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石笋微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石笋,疏松-致密微层,微晶方解石,人类活动
石笋微层论文文献综述
班凤梅,谭明,韩晋仙,翟艳峰,赵旭红[1](2019)在《北京石花洞疏松-致密型石笋微层形成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北京石花洞石笋物质旋回微层及其气候重建研究在古气候领域已有广泛报道.而本文所研究的石笋(XMG),自20世纪90年代初后突变发育了疏松-致密型微层,这种微层类型以前在石花洞从未发现.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观测显示,这种疏松-致密层偶是由方解石组构(calcite fabric)差异引起,不透光疏松层是粒状镶嵌结构微晶方解石,而透光致密层是晶簇状纤维晶方解石.在对该石笋观测站点的现生碳酸盐SEM分析后,发现其可分为3种类型, I型是旱季1~3月沉积的晶粒较大且晶面较为平整的菱面体及其组合体; II型是旱-雨季过渡时期(4~5和10~12月)生长的大、小晶体混生型; III型是雨季生成的晶粒细小(粒径<4μm)的微晶.菱面晶体所含杂质少,形成条件为滴水慢且稳定、方解石饱和指数偏高、洞穴CO2浓度低以及洞穴扰动最小,这类晶体构成了透光纤维晶方解石层;而微晶伴有较多杂质,当季新水补给、洞穴CO2浓度升高以及旅游活动增加等因素均利于其生成.由于疏松的微晶方解石亚层形成于洞穴开放之后,故推测洞穴开放后人为干扰所引起的洞穴环境改变,很可能是其突变发育的关键因素.(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9年20期)
王庆,周厚云,程珂,迟宏,王红艳[2](2015)在《最近千年来山东半岛西部气候环境变化的石笋微层厚度记录》一文中研究指出ky1石笋采自位于暖温带东亚季风影响下的山东半岛西部开元洞,自顶部到距顶42.769mm处发育有连续沉积的678个微层,均为典型的透光年纹层。在高精度U-230 Th测年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年纹层的连续计数,确定第1、678纹层的沉积年代分别为1217AD、1894AD,即ky1石笋上部微层的沉积时间为1217—1894AD,恰好涵盖中世纪暖期后期和小冰期。根据微层厚度及δ18 O比值测试结果,在1217—1894AD的678年中,ky1石笋微层的厚度变化和厚度的波动程度变化均具有显着的阶段性,而且与同期夏季风强度、降水量及其波动程度变化同步。其中,微层厚度与夏季风强度、降水量本身呈负相关,微层厚度高值期对应夏季风微弱—偏干期,而低值期对应夏季风强烈—偏湿期。另一方面,微层厚度与夏季风强度、降水量的波动程度呈正相关,微层厚度高值期对应夏季风强度、降水量的高波动期,而低值期对应夏季风强度、降水量的低波动期。因此,除与气候因子本身变化有关外,开元洞石笋微层厚度变化还与气候的稳定程度有关。在暖温带东亚季风区沿海,小冰期与中世纪暖期的气候差异,除了表现为降水减少、温度降低以外,还表现为气候稳定程度的显着降低。(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期刊2015年06期)
谭明[3](2009)在《石笋微层气候学的几个重要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气候动力和土壤过程的年季旋回造成石笋碳酸盐沉积不连续界面(如有机质),或矿物(如文石与方解石)、结构(如舒松层和致密层)交替转换,从而形成了石笋微生长层,石笋微层不但为古气候时间序列提供了高分辨率的时间标尺,而且其本身的厚度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也记录了气候变化,成为高分辨率的气候代用指标。石笋微层气候学就是在研究石笋微层与气候变化关系的基础上,采用石笋微层定年,利用石笋微层厚度变化定量重建气候历史的科学方法。现在国内外已经公布了数个石笋层厚时间序列,但序列的构成差距很大,而且有的序列已经受到质疑,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获取和提供数据的科学规范,以增加石笋微层重建气候工作的可信度,这是石笋微层气候学方法得以顺利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何种条件下气候能够成为影响石笋微层层厚变化的主导因素,是石笋微层气候学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此外,文章还初步讨论了微层界面形成及碳酸盐沉积的时间、层厚曲线平底、层内虚假的灰度、伪年层和年层缺失、平行样品交叉定年的困难原因等石笋微层气候学必须回答的问题。(本文来源于《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期刊2009-03-01)
