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脂论文_许谢君

导读:本文包含了结构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结构,亮氨酸,动力学,拉链,脂肪,乳脂,敏感。

结构脂论文文献综述

许谢君[1](2019)在《拉链结构脂肽及其对脂质体稳定性影响的分子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癌症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最大杀手,相应的,抗癌药物及其靶向给药系统的研制也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最近,作者所在实验室开发了一种以亮氨酸拉链结构为主导的新型温敏脂质体药物载体,它具有良好的靶向性以及温度敏感性,可以作为抗癌药物的优良载体,实现抗癌药物的精准释放,提高药效的同时还可有效避免抗癌药物对健康组织器官的危害。为了设计性能更优的温敏性脂质体,作者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探索不同亮氨酸拉链结构影响脂质体温敏性的分子机制,指导亮氨酸拉链分子结构设计,并为亮氨酸拉链结构为主导的温敏脂质体药物载体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四个部分:(1)使用隐式溶剂副本交换分子动力学模拟(REMD),对6种修饰有不同头基的含亮氨酸残基的肽链的折迭过程进行了模拟,获得了在16个温度下的100ns分子模拟轨迹文件。经过二面角主成分分析法(dPCA)绘制出各个温度下不同头基的含亮氨酸残基肽链的自由能面图,并由此得到各个温度下不同含亮氨酸残基肽链的折迭成拉链结构后的特征结构。接着依靠DSSP方法配合最小二乘法,得到了6种不同含亮氨酸残基肽链的转变温度。模拟发现亮氨酸拉链头基的改变会造成亮氨酸拉链结构转变温度的变化,头基主要由疏水烷基构成,烷烃头基碳链的增长会引起亮氨酸拉链结构转变温度的升高,而当在烷烃头基与残基序列间增添额外的残基丙氨酸残基(A)与丝氨酸残基(S)时,会导致亮氨酸拉链结构转变温度的下降,这些规律与实验中得到的结果相一致。(2)常规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很难使多条亮氨酸单链聚合成相应的多聚体结构,作者考虑直接分析不同亮氨酸拉链结构多聚体的稳定性以判断此序列的亮氨酸拉链结构的主要多聚体形态。为此,作者采用Metadynamics模拟方法,选择了残基序列的首个φ角以及ψ角作为CVs,对3种不同头基的亮氨酸拉链ALA、C7AS以及POCH肽链的二聚体以及叁聚体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显示,这叁种亮氨酸拉链的二聚体以及叁聚体的整体自由能极其接近,而各个结构所对应的二聚体单链自由能远低于叁聚体的单链自由能,说明此序列[VAQLEVK-VAQLESK-VSKLESK-VSSLESK]的亮氨酸拉链的二聚体结构更为稳定。这一发现与拉链结构的猜想极其吻合,也与实验的认知相符。(3)我们将亮氨酸拉链加入DPPC为主要成分的脂质体中,研究亮氨酸拉链结构在DPPC脂质体中的温敏性质。使用PACKMOL进行初始模型构建后,在4个不同温度下进行了常规分子动力学模拟。模拟得到了6种不同头基的亮氨酸拉链脂肽的分子内氢键和分子间氢键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并使用MM/GBSA方法得到了各个亮氨酸拉链的结合自由能。结合6种不同头基的亮氨酸拉链脂肽的结合自由能以及相应的转变温度,拟合得到了两者的关联式,据此可以经由亮氨酸拉链结构的结合自由能得到对应的转变温度,大大简化了亮氨酸拉链的设计,对相应脂质体的开发有重要意义。(4)作者对空白脂质体DPPC以及嵌入亮氨酸拉链二聚体的脂质体DPPC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使用PACKMOL工具进行初始模型的构建,并选择了转变温度最为突出的两条链ALA链以及C3CO链的二聚体结构嵌入脂质体DPPC中,在4个不同温度下进行常规分子动力学模拟。通过与空白脂质体DPPC的比较,发现嵌入了亮氨酸拉链结构二聚体的脂质体的相转变温度会随着加入亮氨酸拉链的不同而变化,说明了亮氨酸拉链结构对于该新型脂质体具有控制作用,意味着在进行该新型亮氨酸拉链型温敏脂质体的设计时,只需对亮氨酸拉链结构进行修改就可以实现改变脂质体相转变温度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9-04-06)

