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根瘤菌论文_韦泽秀,卓玛,米玛更才

导读:本文包含了苜蓿根瘤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根瘤菌,苜蓿,紫花苜蓿,菌根,烟色,真菌,荧光。

苜蓿根瘤菌论文文献综述

韦泽秀,卓玛,米玛更才[1](2019)在《接种苜蓿根瘤菌对西藏苜蓿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苜蓿根瘤菌接种效果,以未包衣的‘中兰1号’苜蓿为供试苜蓿品种,设计苜蓿根瘤菌拌种、拌土接种方式,以及在拌土、拌种的基础上增施复合菌剂的处理。研究发现:①苜蓿接种根瘤菌对苜蓿株高、地上部生物量、根系生长积累有促进作用;②接种根瘤菌增加苜蓿根瘤菌数量和重量;③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较播前土壤有不同程度提高;但土壤全磷、全钾含量较播前降低,消耗了土壤中磷钾元素;④在接种根瘤菌的基础上增施复合菌剂(固氮解磷解钾+枯草芽孢杆菌)促进土壤中磷、钾元素的使用,且增加土壤中速效磷、速效钾含量;⑤根瘤菌接种(拌土或拌种)对土壤微生物量C、N都有增加,表明土壤中微生物量和活性都有不同程度增强。由此可得,接种苜蓿根瘤菌促进苜蓿植株生长和根瘤菌的形成,能显着提高苜蓿的固氮能力和固氮潜力,改善土壤营养结构和活性。(本文来源于《西藏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胡蓝方,李艳梅,沈甜,王娟,任泓霖[2](2019)在《攀枝花钒钛磁铁尾矿土壤中苜蓿根瘤菌的多样性与促生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探究攀枝花钒钛磁铁尾矿土壤中苜蓿共生根瘤菌的多样性和促生效应。【方法】利用苜蓿盆栽试验捕获钒钛磁铁尾矿土壤中的苜蓿共生根瘤菌,通过16S rRNA和持家基因系统发育分析来明确苜蓿根瘤菌的进化地位和多样性,并通过根瘤菌回接盆栽苜蓿试验以筛选出高效固氮根瘤菌。【结果】从钒钛磁铁矿尾矿土壤中捕获分离到9株根瘤菌,将其鉴定为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根瘤菌属(Rhizobium)、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并筛选出高效固氮根瘤菌S. meliloti MX1、B. japonicum MX7和R. leguminosarum MX8,其苜蓿的氮含量分别增加58.8%、205.9%和270.6%,并能促进苜蓿植株生长,显着提高苜蓿的株高、根长和生物量。【结论】攀枝花钒钛磁铁尾矿土壤中含有丰富多样的苜蓿共生根瘤菌,其可应用于钒钛磁铁矿尾矿土壤的苜蓿-根瘤菌联合生物修复。(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康文娟,师尚礼,苗阳阳[3](2019)在《紫花苜蓿根瘤菌分子分型和生物型划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表型和共生效应,对种内根瘤菌划分生物型,为苜蓿与根瘤菌高效共生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分离自甘肃省3个栽培区域5个苜蓿品种植株不同部位的根瘤菌株为材料,进行16SrRNA测序、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表型数值分类和共生效应测定。结果表明,78株初筛菌经16SrRNA和MLST分析有20株属于Rhizobium radiobacter;表型特征数值分类将其聚为7个群。接种5个苜蓿品种,选择对共生效率贡献率最大的地上干重进行多重比较。当接种处理地上干重显着高于未接种处理CK时标记共生效应为A,与CK差异不显着时标记为B,显着低于CK时标记为C。以苜蓿品种为甘农3号、甘农9号、陇中、清水和WL168HQ的顺序,将各菌株共生效应结合,形成6种共生模式。结合表型和共生模式,20株R.radiobacter被划分为14种生物型,WL168HQ、甘农3号和陇中苜蓿品种内生物型多样性丰富,甘农9号和清水苜蓿品种内生物型单一。综上所述,根据表型特征和共生模型可以进行种内根瘤菌株的生物型划分,苜蓿品种内根瘤菌生物型多样性丰富。(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杨淑君,何永攀,柯梅,李莉,梁维维[4](2018)在《苜蓿根瘤菌在不同基质中与紫花苜蓿共生匹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苜蓿根瘤菌在不同基质中与紫花苜蓿共生匹配的生长效果,本文选择从美国进口的紫花苜蓿品种巨人201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了八种不同的根瘤菌,对紫花苜蓿进行处理。在常温条件下通过将紫花苜蓿栽种到风化煤、蛭石等两种不同的介质中,来研究不同根瘤菌对紫花苜蓿生长产生的影响,从而揭示不同根瘤菌与紫花苜蓿共生匹配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风化煤为主要基质,根瘤菌和苜蓿品种之间匹配试验效果最佳,苜蓿的固氮效果和各生长趋势均高于另外一种培养基质。由此可以看出风化煤是高效菌株筛选的首选基质。(本文来源于《草食家畜》期刊2018年03期)