刘浴辉,胡超涌,黄俊华[4](2005)在《石笋微层研究及其气候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石笋微层形成机理的基础上,介绍了石笋微层厚度测量的主要方法及影响因素。结合U-Th系定年与显微镜镜下计数,对采自长江中游清江和尚洞的一支正在生长的年轻石笋进行了初步的微层厚度测量,结果显示生长于该地区的石笋非常适合于微层研究,并就石笋微层研究对古气候重建的重要意义及该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地质科技情报》期刊2005年01期)
谭明[5](2005)在《石笋微层气候学的几个重要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气候动力和土壤过程的年季旋回造成石笋碳酸盐沉积不连续界面 (如有机质 )或矿物 (如文石与方解石)、结构(如舒松层和致密层)交替转换从而形成了石笋微生长层,石笋微层不但为古气候时间序列提供了高分辨率的时间标尺,而且其本身的厚度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也记录了气候变化,成为高分辨率的气候代用指标。石笋微层气候学就是在研究石笋微层与气候变化关系的基础上,采用石笋微层定年、利用石笋微层厚度变化定量重建气候历史的科学方法。现在国内外已经公布了数个石笋层厚时间序列,但序列的构成差距很大,而且有的序列已经受到质疑,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获取和提供数据的科学规范,以增加石笋微层重建气候工作的可信度,这是石笋微层气候学方法得以顺利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而在何种条件下气候能够成为影响石笋微层层厚变化的主导因素,可能是石笋微层气候学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此外,文章还讨论了微层界面形成及碳酸盐沉积的时间、层厚曲线平底、层内虚假的灰度、伪年层和年层缺失、平行样品交叉定年的困难原因等石笋微层气候学必须回答的问题。(本文来源于《第四纪研究》期刊2005年02期)
班凤梅,潘根兴,王新中[6](2005)在《北京石花洞石笋微层层面有机物质的形成时间及机理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北京石花洞滴水水溶性有机碳(DOC)近一个水文年的观测,发现不同点滴水DOC浓度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7月中旬均有一个大的主峰出现。初步说明中国北方石笋微层的层面物质沉积于 7月雨季,主要来源于大的雨量对土壤中有机质的淋溶;洞穴顶板较薄的滴水点在 5月和 8月有明显的DOC次峰,可能与石笋亚年层形成有关。(本文来源于《第四纪研究》期刊2005年02期)
刘启明,王世杰,欧阳自远[7](2002)在《高分辨率气候环境变化研究中的石笋微层》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变化研究领域 ,高分辨率重建 2 0 0 0年来的气候环境变化是近期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石笋微层由于其沉积界面完整 ,微层明显和组分构造有序 ,从而成为综合研究气候环境变化的理想载体。详细分析了石笋微层灰度和石笋微层厚度的成因、类型和影响因素 ,对石笋微层在高分辨率气候环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作了简要介绍 ,并对该领域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看法(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进展》期刊2002年03期)
侯居峙,谭明,程海,R,L[8](2001)在《本溪水洞石笋微层年代学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本溪水洞全新世石笋TW9801不同级次微层分别计数,结合该石笋的TIMS-230Th年龄,指出石笋 TW9801某一级次的微层是年层。结合其他全新世北方型石 笋微层研究结果,总结出中国北方型石笋年层的镜下影像特征,并由此提出石笋微层 计数年代学的研究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期刊2001年05期)