王海琳[2](2018)在《认识乳粉中的OPO结构脂》一文中研究指出6月19日,国家认监委发布公告,将OPO结构脂列入了《有机产品认证增补目录(六)》中,这表明OPO将成为有机乳粉配方原料的新成员。什么是OPO结构脂母乳是婴儿的最佳食品,母乳中的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与位置分布是婴幼儿脂肪需要的黄金标准。OPO结构脂(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叁酯)是(本文来源于《消费指南》期刊2018年07期)

徐雨茜[3](2018)在《OPO结构脂的制备及其水包油乳液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酯(OPO)是母乳脂中重要的成分,因其自身特殊结构引起专家们关注。近年来,合成OPO结构脂主要采用酶促酯化法,此法简单、安全、次级产物较少且回收利用度高。在酶促酯化过程中酰基迁移的发生是无法避免的,只能通过调控影响因素使其最小化。众所周知,油脂为非极性成分,其不溶于水的特性不利于其在人体内的生物利用。配方奶粉同母乳一样,是以一种水包油型(O/W)乳液形式被婴儿摄入,是集包裹、保护及靶向输送脂质成分为一体的优良输送体系。奶粉中的蛋白是主要的油水界面成分维持乳液的稳定,其它小分子和矿物质等也起到稳定乳液和调控脂质消化的作用。母乳中含有0.8-0.9%的蛋白质,不同泌乳期乳清蛋白:酪蛋白组分有差异,即乳清蛋白:酪蛋白约为6:4(泌乳早期9:1,泌乳后期5:5)。然而,不同蛋白比例及其他成分如矿物质如何影响乳液体系理化性质及以OPO型脂肪结构为主的芯材释放的影响鲜为报道。因此,本论文主要研究OPO结构脂制备、不同蛋白比例和Ca~(2+)、K~+等矿物质对OPO乳液物化性质及体外消化过程中脂肪酸的释放,以探索母乳中脂肪-蛋白-矿物质等组分相互作用,为优化婴儿配方奶粉提供理论基础。首先,以叁棕榈酸甘油酯(PPP)和茶油游离脂肪酸(FFA)为底物基材,利用sn-1,3位特异性脂肪酶对其进行酶促酸解反应,合成OPO结构脂。考察了两种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RM IM、Novozyme 435)、溶剂(正己烷、叔丁醇、丙酮)、水活度(a_w)(0.11、0.53、0.97)、反应时间(0、2、4、6、8 h)对底物摩尔比为1:5催化合成OPO结构脂酰基迁移的影响。结果显示,适量的a_w即0.53,酰基迁移程度最小;疏水性强的有机溶剂更利于油脂酶促酸解反应过程中酰基的迁移;反应6 h时,OPO结构脂得率最高。也就是说,酶促酸解反应6 h、a_w=0.53、丙酮体系可获取最佳产物即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RM IM和Novozyme 435催化合成OPO结构脂的sn-2位棕榈酸(P)和sn-1,3位油酸(O)百分比含量分别为94.97%、62.00%和76.55%、39.67%。利用OPO母乳替代脂制备O/W型乳液。通过粒径分布和大小、zeta电位、粒径指数、乳析指数、流变性质及氧化稳定性等分析手段,研究不同蛋白配比(乳清蛋白:酪蛋白,10:0、9:1、6:4、5:5、0:10)、矿物质(Ca~(2+)、K~+)类型对OPO乳液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在相同蛋白配比条件下,空白、Ca~(2+)、K~+叁组乳液的物理化学稳定性依次是Ca~(2+)组<K~+组<空白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离子化合价差异引起,二价离子可影响脂滴间的静电作用及离子表面吸附的交互效果,而单价离子只能发生静电屏蔽,减少脂滴间相互排斥力。此外,在相同离子类型条件下,整体而言不同蛋白配比对乳液物理稳定性影响不显着,其对化学稳定性影响结果为由酪蛋白单独作为乳化剂的乳液,相对氧化值均大于其他不同蛋白配比乳液,可能的原因是原料蛋白的纯度及在缓冲液中的溶解度差异所致。最后,利用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系统考察不同蛋白配比和矿物质及其相互作用对OPO母乳替代脂消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胃消化初始阶段0:10蛋白配比的脂质消化速率大于10:0和6:4;在20 mmol/L CaCl_2的浓度下,随着乳清蛋白:酪蛋白比例的减少,0:10乳液FFA释放率最低,6:4乳液次之,但10:0乳液与6:4乳液FFA释放率相差甚少。在肠消化阶段,叁组不同蛋白配比乳液在消化前期消化速率依次为10:0<6:4<0:10,而后期消化速率趋于平缓,叁组间差异不大。20 mmol/L CaCl_2的浓度下,叁组乳液最终消化程度依次为10:0(55.69%)>6:4(47.82%)>0:10(45.12%),变化不明显。与此同时,相同蛋白配比(10:0、6:4、0:10)、不同CaCl_2浓度(0、5、10、20 mmol/L),消化终产物消化率均随CaCl_2浓度增加而增加。因此,以蛋白配比为6:4、20 mmol/L CaCl_2浓度为条件考察消化后FFA和单甘酯(MAG)成分及不同钙盐对乳液OPO母乳替代脂消化的影响。结果表明,OPO乳液消化后,FFA和MAG主要由P和O组成,其次是硬脂酸(S)、亚油酸(L)和肉豆蔻酸(M)。此外,肠消化阶段,不同钙盐对脂质消化的影响与预期一致即柠檬酸钙>氯化钙>乳酸钙>碳酸钙,产生这种结果主要与不同钙盐在水相中的溶解度有关。(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8-05-27)