杨聪莉[5](2018)在《信号分子对苜蓿—根瘤菌共生体系中重金属毒害的缓解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全球主要的环境问题。豆科植物与根瘤菌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被广泛应用,但共生过程会受到重金属的抑制。在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过程中硫化氢和一氧化氮调节着许多生理过程。目前,对硫化氢与一氧化氮减轻植物重金属胁迫的研究多在水培条件下进行,而鲜有在原位污染土培条件下进行相关研究。另外,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关系下,硫化氢或一氧化氮的添加对重金属毒性的缓解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选用紫花苜蓿和Sinorhizobium meliloti CCNWSX0020共生体系,外源添加硫化氢或一氧化氮,探究两种信号分子对共生体系重金属的调控及土壤细菌群落的变化。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联合添加S.meliloti与硫化氢或一氧化氮皆可增加苜蓿地上和地下生物量。联合添加S.meliloti与硫化氢,苜蓿地上部干重增加了9.6%,地下部干重增加了16.1%。联合添加S.meliloti与一氧化氮,苜蓿的地上部干重增加了11.0%,地下部干重增加了22.3%。2、联合添加S.meliloti与硫化氢或一氧化氮皆可降低苜蓿重金属提取。联合添加S.meliloti与硫化氢,苜蓿地上部和地下部Pb含量分别减少了24.3%和22.5%;苜蓿地上部和地下部Cd含量分别减少了16.1%和35.1%。联合添加S.meliloti与一氧化氮,苜蓿地上部和地下部Pb含量分别减少了43.53%和43.64%;苜蓿地上部和地下部Cd含量分别减少了12.65%和36.1%。并且与其他处理相比,两个信号分子与S.meliloti联合施用下苜蓿地下部Pb和Cd含量到达最低值。3、联合添加S.meliloti与硫化氢或一氧化氮均可以提高苜蓿SOD/POD/APX/CAT抗氧化酶的活性,并且降低活性氧和丙二醛含量,进而增强苜蓿抗氧化能力,提高苜蓿对重金属的耐受性。4、联合添加S.meliloti与硫化氢或一氧化氮对土壤根际细菌产生不同影响。土壤细菌门水平上的优势物种均为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Acidobacteria和Firmicutes。细菌在属水平上,联合添加S.meliloti与硫化氢,不仅会增加苜蓿根际促生内生菌(Nocardioides和Glycomyces)的丰度,而且会增加土壤中促进P转化的细菌丰度(Bacillus)。但联合添加S.meliloti与一氧化氮,会抑制土壤苜蓿根际促生菌(Nocardioides、Glycomyces和Ensifer)的生长。两个信号分子与S.meliloti联合施用下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均没有影响。(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热比姑丽·热合曼,郭海玉,李卫军,罗明,皇甫彩娟[6](2018)在《地下滴灌条件下不同接种处理对苜蓿根瘤菌的定殖、结瘤和固氮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苜蓿地下滴灌田间小区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处理接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标记的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XGL026菌株在苜蓿根际的定殖、结瘤动态和固氮性能。结果表明:拌种接菌(B)在第1茬苜蓿根际根瘤菌的定殖密度、结瘤数和占瘤率最高,第2、3茬苜蓿则明显降低。第1茬苜蓿刈割后滴施1次根瘤菌(D),拌种结合第1茬刈割后滴施1次根瘤菌(B+D1),拌种结合第1、2茬刈割后滴施2次根瘤菌(B+D2),拌种结合第1茬刈割后滴施1次根瘤菌并增施1次氮肥(B+D1+N1),拌种结合第1、2茬刈割后滴施2次根瘤菌并增施2次氮肥(B+D2+N2)处理,根瘤菌的定殖水平持续稳定,显着高于B处理。B+D1、B+D2、B+D1+N1和B+D2+N2处理均能显着增加苜蓿结瘤数,提高占瘤率(P<0.05),其中B+D1+N1和B+D2+N2接种效果最优。地下滴灌模式有利于苜蓿侧根形成根瘤。采用15 N天然丰度法测定不同接种处理的固氮效率,结果显示,接种处理在苜蓿一年生长期中的固氮率和固氮量分别为54.52%~76.80%和43.00~183.39kg·hm~(-2),较未接种对照提高3.35%~40.41%和13.56~83.86kg·hm~(-2)。B处理在第1茬苜蓿的固氮效率最突出,之后明显下降。B+D1+N1、B+D2+N2处理分别在第2、第3茬苜蓿上具有最高的固氮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滴灌条件下拌种结合滴施根瘤菌同时加施少量氮肥可以显着提高根瘤菌的定殖、结瘤和固氮性能。(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杨晓玫,周彤,阿芸,师尚礼[7](2018)在《苜蓿根瘤菌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株的构建及对菌株结瘤固氮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12531,Sinorhizobium meliloti343和苜蓿根瘤菌Rhizobium meliloti GN5为受体菌,以Escherichia coli pRK2073为辅助菌及绿色荧光蛋白GFP104为供体菌,采用叁亲本杂交法进行结合转导。以Winogradsky无氮培养基和TY培养基对标记菌株进行荧光表达及固氮特性的遗传稳定性检测,再对选出的荧光标记菌株以甘农5号紫花苜蓿和WL.343紫花苜蓿为宿主进行回接验证,测定了回接植物的生物量,结瘤数和标记菌的占瘤率等指标。结果表明:(1)叁亲本杂交法适用于苜蓿根瘤菌GFP荧光标记菌株的构建,能以S.meliloti 343、R.meliloti GN5和S.meliloti 12531为出发菌株成功构建荧光标记菌株;(2)传代筛选后得到的荧光标记菌株中,S.meliloti 343-gfp2、R.meliloti GN5-gfp4和S.meliloti12531-gfp4遗传稳定性好,荧光表达量高;(3)含抗生素Winogradsky无氮培养基平板筛选与现有含抗生素平板分离筛选法相比,能显着提高荧光标记根瘤菌株的筛选效率;(4)获得的苜蓿根瘤菌荧光标记菌株间无显着差异,对标记菌株形成根瘤的固氮能力,及标记菌株对苜蓿植株生物量的影响进行比较,GFP荧光标记根瘤菌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本文来源于《草原与草坪》期刊2018年01期)

