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人民医院237000
【摘要】目的分析对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持续低负压吸引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护理对策。方法将我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接收的9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分为参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持续低负压吸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13%)高于参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6.52%)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肺复张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结论持续低负压吸引能促进患者胸内气体及时排出,促进肺复张,同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加速患者康复进程。
【关键词】气胸;自发性;胸腔闭式引流;低负压吸引;护理
自发性气胸是指因肺部疾病、肺泡内压升高致使局部肺组织、胸膜破裂,气体进入胸膜腔内蓄积无法及时排出而引起的一种肺科急症[1]。患者主要有咳嗽、呼吸障碍、突发性胸内疼痛、憋气等临床表现,不及时控制会对患者肺部功能造成损害,且易引发血气胸、脓气胸等危重并发症,加重患者病情进展,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胸腔减压是治疗气胸的主要手段,以胸腔闭式引流术、胸腔穿抽气两种方式为主,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具有一定的引流效果,但存在创伤大、并发症多等缺点。本文就对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持续低负压吸引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护理对策进行探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选用本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接收的9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均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胸部x线检查结果明确诊断,肺压缩程度为30%-95%。其中左侧气胸52例,右侧气胸40例。观察组46例,男29例,女17例;平均年龄(47.2±5.7)岁。参照组46例,男25例,女21例;平均年龄(46.8±6.1)岁。2组患者各项基线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观察组采用持续低负压吸引治疗。引导患者取坐位,选取合适穿刺点,进行常规消毒、麻醉(选取利多卡因行局麻),采用穿刺针沿患者肋骨上缘进行穿刺、进针,当其有气体抽出并有脱空感时则停止进针,沿穿刺针内腔引入导丝至胸腔,拔出穿刺针,沿导丝置入扩张器对皮肤、皮下组织进行扩张后插入中心静脉导管至胸腔,约10cm左右,确定导管进入胸腔后进行抽气检测,确认回抽有气体时则拔出导丝、关闭滑动夹,固定导管,连接水封瓶、负压吸引器,将初始负压设置为-0.5-1.0KPa,根据患者具体引流情况适当调整负压。护理方法:(1)病情监测对患者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症状变化进行密切关注与记录,如患者气促、紫绀等症状有所好转,呼吸音逐渐恢复,则表示负压吸引有效;如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等异常症状时则提示患者可能出现复张性肺水肿,应立即停止负压吸引治疗即告知医生进行抢救。(2)导管及负压吸引护理告知患者在翻身、检查、如厕时注意保护导管,避免因挤压、牵拉、弯曲导致导管堵塞、脱落。术前确认负压吸引装置运行正常,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合理调整负压,控制在-2-1.5KPa内,告知患者及家属切不可自行调节压力值或随意中断吸引治疗;定时更换观察气泡溢出情况,待未见气泡溢出、经影像学检查显示肺复张后可进行拔管。(3)密切关注患者切口及穿刺点情况,定时消毒,及时更换透明敷贴、引流瓶,避免感染;应定时挤压导管,15min/次,确保引流通畅;加强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等基础护理。
参照组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术单纯治疗。麻醉方法、穿刺部位同观察组,沿肋间做2-3cm切口,分离皮肤、皮下组织、胸壁肌层,置入胸管,固定,连接普通水封瓶,但不连接负压吸引器。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病情恢复情况、并发症(胸腔感染、复张性肺水肿、皮下气肿)发生情况。
1.4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呼吸障碍、胸痛等症状基本消失,经胸部X线检查结果显示肺部复张情况良好,气体基本排出,未见残腔;有效:患者症状明显减轻,经胸部x线检查显示肺部部分复张,残腔范围明显减小;无效: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均未见明显改善。
1.5统计学方法
用spss21.00处理,%、±s表示计数、计量资料,经x²、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13%)高于参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6.52%)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1。
2.2病情恢复情况
观察组患者肺复张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临床上主要根据患者气胸类型、肺功能情况、胸腔压力、肺压缩程度选取合适的排气治疗,治疗原则为及时促进肺复张、改善患者呼吸功能[2]。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是治疗气胸较常见且有效的方式之一,引流及排气效果明显,但该手术需切开胸壁肌层进行置管,对患者肌肉、神经损伤大,术后疼痛明显,患者会因为害怕疼痛不敢呼吸,从而影响肺复张情况,加之术后感染等并发症较多,患者恢复缓慢[3]。在胸腔闭式引流术中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具有操作便捷、创伤小、可长时间留置等特点,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导管直径小,排气速度慢,不适用于张力性气胸患者或胸膜裂口较大、胸腔内气体多的患者[4]。本次对患者给予中心静脉导管持续低负压吸引治疗,既保留了中心静脉导管的优势,又弥补了排气速度慢的缺陷,取得较明显得效果。研究得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13%)高于参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6.52%)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肺复张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相关:①中心静脉导管材质属于聚脲胺酯,与机体组织相容性好,可长时间留置,避免因反复置管、拔管增加患者痛苦,感染率小。②导管柔软、管径小,在置入及留置过程中对患者胸膜、肺部组织刺激小,术后疼痛感轻,不会影响患者呼吸运动,能加速肺复张。③持续低负压吸引通过负压装置抽吸将患者胸腔内气体,可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且排气持续、缓慢,可避免因胸腔内压力过大而引起复张性肺气肿等并发症;且固定方便,对患者胸部活动影响小,术后肺水肿、皮下血肿等并发症发生机率小。
综上所述,对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持续低负压吸引治疗取得较明显疗效,操作便捷,对患者创伤小,能促进患者胸内气体及时排出,缩短患者肺复张时间和置管时间,同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降低胸腔感染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林宏,倪军,刘伟春等.持续负压吸引联合小导管治疗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J].西部医学,2014,26(2):194-195,198.
[2]刘佳,王毅,杨彦辉等.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引流联合负压吸引在新生儿气胸的应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7,14(6):153-155.
[3]李郁如,王琳.结核性液气胸胸腔穿刺引流持续低压力负压吸引的护理[J].中国防痨杂志,2016,38(12):1127-1129.
[4]徐虹,卢慧宇.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自发气胸的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6,21(9):1615-1616,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