王斯佳[4](2018)在《pH/温度敏感性拉链结构脂肽的设计及抗肿瘤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肽类物质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具有响应性能的二级结构以及pH可调控的带电性,被广泛应用于功能性生物材料,其中含亮氨酸拉链结构的肽是一种具有温度响应性能的多肽分子,在高温下可实现拉链“闭”“合”式的二级结构的转变。本论文以具有亮氨酸拉链型脂肽的设计为研究基础,探究该类脂肽在抗肿瘤剂上的应用,为设计和制备新型的纳米级药物载体及抗肿瘤肽提供理论依据。本论文主要分为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温度敏感性纳米级药物载体(1)设计了具有亮氨酸拉链结构的脂肽分子C6-Pep,利用圆二色谱分析其温敏性,研究发现C6-Pep在48°C时其二级结构从α-螺旋转变为无规则卷曲状。将C6-Pep与磷脂混合制备得到具有温敏性能的新型脂肽-脂质体,当脂肽分子排列在脂质体上时其相变温度有所降低,同时通过测定脂质体磷脂膜中荧光分子DPH的各向异性值,证明脂肽的加入提高了脂质体膜的稳定性能。利用主动载药法制备了阿霉素@脂肽-脂质体,通过透析法研究该药物载体在37℃及45℃条件下的阿霉素释放动力学。脂肽的加入不仅可以降低脂质体在37℃下的药物泄漏量,同时在45℃时可以实现药物快速、大量的释放。最后,Huh7肿瘤细胞毒性实验证明含有C6-Pep的新型脂质体在45℃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性能。(2)基于C6-Pep的结构特征,另外设计得到了叁种脂肽分子C8-Pep、C10-Pep及C8-ASPep,并制备了四种脂肽-脂质体,利用圆二色谱对比分析脂肽在脂质体中的温敏性。研究发现:C10-Pep较长的疏水尾链使其温敏性最差,C8-ASPep由于两个氨基酸的修饰,温敏性最佳。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UV)测定四种混合脂质体在不同温度下的药物释放,C8-ASPep实现了最佳温控释药效果。进一步研究了脂质体膜流动性对其温控释药的影响,发现过于稳定和流动性过大的脂质体膜均不利于温控释药性能的实现。基于脂肽分子相变的可逆性能,脂肽-脂质体实现了良好的温控阶梯式释药。综上,脂肽分子结构、脂质体膜性质以及释药模式均对脂肽-脂质体的温敏性释药有影响。第二部分:pH/温度敏感性抗肿瘤肽(1)Langmuir-Blodgett(LB)技术与界面红外反射光谱仪(PM-IRRAS)联用研究C6-Pep和Pep的界面行为。在气液界面上建立了叁种具有不同电性的磷脂单分子膜。首先,对比分析C6-Pep及Pep在纯水气液界面及磷脂单分子膜的界面吸附动力学,研究发现:水相中的C6-Pep及Pep均可利用自身的疏水性从液相扩散至气液界面,且由于C6-Pep具有较长的疏水尾链,其扩散速率大于Pep。其次,研究不同pH、温度及磷脂单分子层初始表面压条件下脂肽分子的吸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pH为5.5时C6-Pep通过静电作用吸附、插入在含DPPG的单分子膜上;初始表面压越大,越不利于吸附;C6-Pep插入到磷脂单分子层中也具有温敏性,其螺旋结构的含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2)薄膜分散法制备了叁种带不同电量的脂质体用以模拟不同种类的细胞。利用圆二色谱分析C6-Pep和Pep与叁种脂质体间的相互作用及插入脂质体后多肽的二级结构,研究发现:两肽分子在pH为5.5时均选择性地吸附在含有DPPG的脂质体上,C6-Pep保持其原有的螺旋结构及温敏性,Pep在DPPG上其螺旋含量比在溶液中有所提高。罗丹明6G@脂质体中的染料泄漏实验证明,C6-Pep在酸性条件对DPPG脂质体的破坏能力最强,良好的温敏性能使其在45℃时较低浓度下就可促使包裹染料的大量泄漏。Hela细胞毒性实验进一步表明C6-Pep在pH 5.5、45℃条件下具有低剂量、高药效的抗肿瘤性能,展示出C6-Pep作为抗肿瘤肽的良好应用潜能。(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8-04-18)

