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木材表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木材,表面,硅烷,缺陷,图像,摩擦系数,时域。
木材表面论文文献综述
阿斯哈,周长东,邱意坤,梁立灿,张泳[1](2019)在《考虑位置函数的木材表面嵌筋粘结滑移本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木材表面嵌筋加固是提升木结构构件力学性能的有效加固方法,木材与筋材之间良好的协同工作性能是保证其加固效果的基础,内嵌筋材与木材的粘结滑移本构关系是理论计算与有限元分析的重要依据。该文基于6组18个原木木材表面内嵌钢筋试件的拔出试验结果,首先分析计算试验中量测得到的钢筋应变以及钢筋相对于试件端部的滑移值,得到了局部粘结应力和相对滑移量沿锚固长度的分布曲线,由其分布规律可知局部粘结应力呈双峰状分布,相对滑移量分布与锚固长度相关;进而分析了不同位置处的粘结滑移曲线以及同一滑移值下的粘结应力分布曲线,可知不同应变测点处的粘结滑移曲线分布规律不同;之后采用归一化的方法给出了描述粘结滑移关系的位置函数,并讨论了钢筋直径以及锚固长度对位置函数分布的影响;最后建立了考虑位置函数的木材表面嵌筋粘结滑移本构关系。(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9年10期)
杨玉山,沈华杰,邱坚[2](2019)在《基于纳米SiO_2-PDMS体系的耐磨超疏水木材表面构建与特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St?ber法与溶液自组装的方法在二氧化硅球表面接枝了十八烷基叁氯硅烷,采用滴涂的方法在木材表面制备聚二甲基硅氧烷和二氧化硅涂层。用SEM、FT-IR、XPS对其微观形貌、化学组分、表面结构进行表征;通过砂纸磨损实验、静态水接触角和滚转角对其稳定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评价。结果表明:在木材表面沉积了纳米SiO2-PDMS涂层,改变了木材的润湿性与稳定性;SiO2-PDMS超疏水木材不但没有改变木材的色彩纹理,还使木材表面具有低黏附超疏水特性,接触角约为158°,滚动角为6°。SiO2-PDMS超疏水木材仍然保持了超疏水性,说明SiO2-PDMS超疏水木材具有良好的机械稳定性,因此所制得的木材表面不仅具有超疏水性,而且在砂纸磨损试验后具有优良的耐磨性。(本文来源于《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陈献明,王阿川,王春艳[3](2019)在《基于深度学习的木材表面缺陷图像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木材活节、死节、虫眼等缺陷图像的检测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木材缺陷图像检测方法。首先,通过对Faster-RCNN网络进行训练,得到了可以对木材缺陷定位和识别的检测模型;然后,应用NL-Means方法对图像进行去噪,通过线性滤波、调整对比度和亮度实现图像增强;再对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根据像素值差异提取缺陷边缘特征点集,实现了对木材缺陷的精细分割;最后,对椭圆拟合方法进行了改进,实现了对木材缺陷边缘点集的椭圆拟合,提供了新的木材缺陷加工方案。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木材缺陷定位和分类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分割及拟合效果,可在缺陷修补这一环节减少约10%的木材填充量。(本文来源于《液晶与显示》期刊2019年09期)
王红军,黎邹邹,邹湘军[4](2019)在《基于Adaboost与CNN的木材表面缺陷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木材智能下料前期需要快速获取木材表面缺陷的位置以及类别信息的要求,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出了一个组合算法用于木材表面缺陷的快速识别与定位。使用了Adaboost级联分类器在图像中提取出木材表面缺陷区域的候选框,有效解决了传统分割方法对于多目标难以处理的问题。使用了具有自学习特征能力的CN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模型对输入的候选框进行分类,克服了传统分类方法中特征难以选择的不足。基于大量样本对模型进行训练,采用200张多缺陷样本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检测的召回率为94%,检测的正确率为99%,分类的准确率为97.9%。试验验证了该算法可以满足木材表面缺陷的定位与分类要求。(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贾娜,郭佳欣,温潍齐,花军[5](2019)在《应用改进差分盒维数法对木材表面粗糙度的叁维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木材表面粗糙度检测过程中,轮廓算术平均偏差测量值依赖于木材纹理方向和采样位置,波动较大等问题,提出采用分形维数描述木材切削表面叁维特征的方法。