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纳治五郎论文_马晟

导读:本文包含了嘉纳治五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五郎,嘉纳,柔道,鲁迅,武术,思想,国民性。

嘉纳治五郎论文文献综述

马晟[1](2019)在《嘉纳治五郎与柔道“身体”创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传统文化创造与身体技术论的角度,对现代柔道创始人嘉纳治五郎的言说、文献及相关传统哲学文化思想进行分析,阐明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柔道是如何发展成世界体育项目的。研究认为:柔道之所以能成为既现代又有传统色彩的体育运动形式,一方面是在理论思想上继承与发展以儒教、佛教、道教为基础的传统柔术文化,另一方面则是运用西方科学原理创造性地重新解释柔术中"本体、心法"等身体运动状态构成。柔道就是一种日本人的固有文化在与外来文化冲击中通过对抗、摩擦以及融合创造出的新"身体"文化。通过以柔道为例,重新审视由民族文化转变成世界文化的现象,以期为类似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科学化与世界化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体育学刊》期刊2019年06期)

杨建营[2](2017)在《张之江与嘉纳治五郎的武术(武道)实践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给当今中华武术的发展提供新思路,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研究了日本嘉纳治五郎的柔道实践和民国时期张之江的武术实践,得出以下结论:嘉纳治五郎专注于柔道一种武技发展,其实践基地是自身创办的讲道馆,仅仅是一个民间组织,而张之江则着眼于整个中华武术发展,其实践基地是由其发起成立的国术馆,是半官方的武术组织;嘉纳治五郎的主要贡献是由"一点突破",进而"以点带面",促进了整个日本武技的现代转型;张之江的主要贡献则是通过武术的"全面开花"来"拯救文化,进而拯救民族",实现"强国强种";两者实践的共同点是都立足于技击本质,以对抗形式为主,以实力说话;嘉纳治五郎的成功,主要是顺应了日本的历史发展潮流,张之江国术实践的短暂成功及最后的失败均取决于中华民族发展的时局。以上比较对中华武术发展有如下启示:中华武术能否取得突破性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华民族能否在文化方面恢复汉唐遗风,重塑刚健自强精神,使中华武术得到国家层面和大众层面的普遍关注;中华武术目前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全面实现现代转型,并从"追求技击之道"高度实现价值提升。(本文来源于《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韩璐[3](2017)在《嘉纳治五郎武道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嘉纳治五郎作为近代日本柔道的创始者,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着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誉为日本现代体育之父,是亚洲最早的奥委会成员。他依据当时的社会需求,对日本传统柔术进行整理与总结,成功的把日本传统柔术改造成为内外兼具的柔道,实现了日本传统柔术由“术”至“道”的进步,特别是他从“以柔克刚”、“借力顺力”的哲学理念中,总结出“最有效地使用身心之力”进而深化为“精力善用,自他共荣”的哲学理念,在日本和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本文以体育学、哲学、历史学等角度出发,把嘉纳治五郎的学问、作品以及亲身经历作为参照,在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发生转变的时代背景下,贯穿日本该范畴内的现状来探索嘉纳治五郎武道思想形成的环境背景、理论根本及学术价值,并在对其思想的研究中找到对中国武术多元化发展的有利借鉴。本文主要采取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历史分析法以及对比法等研究方法,从嘉纳治五郎成长经历以及对柔道的改造过程入手,通过对嘉纳治五郎在柔道原理、技术和教育领域方面的见解进行探索,在深化理解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将其武道思想进一步解析、总结,结论如下:嘉纳治五郎武道思想的核心为:精力善用,自他共荣。即:最大限度的利用身心的力量,在确保提升自己之时,也要使对手一并提高,共同进步。嘉纳治五郎的武道思想特点为:以礼为先、文武并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以及术道并重的哲学思想。嘉纳治五郎的武道思想不仅指导着日本体育的发展,也为中国武术的发展提供了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7-04-10)