朱瑞芬,刘杰淋,王建丽,申忠宝,韩微波[8](2017)在《黑土区紫花苜蓿根瘤菌特性研究与促生能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采集东北黑土地区2龄紫花苜蓿(Medicago)根瘤菌菌株,经过根瘤菌的耐盐、耐碱、耐酸、溶磷能力、生长素分泌能力、代时、固氮酶活性等生物学特性测试;并进行回接试验,测定供试菌株促生植株的根瘤数、根瘤重、生物量及全氮量,旨在阐明黑土区苜蓿根瘤菌特性与促生植株地上生物量及其全氮的关系。结果表明:菌株促生植株的全氮量与根瘤菌泌酸能力、代时、促生植株根瘤数显着相关(P≤0.05);菌株促生植株地上生物量与菌株溶磷能力、泌酸能力、促生植株根瘤重呈极显着相关(P≤0.01)。通过通径分和回归分析建立了苜蓿根瘤菌株促生植株地上生物量及其全氮量的最优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该方程可为优异菌株筛选及其促生能力判断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高萍[9](2017)在《丛枝菌根真菌和根瘤菌对苜蓿根腐病和叶斑病的防病促生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的牧草栽培中,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的栽培面积最大。由烟色织孢霉(Microdochium tabacinum)引致的根腐病,是我国苜蓿新病害,导致苜蓿根部腐烂,严重降低紫花苜蓿产量。苜蓿茎点霉(Phoma medicaginis)病菌可引致叶斑病,是一种毁灭性极强的世界性病害。根瘤菌(Rhizobium)—豆科植物—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可建立叁位一体的互惠互利共生体系,该体系有促进宿主光合反应、营养元素吸收等优点,可促进宿主植物生长,进而提高植物对病害等生物逆境和干旱等非生物逆境的抵抗和耐受性,增强植物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竞争力。为明确丛枝菌根(AM)真菌和根瘤菌对苜蓿根腐病和叶斑病的防控效果,在实验室研究了烟色织孢霉和苜蓿茎点霉对苜蓿种子萌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在温室研究了AM真菌和根瘤菌对苜蓿苗期生长、发病率、养分、抗病相关酶活性等的影响。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烟色织孢霉和苜蓿茎点霉均可抑制紫花苜蓿种子萌发,造成幼苗腐烂,至发芽结束(15 d),烂芽率分别达到42.75%,40.5%。2.烟色织孢霉显着降低了接种AM真菌处理下紫花苜蓿生长,降低了AM真菌侵染率及根瘤数,植物根干重平均减少50%以上;AM真菌单接种及与根瘤菌双接种,均显着促进了紫花苜蓿生长,其处理下植物株高、茎叶和根干鲜重、N,P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总生物量较对照增加4.29倍和4.51倍。AM真菌与根瘤菌相互促进与植物共生,根瘤菌提高紫花苜蓿菌根侵染率5.98%,AM真菌提高植物根瘤数1.61倍;双接种有效调控了苜蓿抗病性相关酶活性,其中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增加55.4%和57.1%。3.苜蓿茎点霉可有效侵染植物,并在植物地上部分显现典型叶斑症状,接种17d后,发病率达15.3%~59.1%,显着降低了AM真菌处理下紫花苜蓿生长及N、P吸收;AM真菌、根瘤菌单独及双接种均显着增加了苜蓿叶片数、株高、茎叶和根干鲜重、N、P含量,且以双接种效果更优。双接种下AM真菌侵染率提高24%,根瘤数量增加3.3倍;两类共生菌单独及双接种均显着降低了苜蓿茎点霉叶斑病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其中病情指数较对照低72.3%。共生微生物通过调节抗病相关酶,提高了植物抗病性,与对照相比,两类共生微生物平均提高苜蓿β-1,3-葡聚糖酶、几丁质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62.1%、1.14倍和41.4%;平均提高苜蓿茉莉酸、植物木质素和羟脯氨酸糖蛋白含量47.9%、87.1%和27.7%。综上所述,AM真菌与根瘤菌可通过促进植物养分吸收、生长,调控病害相关酶活性,提高紫花苜蓿对烟色织孢霉及苜蓿茎点霉引致病害的抗性,菌根真菌对苜蓿的促生长作用比根瘤菌更明显,二者具有一定生防价值。(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7-05-01)

