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新股发行抑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新股,制度,线性,周转率,市盈率,首日,证券市场。
新股发行抑价论文文献综述
李达[1](2018)在《新股发行定价制度改革下IPO抑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IPO市场的高抑价率,会带来一级市场的资源配置失衡,二级市场的非理性炒新盛行,股市长期弱势等一系列问题。在2013年底证监会进行重大发行定价改革后,股票发行市场上抑价问题更加突出,首次出现了新股连续“一”字涨停的独特景象,即新股初上市开盘便涨停并在延续的交易日中连续涨停。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较为匮乏,分析其中的原因以及影响机制显得意义重大。在理论分析中,本文首先梳理了历年来的定价制度改革,对比IPO抑价率的变化趋势。再以首日涨跌幅限制角度进行主要分析,发现涨跌幅限制的延迟价格发现、流动性干扰、波动性溢出效应同样适用于新股发行交易。以往文献对IPO高抑价的测算在最近这次改革后不能准确反映新股上市后的价值偏离程度。然后本文借鉴行为金融学的有限关注理论、羊群效应、正向反馈等理论阐述了改革后出现的连续“一”字板会进一步加强投资者的炒新情绪,助长二级市场交易的炒作行为,从而导致IPO的高抑价。在实证分析中,本文研究发现:(1)整体来说,新股上市首日设置涨跌幅限制后,IPO的抑价率显着提高了。(2)首日涨跌幅限制实施后,出现了连续“一”字板现象,加大了媒体的曝光,加剧了二级市场上参与新股申购和交易的热情,通过炒新情绪的中介效应,IPO的抑价率进一步提高。(3)首日涨跌幅限制实施后,二级市场上炒作行为更明显,发行价格低、发行股数少的上市公司IPO抑价率尤为突出。(4)倾向评分匹配(PSM)重新筛选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验证,发现匹配前后,涨跌幅限制都对IPO的高抑价有着显着促进作用,结果支持本文假设。研究结论表明,2013年底这次重要定价制度改革设置了首日涨跌幅限制,造成了 IPO的超高抑价率,助长了二级市场上的投机氛围,不利于培养投资者判断、甄别企业价值的能力,不利于IPO市场化的推行。最后,与以往文献相比,本文的贡献在于:(1)针对改革后IPO抑价率不同于以往测算方式的原因,本文进行理论以及数据的详细分析。(2)本文借鉴Bake&Wurgler(2006)情绪指标的构建,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试图构造投资者在新股发行相关方面的情绪指标。(3)尝试具体分析首日涨跌幅限制角度对IPO高抑价的影响机理,丰富了相关研究。(4)采用了倾向评分匹配对模型进行了检验,使结论更加稳健。(本文来源于《浙江工商大学》期刊2018-12-01)
许路旋,刁节文[2](2018)在《公司经营质量、新股发行状况与IPO抑价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取2014年11月1日至2017年10月31日第一大股东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为研究对象,通过变量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公司经营质量、新股发行状况均与IPO抑价有显着关系,说明IPO抑价受公司前一年营业水平与发行效果双重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影响IPO抑价的具体因素,并探讨了这些因素对IPO抑价正向或负向影响的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国物价》期刊2018年09期)
浦鸿宇[3](2018)在《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对IPO抑价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新股发行上市是我国股份制公司进入股票市场进行融资的入口,是我国资本市场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联通了实体企业与资本市场,给企业提供了高效率融资的途径。一方面,新股上市能给股票二级交易市场带来新鲜血液,吸引更多入场资金,另一方面,它给公司原有股东的股权带来了流动性,外部投资者也可以通过控股来参与经营决策。然而,国内外很多学者研究发现,新股上市首日普遍出现了收盘价高于发行价的现象,Ibbostson将这一现象称为IPO抑价之谜。抑价现象在新兴资本市场更为严重,中国的IPO抑价率更是高居前列。我国的证券市场发展只有20多年,相配套的法律体系、监管制度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以结合市场更好地打击乱象,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为了更好遏制炒作新股,2013年11月30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并于2014年初IPO重启后实行。这次改革的目的在于降低IPO首日高额的抑价收益,遏制炒作现象,通过加强对信息披露的监管来保护中小投资者。《意见》中特别提出了上市首日涨跌幅限制制度,对上市首日的交易进行限制。本文就是针对2013年42号文的发布,来探讨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对我国IPO抑价究竟有怎样的影响,政策的改革成效又是怎样的。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叁大部分,首先对IPO抑价因素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对影响IPO抑价的因素进行体系化的归纳。本文第二部分首先对[2013]42号文涉及到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并对新制度下的“抑价率”和“换手率”进行重新定义。同时,采用统计分析法对制度实行前后IPO的公司上市数据进行处理和对比分析,得出政策成效的初步结论。本文的第叁部分,针对第二部分统计分析得出的结论进行双案例分析,分别选取了同行业的两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制度执行前——邦讯技术,与制度执行后——创意信息,来验证第二部分的结论。经过研究发现,[2013]42号文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一级市场定价效率,但是在二级市场,只是延缓了新股价格的上涨,而在随后几天内,新股的股价连续上涨,普遍出现连封涨停板的现象,笔者认为是对抑制股票上涨的压力持续爆发,最终的抑价率要远高于制度实行前的抑价率。(本文来源于《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期刊2018-06-01)
