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药物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有机药物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徐白[1]2007年在《某些染料小分子与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和光谱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化学合成的现代技术、化合物分离手段和化学分子结构解析技术,以及分子识别、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理论和研究技术的发展,DNA与其它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成为一个比较活跃的研究领域。DNA和其它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与DNA的复制和转录、基因突变、基因药物以及一些遗传疾病等息息相关。因此,研究DNA和其它小分子的反应在生命科学中非常重要。本论文应用电化学方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四种染料小分子没食子蓝(GC)、维多利亚蓝B(VBB)、灿烂甲酚紫(BCV)、新亚甲蓝(NMB)和DNA的相互作用。论文研究了没食子蓝(GC)、维多利亚蓝B(VBB)、灿烂甲酚紫(BCV)的电极过程及与溶液中DNA的相互作用,通过对加入DNA前后它们的氧化还原峰电流、峰电位及一些电化学参数如电子转移系数α和电极反应标准速率常数k_s的变化的研究发现,它们均可与DNA发生结合作用,并分别求出了它们的结合比m和结合常数β。探讨了它们与DNA结合反应的条件和模式,发现GC与DNA主要发生了嵌插作用,VBB、BCV与DNA主要发生了静电结合作用。并分别以GC、VBB、BCV为探针建立了新的DNA电化学分析方法。检测限分别达到0.078mg/L、0.03 mg/L和0.076 mg/L。另外,本论文还研究了新亚甲蓝(NMB)与溶液中和电极上DNA的相互作用。NMB与ssDNA主要以静电作用相结合,而NMB与dsDNA通过静电和嵌插两种作用方式相合。研究了NMB在DNA修饰电极表面的富集和解析。求得了NMB与DNA作用的结合常数和电化学参数。结果表明NMB与ssDNA和dsDNA具有不同的结合性质,可用于识别ssDNA和dsDNA,并可指示CaMV 35S基因的杂交。

延绥宏[2]2004年在《有机药物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采用多种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大豆甙元二磺酸钠等五种有机药物在玻碳电极和修饰电极上的氧化还原行为,建立了定量测定方法。该研究对于发展有机药物分析的新方法、丰富电化学的研究内容有重要意义,并可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依据。全文共分四章,作者的主要贡献如下: 1、研究了大豆甙元二磺酸钠、7-甲氧基-3′-大豆甙元磺酸钠和黄芩甙等叁种有机药物在玻碳电极上的吸附模式并用电解法结合紫外图谱探索了其反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大豆甙元二磺酸钠和7-甲氧基-3′-大豆甙元磺酸钠的吸附符合Frumkin吸附等温式,电极反应为4′位的羟基失去一个电子和一个质子而被氧化生成自由基,继而发生后续化反应;而黄芩甙的电极反应为5、6位的两个羟基失去两个电子和两个质子而被氧化生成相邻的两个羰基。 2、考察了多贝斯的伏安特性及其示波行为,建立了多贝斯胶囊中多贝斯的微分脉冲伏安测定法。实验结果表明:多贝斯在玻碳电极和汞电极上的反应完全可逆,即对苯二酚和对苯二醌的相互转化;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多贝斯的线性范围为2.2×10~(-8)~3.4×10~(-6)mol/L,检出限为1.1×10~(-8)mol/L;新方法与高相液相色谱法的测定结果一致。 3、制备了抗坏血酸修饰玻碳电极,并研究了其对抗癌药物喜树碱的电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与裸玻碳电极相比较,用该修饰电极测定喜树碱的灵敏度可提高20倍。

