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理财产品论文-周敏慧

人民币理财产品论文-周敏慧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民币理财产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理财产品,收益率,实证研究

人民币理财产品论文文献综述

周敏慧[1](2018)在《我国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定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长,百姓的投资理财意识也在逐渐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经历了十多年的迅速发展,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以及发行规模呈现爆发式地增长,理财产品作为百姓投资理财的主要渠道,已在金融投资产品中获得不可取代的地位。研究理财产品收益率定价影响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不论是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还是对金融产品投资者都能起到重要帮助,并且对金融业监管机构起到参考作用。本文以我国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为代表对其定价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首先对理财相关理论从生产者角度、消费者角度和市场治理角度进行分类阐述,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其次对我国银行理财市场发展的现状进行介绍,并对理财产品进行分类。再次从经济理论层面上对理财产品收益率定价的微观和宏观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并且研究微观变量和宏观经济指标对预期收益率产生显着影响的作用机制。然后,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套利定价理论作为实证理论依据,选取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发行数据以及相应的宏观经济数据等变量,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多重共线性检验、White异方差检验等方法,计算得到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与上述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回归方程。其中创新加入发行对象、销售时点、销售期、本金保障类型等微观变量,创新对宏观经济因素引入滞后项回归分析。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委托期、销售期长短与预期收益率正相关,保本型理财产品定价显着低于非保本理财产品70个BP。在宏观影响因素方面,GDP、CPI、存贷款利率和Shibor利率、货币供应量、股票市场走势对理财产品定价均存在显着影响。最后根据实证模型的结果以及当前银行理财产品监管政策情况,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者及监管部门提出若干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8-06-30)

刘璐[2](2016)在《我国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在供给端和需求端都呈现出火热的态势。作为供给端的银行,由于面临着监管指标压力、利率市场化息差压力、同业竞争压力,被迫而主动的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理财产品业务得到了重视。作为需求端的投资者,由于长期以来可供选择的金融产品乏善可陈,银行理财产品作为风险适中、流动性适中、收益适中的新投资工具,迅速的被市场理解和接受。为了帮助银行正视理财产品现存的问题,未来更好的实现发展,同时为了帮助投资者走出对理财产品的认知误区和盲区,做出更理性的投资决策,本文对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发展及收益率影响因素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本文首先对与理财产品产生、创新和预期收益率影响因素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梳理,对我国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发展进行了回顾,接着对现状进行了发展程度、结构和分布特征、收益率特征、替代品比较、存在的问题等五个维度的分析。结果发现,监管政策对理财产品发展影响显着;理财产品市场增速放缓,城商行已成为发行主力;短期化、非保本、组合化是理财产品的新特征;当前收益率集中在3%-8%之间;互联网理财、大额存单、基金与理财产品存在替代效应;存在同质、理解偏误、服务素养低、披露不足、流动性风险等问题。接着,本文梳理了宏观和微观因素对理财产品的影响机制,并通过叁个模型进行实证。结果发现,市场利率模型表明信贷资产类产品与贷款基准利率、债券和利率类理财产品和SHIBOR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影响关系,两类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能够及时充分的反映利率的变动;宏观因素模型表明利率市场化和贷款基准利率对理财产品收益率影响为正向,货币供应量影响为负向,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发展水平对收益率影响不显着;产品设计因素模型表明收益类型、发行银行类型、委托期限、委托起始金额、产品费用、风险性与理财产品收益率正相关,发行对象负相关,计划募集金额和递增单位对收益率的影响不显着。最后,本文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出发,为银行和投资者提出了一些具有实用性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6-06-01)

杨欢[3](2016)在《石家庄市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发展状况调研》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收入大幅增长,剩余财产也越来越多,居民的理财观念也在不断提升,理财需求不断增多,进一步促进了理财产品未来的发展。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在需求方客户和供求方商业银行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因为它同时满足了供求双方的要求。不但实现了商业银行对利润的追求,还符合客户对收益的需求。但是目前我国理财业务仍处于初级阶段,发展迅速的同时又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就现阶段来说,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根本不能真正的满足市场的需求,要想设计研发更多可以完全满足客户需求的理财产品,仍然还有一定的距离,尚需努力。本文以石家庄市各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为研究对象,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受访者的购买动因和行为偏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了当前国内理财业务的发展特点、石家庄经济发展情况等,分析了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的规模、主体等各种发行情况,还运用了SWOT分析法分析了人民币理财产品发展的有利条件、存在的机会条件、劣势情况以及可能面临的威胁。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产品创新、完善风险管控、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进一步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对中国二叁线城市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北金融学院》期刊2016-06-01)

