化的催化剂具有较大的孔径,ZnO含量为6.2%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选择性(90%以上)与稳定性。利用海藻酸辅助成型的机理,在成型过程中引入Sn制备了Sn-Al_2O_3杂化载体,只负载活性组分Pt获得了比表面积为110~230m~2/g,孔容为0.5~0.8cm~3/g,孔径为9~19nm的Pt/Sn-Al_2O_3催化剂。Sn杂化载体促进了金属Pt的分散(平均粒径为1nm左右),降低催化剂的表面酸性,同时Sn的杂化量与载体煅烧温度对丙烷脱氢性能有着较大影响,Sn杂化与适宜的煅烧温度使催化剂的金属功能与酸性功能更加匹配,从而改善催化剂的性能,其中Pt/Sn_(15)-Al_2O_3-800(Sn杂化量为4.1%)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丙烷脱氢性能,在反应250min后丙烷的转化率仍高于37.5%,选择性在94%以上。(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7-05-01)
张政委,纪箴,贾成厂,张一帆,唐怡[9](2016)在《碳纳米管和氧化铝颗粒协同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利用碱式高锰酸钾对纯化后的CNTs进行改性处理,然后用分子水平法制得前驱体CNTs/Cu复合粉末,最后用内氧化方法,结合放电等离子烧结获得CNTs、Al_2O_3/Cu复合材料。结果表明:CNTs、Al_2O_3/Cu复合材料的维氏硬度(136)和抗拉强度(226 MPa)均优于两个增强相单独作用的铜基材料;材料的断后伸长率超过纯铜(40.1%),达到43.6%,表现出非常好的塑性;CNTs和Al_2O_3两个增强相对铜基材料导电率起到了协同增强作用,达到了1+1>2的效果。(本文来源于《粉末冶金技术》期刊2016年05期)
陈袁魁,潘有利,周啸,杜广生,廖万里[10](2016)在《输送方式对氧化铝颗粒磨损及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采用分形法和激光粒度检测法定量探讨了气力提升泵和斗式提升机冶金级氧化铝原料颗粒磨损等规律,研究发现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均表明气力提升泵输送方式对颗粒的磨损程度均为斗式提升机输送方式的两倍以上。从试样的微观形貌观测还发现采用气力提升泵输送后试样表面裂纹明显增多,细颗粒含量增加,这对铝电解生产过程的稳定和电解效率提高均有不利影响,故采用斗式提升机输送工艺更为合理。(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6年06期)
氧化铝颗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专利申请号:2017108312791公布号:CN107557609A申请日:2017.09.15公开日:2018.01.09申请人: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本发明属于粉末冶金制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相纳米氧化铝颗粒弥散强化的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氧化剂中Al_2O_3的质量分数为0.2%~2.4%,γ-Al2O3的质量分数≥95%,γ-Al2O3平均粒径D<3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氧化铝颗粒论文参考文献
[1].李龙,陈学刚,王萌,李寿.活性氧化铝颗粒吸附异戊二烯中阻聚剂(TBC)的研究[J].现代盐化工.2019
[2].陈伟文.一种单相纳米氧化铝颗粒弥散强化的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J].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2018
[3].杜广生.输送方式对氧化铝颗粒润湿性的影响研究[J].有色设备.2018
[4].苟文贤,李伟强,李伟.利用EXAFS技术从分子水平理解Zn同位素在纳米氧化铝颗粒表面的吸附分馏现象[C].2018年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文集.2018
[5].杨功兵.大孔球形氧化铝颗粒的制备及其在丙烷脱氢中的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8
[6].汪为磊,刘卫丽,白林森,宋志棠,霍军朝.氧化铝颗粒的表面改性及其在C平面(0001)蓝宝石衬底上的化学机械抛光(CMP)性质(英)[J].无机材料学报.2017
[7].李茂,高玉婷,白晓,李远,侯文渊.300kA铝电解槽中氧化铝颗粒的溶解模拟[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7
[8].朱士贞.新型球形氧化铝颗粒的制备及其在丙烷脱氢中的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7
[9].张政委,纪箴,贾成厂,张一帆,唐怡.碳纳米管和氧化铝颗粒协同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粉末冶金技术.2016
[10].陈袁魁,潘有利,周啸,杜广生,廖万里.输送方式对氧化铝颗粒磨损及性能的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