李海南[3]2005年在《嗪草酮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所涉及的除草剂—嗪草酮被认为是一种内分泌干扰物质。内分泌干扰物质对人类及其他生物造成的严重危害,已引起极为广泛的关注。从农药残留的角度看,农药残留量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气相色谱法(G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超临界流体色谱(SFC)、免疫传感器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ELISA)、化学发光检测法、毛细管电泳(CE)等。但这些方法普遍存在着测定时间长、仪器昂贵等缺点,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分析测定方法。电化学分析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测定快速准确、操作简便等特点,用它研究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的药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采用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研究了除草剂嗪草酮在玻碳电极和Nafion修饰玻碳电极上的伏安行为及其实际样品的测定,并结合伏安法和光谱法、粘度法研究了嗪草酮与DNA的相互作用。全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绪论 综述了农药残留分析的进展,指出电化学在农药残留分析方面的优势,提出本论文所要从事的研究工作的设想。 第二章:嗪草酮在玻碳电极上的研究与测定 在pH为2.0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液中,用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对嗪草酮进行了研究与测定。嗪草酮在-0.52V(VS.SCE)附近有一不可逆的还原峰。嗪草酮浓度在1×10~(-6)~1×10~(-4)mol/L范围内与峰电流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0×10~(-7)mol/L。用该方法对嗪草酮进行了实际测定,测定结果令人满意。本文还对嗪草酮的电极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用本方法测定嗪草酮具有测定快速、准确,选择性好,重现性好等优点。 第叁章:Nafion修饰电极上嗪草酮的研究与测定 Nafion修饰电极是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离子型聚合物修饰电极,对某些

张杰[4]2015年在《离子液体[BMIM][TfO]中铜、铟和镓电沉积行为的研究》文中指出铜、铟和镓金属及其沉积层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等行业。这些金属还是多种重要半导体化合物的主要组成,包括In Sb、In As、Ga N、Cu(In,Ga)(S,Se)2等。传统水溶液体系电沉积这叁种金属及其合金工艺面临着环保、安全和操作性等诸多问题。具有多种特殊物理化学性质的离子液体,在替代水溶液电沉积体系方面具有显着优势,尤其在电沉积合金方面,可以电沉积得到种类广泛、结构特殊、性能优异的合金沉积层。为实现离子液体电沉积太阳电池用铜铟镓硒薄膜材料,作为理论与技术铺垫,本文采用循环伏安法、旋转圆盘电极法和计时电流法系统地研究铜、铟和镓在1-丁基-3-甲基咪唑叁氟甲磺酸盐([BMIM][Tf O])离子液体中的电沉积行为。循环伏安法研究表明,[BMIM][Tf O]离子液体在玻碳、铂和钼电极上的电化学窗口的大小顺序为:玻碳电极>铂电极>钼电极。温度升高,[BMIM][Tf O]在3种电极上的的电化学窗口都会变窄。[BMIM][Tf O]离子液体中,Ga3+在上述3种电极上都为一步放电得到Ga,成核超电势顺序为:玻碳电极>铂电极>钼电极,循环伏安曲线中有明显的成核环。旋转圆盘电极法研究表明,不同温度时Ga3+的扩散系数有一定差别,由Arrhenius方程计算得出的扩散平均活化能约为47.15 KJ/mol。根据暂态电流~时间曲线和SEM观察发现,70℃时镓在玻碳和钼电极上的沉积都为叁维瞬时成核过程,25℃时镓在玻碳电极上的沉积为叁维缓慢成核过程,非线性拟合得到镓的成核参数N0(瞬间形成晶核密度)远小于实测结果,这与晶核聚集和溶液体系有关。钼基底上的镓电沉积层由球状颗粒构成,25℃时,在低超电势下得到的镓沉积层平整致密,而在高超电势时则疏松多孔;温度越高越有利于得到晶粒更大的镓沉积层;但当温度超过镓的熔点后,温度对镓沉积层微观形貌就几乎没有影响。XRD分析表明,60℃时得到的镓沉积层不呈现结晶结构。[BMIM][Tf O]离子液体中,Cu2+的还原过程为两步放电过程,即存在氧化还原电对Cu2+/Cu+和Cu+/Cu0,并且第二步放电为涉及多电子、多步骤的异相沉积过程;不同温度时Cu2+离子的扩散系数远大于Ga3+离子的扩散系数,氧化还原电对Cu2+/Cu+和Cu2+/Cu0的扩散平均活化能分别为34.72和31.88 KJ/mol;铜在玻碳电极上具有叁维缓慢成核过程,而在钼电极上却为叁维瞬时成核。铜沉积层也是由球状颗粒构成,高超电势有利于晶粒细化,可获得更加致密平整的沉积层;温度越高,晶粒尺寸越大;70℃时得到的铜电沉积层为晶态,由Scherrer公式估算的晶粒大小约为25 nm。[BMIM][Tf O]离子液体中,In3+的还原过程为一步放电过程,循环伏安曲线中也有明显的成核峰;70℃时In3+离子的扩散系数为3.93×10-8 cm2/s,与Ga3+离子的扩散系数非常接近;铟在玻碳和钼电极上都为叁维瞬时成核,并且铟晶核沿着某些晶面优先生长;在钼基底上的铟电沉积层中有多种形态的颗粒,低超电势时可以得到分散均匀的铟八面体颗粒,高超电势时的铟沉积层致密平整;温度越高,铟沉积层的结晶颗粒越大;70℃时得到的铟沉积层为晶态,由Scherrer公式估算的晶粒大小约为79 nm,铟在(101)晶面优先生长。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阴、阳离子对BMIM+和Tf O-与多种铟晶面都有相互作用,其中在(111)和(110)晶面上的作用能最大,这阐明了钼基底上八面体及其他多种形态的铟颗粒形成的内因。