张静[4](2016)在《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波动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融市场的风险集中体现在金融产品价格或收益率的波动上,波动性研究是微观金融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迅猛发展,而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基本完成,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也逐渐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当前,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波动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市场信号,反映着金融体系乃至宏观经济运行状况。本文选择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作为研究对象,使用5种随机波动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不同发行主体收益率序列的波动特征,并比较5种模型的拟合效果及其优劣。数据显示,不同发行主体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波动呈现差异化。第一,城商行的收益率波动水平高于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但是波动的持续性并不强烈;第二,国有银行存在波动的非对称性,而股份制银行以及城商行并不存在;第叁,城商行理财产品市场风险大,收益率不存在风险补偿现象。实证研究表明,标准均值随机波动模型对城商行的拟合效果较好,厚尾均值随机波动模型对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拟合效果较好。据此建议:监管部门应加强理财产品市场监管,防控银行体系风险;银行应自身加大产品创新力度,避免银行间产品的同质化,形成比较优势;投资者应培养理性理财理念,审慎选择符合自身承受能力、风险偏好的理财产品。(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6-05-28)

张静,张旭[5](2016)在《基于SV模型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波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的波动性是影响投资者选择的关键因素。文中以招商银行招银进宝之鼎鼎成金系列理财产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叁类SV模型对其收益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V模型可以用来刻画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序列的波动特征,并且相对于标准SV模型以及SV-杠杆模型,SV-T模型有更显着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商场现代化》期刊2016年03期)

黄倩蔚[6](2016)在《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持续下滑》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对于银行理财市场来说可谓是流年不利,收益率自二季度开启连续下跌模式,本月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更是跌至4.22%,再创两年来新低。从全年收益走势来看,前四个月理财产品的收益尚且稳定,虽然市场利率在下降,但得益于股市火爆,银行理财收益并未下(本文来源于《南方日报》期刊2016-01-11)

陶雄华,曹松威[7](2015)在《人民币理财产品与银行绩效关系的实证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我国21家商业银行2008~2013年发布的50831条理财产品数据为样本,借助于面板数据的分析方法,考察多样化经营和理财产品的相关因素对银行绩效的影响。控制了相关变量后,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银行收入多元化程度和非利息收入占比均与绩效水平正相关;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和产品类型风险程度也能促进银行绩效,理财产品发行量占比与绩效水平不相关。在稳健性检验中,上述结论依然保持稳健。(本文来源于《统计与决策》期刊2015年17期)

毛宇舟[8](2015)在《外币理财发行升温 收益率短期恐难超人民币产品》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人民币贬值,外币理财产品逐渐回到了投资者的视野当中,虽然近些年来,人民币的强势地位以及人民币理财产品较高的收益率使得外币理财产品的发行正在逐年减少,但是对于一部分投资者来说,外币理财仍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收益上来看,近段时间不(本文来源于《证券日报》期刊2015-08-18)

王庆[9](2015)在《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经济增长与国民总体收入提高,人们对财富管理需求也迅速增长,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的不断丰富与发展也使其成为最受大众信赖的理财工具之一。而作为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银行理财产品不仅能增加银行的收入、扩大市场份额,还可以有效避免监管,在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中,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比例,提高盈利能力,积极转型,力争在理财市场占得先机。但国内大部分居民甚至银行从业人员对理财产品的收益及其影响因素缺乏了解,这将限制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鉴于此,本文探讨和研究了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的因素。文章首先对相关的外国个人理财经典理论以及近期国内有关研究做了梳理,回顾2004年至今国内理财市场的发展,基于投资者及商业银行本身两个角度分析理财产品的供需动因。然后分别从理财产品自身设计以及宏观经济两个方面对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随后在实证部分,本文搜集筛选五家国有银行、叁家股份制银行、叁家城市商业银行近叁年共360款理财产品数据进行整理,以通货膨胀率、利率水平、股价指数、居民储蓄存款、货币供给量五个解释变量对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进行回归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认为在以上选取论证因素中利率水平对理财产品收益率影响程度最大,股价指数与理财产品收益率无显着性相关。最后在以上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针对银行理财市场存在的若干问题从商业银行角度进行了总结,并尝试给出了若干建议。(本文来源于《安徽财经大学》期刊2015-06-01)

