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根据1960-2016年河西走廊及其周边地区15个气象站点的逐月降水系列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表征年、季的干旱等级,分析了河西走廊的15个气象站点的干旱频率、干旱站次比和干旱强度的演化趋势。结果表明:(1)近57年来,河西走廊地区年尺度、春季、夏季和冬季的干旱站次比均呈减小趋势,秋季干旱站次比呈现出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其中春季和秋季全域性干旱发生的频率都高于29. 8%;(2)河西走廊地区年尺度和四季的干旱强度均呈减小趋势,研究区的干旱强度主要以轻度干旱和中度干旱为主;(3)干旱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其中酒泉和玉门是干旱频发地区,河西走廊地区有66. 7%的站点在年和季节尺度上都呈干旱减弱的趋势。干旱的减弱有利于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但是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河西走廊地区局地暴雨和山洪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变大,要在抗旱的同时加强洪涝灾害的防御。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王春林,司建华,赵春彦,李培都,张经天
关键词: 河西走廊,干旱灾害,指数,时空演化
来源: 高原气象 2019年01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气象学
单位: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400908,2016YFC0501009-1)
分类号: P426.616
页码: 196-205
总页数: 10
文件大小: 513K
下载量: 308
相关论文文献
- [1].“一带一路”背景下河西走廊地区景观体育产业发展研究[J].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5)
- [2].河西走廊地区甘草的塑料网格育苗技术[J].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9(02)
- [3].河西走廊地区水土资源危机及可持续发展研究[J]. 中国水利 2011(15)
- [4].“一带一路”背景下河西走廊地区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的发展机遇与挑战[J]. 中华武术 2020(09)
- [5].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J]. 广东农业科学 2008(04)
- [6].河西走廊地区微润灌溉技术应用研究[J]. 中国农业信息 2013(17)
- [7].甘肃省及河西走廊地区乙型脑炎疫区变迁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3(07)
- [8].目的论视角下河西走廊地区旅游外宣翻译研究[J]. 校园英语 2019(45)
- [9].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红色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思考[J]. 生产力研究 2013(06)
- [10].河西走廊地区甜叶菊精简化栽培技术[J]. 中国糖料 2013(02)
- [11].河西走廊地区五个典型站干旱指数对比和气候分析[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2(05)
- [12].近58年河西走廊地区气温变化及突变分析[J]. 干旱区研究 2010(02)
- [13].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蚊媒调查[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4(02)
- [14].浅谈河西走廊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裂缝防治对策[J]. 价值工程 2013(08)
- [15].甘肃河西走廊地区酿酒葡萄发展的优劣势分析[J].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6(02)
- [16].河西走廊地区温室葡萄生长期管理技术[J]. 河北林业科技 2014(Z1)
- [17].基于河西走廊地区的水资源法律保护的分析[J]. 办公室业务 2012(19)
- [18].4种干旱指标在河西走廊地区的适用性评估[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36)
- [19].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2011年蚊虫种类及虫媒病毒调查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2(05)
- [20].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对策[J]. 中外公路 2018(01)
- [21].河西走廊的人口变迁与发展[J]. 西北民族研究 2020(03)
- [22].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汉族人的丧葬礼俗[J]. 丝绸之路 2013(04)
- [23].“以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为方向转变河西走廊地区绿洲农业发展方式”成果简介[J]. 甘肃理论学刊 2015(01)
- [24].河西走廊地区甘草红蜘蛛的发生因素及综合防控措施[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9(07)
- [25].河西走廊地区啤酒花建园注意事项[J]. 甘肃农业 2014(24)
- [26].金昌地区枸杞瘿螨的防治[J]. 防护林科技 2010(06)
- [27].河西走廊地区规模化肉牛场的规划设计与布局[J]. 中国牛业科学 2017(02)
- [28].河西走廊地区春小麦需水量驱动因素分析[J]. 节水灌溉 2016(09)
- [29].河西走廊地区紫花草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 2013(08)
- [30].河西走廊地区啤酒大麦主要病虫害发生及防治[J].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