刘月[4](2018)在《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对我国IPO抑价现象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已经经历了四次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改革成果显着,我国的证券市场不断趋于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现行的新股发行制度为保荐制与二次询价相结合,随着证券市场改革的不断发展,十八届叁中全会提出将逐步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然而就目前证券市场的发展来看,股票发行注册制还需一段时间的沉淀。为了了解近期的股票制度变动对于证券市场的影响,为了确定四次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成效,同时也为了预测注册制改革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本文从新股发行抑价的角度出发,选取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以来2009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所有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从而对比了新股改革不同阶段的成效并提出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的相关建议。本文第一章阐述了新股发行改革的背景,进而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论文的结构以及思路。第二章就国内外有关IPO抑价现象的文献综述进行归纳总结,为之后分析我国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情况提供了理论依据,第叁章重点阐述与比较了不同时期的新股发行制度的优缺点。在之后的实证研究中,本文根据我国新股发行改革制度的实际情况,以IPO抑价率为因变量,将影响指标自变量分为上市公司内在价值、投资者情绪和市场政策叁大类,通过EVIEWS软件对所有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从而检验我国不同时期的新股发行制度对于IPO抑价率的影响程度,进而在第六章中分析并得出研究结论,最终在第七章中提出相关的建议与措施。在结合我国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情况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本文发现,我国新股发行抑价率是在不断降低的,这归功于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在新股改革的进程中,随着股市的变化,影响IPO抑价率的因素也逐步增加,这表明了新股改革的成效十分显着。在研究IPO抑价率的影响指标时,本文发现,在上市公司内在价值、投资者情绪和市场政策叁大类中,投资者情绪和市场政策这两项指标对新股发行抑价率的影响程度相对于公司内在价值的影响程度更为明显一点。在研究影响IPO抑价率的有效程度时,本文发现,属于投资者情绪因素的上市首日开盘涨幅和上市首日盘中涨幅对新股发行抑价率的影响程度极其显着,这种不寻常的影响程度说明我们新股发行制度的不完善,改革仍需进一步深入,因此需要特别关注我国近几年不断提上日程的注册制改革,注册制改革的推进能够缓解主板市场的供求矛盾,控制创业板市场的通货膨胖,对于多层次资本市场功能起到加强作用,同时这项改革的实施也将完善退市机制和追责制度,对于我国股市的健康长足发展起到积极性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8-04-01)
李文静,干胜道[5](2017)在《新股发行制度变迁与IPO抑价研究——基于随机前沿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将历史IPO发行制度划分为四个阶段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公司价值因素、IPO情况以及投资者情绪等解释变量作为随机前沿分析的投入因素,然后估计有效前沿面,进而分析在不同的制度背景下IPO高抑价的影响因素。通过随机前沿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IPO抑价主要是由二级市场的效率损失引起的。从影响因素来看,基于IPO发行的因素和基于投资者情绪的因素中的中签率一直对新股发行价格有着显着的影响,在反映公司内在价值的因素中,每股收益和市盈率影响较为显着。(本文来源于《Proceedings of 2017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EERES 2017)V109》期刊2017-12-29)