王强,谢跃杰,唐瑗,王存,彭荣[5](2017)在《Sn-2位棕榈酸结构脂制备及其对婴儿生理功能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母乳为婴儿在出生后的成长提供了均衡且最佳的营养,特别是Sn-2位棕榈酸结构脂对婴儿营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Sn-2位棕榈酸甘油酯的组成及理化性质,综述近年来有关母乳中Sn-2位棕榈酸甘油酯对婴幼儿脂肪及钙的吸收、骨骼健康、肠道菌群及功能作用的研究进展,旨在揭示Sn-2位棕榈酸甘油酯对成长发育期婴幼儿的健康影响,同时也为如何改善婴幼儿配方奶粉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7年19期)

周盛敏[6](2017)在《中长链脂肪酸结构脂的酶法合成、安全性评价及减肥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肥胖是引起代谢综合症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的发生与脂肪过量摄入密切相关。食用油和食物是膳食脂肪的两大来源,两者各占50%,可见食用油对平衡膳食非常重要。食用油除了提供基本的营养,还增加了食品的风味,加强了口感,所以减少食用油摄入变得非常困难。因此,调整食用油结构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中长链脂肪酸结构脂作为一种低能量、又不影响食品风味的油脂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研究了中长链脂肪酸结构脂的酶法合成、安全性、减肥功能特性及对脂代谢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首先,利用填充床酶法反应器,以菜油(Rapeseed oil,RSO)和中链甘油叁脂(Medium chain triacylglycerols,MCT)为原料,在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TL IM催化下合成中长链脂肪酸结构脂(Medium-and long-chain triacylglycerols,MLCT)。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底物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加酶量等工艺条件,得到最佳反应条件:底物配比RSO/MCT(w/w)3:2,反应温度70°C,反应时间1 h,加酶量12 wt%,在此优化条件下合成毛油中MLCT含量约72wt%。通过分子蒸馏、脱色、脱臭等工艺纯化后,MLCT含量为91.5 wt%(中链脂肪酸含量30 wt%,Sn-2位中链脂肪酸含量48.17 mol%)。MLCT产品的酸价、过氧化值、碘价、皂化价、颜色、烟点、冷冻时间等理化指标均满足国家一级食用油的标准。通过加速氧化、烘箱、高温加热、常温储存货架试验等表明MLCT产品在不同存储和使用条件下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以替代普通的食用油使用。