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荷非线性论文_李晶晶,孔令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卸荷非线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模型,加载,锦屏,应变,黄土,轴流,岩石。

卸荷非线性论文文献综述

李晶晶,孔令伟[1](2019)在《膨胀土卸荷蠕变特性及其非线性蠕变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膨胀土滑坡往往表现为长期性、渐进性等与时间相关的特性,利用GDS应力路径叁轴仪对膨胀土进行了叁轴卸荷蠕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偏应力较小时,膨胀土的蠕变曲线仅出现瞬时变形和衰减蠕变;当偏应力达到一定值时,其蠕变曲线也呈现衰减蠕变、稳态蠕变和加速蠕变3个阶段,但其加速蠕变阶段的特征与一般岩土体不同,其蠕变速度近乎常数。膨胀土的应力-应变等时曲线显示,膨胀土卸荷蠕变具有非线性特征,且其非线性程度与蠕变时间和应力水平相关,蠕变时间越长、应力水平越高,其非线性程度越高。基于非线性流变力学理论,提出了一种非线性四元件蠕变模型,将标准线性体与一个非线性黏壶串联,该模型可描述等围压叁轴压缩应力状态下膨胀土轴向应变随时间的演变规律。根据膨胀土卸荷蠕变试验结果,采用曲线拟合法对叁维非线性模型的参数进行反演识别。拟合曲线和试验曲线对比显示,两者吻合良好,说明该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膨胀土的蠕变特性。此外,基于该蠕变模型获取了膨胀土的临界破坏应力,其与常规剪切破坏应力的比值随着固结压力的减小而减小,表明越接近坡面的土层越容易发生蠕变破坏。(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9年09期)

穆红文,赵栋,刘亚峰,胡瑞民,刘力波[2](2017)在《软岩卸荷流变及非线性本构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模拟隧洞开挖过程中围岩应力调整所产生的问题,对贵州某电站引水隧洞泥质粉砂岩进行了恒定轴压下的围压卸荷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偏应力的影响下,试样表现出了明显的流变力学特性;降低围压时,随着偏应力增大,试样轴向变形速率每级增长幅度在11%~34%之间,横向变形速率每级增长幅度在8%~27%之间,表明围压卸荷能够减弱对岩石内部颗粒滑移的束缚,从而增大变形速率。在叁维Burgers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流变加速阶段的损伤修正系数,建立了软岩非线性阶段的本构模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拟合分析,发现该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流变非线性阶段。(本文来源于《甘肃科学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陈文俊,洪杨彬[3](2017)在《材料非线性对整体卸荷式板桩码头的抗震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abaqus数值分析软件研究了材料非线性对整体卸荷式板桩码头的抗震影响。结果表明:考虑材料非线性能有效减小整体卸荷式板桩码头前板桩墙和卸荷平台桩基的弯矩,同时对减小码头水平位移也有一定作用。(本文来源于《山东工业技术》期刊2017年09期)

谢林杰[4](2017)在《砂岩加载与卸荷蠕变特性及非线性黏弹塑性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高边坡、大型地下工程等开挖修建,建设过程中的安全性及运营期的稳定性等工程问题逐渐显现,而工程的长期稳定性与岩石蠕变性能密切相关,大量工程实践表明,岩石蠕变是工程产生大变形乃至失稳的重要因素。鉴于此,结合团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卸荷作用的深部围岩拉伸蠕变损伤演化机理及本构模型研究”(41302223),本文以重庆地区砂岩为研究对象,采用试验研究、理论分析、数据拟合等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常规单轴及叁轴压缩条件下砂岩的变形与破坏特征、不同加载和卸荷条件下砂岩的蠕变特性、非线性黏弹塑性蠕变模型及参数相关性等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砂岩的基本力学特性开展了不同围压作用下单轴和叁轴强度试验研究。采用WDAJ-600岩石试验机进行了单轴压缩强度试验,采用RLW-2000叁轴试验机进行了叁轴压缩强度试验。分析了砂岩的强度、变形与破坏特征,探讨了基本力学特性,测得了其基本力学参数,为开展砂岩蠕变试验研究奠定了基础。(2)对砂岩的蠕变特性开展了分级加载与卸荷路径的蠕变试验研究。采用WDAJ-600岩石蠕变试验机进行了单轴压缩蠕变试验,采用ROCK 600-50岩石叁轴测试系统进行了叁轴条件下加载与卸荷路径的压缩蠕变试验。分析了在不同围压作用下和不同分级卸荷量条件下砂岩蠕变过程中的变形与破坏特性,为开展岩石的蠕变本构模型研究提供了试验基础。(3)基于蠕变试验结果,验证了Burgers模型能有效描述砂岩瞬时弹性变形、衰减蠕变与等速蠕变变形,能有效反映加载与卸荷条件下砂岩黏弹性蠕变特征;且运用BFGS算法拟合的结果表明串联Kelvin体对Burgers模型有修正与优化改进的调节作用。(4)根据加速蠕变曲线特征,采用黏滞系数随时间按幂函数衰减的黏性元件,并串联具有优化功能的Kelvin体,再整体与塑性体并联,得到能体现加载与卸荷条件下砂岩加速蠕变特征的改进黏塑性模型;将改进模型同Burgers模型串联,可组成新的黏弹塑性模型。新模型可有效体现加载与卸荷条件下砂岩衰减、稳定与加速蠕变。(5)基于试验数据,采用BFGS算法进行模型参数识别后得到了合理的结果;对比蠕变试验曲线与拟合曲线,模拟效果良好,验证了新黏弹塑性模型的适用性;并探讨了拟合参数在各试验条件的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7-05-01)