解晨熹[10](2015)在《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社会制度日臻健全,金融行业亦逐步完善,如此的环境变化促使人们理财观念的不断更新。人们财富的不断积累,生活水平节节高,伴随着的是对理财的诉求不断增强,故在新时代金融影响下,新式个人理财模式“飞入寻常百姓家”,当中包括逐步成为热点关注的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从2004年光大银行推出国内首款理财产品开来,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以及发行规模呈现井喷式地发展。当下国内银行理财产品多不胜数,属性、种类大相径庭的产品具有差异性颇大的收益。左右理财产品收益的因素可以分门别类。从国家角度而言,可以划分为微观以及宏观两种。而站在银行角度而言,又可以视为法律因素、风险因素、经济环境因素、个体化差异等等。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内的金融市场也不能幸免,全球金融经济市场走下坡路,当中也包括理财产品市场。这种情况导致一些理财产品不能按时兑现的情况出现,部分理财产品甚至会没有收益,这致使产品的投资者产生投资损失。近年来,城市商业银行的规模不断壮大,发展为国内金融市场一支庞大的生力军,这支生力军极大促进了国内经济发展以及金融市场中介的多样化。所以,此文挑选最近几年迅速发展的城市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作为参考,综合剖析其理财产品的运作现状,探索并剖析对其收益产生影响的原因。以此期望在城市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大环境下,银行理财产品的设计可以日趋完善,市场份额可以稳步提升,使商业银行的利润增长点呈现叁足鼎立之势。在国内理财产品市场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怎样才可以令其占据稳定的市场份额以及可观的收益,何种特点与国内城市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结构相吻合,此外又有何原因左右理财产品的现金流收益,除了关心理财产品公布的预计收益以外,购买理财产品的一般市民还应注意哪些地方进而作出客观理性的投资选择。(本文来源于《兰州财经大学》期刊2015-06-01)

人民币理财产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在供给端和需求端都呈现出火热的态势。作为供给端的银行,由于面临着监管指标压力、利率市场化息差压力、同业竞争压力,被迫而主动的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理财产品业务得到了重视。作为需求端的投资者,由于长期以来可供选择的金融产品乏善可陈,银行理财产品作为风险适中、流动性适中、收益适中的新投资工具,迅速的被市场理解和接受。为了帮助银行正视理财产品现存的问题,未来更好的实现发展,同时为了帮助投资者走出对理财产品的认知误区和盲区,做出更理性的投资决策,本文对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发展及收益率影响因素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本文首先对与理财产品产生、创新和预期收益率影响因素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梳理,对我国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发展进行了回顾,接着对现状进行了发展程度、结构和分布特征、收益率特征、替代品比较、存在的问题等五个维度的分析。结果发现,监管政策对理财产品发展影响显着;理财产品市场增速放缓,城商行已成为发行主力;短期化、非保本、组合化是理财产品的新特征;当前收益率集中在3%-8%之间;互联网理财、大额存单、基金与理财产品存在替代效应;存在同质、理解偏误、服务素养低、披露不足、流动性风险等问题。接着,本文梳理了宏观和微观因素对理财产品的影响机制,并通过叁个模型进行实证。结果发现,市场利率模型表明信贷资产类产品与贷款基准利率、债券和利率类理财产品和SHIBOR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影响关系,两类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能够及时充分的反映利率的变动;宏观因素模型表明利率市场化和贷款基准利率对理财产品收益率影响为正向,货币供应量影响为负向,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发展水平对收益率影响不显着;产品设计因素模型表明收益类型、发行银行类型、委托期限、委托起始金额、产品费用、风险性与理财产品收益率正相关,发行对象负相关,计划募集金额和递增单位对收益率的影响不显着。最后,本文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出发,为银行和投资者提出了一些具有实用性的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民币理财产品论文参考文献

[1].周敏慧.我国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定价研究[D].厦门大学.2018

[2].刘璐.我国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影响因素研究[D].广西大学.2016

[3].杨欢.石家庄市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发展状况调研[D].河北金融学院.2016

[4].张静.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波动的比较研究[D].青岛大学.2016

[5].张静,张旭.基于SV模型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波动性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

[6].黄倩蔚.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持续下滑[N].南方日报.2016

[7].陶雄华,曹松威.人民币理财产品与银行绩效关系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5

[8].毛宇舟.外币理财发行升温收益率短期恐难超人民币产品[N].证券日报.2015

[9].王庆.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5

[10].解晨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影响因素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5

标签:;  ;  ;  

人民币理财产品论文-周敏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