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白细胞抗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白细胞,抗原,人类,多态性,可溶性,绒毛,基因。
白细胞抗原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癌症患者白细胞抗原种类越多免疫疗效越好》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一期英国《自然·医学》日前刊载的一项研究发现,癌症患者体内白细胞抗原种类越多,其接受免疫治疗的效果越好。未来医生有望根据癌症患者的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图谱,提供更好的个体化治疗。癌症免疫疗法是通过增强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达到清除体内肿瘤细胞的目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其中一种癌症免疫(本文来源于《微循环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王慧[2](2019)在《脓毒症诊断中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的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脓毒症属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感染是发病的主要原因,病情严重时,会出现器官功能障碍或者循环障碍。当患者有严重的烧伤、感染或者休克等疾病,就有可能引发脓毒症,可分为脓毒症、严重脓毒症以及脓毒性休克叁个等级,如未得到有效控制,则会致使多器官出现功能障碍综合征。脓毒症病死率较高,为提升患者生存率,需要做好早期诊断。(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9年21期)
毕冬明,李扬[3](2019)在《联合检测卵巢癌相关抗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及白细胞介素-6在卵巢癌诊断中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在卵巢癌诊断中进行卵巢癌相关抗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以及白细胞介素-6联合检测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患者300例,以其疾病类型进行分组,每组150例。恶性组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卵巢癌,良性组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卵巢良性肿瘤。300例患者均进行卵巢癌相关抗原(CA125)、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β-HCG)及白细胞介素-6(IL-6)检测。比较两组CA125、β-HCG及IL-6水平。结果恶性组叁项检测结果均比良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恶性组两项指标与临床分期呈明显正比关系。结论在卵巢癌患者中联合应用CA125、β-HCG及IL-6检测,能够进行早期疾病诊断以及分期,对患者的治疗以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9年20期)
民福利,邱恒峰,郑浩,李泽,潘小平[4](2019)在《发作性睡病患者人类白细胞组织相容性抗原HLA-DRB1~*1501-HLA-DQB1~*0602单体型阳性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发作性睡病患者人类白细胞组织相容性抗原HLA-DRB1*1501-HLA-DQB1*0602单体型的阳性率。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2012年1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睡眠中心确诊的发作性睡病患者共42例,根据临床表现中有无猝倒发作分为两组:猝倒组(18例)与非猝倒组(24例);另外募集5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高分辨率HLA分型法检测两组人群的HLA-DRB1*1501-HLA-DQB1*0602单体型。入组人群均为汉族人群。结果伴有猝倒发作的发作性睡病患者组的HLA-DRB1*1501-HLA-DQB1*0602单体型的阳性率为30%(6/18),无典型猝倒发作的发作性睡病患者组的HLA-DRB1*1501-HLA-DQB1*0602单体型的阳性率为29.2%(7/24),正常对照组的HLA-DRB1*1501-HLA-DQB1*0602单体型的阳性率为9%(5/55),猝倒发作的发作性睡病患者组的HLA-DRB1*1501-HLA-DQB1*0602单体型的阳性率显着高于正常对照人群(p=0.034);无猝倒发作的发作性睡病患者组的HLA-DRB1*1501-HLA-DQB1*0602单体型的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人群,但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2)。结论汉族人群中HLA-DRB1*1501-HLA-DQB1*0602单体型可能与猝倒发作的发作性睡病相关,HLA-DRB1*1501-HLA-DQB1*0602单体型与无猝倒发作的发作性睡病的相关性仍需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十一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10-25)
朱建光,沈露,刘启胜,周汉义,郑曦[5](2019)在《咸宁地区汉族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DPA1/B1和白细胞介素-28B基因多态性与丙型肝炎易感性和HCV-RNA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咸宁地区汉族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PA1/B1、白细胞介素-28B(IL-28B)基因多态性与丙型肝炎易感性和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的关系。方法于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选取咸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治的260例汉族丙型肝炎患者(肝炎组)和体检中心同时间段接收的400例汉族健康志愿者(健康组)实施病例-对照研究,分别检测HLA-DPA1/B1、IL-28B基因多态性,比较两组等位基因频率,分析其与咸宁地区汉族人群丙型肝炎易感性的关系;分析HLA-DPA1/B1、IL-28B基因多态性与HCV-RNA的关系。