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志愿服务行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营利组织,爱心纽带计划,志愿者行为退化,团队建设
志愿服务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李建玲[1](2019)在《非营利组织志愿者行为退化原因及对策——以郑州市S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爱心纽带计划志愿服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爱心纽带计划是社区弱势群体持续帮扶志愿服务项目,旨在让志愿者与社区弱势群体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帮扶关系,形成多方协同、共同参与的可持续性志愿服务体系。爱心纽带计划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着志愿者退出现象。郑州市S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从志愿者选拔、能力建设、激励机制建设、心理支持等方面加强志愿者团队建设,探索出解决爱心服务计划志愿者行为退化问题的对策,为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本文来源于《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陈瑞洋,卓高生,邵梦梦[2](2019)在《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行为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自编大学生志愿服务调查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量表(GWB)对全国18所高校3747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我国现阶段80.65%的大学生参加过志愿服务。大学生志愿者在对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紧张或松弛感和主观幸福感总分五个维度的得分显着高于非大学生志愿者,说明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促使其主观幸福感的提升。(本文来源于《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期刊2019年07期)
赵凯鹏,许璐雅[3](2019)在《大学生志愿者志愿服务行为的心理过程和心理调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诸多问题也不断暴露,其中最为重要是大学生志愿者志愿行为中的心理调适问题。本文将大学生志愿者志愿服务过程分为前期、中期及后期叁个阶段,分析他们在不同阶段的心理过程及常见问题,同时针对性地提出了心理调适方式建议。(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02期)
张福进[4](2018)在《大学生志愿服务供给行为研究——基于对4所高校的调查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志愿服务供给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课题组实地问卷调查了XWQC学院、GZCJ大学、LC大学、QDHH学院等4所高校,并与多位志愿服务组织负责人、志愿者进行了单独访谈。根据调研结果分析总结了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现状,并使用SPSS22.0软件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哪些因素对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意愿产生影响,哪些因素对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意愿未产生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劳动保障世界》期刊2018年36期)
邵淼燕[5](2018)在《诸暨市草塔镇农村女性参与志愿服务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将完善农村地区精神文明建设作为重要目标,旨在提升农民精神面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农村志愿服务是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创新基层治理的重要途径。在目前男性劳动力、青壮年大量流失的背景下,女性以其富有爱心、工作细致的特点承担起农村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并已取得显着成效。作为诸暨市着名巾帼志愿者服务队——草塔镇“七彩娘子军”在农村基层活动的开展发挥着出巨大作用。为了研究影响当地女性参加志愿服务行为的因素,推动志愿活动在全市乃至浙江省更好更持久的发展,我们在草塔镇开展入户调查,共走访草塔镇15个村共计212位女性,并建立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如下:个人层面影响草塔镇女性参与志愿活动的因素是年龄,村干部和党员身份,并且都在1%的水平下产生显着的促进作用。可以看出,政治身份在当前我国农村群众自愿参与活动中的影响非常大。闲暇时间的角度来看,非农工作时间越多,女性越倾向于参加志愿活动,这可能是因为参与文化休闲活动能让有工作的女性放松自己。与大多数研究相同,家庭人均收入在5%的水平下显着,起到促进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的作用。当然,社区环境的影响因素也不能忽视。从计量结果来看,村内氛围和谐、拥有活动组织带头人这两项因素分别在5%和1%的水平下显着,并且起到正向作用。根据定量分析的结果,文章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无论何时,妇联组织应该发挥引领带头作用,通过开展宣传工作,打造草塔镇巾帼志愿者队伍品牌;第二,政府加强志愿者队伍的管理,主要通过网格化管理和完善考评体系,规范志愿活动发展;第叁,鉴于村内带头人的重要性,培育和树立好志愿服务活动典范任务的作用必须放在先头位置;再者,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鼓励女性参加志愿活动;最后,根据每个村庄内部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特点,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开展志愿活动。(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期刊2018-12-20)
王新云[6](2018)在《外来务工青年志愿服务参与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外来务工青年从事志愿服务活动与推动志愿服务的"全民化"是一种互构的关系,也是他们去标签化,重构身份系统的现代性行为表达。志愿力作为研究的概念工具,剖析了志愿力的叁个维度,即意愿、能力和可为性。研究结果表明,外来务工青年的志愿服务参与意识、能力和可为性对于志愿服务参与行为具有显着影响。基于此,要从志愿服务意识的唤醒、能力的提升和便利性增强叁个方面提高外来务工青年的志愿服务参与性,减少新的社会排斥,促进社会融入。(本文来源于《当代青年研究》期刊2018年05期)
张冰,朱小磊[7](2018)在《大学生持续性志愿服务行为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生志愿者的志愿服务行动已经成为服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助力青年成长成才、完善社会动员机制和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创举。对沪上18所高校665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参与度较高,但每学期平均参与时长较低、持续性参与不够或中途流失的问题普遍存在。研究发现,认知程度、参与动机等内在因素对广泛参与度影响显着,而高校和政府支持、组织管理满意度、岗位分配满意度等外在因素对深入参与度影响显着。内在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是否会成为志愿者的主要因素,外在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持续参加志愿服务的主要因素,推动大学生持续性志愿服务行为要依靠完善外在管理和保障,从而有效防止志愿者中途大量流失,构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本文来源于《当代青年研究》期刊2018年05期)
