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教学迷思概念的影响及转变策略

初中科学教学迷思概念的影响及转变策略

陈伟成浙江省宁海县长街镇初级中学315601

摘要:本文分析了初中科学教学迷思概念的影响,对其转变策略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初中科学迷思概念策略

“谜思概念”(misconception)是科学教育概念教学中一个常见的问题。针对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新课程理念的演绎和形成,初中科学的新课程理念和体系也在逐步演绎和形成之中。本文正是要把学生“迷思概念”的转变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来探讨提高初中科学教学质量这一问题。

一、关于“迷思概念”的诠释

关于“迷思概念”,历来学者的解释很多又各不相同,但他们解释的核心都集中在这样内容上,即:围绕某一个特定学科,学生所有的关于某事件或现象产生的与之前科学家所公认的想法不一样的想法;还指的是产生在一群人或者一个人身上的他们自己根据自我经验认为非常合理的概念。这仅仅是借助于自我日常经验来解释事物或现象,而这样的解释与科学概念经常是不一致的。这也就是说,往往存在针对某一科学概念,学生的解释与教材的内容有很大的出入。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总是建立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对同样一个概念,学生不同理解也就不同,虽然学生可能在学习中把科学概念的定义记下了,却对科学概念的实质并没有真正理解,甚至还有错误或者模糊的认识存在。正是对学生头脑中存在的与科学概念不一致的认识,我们把它叫做“迷思概念”。由于存在迷思概念会对学生正确理解新概念产生影响,也就可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一定的困难。

二、迷思概念对初中科学教学的影响

鉴于迷思概念所独有的广泛性和顽固性,对学生学习科学概念会产生严重障碍。所以,在新课程推行过程中,初中科学教学要对学生已经拥有的迷思概念进行充分认识,在此基础上,采取转变学生迷思概念的措施,这就成为促进初中科学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性内容。有一条重要规律被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指了出来,他认为如果学生意识中不明确的、模糊的、肤浅的表象存在得越少,那么在他肩上压的学业落后的负担就不会重,他就会对于以后再一次学习新教材有着充分准备的思想,在课堂上,他也就能够有着很好的脑力劳动效果。因此,对于后续的科学概念的学习,迷思概念所起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学生遇到一些情况会因对科学现象、过程、材料的片面或错误理解就不可避免地让迷思概念产生了。这显然阻碍着学生对科学的学习,若我们不能及时纠正这些迷思概念,就会导致学生感觉科学不好学的畏难情绪,学业落后也就无法避免。

回头反思一下当今初中科学教学的现实情况,很多教师没有认真对待和系统研究学生的迷思问题。对于学生头脑中原有的观念教师很少拿出时间来做系统性的研究,欲通过解释概念而让学生脑子里接受新知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意义不会很大,由于缺乏一个概念的转化过程,对此学生不是根本没有理解就是沿用原来的改变进行解释。虽然不少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对学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迷思概念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学生迷思概念的广泛性和顽固性认识不足,片面地认为只要传授给学生正确的概念,就自然能够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于是不可避免地让盲目性和低效性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设法改变这一状态。

三、初中科学教学转变迷思概念的教学建议

由于存在迷思概念,影响着学生自身知识结构的建构和正确、科学的概念的形成,必须得到足够重视。由此来说,我们必须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避免迷思概念的存在,让学生对知识正确理解无障碍。

1.转变教学模式。客观现象、事实以及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是科学课程的概念和知识的来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讲透彻概念的含义,只有把概念的内涵讲清楚了,才能对学生理解和把握概念有所帮助。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够进行更加清晰的知识体系建构,从而有效地消除学生已有的迷思概念和避免新迷思概念产生作用。如:在生物部分,有的概念不仅说的是事物的一种或其某一部分,相当多是一种生理过程的体现,这是属于过程性的概念教学,必须对这一科学的讲解要保证正确和清楚。

2.创新教学方法。严密的科学性是初中科学课程概念的一个显著特点,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准确把握非常关键,必须设法将“迷思概念”的顽固性消除,使其对概念的实质做到正确掌握。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可采取这样的几种分解方式:第一种是从字面意思剖析概念。如,“改变”二字在催化剂中就有两层意思可以解释,即“加快”和“减慢”的意思。第二种是从词语的角度来剖析概念的含义。如,对溶解度概念的讲解,可以分解定义的句式来解释,能分成四个层面:界定为“一定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和“溶解溶质的克数”。第三种是对关键字词做好强调,这样能够通过浓缩概念而对概念实质进行凸现。如在对催化剂概念的解释中,“一变、二不变”是应向学生反复强调的关键内容。

3.加强新知识体系的建构。不仅密切的联系存在于科学的各学科概念之间,而且有相同或相通之处还存在于不同学科的同一概念之间。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各概念之间的联系予以重视,要促使学生通过了解知识的相互联系和区别把正确的信息获取到,从而形成正确的知识观念。要强化学生概念网络编织能力的培养,借助于概念的相互联系促进多点交叉的网络结构的形成,这对于形成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自身知识体系的构建会很有帮助。根据建构主义学习观的理论,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对新信息进行理解,这是一个量变的过程。对学生已有知识充分利用,使其能够通过理解的量变积累获得理解质变的实现,对于有效避免迷思概念非常有必要。

4.开展直观化概念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当前初中科学教学之中,而科学课程的特点就决定了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能够发挥有效的作用。由于初中科学所涉及的内容大都是比较抽象的宏观或微观事物,理解困难对学生来说是可以理解的。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之后,在课堂上学生能真实地把“实物”亲眼看到,通过多媒体还可以展示原来肉眼看不见的现象,迷思概念可以在应用这些教学手段后获得避免和减少。就思维发展角度看,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且形象思维比较多,这就决定了感性材料的支持是其学习抽象概念所不可少的。在对科学概念讲授过程中,必须遵循人们从感性到理性和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将概念引出,通过直观入手后,再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分析、抽象概括而获得。一方面,引导学生对科学概念的认识,可以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比如,以从糖溶于水、氨气扩散、湿衣服晾干等日常生活中亲身感受的事例来讲授“分子”,对分子的客观存在进行说明。另一方面,发挥实验、模型、挂图、录像、多媒体等直观教具的作用,让学生获得科学概念,可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采用一根蜡烛,对比其加热熔化和点燃两种现象,对于两者的不同让学生指出来,然后一起归纳总结,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结论得出,就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深刻记忆这类概念。

总之,概念教学是学科教学中的基础教学,依赖于教师下功夫去克服。初中科学概念教学中迷思现象的发生,其实质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存在障碍性问题,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最大限度地把迷思概念的负面影响克服掉。

参考文献

[1]鄢超云从日常概念到朴素理论——维果茨基关于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理论及其挑战[J].学前教育研究,2003,(5)。

[2][美]H·LynnErickson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标签:;  ;  ;  

初中科学教学迷思概念的影响及转变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