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肝炎组HLA-DPB1 0201等位基因频率和IL-28B rs8099917位点G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LA-DPB1 0201等位基因、IL-28B rs8099917位点G等位基因均是丙型肝炎易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6.221、6.706,P<0.01),HLA-DPB1 0201等位基因、IL-28B rs8099917位点G等位基因均是HCV持续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312、6.190,P<0.01)。结论咸宁地区汉族人群中HLA-DPB1 0201、IL-28B rs8099917位点G等位基因频率增高可提高丙型肝炎的患病几率,也是持续感染的危险因素,可将其作为丙型肝炎防治的靶点,为丙型肝炎治疗药物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期刊2019年10期)
韩雪川,樊杨,赵兴波[6](2019)在《米非司酮对人类白细胞抗原G表达调节及与流产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人早孕绒毛组织中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表达的影响以及与终止妊娠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和RT-PCR方法分别检测药物流产组和人工流产组绒毛组织中HLA-G的表达水平,结果用平均光密度和光度比值半定量方法进行分析。结果①免疫组化结果药物流产组(18例)绒毛组织中HLA-G的免疫组化结果的平均光密度为(0.286 957±0.108 249),人工流产组(15例)绒毛组织中该指标的平均光密度为(0.443 333±0.170 178),两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1);②RT-PCR结果药物流产组(18例)绒毛组织中HLA-G的平均光度度比值为(0.282 209±0.353 621),人工流产组(15例)该指标的平均光度比值为(1.112 719±0.724 514),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米非司酮药物可降低早孕绒毛组织中HLA-G的表达,从而抑制妊娠时母胎界面的免疫功能,破坏母体对胎儿组织的阶段性容受,可能是该药物致早孕流产的机制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闫安,李春颖[7](2019)在《白细胞分化抗原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与发展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与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4例为观察组,同期体检的同年龄段健康人群398名为对照组.采集空腹外周静脉血,单碱基延伸PCR技术对白细胞分化抗原40基因rs1535045 C/T,rs3765459 C/T,rs4810485 C/T,rsl3040307G/A位点多态性进行分型.结果白细胞分化抗原40基因各位点分布情况显示:rs1535045 C/T位点中CC,CT,TT基因型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rs3765459 C/T,rs4810485 C/T,rsl3040307 G/A位点各基因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1535045 C/T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在观察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携带T突变型等位基因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较携带C野生型等位基因明显增加,是携带C野生型的1.846倍.rs3765459 C/T,rs4810485 C/T,rsl3040307 G/A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在观察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基因型分析显示:观察组携带TCCA,TCCG基因单倍型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携带CCCG基因单倍型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TCCA,TCCG基因单倍型明显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携带CCCG基因单倍型明显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结论白细胞分化抗原40基因rs1535045 C/T位点及TCCA,TCCG,CCCG单倍型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与发展可能存在相关性,其中携带T突变型等位基因可能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遗传易感基因.(本文来源于《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朱发明,毛伟,张志欣[8](2019)在《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分型技术及其应用的现状分析和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在移植免疫、人类遗传学、疾病关联、药物组学、输血医学等领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下一代测序(NGS)技术已应用于HLA基因分型,不同分型策略和结果指定信息系统的分型准确率存在差异。已公布的中国人群HLA常见等位基因和确认等位基因,存在明显的人群分布特点,可作为国内HLA基因分型指定的参考标准。供者特异性抗-HLA在实体器官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准确鉴定出这种抗体有助于提升移植患者存活率。HLA、MICA和KIR与疾病关联研究中大部分报道病例数较低,今后需要多中心合作的大样本分析。血站系统HLA实验室多数已具有高分辨分型能力,但发展存在不均衡现象,整体上规模偏小。国内初步建立了血小板捐献者HLA基因型数据库,其库容量的扩展可与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CMDP)的发展协同规划。