其次,对MLCT产品进行了系统的安全性评价,急性毒性试验表明MLCT对昆明种小鼠的最大耐受剂量(Maximum tolerated does,MTD)大于54.33 g/kg bw,属于无毒级;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等表明MLCT没有遗传毒性;慢性经口毒性试验表明MLCT产品90天喂养大鼠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致畸试验表明MLCT对大鼠未见母体毒性、胚胎毒性和致畸性。第叁,研究了不同中链脂肪酸(Medium-chain fatty acids,MCFA)含量(10wt%、20 wt%、30 wt%)的MLCT对高脂饮食诱导C57BL/6J小鼠肥胖的预防作用。结果表明,30 wt%MCFA含量MLCT对小鼠肥胖的预防效果最为显着。与高脂模型组相比,小鼠体重和体脂分别减少了11%和38.4%,小鼠的血糖水平下降了19.9%,血清甘油叁酯和总胆固醇分别下降了46.4%和38.8%,血清中HDL-C水平升高了50.1%,LDL-C水平和ApoB水平分别降低了46%和23.9%。此外,30 wt%MCFA含量MLCT还可以减少小鼠肝脏重量和肝脏中甘油叁酯含量,而且能够有效抑制脂肪细胞体积变大。最后,进一步研究了不同MCFA含量MLCT对小鼠脂代谢和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30 wt%MCFA的MLCT作用最为显着,其可以有效抑制小鼠的体重增长,改善小鼠的脂代谢和肝脏甘油叁酯水平。而且其通过上调PPARα和LCAD表达增强小鼠肝脏内的脂肪酸β-氧化,同时通过下调FAS、ACC-1、SREBP-1c、ME表达抑制脂肪酸从头合成。在肠道菌群方面,C57BL/6J小鼠摄入含MLCT的高脂饮食后,可有效降低与体内脂肪堆积密切相关的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丰度比值,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也会明显降低。此外,摄入MLCT可进一步抑制小鼠体内螺杆菌属的丰度,增加短链脂肪酸的含量。以上可以推测MLCT防治肥胖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体内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肠道菌群变化以及其自身在体内的特殊代谢途径等协同作用完成的。(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7-07-01)

曹昱[7](2017)在《一种新型结构脂理化性质与功能特性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LSL型结构脂。通过理化性能评价发现,这种新型结构脂在外观、酸价、皂化价和折光指数等指标上与其长链脂肪酸的酰基供体油大豆油的相关指标十分接近,但烟点比大豆油低,新型结构脂分子量较小而具有更低的熔点。由此可见,新型结构脂可对普通食用油脂进行全替代使用。随后通过餐后血脂实验和动物成长实验对新型结构脂进行了功能性评价。结果发现,新型结构脂可使小鼠的餐后血液甘油叁酯水平降低。在动物成长实验中,对小鼠饲喂第6周时,发现高剂量新型结构脂组的小鼠平均体重低于猪油组,血脂分析结果显示新型结构脂组小鼠的血液总胆固醇浓度具有降低的趋势。肝脏病理学切片观察发现,中剂量和高剂量新型结构脂组小鼠的肝脏中脂肪滴的数量和大小都会相对减少。以上结果说明新型结构脂具有控制血脂升高,防止脂肪积累的功能,并具有完全替代普通油脂使用的潜力。(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7年08期)