经实验获得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木材的锯切表面图像,对图像进行灰度处理;借助奖励窗口灰度值算法提高图像窗口中的灰度值利用率,优化差分盒维数算法的精度;利用改进差分盒维数算法计算水曲柳、樟子松木材锯切表面的分型维数。结果表明:木材锯切表面灰度图像在计算尺度范围内具有很好的分形特征,改进差分盒维数法计算的分形维数能更可靠地表征木材加工表面的叁维形貌;利用分形维数作为评价指标,可以定量地描述木材加工表面粗糙度,其数值与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值呈现较高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贾娜,郭佳欣,花军,陈红成[6](2019)在《采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对金刚石锯片锯切木材表面粗糙度的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准确预测木材切削加工后木材表面粗糙度,通过金刚石(PCD)锯片锯切木材试验获得不同锯切转速、进给速度、锯切厚度、木材密度时的木材表面粗糙度测量值,采用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建立相应的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引入网格搜索法对SVM模型参数进行优化,分析参数选取及优化对木材表面粗糙度模型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PCD锯片锯切木材时,3种影响因素对木材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锯片转速、锯切厚度、进给速度,且表面粗糙度值随着锯片转速的增大而降低,随着进给速度和锯切厚度的变大而增加。参数优化后的木材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更能实现木材表面粗糙度的精准预测。(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玄路宁[7](2019)在《木材表面负载Fe~(3+)(Zr~(4+))掺杂的硅钛复合膜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木材作为一种环保材料,易于加工,强重比高,耐冲击,纹理独特,具有调温、调湿等功能。但在使用过程中木材仍存在诸多缺陷:吸湿后引起尺寸变化、变形,污染物附着在材表使表面颜色,甚至表面化学结构发生改变。本论文的目的是利用溶胶凝胶方法在木材表面制备Fe3+(Zr4+)离子掺杂的硅钛复合膜,使改性后的木材表面具备疏水性与光催化性能,从而使木材达到自清洁功能,并研究该复合材料表面形貌、化学结构、晶型结构等参数和复合膜的光催化、耐老化、疏水等重要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表面形貌,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测试化学结构,X射线衍射仪(XRD)测定结晶结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定化学元素,比表面积分析仪(BET)测定孔隙结构,最后测定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疏水性能、耐老化性能、硬度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表面形貌:Fe3+与Zr4-以离子形态掺杂在复合膜中,复合膜仅负载在木材表面,厚度在80-120nm。复合膜在靠近木材内层至外层分别为SiO2、TiO2和 ZrO2。(2)化学结构:红外谱图中清晰可见Ti-O-Si键的振动峰,证实网状SiO2和TiO2发生交联反应。1028cm-1处吸收峰为Si-O-Zr与Si-O-Si吸收峰相互作用形成。(3)晶体结构:复合膜由无定型SiO2,锐钛矿晶型TiO2组成,干燥温度过低导致Fe3+(Zr4+)离子只能以离子价态掺杂,并未检测到结晶相。锐钛矿晶型TiO2的四方晶系中,c值随铁离子掺杂量上升而降低,且不沿垂直于衬底表面的c轴取向。(4)表面化学元素:复合膜中的Ti离子均为Ti4+的TiO2的形式存在,Si离子均以Si4+价态的SiO2形式存在,而掺杂的铁(锆)离子一部分与氧元素结合,以Fe2O3(ZrO2)的形式存在,其余以离子状态掺杂其中。(5)光催化性能:木材自身对甲基橙降解率为1.46%,负载纯硅钛复合膜后,降解率达到19.55%。随着两种离子掺杂量提升,光催化降解能力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Fe3+掺杂量至1wt%时达到最大光催化降解率40.37%,Zr4+掺杂量为0.5wt%时复合膜的降解能力达到最大值59.2%。酸性条件有助于降解,碱性条件降解能力下降。(6)疏水性能:木材在溶胶中浸渍时间与木材表面接触角大小成正相关,而离子掺杂量对复合膜的润湿性能没有直接影响。(7)耐老化性能:木材在经紫外光照射后,AL为正值,表面颜色褪色,经离子掺杂的硅钛复合膜,使木材的亮度指数L*保持,延缓褪色程度。当Zr4+离子掺杂量为2.5wt%时,经过120h的光老化,木材的亮度指数L*保持的最好,耐老化性能最佳。(8)光催化动力学:负载不同反应时间、pH值、硅钛比例的木材复合膜对甲基橙溶液的光催化降解过程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实验制备的复合材料与前人单纯利用无机物对木材改良进行对比,在光催化性、耐老化性等性能方面均有一定的提升,在光催化性能方面提升可接近100%,故有望在今后木材利用和木材改性中提供一些思路借鉴。(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6-01)