韩璐[4](2017)在《由术至道:嘉纳治五郎武道思想对中国武术发展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嘉纳治五郎作为日本柔道的创始人,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着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誉为日本现代体育之父。他对日本传统柔术加以改造并使其真正进入世界视野。笔者主要采取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讨嘉纳治五郎武道思想的特点与学术价值。结果显示:嘉纳治五郎以礼为先、文武并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以及术道并重的柔道哲学,不仅指导着日本体育的发展,对于中国武术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体育研究与教育》期刊2017年02期)

郝重庆[5](2017)在《嘉纳治五郎教育思想研究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嘉纳治五郎是日本近代着名的教育家,在教育实践中倡导均衡发展、师范教育、国际化等理念,创办了东京宏文书院,并对中国教育建言献策,推动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是近代中日教育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本文就主要分析其教育思想及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7年02期)

徐昭武[6](2016)在《鲁迅留日初的一些史料及嘉纳治五郎访问陆师学堂》一文中研究指出1895年中日《马关新约》(俗称《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重失败。中国人则从甲午的失败中震惊于自己的落后,痛恨自己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的不如人,决心振奋精神,重塑"国魂"。于是先有孙中山于1894年11月在檀香山发起组织兴中会,号召"振兴中华",接着康有为在1895年5月(本文来源于《上海鲁迅研究》期刊2016年02期)

周楠本[7](2016)在《嘉纳治五郎与杨度关于支那教育问题的对话》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鲁迅国民性思想的来源,北冈正子教授的考证《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由来——加纳治五郎给第一批毕业生讲话的波澜》1以确凿的史实证明,鲁迅、许寿裳当年关于国民性批判的思考,是源于弘文学院院长嘉纳治五郎与考察师范教育的旁听生杨度之间关于支那教育问题的讨论。这个讨论的记录稿当年就发表在梁启超做主笔的《新民丛报》上,题目就是《支那教育问题》。记录稿一开始就扼要地介绍了弘文学院当时的情形:(本文来源于《鲁迅研究月刊》期刊2016年02期)

王晓晨,赵光圣,张峰[8](2015)在《嘉纳治五郎对柔道教育化改造的关键思路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武技的教育化改造是其近现代转型的主要方向之一,嘉纳治五郎对柔道的教育化改造是一个成功典型。梳理发现:嘉纳对柔术技术体系基于教育目的的体育化;传统规训手段的具体化;柔道哲学理念的社会化;学习激励措施的科学化是其对柔道教育化成功改造的关键思路,思路的实施让柔道成为了教育性十足的教育手段。基于启示,认为武术的体育化以及学校武术的内容构建上存在教育性不足;事关礼仪和道德培养的武术传统规训手段亟待重构;武术教育激励措施的制定与实施要考虑到文化哲学的强大张力;挖掘与光大武术思想为武术教育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认同,以期为学校武术教育体系的重构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山东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潘世圣[9](2015)在《留日时期的鲁迅与嘉纳治五郎》一文中研究指出"清国"留学生周树人与嘉纳治五郎的关联和交集,主要发生在留学"弘文学院"时期(1902-1904)。目前可见中日两国之资料文献,均无显示周树人与嘉纳直接交往或联系的纪录文字。但另一方面,深入了解周树人在那一时期的置身环境,包括社会、文化、知识和思想话语的情境后,会发现嘉纳以其独特理念和手法统帅运作弘文学院,构成了一个不同其他的留学生教育观念和实践体系,周树人由这一时期开始,大幅度进入"现代鲁迅"的形成过程。尽管我们缺少诸如两者并肩欢谈之类的叙事素材,但在"嘉纳-弘文学院-周树人"这个关系结构中,存在诸多嘉纳的影响。两者关联的实质意义,不止于形式上的上下师生关系,更在于,嘉纳和他的弘文学院成为"现代鲁迅"形成的最早也是最重要、最独特的背景。关于这一问题的具体结构形态,一直未能得到有效关注。(本文来源于《东岳论丛》期刊2015年03期)

