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期反应论文-陈小叶,黎蔚华,纪玉桂,唐艳平,邓秋霖

急性期反应论文-陈小叶,黎蔚华,纪玉桂,唐艳平,邓秋霖

导读:本文包含了急性期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脑卒中,急性期,照顾者,应激反应

急性期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陈小叶,黎蔚华,纪玉桂,唐艳平,邓秋霖[1](2019)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照顾者的应激反应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照顾者的应激反应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194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照顾者,收集患者及照顾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家属应激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分别调查照顾者的应激反应及社会支持水平。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照顾者应激反应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照顾者的应激量表总得分为(10.45±5.50)分,社会支持水平总分为(44.45±5.96)分,其中社会支持高水平者105例,中等水平者89例。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发病天数、患病对家庭经济影响,以及照顾者是否还需照顾其他家人、是否了解脑卒中相关知识、认为患者是否有生命危险、社会支持水平,均为照顾者应激反应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照顾者的应激反应总体处于低水平,且受多种因素影响。(本文来源于《广西医学》期刊2019年21期)

董翠竹,张文琼,贾峰[2](2019)在《急性期女性精神分裂症、躁狂发作及抑郁发作患者血液白细胞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急性期女性精神分裂症、躁狂发作与抑郁发作患者血液白细胞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0月天津市安定医院收治的18~65岁女性急性期精神障碍患者,包括精神分裂症患者99例(分裂症组)、躁狂发作患者86例(躁狂组)及抑郁发作患者92例(抑郁组),检测入院时血液白细胞(WBC)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躁狂组血液WBC水平显着高于分裂症组(P <0. 05)及抑郁组(P <0. 01);躁狂组血清CRP水平显着高于分裂症组(P <0. 05)及抑郁组(P <0. 01)。对于18~34岁的青年患者,躁狂组血液WBC水平显着高于分裂症组(P <0. 01)及抑郁组(P <0. 05);躁狂组血清CRP水平显着高于分裂症组(P <0. 01)及抑郁组(P <0. 01),但在中老年组中以上差异不显着。结论:急性期女性躁狂发作患者的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水平显着高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及抑郁发作患者,这种差异在青年人中更为显着。(本文来源于《天津药学》期刊2019年05期)

杨卓霖,孙小茁,孟智宏[3](2019)在《针刺施术时长对脑出血大鼠急性期脑炎症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不同针刺施术时长对脑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炎症因子及应激蛋白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5 s组、针刺60 s组,每组10只。模型组、针刺5 s组、针刺60 s组复制脑出血模型,其中针刺5 s、60 s组取大鼠"水沟""内关"穴施雀啄、捻转手法5 s或60 s,每日1次。假手术、模型组不予针刺。观察干预5 d后脑血肿区域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免疫组化含量及热休克蛋白(HSP-70)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针刺5 s、60 s组的ICAM-1、TNF-α、IL-1β、IL-6、HSP-70表达升高(P <0.05);2)针刺60 s组的ICAM-1、HSP-70含量较模型组、针刺5 s组改善更明显(P <0.05);3)针刺5 s、60 s组的TNF-α、IL-1β、IL-6含量较模型组降低,且针刺60 s组的TNF-α、IL-6降低更显着(P <0.05)。结论针刺对改善大鼠炎症反应、保护脑组织有效且针刺60 s组的各项指标改善明显,较长针刺施术时长对抑制大鼠炎症因子表达、减轻脑损伤有正向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急症》期刊2019年10期)

李肖亮,陈科,莫非,刘传明,杨鹏[4](2019)在《脑干出血急性期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脑干出血急性期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干出血患者46例,依照中国脑出血诊疗指导规范分为死亡组(25例)和生存组(21例)。比较两组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CR)、尿素氮(BUN)、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血乳酸、中性粒细胞计数、钠离子(Na)、钾离子(K)、钙离子(Ca)、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脑干出血量,分析脑干出血后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的相关性。结果两组CR、BUN、PCT、Na、K、Ca、LDH、CK-MB、脑干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ST、ALT、WBC、中性粒细胞计数、IL-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WBC、中性粒细胞计数、血乳酸、IL-6、AST、ALT与脑干出血后氧化应激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WBC、中性粒细胞计数、血乳酸水平、IL-6是脑干出血后氧化应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WBC、中性粒细胞计数、血乳酸水平、IL-6是脑干出血后氧化应激的独立危险因素,可用于脑干出血急诊的早期发现和干预,从而提高脑干出血急诊救治成功率,进一步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本文来源于《医学信息》期刊2019年20期)

庄丽华,孔营楠,詹松华,杨烁慧,龚志刚[5](2019)在《利用磁共振探究电针干预小鼠脑缺血急性期炎性反应的最佳时间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磁共振观察不同时间窗电针对小鼠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急性期的神经功能损伤、脑组织水肿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42只C57BL/6n小鼠,按体重分层入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各电针组(2h、12h、24h、48h、72h电针组),每组6只,采用改良线栓法阻塞右侧大脑中动脉(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暨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期刊2019-08-22)

张团结[6](2019)在《白头翁汤加减灌肠方对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白头翁汤加减灌肠方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98例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依据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采用白头翁汤加减灌肠方治疗。连续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炎症反应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白细胞介素-10水平高于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采用白头翁汤加减灌肠方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期刊2019年08期)