高萍,文朝会,段廷玉[10](2016)在《双接种AM真菌和根瘤菌对由烟色织孢霉(Microdochium tabacinum)引起的苜蓿根腐病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牧草,由烟色织孢霉(Microdochium tabacinum)引致的根腐病是我国苜蓿新发现的病害,可严重降低紫花苜蓿产量,导致植株死亡。为明确丛枝菌根(AM)真菌和根瘤菌对苜蓿根腐病的防治效果,试验采用盆钵培养的方法,研究了2种AM真菌(Glomus inosseae和Glomus tortuosum)和1种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dicae)对苜蓿苗期生长、抗病相关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接种和单接AM真菌,苜蓿苗期株高、叶绿素含量、根瘤数、N,P含量显着增加,生物量比对照增加4.51倍和4.29倍,双接种比单接AM真菌,菌根侵染率提高5.98%,双接种比单接根瘤菌,根瘤数增加1.61倍;侵染M.tabacinum后会减少苜蓿地下干重和最大根长,并显着影响菌根侵染率。双接种幼苗抗病性的提高一方面与接种M.tabacinum前幼苗生长健壮有关:另一方面植物抗病相关酶活性的提前诱导有关。在侵染M.tabacinum条件下,双接种比对照,苜蓿POD、CAT活性分别增加55.4%和57.1%,同时丙二醛含量呈下降趋势。同样的,病原菌降低苜蓿N,P含量,双接AM真菌和根瘤菌显着增加苜蓿地上地下N、P含量。研究认为,接种AM真菌和根瘤菌能提高苜蓿对由烟色织孢霉引起的根腐病的抗性,具有一定的生物防治价值。(本文来源于《植保科技创新与农业精准扶贫——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6-11-10)