丁祖年[8](2018)在《关于《浙江省志愿服务条例(修订草案修改稿)》《浙江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规定(修订草案修改稿)》和《湖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六件报批法规修改情况的说明》一文中研究指出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省人大常委会本次会议对《浙江省志愿服务条例(修订草案修改稿)》《浙江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规定(修订草案修改稿)》等两个省法规草案修改稿,以及有关设区的市报批的《湖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金华市养犬管理规定》《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宁波市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的决定》《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宁波市档案工作条例>的决定》(本文来源于《浙江人大(公报版)》期刊2018年03期)
张叶云,郑碧强[9](2018)在《公司志愿服务行为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研究——以福建保险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志愿服务逐渐成为公众的一种生活方式。日益兴盛的公司志愿服务行为,是否能激发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从而提升组织绩效、回馈组织?本文以福建省保险业员工为研究对象,通过抽样问卷,采取因素分析、变异数分析及回归分析发现:员工的志愿服务行为、公司的志愿服务行为对组织公民行为均有积极正向影响,为激发组织公民行为的方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考领域。(本文来源于《东南学术》期刊2018年04期)
杨雪原[10](2018)在《我国志愿服务中的政府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经济和社会正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政府较为单一的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日益难以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求,而志愿服务组织能够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的优势正可以弥补政府对公共服务供给方式较为单一的缺陷,在社会治理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党的十八届叁中全会报告指出:“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2016年7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民政部等八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意见》指出:“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快速发展,志愿服务组织不断涌现,对促进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开展,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志愿服务正日益受到党和国家的支持和重视。自改革开放至今的这一时期内,我国的志愿服务事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十分可喜的成就,但是在这巨大的发展和成就中我们不难发现政府对志愿服务依然存在着管理不善等诸多的问题。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访谈法,以志愿服务中的政府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以规范志愿服务中的政府行为,促进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为目的,对我国志愿服务中的政府行为进行了研究。文章在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基础上,解读了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志愿服务中的政府行为现状,倡导志愿服务精神、完善志愿者的管理、加强志愿服务组织的管理、支持志愿服务组织的发展,指出了我国志愿服务中的政府行为存在的问题,对志愿服务认知不够、对民众参与的自觉性培育不够、政府财政支持不足、政府干预过多,志愿者权益保障缺乏,其原因在于,官本位意识的影响、社会认知环境缺乏、政府监督不到位、志愿服务法律制度缺失,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志愿服务中政府行为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破除官本位,创新社会管理体制、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放松规制加强政府监管、建立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加大对志愿服务的支持力度、培育志愿服务精神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8-06-01)
志愿服务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自编大学生志愿服务调查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量表(GWB)对全国18所高校3747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我国现阶段80.65%的大学生参加过志愿服务。大学生志愿者在对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紧张或松弛感和主观幸福感总分五个维度的得分显着高于非大学生志愿者,说明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促使其主观幸福感的提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志愿服务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1].李建玲.非营利组织志愿者行为退化原因及对策——以郑州市S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爱心纽带计划志愿服务为例[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陈瑞洋,卓高生,邵梦梦.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行为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
[3].赵凯鹏,许璐雅.大学生志愿者志愿服务行为的心理过程和心理调适研究[J].心理月刊.2019
[4].张福进.大学生志愿服务供给行为研究——基于对4所高校的调查数据[J].劳动保障世界.2018
[5].邵淼燕.诸暨市草塔镇农村女性参与志愿服务行为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8
[6].王新云.外来务工青年志愿服务参与行为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18
[7].张冰,朱小磊.大学生持续性志愿服务行为影响因素[J].当代青年研究.2018
[8].丁祖年.关于《浙江省志愿服务条例(修订草案修改稿)》《浙江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规定(修订草案修改稿)》和《湖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六件报批法规修改情况的说明[J].浙江人大(公报版).2018
[9].张叶云,郑碧强.公司志愿服务行为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研究——以福建保险业为例[J].东南学术.2018
[10].杨雪原.我国志愿服务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河南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