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叙事论文_张艳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围城叙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围城,贝克,安生,策略,肉联厂,现代性,流浪汉。

围城叙事论文文献综述

张艳梅[1](2019)在《“围城叙事”的叁个不同版本》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大众读者来说,文学早已经丧失了指手画脚的权力,甚至就生活本身而言,文学也日渐沦为沉默的他者。虽然每年产出大量文学作品,却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能够与我们的世界、生活和内心发生真正密切而深刻的精神关联。文学参与生活的深度不断降低,作品的思想性也在弱化,这里面有着很复杂的社会因素,当然,也不乏文学自身的原因。本期讨论胡学文《一水叁浪》(《十月》2019年5期)、周李立《小长城》(《四川文学》2019(本文来源于《山西文学》期刊2019年11期)

叶丽敏[2](2019)在《从Mona Baker叙事理论看《围城》英译本的重构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2006年,蒙娜·贝克在其专着《翻译与冲突》中系统地提出了叙事理论,认为叙事不仅可以反映现实,还可以建构现实。与以往的叙事学研究不同,这一叙事理论从社会学和交际理论的角度出发来探讨叙事,为研究口笔译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跨学科视角。然而,这一理论目前都主要被运用到政治文本的翻译研究中,文学译作的研究还为数不多。《围城》是钱钟书的讽刺小说代表作,自出版以来一直赢得全世界的赞誉。1979年,珍妮·凯利和茅国权合作将此书译成英文,他们的译本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个英文全译本。译界研究者们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过研究,然而还未有学者从蒙娜·贝克的叙事理论这一视角研究过。在此背景下,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论证蒙娜贝克的叙事理论在文学作品翻译研究中的适用性及解释力,以期能在未来更多地将其运用到文学译作的研究中。在此基础上,作者力求从蒙娜·贝克的叙事理论出发,对中国文学作品的翻译以及翻译质量的评价提出进一步的启示。最后,本研究旨在从新的视角出发,深化对围城的认识,发现围城英译本的得与失,以供译者借鉴与参考。基于这些目的,作者提出了以下的研究问题:1)合译者凯利和毛国权是如何在围城英译本中进行叙事重构?2)哪些因素或原因影响了译者重构策略的选择?3)重构围城新叙事的过程中有哪些得与失?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作者采用了定性的研究方法。通过将中英译本进行全文逐字逐句的对照并标出译者在翻译中涉及到的一些重构策略,作者创建了一个双语语料库,并将标记的案例进行了分析与研究。通过深入分析与研究,作者发现英译本中的叙事重构有得有失,而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文化差异和误译是造成译者未能在译作中保留原叙事的两个主要原因。另一方面,译者构建新叙事的过程中带着介绍中国文化的意识,这一意识在其叙事策略的选择上得到了体现,译者在多数情况下都是采用直译和加注来进行叙事重构。此外,作者还发现,蒙娜·贝克的叙事理论对于文学作品的翻译研究同样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它能够指导翻译研究,并有助于评估翻译实践。然而,该理论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学者和研究者应该在未来的研究中着眼于其局限性,以期进行改进与完善。(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期刊2019-03-15)

沈茵菲[3](2019)在《从围城到解放:女性的自我觉醒——《七月与安生》的叙事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西方女性主义叙事学的语境下,本文尝试运用苏珊·S·兰瑟的叙事理论和雅克·拉康的镜像理论,从叙事视角、叙事模式、人物镜像叁方面解读青春爱情电影《七月与安生》所折射出的女性主义色彩,在深入了解主要人物命运的基础上,重点剖析女性自我主体意识的觉醒,旨在揭示女性独立成长的意义和重要性。(本文来源于《传媒论坛》期刊2019年03期)

胡晓文,顾雨桑[4](2017)在《小说与影视作品叙事转换的现代性阐释——以电视连续剧《围城》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影视作品和小说文本之间有着亲缘关系。小说《围城》在20世纪80年代被拍摄成连续剧,对小说作品中的"现代性"阐释进行了必要的叙事转换,在主题体现、叙事手段、细节把握等方面使读者重新收获了体验和领悟。(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7年30期)

毛鑫[5](2017)在《记忆的围城与遗忘的诗学——论方方《软埋》的叙事策略及生存哲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部以土改为背景的小说,方方的《软埋》不是站在宏观叙事上把握历史,而是采取了"记忆"这个独特的视角去展示小人物在历史洪流中的命运,并且采用了时间和空间双线并进的叙事策略,揭开了一段被时间"软埋"了的故事。各种小人物的生存体验和面对记忆的不同选择,是生存的哲学思辨,更是"怎样活着"这一问题的深度发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软埋》不仅仅是一部追溯历史的小说,更是一部当代不可多得的现实主义力作,它对人的生存困境的探讨以及人面对过去和历史的态度的思考具有独特的价值。(本文来源于《白城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孟丽丽[6](2017)在《《围城》小说叙事中概念转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转喻观认为转喻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人们对转喻有了新的认识.小说是反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是一种主要的叙事方式。小说中的转喻及转喻思维可以说明作者在创作小说和读者在解读小说时的认知过程。本文将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转喻相关的理论和《围城》这部小说结合起来,分析概念转喻在这部小说中如何体现的,讨论小说叙事性语言是怎么通过转喻体现出来的。把概念转喻与具体小说结合起来,为小说叙事研究提供一种认知的分析方法,促进了我们对于这两个领域的认识和研究。(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7年01期)