朱东奇[8](2017)在《固定化脂肪酶Talaromyces thermophilus lipase (TTL)制备LML型结构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油脂是日常食品中不可或缺的原料之一,赋予食物良好的口感和营养。但是,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年来由于油脂的过量摄入导致的肥胖等疾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一种全球性问题。因此,研究和开发既可以替代日常食用油脂又不会引起脂肪在人体内过量积累的健康化油脂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研究课题。LML型结构脂,是指Sn-2位为中链脂肪酸、Sn-1,3位为长链脂肪酸的一类甘油叁酯。LML型结构脂分子结构特殊,具有此类分子结构的结构酯,可以通过其在人体内的特殊代谢途径来降低脂肪在体内的积累。目前对合成LML型结构脂的研究尚少,且所见报道均采用商品化脂肪酶Novozyme 435和Lipozyme RM IM为催化剂,而Novozyme 435无位置选择性,会导致目标产物得率低;Lipozyme RM IM所用固定化载体为酚醛树脂,会导致油脂产品质量降低。脂肪酶TTL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来源于嗜热踝节菌(Talaromyces thermophilus)的酶,经本实验室系统研究发现其具备强的sn-1,3位选择性,这一特性适用于催化制备结构脂。本研究对脂肪酶TTL进行了固定化,并利用固定化脂肪酶TTL为催化剂,在常压下、无溶剂体系下催化酯交换反应制备LML型结构脂;此外,还利用分子蒸馏纯化所制备的结构脂,并以所制备的结构脂作为煎炸油,进行煎炸实验,首次分析了该类结构脂的理化性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选用多种大孔树脂作为脂肪酶TTL固定化的载体,筛选出大孔树脂AB-8作为脂肪酶TTL的最佳载体。其最优条件是:缓冲液pH=7.0,吸附温度为40℃,脂肪酶TTL的蛋白添加量为20 mg/g树脂,恒温吸附8 h。在此条件下所得到的固定化酶酶活力可达到4162.16 U/g,比酶活为103.04 U/mg;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确认脂肪酶TTL已经成功吸附在大孔树脂AB-8上;固定化脂肪酶TTL的最适催化温度为60℃,最适pH为7.0;经固定化,脂肪酶TTL的温度耐受性高;通过叁油酸甘油酯的水解反应发现其具有强的sn-1,3位选择性。2.以固定化脂肪酶TTL为催化剂,在常压下催化酯交换制备LML型中长链结构脂,并研究了反应温度、酶加量、底物摩尔比等单因素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其最佳的反应条件是:反应温度为60℃,酶加量为6%(占底物质量),叁辛酸甘油酯/棕榈酸乙酯摩尔比为1:6,在此条件下反应6 h,棕榈酸结合率达到53.31%,含有双长链的结构脂含量可以达到56.12%。在此最优条件下,研究了叁辛酸甘油酯与大豆油乙酯酯交换放大反应,结果表明,对长链脂肪酸的结合率影响不大;利用两级串联分子蒸馏分离纯化酶促酯交换放大反应时的产物,最终得到重相混合物,经分析,双长链结构脂的含量为87.58%,且87.04%的辛酸位于结构脂的sn-2位上。3.用纯化得到的LML型中长链结构脂煎炸土豆条,分析煎炸不同时间后的酸价和反式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连续高温煎炸8 h,LML型中长链结构脂的酸价仅由最初的0.18 mg/g增加至0.76 mg/g;其反式脂肪酸的含量的增加的幅度非常小,说明LML型中长链结构脂具有作为煎炸油的潜质,可应用于日常烹饪当中;对LML型中长链结构脂的氧化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发现加入一定量的抗氧化剂TBHQ,可有效抑制LML型中长链结构脂的氧化进程。(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7-04-20)