张龙云[5](2016)在《硬脆性岩体卸荷非线性流变模型及工程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型水电工程项目的服役期限较长,坝址岩体强度较高,一般都处于叁维高应力状态,高坝边坡岩体工程在开挖卸荷后会产生明显的瞬时变形及时效变形。岩体的卸荷流变破坏现象,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但对硬脆性岩体的卸荷流变力学特性及破坏机制尚缺乏深入的分析研究。基于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室内试验、理论分析以及数值建模等手段,系统研究了硬脆性岩体的卸荷流变力学特性,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能够描述硬脆性岩石材料变形破坏时效演化规律的卸荷流变本构模型,以大岗山水电站高坝边坡工程为背景,应用本文的试验与理论研究成果,通过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对其进行数值计算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采用全自动岩石叁轴流变伺服仪,开展了孟底沟水电站花岗岩和大岗山水电站辉绿岩的常规叁轴试验和叁轴卸荷流变试验。研究了硬脆性岩石基本力学特性和卸荷流变力学特性,重点研究了硬脆性岩石卸荷流变变形规律、卸荷流变速率变化规律、卸荷流变强度变化规律及卸荷流变破坏方式。(2)采用SU 70热场发射扫描电镜,开展了破坏断面的SEM试验。研究了硬脆性岩石的破坏机制,分析了硬脆性岩石的细观结构变化与宏观强度及宏观破坏形式的关系。(3)用“稳态蠕变速率交点法”对硬脆性岩体卸荷长期强度进行分析,得到了硬脆性岩体卸荷长期强度临界值,能够较好地反映硬脆性岩石的卸荷流变长期强度规律。(4)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理论,建立了硬脆性岩石卸荷非线性流变模型,推导了模型的一维本构方程及叁维表达式,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硬脆性岩体卸荷稳态蠕变阶段平稳变形、加速蠕变阶段“扩容现象更为显着”及“脆性破坏特征更为明显”的试验特征。(5)结合ANSYS的二次开发平台,对硬脆性岩石卸荷非线性流变模型进行了二次开发,编制了硬脆性岩石卸荷流变模型的数值应用程序,对比模型计算得到的数值曲线与蠕变试验曲线,二者吻合较好,验证了二次开发程序的正确性。(6)利用硬脆性岩石卸荷非线性流变模型的二次开发程序,对大岗山水电站高边坡工程进行了边坡开挖卸荷长期稳定性的叁维数值分析。(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6-05-29)

张玉,邵生俊[6](2015)在《平面应变加、卸荷条件下黄土的非线性变形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黄土深基坑开挖坑壁土体侧向变形和填土路堤地基加载侧向挤出变形等平面应变问题,利用西安理工大学真叁轴仪改变加载机构,模拟平面应变条件下路堤黄土地基竖向加载和黄土基坑侧向卸载,进行了竖向加载和侧向卸载的黄土平面应变试验,研究了平面应变条件下不同含水率原状Q3黄土的加、卸载应力应变关系。揭示了平面应变竖向加载应力路径下原状Q3黄土的大、小主应力差与轴向应变及轴向应变与侧向应变服从双曲线关系;平面应变侧向卸载应力路径下原状Q3黄土的大、小主应力差与侧向应变及侧向应变与轴向应变也服从双曲线关系。依据平面应变条件下叁向的切线线弹性关系,建立了切线弹性模量和泊松比随应力应变状态变化的关系,以及非线性本构模型。经平面应变加、卸载应力路径下原状黄土应力应变关系的模型计算与试验结果比较,验证了两种平面应变路径下非线性模型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07-17)

张玉,邵生俊[7](2015)在《平面应变加、卸荷条件下黄土的非线性变形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黄土深基坑开挖坑壁土体侧向变形和填土路堤地基加载侧向挤出变形等平面应变问题,利用西安理工大学真叁轴仪改变加载机构,模拟平面应变条件下路堤黄土地基竖向加载和黄土基坑侧向卸载,进行了竖向加载和侧向卸载的黄土平面应变试验,研究了平面应变条件下不同含水率原状Q3黄土的加、卸载应力应变关系。揭示了平面应变竖向加载应力路径下原状Q3黄土的大、小主应力差与轴向应变及轴向应变与侧向应变服从双曲线关系;平面应变侧向卸载应力路径下原状Q3黄土的大、小主应力差与侧向应变及侧向应变与轴向应变也服从双曲线关系。依据平面应变条件下叁向的切线线弹性关系,建立了切线弹性模量和泊松比随应力应变状态变化的关系,以及非线性本构模型。经平面应变加、卸载应力路径下原状黄土应力应变关系的模型计算与试验结果比较,验证了两种平面应变路径下非线性模型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S1期)