(本文来源于《中国输血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杨继岚,胡凤娣,谢琳,李杨[9](2019)在《白细胞分化抗原14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与肺腺癌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147(CD14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与肺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叁附属医院2015年10月~2018年10月肺腺癌患者78例,取其肺腺癌组织与相应癌旁正常肺组织标本,以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患者肺腺癌组织和相应癌旁正常肺组织标本中CD147、VEGF蛋白表达,并分析CD147、VEGF蛋白表达和患者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之间关系。结果肺腺癌组织中CD147、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有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Ⅲ~Ⅳ期患者的肺腺癌组织中CD147、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Ⅰ~Ⅱ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肺腺癌组织中CD147、VEGF蛋白均呈高表达,且两者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可将其作为肺腺癌诊断、恶性程度评估的重要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19年23期)
华馨,潘红,施敏,高国生[10](2019)在《系统性硬化症患者血清中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的表达及与Th17细胞相关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系统性硬化症(SSc)患者血清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s HLA-G)水平,分析其与Th17细胞的关系,探讨血清s HLA-G在系统性硬化症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0例SSc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s HLA-G水平及Th17细胞代表因子IL-17水平。结果 SSc患者血清s HLA-G水平为(24. 85±6. 21) U/ml,低于健康体检者的(36. 33±6. 74) U/ml; IL-17在SSc中水平为(30. 65±10. 06) pg/ml,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的(9.79±2.97) pg/ml,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 s HLA-G与IL-17呈明显负相关(r=-0. 879,P <0. 01)。结论 s HLA-G作为免疫调节分子,因其在SSc中的低表达,使SSc免疫紊乱,促进免疫细胞向Th17分化,从而加速了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9年15期)
白细胞抗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脓毒症属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感染是发病的主要原因,病情严重时,会出现器官功能障碍或者循环障碍。当患者有严重的烧伤、感染或者休克等疾病,就有可能引发脓毒症,可分为脓毒症、严重脓毒症以及脓毒性休克叁个等级,如未得到有效控制,则会致使多器官出现功能障碍综合征。脓毒症病死率较高,为提升患者生存率,需要做好早期诊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白细胞抗原论文参考文献
[1]..癌症患者白细胞抗原种类越多免疫疗效越好[J].微循环学杂志.2019
[2].王慧.脓毒症诊断中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的应用研究进展[J].人人健康.2019
[3].毕冬明,李扬.联合检测卵巢癌相关抗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及白细胞介素-6在卵巢癌诊断中的效果[J].医疗装备.2019
[4].民福利,邱恒峰,郑浩,李泽,潘小平.发作性睡病患者人类白细胞组织相容性抗原HLA-DRB1~*1501-HLA-DQB1~*0602单体型阳性率分析[C].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十一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9
[5].朱建光,沈露,刘启胜,周汉义,郑曦.咸宁地区汉族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DPA1/B1和白细胞介素-28B基因多态性与丙型肝炎易感性和HCV-RNA的关系[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9
[6].韩雪川,樊杨,赵兴波.米非司酮对人类白细胞抗原G表达调节及与流产机制的研究[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9
[7].闫安,李春颖.白细胞分化抗原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与发展的关系[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朱发明,毛伟,张志欣.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分型技术及其应用的现状分析和展望[J].中国输血杂志.2019
[9].杨继岚,胡凤娣,谢琳,李杨.白细胞分化抗原14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与肺腺癌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J].中国医药导报.2019
[10].华馨,潘红,施敏,高国生.系统性硬化症患者血清中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的表达及与Th17细胞相关性的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