鞠恒强[5]2008年在《小分子化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及DNA生物传感器的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合成了邻菲咯啉金属配合物,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测定其结构。利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2,9-二甲基-1,10-邻菲咯啉铜、3-氨基酚恶嗪及4,4'-二氨基偶氮苯与DNA的作用机理,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运用核酸杂交技术,用具有电化学活性的化合物作为指示剂制备了DNA电化学传感器,用于识别和测定互补的DNA片断。对电极表面进行修饰,制备成DNA探针,并将DNA探针应用于靶序列DNA片断的识别。能有效的识别互补的ssDNA片断,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本论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概述了小分子化合物与DNA的作用方式、研究方法,介绍了DNA生物传感器的设计原理、分类,综述了DNA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现状以及适体传感器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DNA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现状。第二章以邻硝基苯胺为原料,合成了邻菲咯啉类化合物并与过渡金属配位,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得到2,9-二甲基-1,10-邻菲咯啉铜([Cu(dmp)(H_2O)Cl_2],dmp = 2,9-二甲基-1,10-邻菲咯啉),并培养出了单晶,并用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晶体结构,化合物为单斜晶系。[Cu(dmp)(H_2O)Cl_2]分子的大小与dsDNA小沟的尺寸相符合,有利于[Cu(dmp)(H_2O)Cl_2]分子与dsDNA发生嵌插作用。配合物[Cu(dmp)(H2 O)Cl_2]在玻碳电极上发生不可逆反应,运用循环伏安法及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Cu(dmp)(H_2O)Cl_2]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与鲑鱼精DNA间的相互作用,并以[Cu(dmp)(H_2O)Cl_2]为杂交指示剂,用共价键合法制备了DNA生物传感器,同时讨论了扫速、离子强度等对DNA生物传感器的影响。测定了DNA电化学传感器检测乙肝病毒的检测线性范围为8.82×10~(-8)~8.82×10~(-7) mol·L~(-1),在此浓度范围内的DNA可定量测定;检测限为7.0×10~(-8) mol·L~(-1)(S/N=3)。希望为设计合成具有应用前景的高效低毒、抗菌、抗肿瘤药物提供一定的科学研究基础及理论依据。第叁章以邻氨基酚为底物,通过OAP-H_2O_2-HRP体系模拟OAP在人血红细胞中的代谢作用,通过酶促反应制得3-氨基酚恶嗪纯品。采用各种电化学方法研究了AP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与鲑鱼精DNA间的相互作用,并以AP为杂交指示剂,用共价键合法制备了DNA生物传感器。同时讨论了扫速、杂交时间等对DNA生物传感器的影响。研究了ssDNA中碱基G数量对检测信号的影响,发现随着碱基G数量的增多,还原峰电流增加。测定了DNA电化学传感器检测乙肝病毒的检测线性范围为3.53×10~(-7)~1.08×10~(-6) mol·L~(-1),在此浓度范围内的DNA可定量检测;检测限为1.0×10~(-7) mol·L~(-1)(S/N = 3)。第四章基于偶氮化合物和碳纳米管,运用共价键合法将4,4'-二氨基偶氮苯(4,4'-DAAB)固定到玻碳电极表面,然后引入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最后将ssDNA固定到电极上。运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4,4'-DAAB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通过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的增强作用,利用共价键合法成功的制备了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同时讨论了缓冲溶液、pH值、杂交时间等对DNA生物传感器的影响。通过对ssDNA/GCE,dsDNA/GCE上的微分脉冲伏安行为的比较,说明本生物传感器有良好的选择性。测定了DNA电化学传感器检测乙肝病毒的线性范围为7.94×10~(-8)~1.58×10~(-6) mol·L~(-1),在此浓度范围内的DNA可定量检测;检测限为1.14×10~(-8) mol·L~(-1)(S/N = 3)。结论部分,对全文内容进行了总结。