刘晓东[9](2017)在《灰色链霉菌灰色亚种HYS31产新结构脂肽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菌株HYS31分离自土壤,其菌丝体的甲醇浸提液对长柄链格孢菌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因此,以长柄链格孢菌作为指示菌,通过活性跟踪分离对该菌产生具有农用价值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利用甲醇浸提、萃取、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柱层析对HYS31发酵代谢产物进行了分离纯化,进一步利用半制备HPLC制备获得2个具有农用抑菌活性的单体化合物 A3-1 和 A3-2。通过 HR-ESI-MS、氨基酸分析、1H-NMR、13C-NMR、2D-NMR和X-单晶衍射等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鉴定,结构解析的结果表明,A3-1和A3-2的均为新骨架的脂肽类化合物,其分子量分别为1468和1482,分子式分别为C73H92N14019和C74H94N14O19,分子结构中均含有羟基甘氨酸、3-羟基亮氨酸、3-苯基丝氨酸、β-羟基-O-甲基酪氨酸等非常规氨基酸,且两者互为同系物。利用HPLC建立了可用于检测这2个化合物在发酵和分离纯化过程中含量的定量检测方法,并通过统计学计算验证了其可靠性。离体抑菌实验结果表明,这2个化合物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相似的抑菌活性,但活性较弱,对长柄链格孢菌的MIC值均为250 mg/L。通过菌株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再结合其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理生化特征,菌株 HYS31 被签定为Streptomyces griseus subsp.griseus。(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7-04-11)

赵妍,肖志刚,任海斌,杨宏黎,杨庆余[10](2017)在《脂肪酶催化稻米油酯交换制备低热量结构脂及其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叁丁酸甘油酯和稻米油为原料采用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RM IM酯交换合成低热量结构脂,研究了底物质量比、酶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结构脂转化率的影响,并以乒乓机制为动力学模型,建立脂肪酶催化制备结构脂的动力学方程。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结构脂制备条件为底物质量比4∶1,酶添加量10%,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24 h。叁丁酸甘油酯与稻米油在无溶剂体系中的进行酯交换反应的初速度的动力学反应模型为V=5.413×10~(-3)C_AC_B/0.169 2C_B+0.148 6C_A+C_AC_B,经验证表明计算值与实验值较吻合,反应符合乒乓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国粮油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结构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6月19日,国家认监委发布公告,将OPO结构脂列入了《有机产品认证增补目录(六)》中,这表明OPO将成为有机乳粉配方原料的新成员。什么是OPO结构脂母乳是婴儿的最佳食品,母乳中的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与位置分布是婴幼儿脂肪需要的黄金标准。OPO结构脂(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叁酯)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结构脂论文参考文献

[1].许谢君.拉链结构脂肽及其对脂质体稳定性影响的分子模拟[D].华东理工大学.2019

[2].王海琳.认识乳粉中的OPO结构脂[J].消费指南.2018

[3].徐雨茜.OPO结构脂的制备及其水包油乳液性质研究[D].南昌大学.2018

[4].王斯佳.pH/温度敏感性拉链结构脂肽的设计及抗肿瘤性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8

[5].王强,谢跃杰,唐瑗,王存,彭荣.Sn-2位棕榈酸结构脂制备及其对婴儿生理功能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7

[6].周盛敏.中长链脂肪酸结构脂的酶法合成、安全性评价及减肥功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

[7].曹昱.一种新型结构脂理化性质与功能特性的比较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17

[8].朱东奇.固定化脂肪酶Talaromycesthermophiluslipase(TTL)制备LML型结构脂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

[9].刘晓东.灰色链霉菌灰色亚种HYS31产新结构脂肽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D].华东理工大学.2017

[10].赵妍,肖志刚,任海斌,杨宏黎,杨庆余.脂肪酶催化稻米油酯交换制备低热量结构脂及其动力学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17

论文知识图

脂多糖组神经元可见自噬体酞菁铜分子结构ΔlpxD1和ΔlpxD2突变株合成的LPS刺激...脂质体的一般结构自吞噬对脂多糖诱导的线粒体超微结构...缺失突变株积累化合物11b的高分...

标签:;  ;  ;  ;  ;  ;  ;  

结构脂论文_许谢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