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HPLD)以其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泵浦固体与光纤激光器、工业加工、医疗美容、3D传感、自动驾驶等领域。受GaAs基材料本征物理属性及外延生长工艺的共同限制,LD的电光转换效率难以进一步提升。随着电流的增加,芯片产热严重,有源区温度持续升高,LD的输出功率随之发生热饱和与翻转。同时伴随着热功率的增大,芯片有源区温度的均匀性变差,导致LD光谱发生展宽,严重制约了LD的泵浦应用。因此,热管理对于HPLD来说尤为重要。本文围绕HPLD热阻和温度均匀性的优化设计,以及温度对光谱展宽的影响,开展了如下研究工作:1.推导出了适用于LD单管和巴条的三维解析热物理全面模型。针对该模型的关键性假设进行了讨论,明确了各假设所引入的误差以及该模型的适用性条件。针对传导冷却LD单管与巴条,基于波长漂移法和有限元仿真(FEM)验证了该三维解析热模型的准确性高达97%。2.基于三维解析热物理模型,研究了传导冷却HPLD单管与巴条的稳态热特性,揭示了激光器温度场、热流场的分布。研究表明:对于F-Mount单管和HardCS巴条,热流在芯片N面GaAs衬底内的扩散对整体散热的贡献分别为8%与6%,增加N面厚度和结构可进一步降低LD的热阻;揭示了测试夹具(外部散热条件)对F-Mount单管和HardCS巴条热阻的贡献分别高达36.8%和26.0%。3.提出了微分热扩散角和有效热扩散角的概念。应用微分热扩散角定量化表征了热流在LD封装体内的扩散过程;应用有效热扩散角合理化解释了传导冷却热沉各参数对激光器热阻的影响。基于三维解析热模型,给出了不同外部散热条件下传导冷却热沉、次热沉的理论热设计曲线;设计制作了两款高效散热性能的传导冷却LD巴条,将商用HardCS、MiniCS巴条的最大输出功率分别提高了12%和37%。此外,在恒定有源区温升条件下研究了封装结构对LD单管有源区内和巴条发光点之间温差的影响。4.建立了微通道液体制冷HPLD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数值传热模型,研究了不同流量下微通道热沉(MCH)的对流换热系数(HTC)分布、流速分布、压降分布,以及各通道部分对整体散热的贡献。研究发现:微通道入口处的HTC比出口处大2个数量级;中间通道的平均HTC是底部通道和上通道的3倍;在标称流量0.3L/min下,底部通道与上通道对散热的贡献相等。对比LD巴条热阻测试结果,CFD数值模型在不同流量下的最大误差为10%。基于CFD数值计算结果,提出了HPLD微通道热沉的解析热阻网络模型,表征了MCH热阻的组成部分。相对于CFD数值模型,其热阻计算误差小于5%。此外,还对MCH进行了热阻、温度均匀性的优化,提出了三种可以减小巴条发光点间温度差异的MCH设计方案。设计制作了一款消除横向热扩散的MCH,其各发光点的温度接近100%一致,并通过LD巴条的空间光谱测试进行了验证。5.引入多高斯函数作为HPLD光谱的表征模型,并耦合三维解析热模型求解的温度场,研究了注入电流、芯片结构、封装热设计对LD单管及巴条光谱展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正常连续波(CW)模式工作时F-Mount单管和HardCS巴条单发光点的光谱FWHM展宽比例高达75%与180%;HardCS巴条发光点之间热串扰引起的光谱FWHM展展比例高达70%。在恒定有源区温升条件下,单管的光谱强度分布随着热沉厚度、宽度、长度以及次热沉厚度的增加而展宽;对于巴条,随着热沉变厚,巴条发光点之间温差减小导致了光谱宽度的减小,随着热沉变宽、次热沉变厚,巴条发光点之间温差增大导致了光谱的展宽。6.应用多高斯光谱模型研究了外延工艺一致性和封装结构形式对巴条光谱展宽的影响。研究发现:典型的外延生长工艺导致LD巴条光谱的展宽比例小于10%;对比四种常见不同封装结构的HPLD巴条,封装残余热应力对HardCS巴条的光谱展宽最为严重,展宽比例约为15%。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博士论文
作者: 吴的海
导师: 刘兴胜
关键词: 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热阻,温度均匀性,光谱展宽,传导冷却,微通道热沉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信息科技
专业: 物理学,无线电电子学
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分类号: TN248.4
DOI: 10.27605/d.cnki.gkxgs.2019.000102
总页数: 191
文件大小: 10635K
下载量: 277
相关论文文献
- [1].密闭式红外传感器的结构热设计研究[J]. 激光与红外 2020(05)
- [2].电视机热设计研究与应用[J]. 电子测试 2018(Z1)
- [3].一种功放单元的结构热设计[J]. 机械与电子 2016(10)
- [4].改进型热设计法在变流器产品中的应用[J].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15(15)
- [5].太阳能飞机一体化结构热设计技术探讨[J]. 电子机械工程 2014(02)
- [6].一种航空电子设备可靠性热设计分析与评价方法[J]. 电子机械工程 2019(06)
- [7].航空用油门控制器热设计仿真分析研究[J]. 机械科学与技术 2020(10)
- [8].论电子设备热设计初步研究[J]. 电脑迷 2016(11)
- [9].浅谈低压机柜的热设计[J]. 电工文摘 2014(03)
- [10].一种空间太阳望远镜光学窗口在轨热设计[J]. 天文学报 2016(05)
- [11].智能手机热对策与热设计[J]. 移动通信 2012(S2)
- [12].热仿真技术在电子设备设计中的应用[J]. 通信与广播电视 2013(01)
- [13].浅析工程设计中的热设计仿真[J]. 现代信息科技 2018(02)
- [14].大功率电子设备结构热设计研究[J]. 电子测试 2018(12)
- [15].关于举办“热设计在电子工程中具体应用”高级研修班的通知[J]. 电子机械工程 2010(03)
- [16].热设计理论基础[J]. 化工设计通讯 2017(11)
- [17].建筑热设计优化经济性分析及案例研究[J]. 建筑科学 2014(04)
- [18].航空变焦距镜头被动消热设计[J]. 光学学报 2012(09)
- [19].FloTHERM优化电子设备热设计[J]. 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 2010(11)
- [20].印制电路板的热设计及其实施[J]. 印制电路信息 2008(04)
- [21].热设计在光电产品上的应用[J]. 时代农机 2019(06)
- [22].机床主轴热设计研究综述[J]. 光学精密工程 2018(06)
- [23].一种手持式小型隔墙探测雷达热设计[J].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8(02)
- [24].某款电子设备的热设计及优化[J]. 中国科技投资 2013(Z4)
- [25].建筑楼面辐射热设计及施工控制[J]. 科技风 2010(03)
- [26].电力电子设备热设计的分析及应用[J]. 电源世界 2009(08)
- [27].某光控相控阵雷达组件热设计与参数优化[J]. 机械与电子 2019(06)
- [28].某弹载电子设备热设计研究[J]. 机电信息 2018(18)
- [29].浅谈机车电子控制装置的热设计[J]. 居舍 2017(32)
- [30].一种全密闭加固计算机的散热设计改善[J]. 通讯世界 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