刘馥婷[6]2011年在《中药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文中指出中药是我国传统医药,其成分复杂,研究中药中的活性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多组分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的同时相互作用,能为揭示中药配伍机理、筛选中药活性成分、设计新药等提供科学依据。论文采用玻碳电极作为工作电极,以循环伏安法和差示脉冲伏安法分别研究了中药活性小分子大黄酸、丹酚酸B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pH为3.19的醋酸盐缓冲盐体系中,大黄酸与DNA发生了静电作用,生成1:1的非电活性复合物,其结合常数为3.516×106L-mol-1;丹酚酸B与DNA由于嵌入作用生成1:1的非电活性复合物,其结合常数为4.159×104L-mol-1。此外,还对大黄酸与丹酚酸B与DNA的同时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与两者与DNA在玻碳电极上的单独相互作用相比较,SalB与DNA相互作用的模式仍为嵌入作用;但Rhe与DNA相互作用的模式发生了变化,由静电作用转变为嵌入作用。表明SalB对Rhe与DNA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影响。论文选用DNA修饰玻碳电极,以循环伏安法和方波伏安法研究了丹酚酸B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通过DNA修饰,减小了丹酚酸B在裸玻碳电极上的吸附,改善了氧化还原的可逆性。在pH 7.4的磷酸盐缓冲液中,丹酚酸B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形成了结合比为2:1的非电活性的复合物,计算得其表观结合常数为1.01×108L-mol-1。该结果与荧光光谱的计算结果一致。论文还采用化学沉积法,在径迹刻蚀聚碳酸酯模板上,制备出孔径为35nm左右的金纳米通道;通过对pH值、温度、搅拌速度等制备条件进行优化,实现了金纳米通道膜的室温制备,并缩短了制备时间。并尝试以此金纳米通道膜作传感器,研究了白藜芦醇和牛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利用位点结合模型计算出它们的结合常数为3.54×106L-mol-1,结合位点数约为1.1。该结果与荧光光谱法得出的结果一致。