方守永[7](2016)在《《围城》的叙事艺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围城》作为一部"学人小说",它的诞生是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在叙事艺术方面也具有其独特之处。《围城》以主人公的流浪经历为线索,在叙述中具有引经据典的作风,在内容上表现出作者渊博的文化知识、独特的讽刺技巧以及对社会人生"形而上"的思考,在形式上借鉴了流浪汉小说的叙述模式但又有所突破。作者将中国传统小说艺术形式和流浪汉小说的结构形式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叙事风格和艺术价值。本文从叙事内容、叙事结构、叙述视角、叙事语言等方面对《围城》加以分析,从而探讨其独特的叙事艺术。(本文来源于《人文与科技》期刊2016-11-01)

周子建[8](2016)在《论《围城》的叙事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钱锺书的《围城》在叙事艺术上别具一格,在具体事实的叙述上,通过对方鸿渐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示了当时社会中某一类人在对事业、爱情、婚姻乃至人生万事的追求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围城心态。同时,作者通过对围城和老式自鸣钟意象的构建,在丰富的叙事层面中呈现出复杂的人生意蕴。(本文来源于《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栾涛[9](2016)在《历史传奇的叙事困局——《十月围城》的革命叙述与暴力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009年的贺岁档中,《十月围城》这部电影吸引了大众的目光,凭借着良好的口碑以及庞大的演员阵容,使得其取得了出色的票房成绩。在内容上,《十月围城》不仅将民主政治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将香港电影所擅长的功夫武打元素融入到影片当中,使得观众在观看电影时不仅能被其中的动作场面吸引,同时将内地电影对近代革命的表达方式打破,将诸多对立的元素融入到了革命之中,使得革命(本文来源于《电影评介》期刊2016年03期)

宁青霞[10](2015)在《钱钟书《围城》的叙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四个角度对《围城》的叙事方法进行了探讨,在分享笔者对《围城》阅读与理解经验的同时,也希望能够表达出对钱钟书老先生的敬意,并感谢他为我国文学史上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来源于《新丝路(下旬)》期刊2015年11期)

围城叙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06年,蒙娜·贝克在其专着《翻译与冲突》中系统地提出了叙事理论,认为叙事不仅可以反映现实,还可以建构现实。与以往的叙事学研究不同,这一叙事理论从社会学和交际理论的角度出发来探讨叙事,为研究口笔译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跨学科视角。然而,这一理论目前都主要被运用到政治文本的翻译研究中,文学译作的研究还为数不多。《围城》是钱钟书的讽刺小说代表作,自出版以来一直赢得全世界的赞誉。1979年,珍妮·凯利和茅国权合作将此书译成英文,他们的译本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个英文全译本。译界研究者们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过研究,然而还未有学者从蒙娜·贝克的叙事理论这一视角研究过。在此背景下,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论证蒙娜贝克的叙事理论在文学作品翻译研究中的适用性及解释力,以期能在未来更多地将其运用到文学译作的研究中。在此基础上,作者力求从蒙娜·贝克的叙事理论出发,对中国文学作品的翻译以及翻译质量的评价提出进一步的启示。最后,本研究旨在从新的视角出发,深化对围城的认识,发现围城英译本的得与失,以供译者借鉴与参考。基于这些目的,作者提出了以下的研究问题:1)合译者凯利和毛国权是如何在围城英译本中进行叙事重构?2)哪些因素或原因影响了译者重构策略的选择?3)重构围城新叙事的过程中有哪些得与失?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作者采用了定性的研究方法。通过将中英译本进行全文逐字逐句的对照并标出译者在翻译中涉及到的一些重构策略,作者创建了一个双语语料库,并将标记的案例进行了分析与研究。通过深入分析与研究,作者发现英译本中的叙事重构有得有失,而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文化差异和误译是造成译者未能在译作中保留原叙事的两个主要原因。另一方面,译者构建新叙事的过程中带着介绍中国文化的意识,这一意识在其叙事策略的选择上得到了体现,译者在多数情况下都是采用直译和加注来进行叙事重构。此外,作者还发现,蒙娜·贝克的叙事理论对于文学作品的翻译研究同样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它能够指导翻译研究,并有助于评估翻译实践。然而,该理论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学者和研究者应该在未来的研究中着眼于其局限性,以期进行改进与完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围城叙事论文参考文献

[1].张艳梅.“围城叙事”的叁个不同版本[J].山西文学.2019

[2].叶丽敏.从MonaBaker叙事理论看《围城》英译本的重构翻译[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9

[3].沈茵菲.从围城到解放:女性的自我觉醒——《七月与安生》的叙事学分析[J].传媒论坛.2019

[4].胡晓文,顾雨桑.小说与影视作品叙事转换的现代性阐释——以电视连续剧《围城》为例[J].名作欣赏.2017

[5].毛鑫.记忆的围城与遗忘的诗学——论方方《软埋》的叙事策略及生存哲学[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7

[6].孟丽丽.《围城》小说叙事中概念转喻的研究[J].山西青年.2017

[7].方守永.《围城》的叙事艺术研究[C].人文与科技.2016

[8].周子建.论《围城》的叙事艺术[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

[9].栾涛.历史传奇的叙事困局——《十月围城》的革命叙述与暴力表达[J].电影评介.2016

[10].宁青霞.钱钟书《围城》的叙事研究[J].新丝路(下旬).2015

论文知识图

来表示如下:

标签:;  ;  ;  ;  ;  ;  ;  

围城叙事论文_张艳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