肖衡,赵晨阳,谢世伟,李全[7](2019)在《西乐葆对唑来膦酸致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急性期不良反应的预防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西乐葆预防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急性期不良反应(APR)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1月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唑来膦酸治疗,为预防唑来膦酸所引起的APR,对照组患者采用对乙酰氨基酚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西乐葆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APR发生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两组患者中出现肌肉骨骼疼痛不良反应的疼痛程度;利用16条目中国人骨质疏松症生存质量简明量表(COQOL-16)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流感样症状发生率、发热发生率、肌肉骨骼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第1~3天,观察组肌肉骨骼疼痛患者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干预第4、5天,两组肌肉骨骼疼痛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第3天,观察组患者COQOL-16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西乐葆可预防唑来膦酸治疗PMO所引起的APR,减轻肌肉骨骼疼痛程度和发热程度,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19年21期)

苑来生[8](2019)在《颅脑外伤急性期血糖、C反应蛋白水平与神经功能损伤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急性期血糖、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神经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将114例颅脑外伤急性期患者根据GCS评分分为轻度组(44例)、中度组(36例)和重度组(34例)。比较3组患者不同时间血糖、CRP水平和预后情况。结果伤后6 h、1 d、3 d、7 d,3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伤后14 d和28 d,轻度组和中度组患者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重度组患者血糖水平高于其余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伤后不同时间3组患者C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CRP水平最高,而轻度组最低。3组患者预后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预后良好率最高,而重度组最低。结论 GCS评分与颅脑外伤患者血糖和CRP水平存在密切联系:GCS评分越高,患者血糖和CRP水平越低,预后越好。(本文来源于《河南外科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谢志忠[9](2019)在《唑来膦酸治疗风湿病并发骨代谢异常急性期反应及处理要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对风湿病并发骨代谢异常患者采用唑来膦酸治疗效果,并分析其处理要点。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风湿病并发骨代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唑来膦酸治疗,比较治疗前后骨代谢状况,并分析患者急性期反应特点及护理方法。结果患者t PINP、β-CTX、OCN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35例(43.75%)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以发热24例(68.57)、头痛20例(57.14)、肌痛18例(51.43)以及关节痛17例(48.57)为主。结论风湿病并发骨代谢异常者可使用唑来膦酸注射液,安全有效,无严重的急性期异常反应。(本文来源于《智慧健康》期刊2019年18期)

庄华烽,李毅中,王培文,林金矿,姚学东[10](2019)在《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绝经后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急性期药物不良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唑来膦酸注射液的原研药和仿制药治疗绝经后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安全性。方法将106例绝经后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试验组51例。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予以唑来膦酸(原研药)和(仿制药)每次5 mg,每年1次,静脉滴注。观察2组患者用药后48 h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以及不同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 D]水平下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的急性期药物不良反应均以流感样症状、肌痛/关节痛和发热为主,其发生率、症状类型、症状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试验组在血清25(OH) D <20,20~30和> 30 ng·m L~(-1)3个亚组的急性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 68%,11. 76%和13. 72%,对照组分别为10. 91%,14. 54%和5. 4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血清25(OH)D≤30 ng·mL~(-1)亚组和血清25(OH)D> 30 ng·mL~(-1)亚组的急性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 28%和26. 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唑来膦酸仿制药的用药后急性期安全性与原研药较为接近,但体内低水平的25(OH)D可能是引起用药后急性期药物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急性期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急性期女性精神分裂症、躁狂发作与抑郁发作患者血液白细胞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0月天津市安定医院收治的18~65岁女性急性期精神障碍患者,包括精神分裂症患者99例(分裂症组)、躁狂发作患者86例(躁狂组)及抑郁发作患者92例(抑郁组),检测入院时血液白细胞(WBC)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躁狂组血液WBC水平显着高于分裂症组(P <0. 05)及抑郁组(P <0. 01);躁狂组血清CRP水平显着高于分裂症组(P <0. 05)及抑郁组(P <0. 01)。对于18~34岁的青年患者,躁狂组血液WBC水平显着高于分裂症组(P <0. 01)及抑郁组(P <0. 05);躁狂组血清CRP水平显着高于分裂症组(P <0. 01)及抑郁组(P <0. 01),但在中老年组中以上差异不显着。结论:急性期女性躁狂发作患者的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水平显着高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及抑郁发作患者,这种差异在青年人中更为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急性期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1].陈小叶,黎蔚华,纪玉桂,唐艳平,邓秋霖.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照顾者的应激反应水平及其影响因素[J].广西医学.2019

[2].董翠竹,张文琼,贾峰.急性期女性精神分裂症、躁狂发作及抑郁发作患者血液白细胞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研究[J].天津药学.2019

[3].杨卓霖,孙小茁,孟智宏.针刺施术时长对脑出血大鼠急性期脑炎症反应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9

[4].李肖亮,陈科,莫非,刘传明,杨鹏.脑干出血急性期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的相关性[J].医学信息.2019

[5].庄丽华,孔营楠,詹松华,杨烁慧,龚志刚.利用磁共振探究电针干预小鼠脑缺血急性期炎性反应的最佳时间窗[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暨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2019

[6].张团结.白头翁汤加减灌肠方对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J].临床医学.2019

[7].肖衡,赵晨阳,谢世伟,李全.西乐葆对唑来膦酸致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急性期不良反应的预防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9

[8].苑来生.颅脑外伤急性期血糖、C反应蛋白水平与神经功能损伤相关性研究[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9

[9].谢志忠.唑来膦酸治疗风湿病并发骨代谢异常急性期反应及处理要点分析[J].智慧健康.2019

[10].庄华烽,李毅中,王培文,林金矿,姚学东.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绝经后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急性期药物不良反应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

标签:;  ;  ;  ;  

急性期反应论文-陈小叶,黎蔚华,纪玉桂,唐艳平,邓秋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