张霭[7]2010年在《黄酮类药物的电化学行为研究及其分析检测》文中研究说明第一章综述了黄酮类药物异槲皮苷、大豆苷元、黄芩苷在分析检测、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概述了电化学方法对黄酮类化合物在分析检测方面的研究内容。第二章研究了异槲皮苷(IQ)的电化学行为,建立了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其含量的方法。在pH1.81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IQ产生一峰形好、灵敏度高、稳定的氧化峰,峰电位Ep在0.525V,峰电流与浓度在3×10-7 mol·L-1~2×10-5 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Ip(μA)=0.2891C+1.544×10-7,r=0.9997,检出限:1×10-7 mol·L-1,RSD:4.8%(n=10),回收率在98.2%~106%之间。该方法灵敏度高、操作方便、干扰少,可用于IQ的定量分析。第叁章采用化学还原法合成石墨烯,制备了石墨烯修饰的玻碳电极。研究了IQ在新型的石墨烯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对比异槲皮苷在修饰电极和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差异,建立了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其含量的方法。在pH6.52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IQ在石墨烯修饰的玻碳电极上产生一灵敏、稳定的氧化峰,峰电位Ep在0.296V,峰电流与浓度在5×10-8 mol·L-1~3×10-5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Ip(μA)=2.587C+7.721,r=0.9989,检出限:1.7×10-8 mol·L-1.相对标准偏差为3.1%(n=10),回收率在96.9%-105.0%之间。测定了14种物质对其的干扰,与裸玻碳电极相比,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极大的提高了检测IQ的灵敏度,可用于实际样品中IQ的定量分析。第四章研究了大豆苷元(DD)在石墨烯修饰的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对其在石墨烯修饰电极上的电极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建立了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其含量的方法。在pH6.53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DD产生稳定的氧化峰,峰电位Ep在0.468V,峰电流与浓度在2×10-6 mol·L-1~2.4×10-5 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Ip(μA)=0.811C+13.448,r=0.9922,检出限:7×10-7 mol·L-1。RSD:4.4%(n=5),回收率在97.8%-104.6%之间。该方法操作方便、灵敏度高、干扰少,可用于实际样品中DD的定量分析。第五章研究了黄芩苷(BAI)在石墨烯修饰的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初步探讨了电极反应机理,建立了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其含量的方法。在pH6.53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BAI产生稳定的氧化峰,峰电位Ep在0.164V左右(vs.SCE),峰电流与浓度在4×10-7 mol·L-1~5×10-5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Ip(μA)=1.076C+23.185,r=0.9986,检出限(S/N=3)为1.3×10-7 mol·L-1,相对标准偏差为4.0%(n=5),回收率在97.2%~103.7%之间。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干扰少,可用于实际样品中BAI的定量分析。

胡轩[8]2006年在《两种染料与DNA作用的电化学和光谱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以电化学和紫外-可见光谱方法研究了两种有机染料小分子孔雀石绿和吡哕红B与dsDNA的相互作用。 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综述了电化学方法研究有机染料以及抗癌药物等与DNA作用的研究进展。第二、叁章分别使用玻碳电极和滴汞电极研究了孔雀石绿与DNA的相互作用。实验证明孔雀石绿与dsDNA可形成复合物,复合物的电位在玻碳电极上发生负移,呈现静电作用的特征。dsDNA修饰电极的结果显示孔雀石绿与DNA通过静电和嵌插作用两种模式相结合,但主要通过嵌插作用相结合。由于DNA在玻碳电极上没有吸附,结合与DNA外部骨架的孔雀石绿更易于在玻碳电极上反应,所以玻碳电极的结果反映静电模式。孔雀石绿与DNA形成复合物后会导致电流减小,可以此建立dsDNA的电分析方法。线性范围为10.0~100.0mg/L,检出限为6.0mg/L。使用滴汞电极对玻碳电极的结果进行验证,在存在dsDNA时,孔雀石绿在滴汞电极上的还原峰峰电位正移,证明DNA与孔雀石绿以嵌插作用结合。在滴汞电极上,以孔雀石绿为探针的DNA定量分析线性范围0.8~12.0mg/L,检出限为0.46mg/L(3σ)。第四部分研究了吡哕红B电化学性质及与dsDNA的相互作用。在玻碳电极上研究了吡哕红B的电化学行为并推导了吡罗红B的电氧化机理。吡哕红B与DNA通过嵌插作用相结合,结合DNA后吡哕红B峰电流明显增大。研究发现吡哕红B的峰电位与DNA鸟嘌呤的峰电位基本重合,因此推测峰电流增大的原因是由于吡哕红B的氧化引起与吡罗红B接触的鸟嘌呤的氧化。