陶德亨[8](2019)在《表面炭化木材水分传输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北京杨(Populus beijingnsis W.Y.Hsu)和樟子松(Pinussylvestris vva.mongolica Litv)为研究对象,通过低场时域核磁共振仪检测了不同表面炭化温度和炭化时间下试件的吸湿过程与吸水过程,利用Contin软件和Origin软件对检测数据进行拟合,分析炭化木材吸湿与吸水过程的水分迁移,最终得到木材炭化处理后其防水性能最优的炭化温度与炭化时间。主要结论如下:(1)北京杨心材和边材表面炭化后吸湿、吸水过程中的水分迁移表明,北京杨表面炭化的最佳温度与时间为350℃和90s。在40℃环境温度,82.3%相对湿度下,其心材吸湿77.5h后达到吸湿平衡,吸湿率为3.5%;吸水821h后达到吸水平衡,吸水率为155.3%。边材吸湿125h后达到吸湿平衡,吸湿率为4.9%;吸水989h后达到吸水平衡,吸水率为125%。(2)樟子松心材和边材表面炭化后吸湿、吸水过程中的水分迁移表明,樟子松表面炭化的最佳温度与时间为350℃和90s,在40℃环境温度,82.3%相对湿度下,其心材吸湿221h后达到吸湿平衡,吸湿率为4.9%;吸水989h后达到吸水平衡,吸水率为86.1%。边材吸湿221h后达到吸湿平衡,吸湿率为5.2%;吸水989h后达到吸水平衡,吸水率为164.0%。(3)由T2(自旋-自旋弛豫时间)可知,北京杨与樟子松经表面炭化后,吸湿过程中只存在结合水,随炭化温度和炭化时间的增加,结合水吸入量逐渐减少,T2分布的信号强度和弛豫时间逐渐减小;而吸水过程中结合水信号强度和弛豫时间逐渐减小,自由水弛豫州间增加但信号强度减小。(4)对比分析北京杨与樟子松经表面炭化后吸湿和吸水过程的水分迁移可得,温度为350℃,时间为50s时即可达到理想表面炭化效果。吸湿率由低到高分别为:北京杨边材、樟子松心材、北京杨心材、樟子松边材;吸水率由低到高分别为:樟子松心材、北京杨边材、北京杨心材、樟子松边材。(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李伟光,张占宽[9](2019)在《微坑型微织构硬质合金表面对木材摩擦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木材含水率、木材切面和纤维方向以及运动速度等因素对木材表面摩擦系数的影响规律,为设计更加合理的木材切削刀具表面织构形式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以水曲柳和樟子松为研究对象,在具有不同微坑直径硬质合金表面条件下,研究木材含水率、木材切面和纤维方向以及运动速度等因素对木材表面摩擦系数的影响。【结果】与无微坑表面相比,当微坑直径为60μm、含水率为67%±3%时,在水曲柳表面产生的摩擦系数由0. 151降低到0. 091,降幅为39. 7%,在樟子松表面产生的摩擦系数由0. 241降低到0. 164,降幅为32. 0%。木材径切面上纤维方向差异对表面摩擦系数的影响不大,但在横切面上,微坑直径越小,其表现出的摩擦系数越高。摩擦过程中运动速度对表面摩擦系数的影响与木材中的水分有较大关系,当含水率处于生材状态时,表面摩擦系数随运动速度增大而降低,且微坑型结构表面产生的摩擦系数降幅明显高于无微坑表面,无微坑表面产生的摩擦系数由0. 160降低到0. 134,降幅为16. 3%,微坑直径为60μm时的摩擦系数由0. 124降低到0. 071,降幅为42. 7%。【结论】木材含水率状态对微坑型表面微织构与木材之间的摩擦系数影响较大,木材中自由水的存在有利于降低硬质合金与木材表面之间的摩擦系数。微织构直径越小,其接触角平均变化率越大,表面铺展速度越大,越有利于改善木材/硬质合金摩擦副的状态,使表面间的摩擦系数减小。(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马云云[10](2019)在《高温热处理木材的表面等离子体处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木质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开裂、变形和腐朽等情况,使得产品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在经过高温热处理以后,木材的吸湿特性、防腐性和尺寸稳定性都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但同时也使得木材内部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分解,木材的润湿性降低,对胶黏剂的粘附性变弱,使得木材的胶合性能降低,而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技术能够有效地改善木材的润湿性。随着等离子体处理技术的发展,其在木材表面改性方面的应用也日趋广泛,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其处理时间短、效率高、能耗低,是诸多材料改性方法中发展最快的一种技术,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实验采用经过高温热处理(碳化)的枫桦木(Betula costata Traut v.)