余丽,扶名福,谢志龙,樊保圣[8](2012)在《基于变分原理卸荷裂隙岩体非线性强化阶段的半反推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裂隙岩体在卸荷条件下非线性强化阶段本构方程结合摩擦约束小位移变形弹性问题的基本方程,以σij,ui为独立变量构造两类变量的试泛函,运用半反推法将试泛函对独立变量σij,ui变分,并分别在Γu边界、Γσ边界上导出试泛函中的待定函数F、M、Q,将其代入试泛函,得出非线性强化阶段卸荷裂隙岩体变分问题的基本方程和能量泛函,将得出的理论公式与实验结果对比分析,证明了理论公式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塑性工程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朱杰兵,汪斌,邬爱清[9](2010)在《锦屏水电站绿砂岩叁轴卸荷流变试验及非线性损伤蠕变本构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绿砂岩为研究对象,采用恒轴压、逐级卸围压的应力路径开展室内流变试验,研究卸荷条件下的轴向及侧向变形特征。成果表明:侧向塑性变形的发展速率明显比轴向快,岩样破坏前在侧向反应要比轴向更为明显。在对流变试验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基础上,从材料损伤的角度出发,认为岩石流变力学参数随着黏性应变的负指数形式逐步弱化,从而建立起岩石损伤演化方程及变参数非线性Burgers模型。基于Levenberg-Marquardt(LM)算法,以残差平方和为目标函数,对试验数据开展相应拟合,所获得的参数可较好反映蠕变曲线的非线性特征。经比较,计算曲线与试验点曲线比较接近,说明该流变本构模型能较好的反映出锦屏绿砂岩在卸荷条件下的衰减蠕变阶段和稳定流变特性。(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黄宜胜,李建林,张立君,盛玉国,郭建新[10](2009)在《岩质边坡开挖卸荷非线性弹性本构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叁峡永久船闸高边坡岩体开挖卸荷物理模拟试验结果,假定岩体卸荷应力~应变曲线为双曲线型非线性弹性曲线,据此提出了岩质边坡开挖卸荷双曲线型非线性弹性本构模型,克服了常规弹塑性本构模型假定岩体卸荷阶段应力应变关系为线弹性的缺陷。该模型变形模量采用应力应变曲线的切线模量,其随着岩体应力水平的降低而降低,体现了岩体在卸荷作用下的变形模量的衰减特征。该模型对叁峡永久船闸高边坡岩体开挖卸荷物理模拟试验应力应变曲线的拟合程度非常高,表明该模型在理论上可行,同时工程实例的分析也表明该模型在应用上可行。(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09年07期)

卸荷非线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模拟隧洞开挖过程中围岩应力调整所产生的问题,对贵州某电站引水隧洞泥质粉砂岩进行了恒定轴压下的围压卸荷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偏应力的影响下,试样表现出了明显的流变力学特性;降低围压时,随着偏应力增大,试样轴向变形速率每级增长幅度在11%~34%之间,横向变形速率每级增长幅度在8%~27%之间,表明围压卸荷能够减弱对岩石内部颗粒滑移的束缚,从而增大变形速率。在叁维Burgers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流变加速阶段的损伤修正系数,建立了软岩非线性阶段的本构模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拟合分析,发现该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流变非线性阶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卸荷非线性论文参考文献

[1].李晶晶,孔令伟.膨胀土卸荷蠕变特性及其非线性蠕变模型[J].岩土力学.2019

[2].穆红文,赵栋,刘亚峰,胡瑞民,刘力波.软岩卸荷流变及非线性本构模型研究[J].甘肃科学学报.2017

[3].陈文俊,洪杨彬.材料非线性对整体卸荷式板桩码头的抗震影响[J].山东工业技术.2017

[4].谢林杰.砂岩加载与卸荷蠕变特性及非线性黏弹塑性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17

[5].张龙云.硬脆性岩体卸荷非线性流变模型及工程应用[D].山东大学.2016

[6].张玉,邵生俊.平面应变加、卸荷条件下黄土的非线性变形特性的研究[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15

[7].张玉,邵生俊.平面应变加、卸荷条件下黄土的非线性变形特性的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5

[8].余丽,扶名福,谢志龙,樊保圣.基于变分原理卸荷裂隙岩体非线性强化阶段的半反推法[J].塑性工程学报.2012

[9].朱杰兵,汪斌,邬爱清.锦屏水电站绿砂岩叁轴卸荷流变试验及非线性损伤蠕变本构模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

[10].黄宜胜,李建林,张立君,盛玉国,郭建新.岩质边坡开挖卸荷非线性弹性本构模型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

论文知识图

岩质边坡开挖卸荷非线性弹性本...弹塑性本构模型计算水平位移(单位:m)非线性弹性本构模型计算水平位移(单...模型材料试件卸荷应力应变曲线变刚度迭代法计算水平位移(单位:m)地质力学模型材料卸荷曲线与拟合双曲...

标签:;  ;  ;  ;  ;  ;  ;  

卸荷非线性论文_李晶晶,孔令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