董社英[9]2003年在《有机药物的电化学行为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科学、合成化学和生命科学共同繁荣的世纪,而天然有机药物的结构、结构修饰和成份分析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领域。电分析化学由于在药物的有效成份鉴定、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和临床药理及药效分析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而成为有机药物研究不可缺少的手段。本论文采用多种电分析方法并结合波谱技术,围绕有机药物尤其是具有较强抗癌、清除自由基等生物活性的异黄酮类药物的电化学行为及应用进行了系统地研究。这些研究可为生物医药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用依据,对于拓宽电分析化学应用范围有重要意义。全文共分五章,作者的主要贡献有以下叁个方面: 1、提出了降解和自由基反应过程中的示波分析、包络物的示波分析和配合体系的示波分析叁种新方法。 用示波法研究了头孢氨苄在1mol/L NaOH溶液中的降解过程和大豆甙元异黄酮化合物对邻苯叁酚产生的0_2~((?))的清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头孢氨苄降解反应为一级反应,其反应速率常数和半衰期分别为k=0.693min~(-1)和5.45min~(-1)。3′-大豆甙元磺酸钠和大豆甙元对0_2~((?))均有一定的清除作用,清除能力以前者较大。这可能是由于反应中间体的稳定性不同所致。当自由基在向其它物质进攻时,控制反应速度的决定因素是反应中间体的稳定性,共轭程度越大中间体越稳定,则反应速度就越快。3′-大豆甙元磺酸钠分子的共轭结程度较大,且其分子中位于邻位的磺酸基和羟基易形成分子内氢键,可以进一步增加反应中间体的稳定性。这一研究表明,示波计时电位法在用于某些化学反应过程监测方面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研究了在0.2mol/L NaOH溶液中β-CD产生灵敏可逆切口的示波特性,并据此以β-CD与Cu~(2+)形成包络物为例建立了利用包络反应测定的示波分析的新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较,该方法具有装置简单经济,方法直观易行的特点;此外,利用客体分子的加入后β-CD示波图的变化,可快速、直观地判断出主、客体间是否发生了包结反应。 研究了0.1mol/L KOH溶液中茜素红S(ARS)及Ca(或Zn)-ARS的示波特1叮北大学俘士学位论文摘要性和机理,并用示波法测得配合物的配位比为Ca:ARS=1:2、条件稳定常数为1.5xl护,从而建立了配合体系中的示波分析新方法。 2、采用多种控制电位电化学方法并结合波谱技术,系统研究了对大豆贰元进行结构修饰和改性获得的3,一大豆贰元磺酸钠(DSS)、4’,7一二甲氧基一3‘一异黄酮磺酸钠(DlsS)、4’一轻基一7一甲氧基一3‘一异黄酮磺酸钠(HMISS)及阿托伐他汀钙(AC)在汞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和电极反应机理,并对大豆贰元衍生物清除邻苯叁酚自氧化产生活性氧自由基的作用进行了探索。另外,研究了AC与p一CD的相互作用情况,并测定了包络比和包络物的形成常数。 对叁种大豆贰元衍生物的研究表明:DSS在pHI.0~6.2范围内能产生Pcl、PcZ和Pc3叁个还原波。在pH<3 .2时产生的Pcl和PcZ波分别为DSS质子化的单电子不可逆吸附还原波及还原中间体自由基的单电子单质子不可逆吸附还原波;在3.2