秦小光,刘东生,谭明,王先锋,李铁英[9](2000)在《北京石花洞石笋微层灰度变化特征及其气候意义──Ⅱ.灰度的年际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北京石花洞石笋TS9501薄片样品微层灰度特征的研究,分析了影响灰度变化的各种环境因素,归纳了适于灰度测量石笋样品的条件是:(1)当地气候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2)溶洞埋深不宜过大,洞穴上方岩石中无横向水流,渗水为垂向运动;(3)渗水通道的调蓄能力能够保证季节性环境差异不会被破坏;(4)石笋样品含较多的有机杂质,不宜过于纯净,并在样品生长方向上有明显变化.通过与现代器测记录对比,发现石笋薄片透光条件下测得的灰度主要受地表气温(尤其是夏季气温)的影响,可以作为气温的替代性指标.并以此分析了北京地区一千多年来的气温变化,揭示出北京地区也存在几次明显的小冰期,与历史记录基本一致.而且在1400AD前后气温型式有明显变化,此前的气温变化幅度小、波动较弱,而此后的气温波动剧烈、变化幅度大,出现了几次明显的小冰期.这种变化在世界其他地区的地质记录中也有表现,可能指示一次全球性的气候型式变化。(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期刊2000年03期)
秦小光,刘东生,谭明,王先锋[10](1999)在《石笋微层的谱分析和北京地区1千年来的气候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北京石花洞石笋微层是北京地区气候变化最好的高分辨率地质记录之一。为了研究北京地区近1 千年来气候演化历史中蕴含的周期性规律, 我们采用滑动谱分析的方法提取了石笋微层厚度曲线包含的气候变化周期信息, 发现石笋微层厚度变化最主要的周期成分是2 年、3.3年、5 年~6 年、10 年~12 年、16 年~18 年、133 年和194 年等几个周期, 包含了与现代气候年际振荡相同的准3.5 年周期、准5~6 年周期和11 年周期。而且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主导周期,在微层厚度大的时期 (W 阶段), 各种周期成分强度大; 在厚度薄的时期(D阶段), 各种周期成分的强度也小(本文来源于《地理学报》期刊1999年06期)
石笋微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ky1石笋采自位于暖温带东亚季风影响下的山东半岛西部开元洞,自顶部到距顶42.769mm处发育有连续沉积的678个微层,均为典型的透光年纹层。在高精度U-230 Th测年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年纹层的连续计数,确定第1、678纹层的沉积年代分别为1217AD、1894AD,即ky1石笋上部微层的沉积时间为1217—1894AD,恰好涵盖中世纪暖期后期和小冰期。根据微层厚度及δ18 O比值测试结果,在1217—1894AD的678年中,ky1石笋微层的厚度变化和厚度的波动程度变化均具有显着的阶段性,而且与同期夏季风强度、降水量及其波动程度变化同步。其中,微层厚度与夏季风强度、降水量本身呈负相关,微层厚度高值期对应夏季风微弱—偏干期,而低值期对应夏季风强烈—偏湿期。另一方面,微层厚度与夏季风强度、降水量的波动程度呈正相关,微层厚度高值期对应夏季风强度、降水量的高波动期,而低值期对应夏季风强度、降水量的低波动期。因此,除与气候因子本身变化有关外,开元洞石笋微层厚度变化还与气候的稳定程度有关。在暖温带东亚季风区沿海,小冰期与中世纪暖期的气候差异,除了表现为降水减少、温度降低以外,还表现为气候稳定程度的显着降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石笋微层论文参考文献
[1].班凤梅,谭明,韩晋仙,翟艳峰,赵旭红.北京石花洞疏松-致密型石笋微层形成机理[J].科学通报.2019
[2].王庆,周厚云,程珂,迟宏,王红艳.最近千年来山东半岛西部气候环境变化的石笋微层厚度记录[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5
[3].谭明.石笋微层气候学的几个重要问题[C].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2009
[4].刘浴辉,胡超涌,黄俊华.石笋微层研究及其气候意义[J].地质科技情报.2005
[5].谭明.石笋微层气候学的几个重要问题[J].第四纪研究.2005
[6].班凤梅,潘根兴,王新中.北京石花洞石笋微层层面有机物质的形成时间及机理初探[J].第四纪研究.2005
[7].刘启明,王世杰,欧阳自远.高分辨率气候环境变化研究中的石笋微层[J].地球科学进展.2002
[8].侯居峙,谭明,程海,R,L.本溪水洞石笋微层年代学初步研究[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1
[9].秦小光,刘东生,谭明,王先锋,李铁英.北京石花洞石笋微层灰度变化特征及其气候意义──Ⅱ.灰度的年际变化[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0
[10].秦小光,刘东生,谭明,王先锋.石笋微层的谱分析和北京地区1千年来的气候演变[J].地理学报.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