苜蓿根瘤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为探究攀枝花钒钛磁铁尾矿土壤中苜蓿共生根瘤菌的多样性和促生效应。【方法】利用苜蓿盆栽试验捕获钒钛磁铁尾矿土壤中的苜蓿共生根瘤菌,通过16S rRNA和持家基因系统发育分析来明确苜蓿根瘤菌的进化地位和多样性,并通过根瘤菌回接盆栽苜蓿试验以筛选出高效固氮根瘤菌。【结果】从钒钛磁铁矿尾矿土壤中捕获分离到9株根瘤菌,将其鉴定为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根瘤菌属(Rhizobium)、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并筛选出高效固氮根瘤菌S. meliloti MX1、B. japonicum MX7和R. leguminosarum MX8,其苜蓿的氮含量分别增加58.8%、205.9%和270.6%,并能促进苜蓿植株生长,显着提高苜蓿的株高、根长和生物量。【结论】攀枝花钒钛磁铁尾矿土壤中含有丰富多样的苜蓿共生根瘤菌,其可应用于钒钛磁铁矿尾矿土壤的苜蓿-根瘤菌联合生物修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苜蓿根瘤菌论文参考文献

[1].韦泽秀,卓玛,米玛更才.接种苜蓿根瘤菌对西藏苜蓿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西藏农业科技.2019

[2].胡蓝方,李艳梅,沈甜,王娟,任泓霖.攀枝花钒钛磁铁尾矿土壤中苜蓿根瘤菌的多样性与促生效应[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9

[3].康文娟,师尚礼,苗阳阳.紫花苜蓿根瘤菌分子分型和生物型划分研究[J].草业学报.2019

[4].杨淑君,何永攀,柯梅,李莉,梁维维.苜蓿根瘤菌在不同基质中与紫花苜蓿共生匹配的研究[J].草食家畜.2018

[5].杨聪莉.信号分子对苜蓿—根瘤菌共生体系中重金属毒害的缓解作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6].热比姑丽·热合曼,郭海玉,李卫军,罗明,皇甫彩娟.地下滴灌条件下不同接种处理对苜蓿根瘤菌的定殖、结瘤和固氮的影响[J].草地学报.2018

[7].杨晓玫,周彤,阿芸,师尚礼.苜蓿根瘤菌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株的构建及对菌株结瘤固氮能力的影响[J].草原与草坪.2018

[8].朱瑞芬,刘杰淋,王建丽,申忠宝,韩微波.黑土区紫花苜蓿根瘤菌特性研究与促生能力分析[J].草地学报.2017

[9].高萍.丛枝菌根真菌和根瘤菌对苜蓿根腐病和叶斑病的防病促生作用[D].兰州大学.2017

[10].高萍,文朝会,段廷玉.双接种AM真菌和根瘤菌对由烟色织孢霉(Microdochiumtabacinum)引起的苜蓿根腐病的影响[C].植保科技创新与农业精准扶贫——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6

论文知识图

苜蓿根瘤菌转化不同浓度PCBs同...苜蓿根瘤菌对2,4,4′-TCB的转化...苜蓿根瘤菌对2,4,4′-TCB的转化...1不同钙磷交互处理对酸铝胁迫下苜蓿3不同钙磷交互处理对酸铝胁迫下苜蓿不同酸度下Ca2+对苜蓿根瘤菌生...

标签:;  ;  ;  ;  ;  ;  ;  

苜蓿根瘤菌论文_韦泽秀,卓玛,米玛更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