张诺[10]2010年在《DNA-纳米羟基磷灰石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DNA是活细胞中最重要的分子,它含有特定细胞的全部遗传信息,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非常广泛。DNA生物传感器是当今生物传感技术的研究热点。用DNA修饰电极研究DNA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不仅能克服溶液电化学方法背景信号大,弱信号难以提取的缺点,而且DNA的用量大为减少,方法的灵敏度得到提高,以较少样品消耗得到多种作用参数。研究DNA与其它小分子的相互作用是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中的重大课题,对疾病诊断、环境检测、医药研究和新药设计起着重要作用。水溶性阳离子卟啉具有优异的生物活性,可以作为潜在的抗癌、抗菌药物和核酸结构及动力学探针,其与DNA的相互作用成为研究的热门话题。对卟啉化合物与DNA结合模式的研究也有助于寻求卟啉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及其与DNA的结合模式之间的关系。DNA与药物分子等相互作用的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某些药物分子对DNA体内复制和转录的影响以及由此引起的物种性变异、各种化合物与DNA间亲和力的大小和化学核酸酶的作用机制等信息。本文合成了具有优良生物相容性和独特吸附性的羟基磷灰石(HAp),并制备了DNA-纳米羟基磷灰石修饰电极(dsDNA/HAp/GCE),用表面电化学法研究了DNA与其它小分子的相互作用。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概述了DNA修饰电极制备方法的研究现状及DNA修饰电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特点。第二部分介绍了HAp的制备及表征。HAp [Ca10(PO4)6(OH)2]是常用的骨修复材料,其规则的立体化学结构和独特的多吸附位点使其在催化、蛋白质分离等领域倍受瞩目。本文采用共沉淀法与微乳液法方法,制备了纳米HAp,并分析了在微乳液介质中HAp的合成过程。第叁部分研究了DNA与水溶性阳离子卟啉-叁甲铵基苯基卟啉(TAPP)的相互作用及检测DNA损伤。利用滴涂法将具有优良生物相容性和独特吸附性的HAp修饰在玻碳电极上形成纳米薄膜。电化学实验结果证明该纳米HAp薄膜能有效地将双链DNA吸附于其表面。采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系统研究了固定在HAp薄膜上的DNA与TAPP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将此修饰电极用于检测DNA损伤和测定卟啉类物质。实验结果表明,在50 ~ 250 mV·s-1扫描速度范围内该电极反应过程系表面吸附反应控制;在pH值为3.7 ~ 9.1的区间内,随pH值增大,TAPP的氧化还原峰都发生正移,这表明TAPP在DNA修饰电极上的氧化还原过程不仅有电子参与,而且还有质子参与;在pH = 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随溶液离子强度增大,TAPP在DNA修饰电极上的表观式量电位不断正移,表明TAPP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小沟槽的嵌入作用,二者可生成超分子化合物。根据Langmuir吸附公式,得出TAPP与DNA之间的结合常数为1.48×105 mol·L-1。第四部分研究了维生素B12与DNA的相互作用。采用循环伏安法系统研究了维生素B12与DNA在pH = 4.9的HAc-NaAc中相互作用的电化学行为,所得结论比溶液电化学法更具说服力。实验结果表明,DNA的存在能导致维生素B12还原峰电流的降低。通过测定裸玻碳电极和DNA修饰电极的一些电化学参数,证明维生素B12与DNA在该实验条件下结合生成了一种非电活性的超分子化合物,并利用一系列方程求得该超分子化合物的组成为1 : 1,结合常数β= 5.35×105 mol·L-1。第五部分研究了DNA修饰电极对氯霉素的电催化作用。利用dsDNA/HAp/GCE对氯霉素的电催化作用,建立了对氯霉素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电分析方法。在pH = 6.0的KH2PO4-Na2HPO4缓冲溶液和0.1 mol·L-1 KCl溶液中,氯霉素的浓度在2.80×10-7 ~ 3.60×10-6 mol·L-1范围内与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和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ip(μA) = 5.865 + 0.4784 c (μmol·L-1),r = 0.9942,检测限可达1.35×10-7 mol·L-1。利用该法对氯霉素滴眼液进行定量分析,8次平行样品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 %,完全满足定量分析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某些染料小分子与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和光谱研究[D]. 徐白. 青岛科技大学. 2007

[2]. 有机药物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D]. 延绥宏. 西北大学. 2004

[3]. 嗪草酮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D]. 李海南. 延边大学. 2005

[4]. 离子液体[BMIM][TfO]中铜、铟和镓电沉积行为的研究[D]. 张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

[5]. 小分子化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及DNA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 鞠恒强. 青岛科技大学. 2008

[6]. 中药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D]. 刘馥婷. 华东理工大学. 2011

[7]. 黄酮类药物的电化学行为研究及其分析检测[D]. 张霭. 山西大学. 2010

[8]. 两种染料与DNA作用的电化学和光谱研究[D]. 胡轩. 青岛科技大学. 2006

[9]. 有机药物的电化学行为及应用研究[D]. 董社英. 西北大学. 2003

[10]. DNA-纳米羟基磷灰石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D]. 张诺. 济南大学. 2010

标签:;  ;  ;  ;  ;  ;  ;  

有机药物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