许静文[10](2015)在《杨度和嘉纳治五郎教育思想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历史实证主义的方法,基于杨度和嘉纳治五郎生前的事迹、言论与着作,对二人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二人教育思想的差异。主要因素是两人德育和职业教育的比较。文章的第一部分介绍了杨度和嘉纳治五郎发生教育论辩的背景,当时是中日教育交流的高潮,杨度求学日本,即将毕业回国,嘉纳治五郎在他们的毕业典礼上发表了自己的教育观点,二人产生分歧。第二部分介绍二人在德育上的不同看法,得出嘉纳治五郎在德育内容上主张以“孔孟之学”为纲,而杨度在德育内容上主张以西方近代思想为主,两人之间存在保守与激进的差异,进而探究出这些分歧来自二人背景知识的差异,还涉及到双方对“中体西用”、“和魂洋才”的不同看法。第叁部分分析二人在职业教育上的不同看法,得出嘉纳治五郎注重实践教育,杨度注重理论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差异,并结合今天中国职业学校的现状,得出教训,我们今天的实业教育要更加注重思想教育的成分。第四部分为结语,从二人身上窥得日本教育近代化早期的改革和中国教育近代化早期的改革前途不同的原因,中国想学习日本的“和魂洋才”走“中体西用”的教育道路,但是由于中日两国文化心理的不同,中国的儒学文化是“体用合一”的,而日本的儒学文化是“和魂汉才”,所以,“中体西用”在中国近代是注定无法走通的。(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5-03-01)

嘉纳治五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给当今中华武术的发展提供新思路,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研究了日本嘉纳治五郎的柔道实践和民国时期张之江的武术实践,得出以下结论:嘉纳治五郎专注于柔道一种武技发展,其实践基地是自身创办的讲道馆,仅仅是一个民间组织,而张之江则着眼于整个中华武术发展,其实践基地是由其发起成立的国术馆,是半官方的武术组织;嘉纳治五郎的主要贡献是由"一点突破",进而"以点带面",促进了整个日本武技的现代转型;张之江的主要贡献则是通过武术的"全面开花"来"拯救文化,进而拯救民族",实现"强国强种";两者实践的共同点是都立足于技击本质,以对抗形式为主,以实力说话;嘉纳治五郎的成功,主要是顺应了日本的历史发展潮流,张之江国术实践的短暂成功及最后的失败均取决于中华民族发展的时局。以上比较对中华武术发展有如下启示:中华武术能否取得突破性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华民族能否在文化方面恢复汉唐遗风,重塑刚健自强精神,使中华武术得到国家层面和大众层面的普遍关注;中华武术目前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全面实现现代转型,并从"追求技击之道"高度实现价值提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嘉纳治五郎论文参考文献

[1].马晟.嘉纳治五郎与柔道“身体”创造的研究[J].体育学刊.2019

[2].杨建营.张之江与嘉纳治五郎的武术(武道)实践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

[3].韩璐.嘉纳治五郎武道思想研究[D].中北大学.2017

[4].韩璐.由术至道:嘉纳治五郎武道思想对中国武术发展的启示[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7

[5].郝重庆.嘉纳治五郎教育思想研究初探[J].文化学刊.2017

[6].徐昭武.鲁迅留日初的一些史料及嘉纳治五郎访问陆师学堂[J].上海鲁迅研究.2016

[7].周楠本.嘉纳治五郎与杨度关于支那教育问题的对话[J].鲁迅研究月刊.2016

[8].王晓晨,赵光圣,张峰.嘉纳治五郎对柔道教育化改造的关键思路及启示[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5

[9].潘世圣.留日时期的鲁迅与嘉纳治五郎[J].东岳论丛.2015

[10].许静文.杨度和嘉纳治五郎教育思想比较[D].湖南师范大学.2015

论文知识图

judo-柔道 系黑带的参赛者在争夺柔道冠军。孙揆均附录1989年度“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名单鹃声啼血,红烛坠泪——雷铁崖-《四川》封...鹃声啼血,红烛坠泪——雷铁崖-《民报》封...鹃声啼血,红烛坠泪——雷铁崖-雷铁崖

标签:;  ;  ;  ;  ;  ;  ;  

嘉纳治五郎论文_马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