、白蜡木(Fraxinus excelsior.)和樱桃木(Prunus serotina.)叁种木材作为原材料,氮气和氧气为处理气体,以等离子体处理的功率、时间和压强为变量,研究其对叁种木材产生的处理效果。实验采用接触角、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胶合强度探究了叁种木材在等离子体处理前后所发生的性能变化,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探究了等离子体处理对木材微观形貌的影响。实验采用接触角表征木材表面的润湿性,经过等离子体处理后发现,氮气的处理功率为80W、时间30s、压强40Pa时,经过8d后枫桦木的接触角为22.2°,较处理前下降了77.74%;白蜡木在8d后基本恢复了处理前的水平;而樱桃木则为34.43°,下降了68.69%。XPS测试结果表明,经过等离子体处理后,O/C比较处理前有了明显的增大,枫桦木在经过氮气处理后效果更好,樱桃木效果较好的则是氧气处理的,而对于白蜡木,经过两种气体处理后,O/C比基本持平。分析XPS的结果发现,经过氮气处理的试样,出现了新的C-N峰,即引入了新的亲水基团,表面化学成分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也是经过等离子体处理后,木材表面的亲水性上升的重要原因。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的测试结果显示,等离子体处理后,木材的表面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粗糙度均有所增大,枫桦木氧气处理的更加粗糙,白蜡木两种气体的处理效果对比不明显,樱桃木则是氮气的蚀刻程度比氧气处理的蚀刻程度要好,粗糙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对胶黏剂、漆膜的吸附能力都会有很大的帮助。热处理过的木材,在经过等离子体处理后进行胶合强度的测试,枫桦木和白蜡木在氮气氛围中都没有提升,甚至略微有些下降,而樱桃木则是从5.81MPa上升到了6.43MPa,提高了9.64%;而经氧气处理后,枫桦木、白蜡木和樱桃木叁种木材的胶合强度分别提高了22.65%、35.27%和24.96%,氧气处理的效果比氮气的要好很多。同时,实验也测试了等离子体改性后叁种木材的表面润湿性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基本在8d后保持不变,改性后的前2d是效果最好的,在这期间进行涂胶处理结果也是最理想的,是实际应用中,应尽量选取该时间段进行涂胶处理。(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9-04-01)
木材表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St?ber法与溶液自组装的方法在二氧化硅球表面接枝了十八烷基叁氯硅烷,采用滴涂的方法在木材表面制备聚二甲基硅氧烷和二氧化硅涂层。用SEM、FT-IR、XPS对其微观形貌、化学组分、表面结构进行表征;通过砂纸磨损实验、静态水接触角和滚转角对其稳定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评价。结果表明:在木材表面沉积了纳米SiO2-PDMS涂层,改变了木材的润湿性与稳定性;SiO2-PDMS超疏水木材不但没有改变木材的色彩纹理,还使木材表面具有低黏附超疏水特性,接触角约为158°,滚动角为6°。SiO2-PDMS超疏水木材仍然保持了超疏水性,说明SiO2-PDMS超疏水木材具有良好的机械稳定性,因此所制得的木材表面不仅具有超疏水性,而且在砂纸磨损试验后具有优良的耐磨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木材表面论文参考文献
[1].阿斯哈,周长东,邱意坤,梁立灿,张泳.考虑位置函数的木材表面嵌筋粘结滑移本构关系[J].工程力学.2019
[2].杨玉山,沈华杰,邱坚.基于纳米SiO_2-PDMS体系的耐磨超疏水木材表面构建与特性评价[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
[3].陈献明,王阿川,王春艳.基于深度学习的木材表面缺陷图像检测[J].液晶与显示.2019
[4].王红军,黎邹邹,邹湘军.基于Adaboost与CNN的木材表面缺陷检测[J].系统仿真学报.2019
[5].贾娜,郭佳欣,温潍齐,花军.应用改进差分盒维数法对木材表面粗糙度的叁维表征[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9
[6].贾娜,郭佳欣,花军,陈红成.采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对金刚石锯片锯切木材表面粗糙度的预测[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9
[7].玄路宁.木材表面负载Fe~(3+)(Zr~(4+))掺杂的硅钛复合膜及其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9
[8].陶德亨.表面炭化木材水分传输行为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9].李伟光,张占宽.微坑型微织构硬质合金表面对木材摩擦特性的影响[J].林业科学.2019
[10].马云云.高温热处理木材的表面等离子体处理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