李滔[6](2017)在《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背景下承销商声誉对IPO抑价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我国推进新股发行制度向注册制改革时代背景下,在信息不对称理论与信号传递理论的基础上,将IPO抑价水平和承销商声誉作分别为因变量与自变量,将发行年份、发行规模作为控制变量,并对这些变量进行量化以及相应处理,来研究我国创业板市场上承销商声誉对IPO抑价的影响。同时结合对我国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历程以及承销商角色相应转变规律的归纳分析,探讨承销商声誉机制在我国创业板市场上的有效性问题,并为使承销商声誉机制更有效发挥其作用提出相应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经贸导刊(理论版)》期刊2017年23期)
郝文博[7](2017)在《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对我国IPO抑价现象影响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世界范围内存在一个现象,就是IPO定价偏低,但是每个国家的抑价程度有所差异,而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抑价率还是存在非常大的差异,这个问题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学者的关注与研究。一九九零年中国证券市场成立,发行制度有了非常多的变化,为了为我国以后的变革提供一些参考,我们需要从中提炼一些经验和教训,旨在促进发行和定价机制的完善。文章根据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现状,对新股发行的高抑价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首先,本文对我国新股发行制度做了一个系统性回顾,主要从审核制度和定价制度两个方面介绍了我国股市自建立以来新股发行制度的变革历史,其中我国带有行政计划色彩的特殊国情对新股发行制度的影响可见一斑。接着,本文对我国二十多年以来的新股抑价情况进行了总体上的描述,从中可以看出IPO抑价率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体上呈现出下降趋势,在此基础上,本文又对符合我国证券市场的IPO抑价理论进行一定的梳理和总结,一起为下文实证分析打下基础。本文在实证分析部分通过采用Tamhane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发现:新股发行的审核制度和定价制度对于IPO抑价的作用较为明显。随着这两种制度的完善,我国的IPO抑价率也会进一步降低。最后,笔者认为我国证券市场未来需要努力的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逐步推进注册制实施;第二,逐步发展询价制度;第叁,逐步落实退市机制,实行优胜劣汰;第四,规范发行人和承销商行为,进行严格的信息披露及监督;第五,规范投资者行为,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第六,对监管层来说,更要退出行政化干预,还原市场主导地位。(本文来源于《山东财经大学》期刊2017-05-01)
曹超[8](2016)在《新股发行改革与IPO抑价》一文中研究指出IPO抑价(IPO Underpricing)指的是新股发行上市后市场交易价格远高于发行价格,发行市场与交易市场出现较大价差,导致投资者可以在新股发行上市后获得显着超额收益的现象。统计数据显示,在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中,IPO抑价程度通常保持在15%左右,而我国A股市场的IPO抑价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若A股市场的抑价率长期停留在过高的水平,可能会产生多方面的不良(本文来源于《中国金融》期刊2016年14期)
廖伶欣[9](2016)在《我国新股发行制度对IPO抑价的影响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IPO抑价是指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其上市后的市场交易价格远高于发行价格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是由于一、二级市场之间出现了价差,从而导致首次公开发行存在超额收益率。IPO抑价的存在与很多因素有关,如信息不对称、投资者情绪或者是制度影响等。根据有效市场理论,IPO抑价意味着一是发行价格并没有反映所有的信息;二是这个市场不是有效市场,或者交易者并不完全理性。在考虑到中国IPO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和二级市场投资者情绪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基础上,对IPO折价问题与发行制度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采用描述性统计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对新股发行制度与IPO折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本文来源于《冶金经济与管理》期刊2016年03期)
胡志强,赵美娟[10](2016)在《多元偏t-Copula模型下新股发行制度与IPO抑价研究——基于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1990-2015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市盈率差动衡量新股发行制度变化,运用偏t-Copula函数分析新股发行制度对IPO抑价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前期,市盈率差动对IPO抑价具有显着影响,随着市盈率差动变大,IPO抑价程度逐渐下降;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后期,市盈率差动对IPO抑价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说明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渐显成效。进一步按发行制度变化划分区间,对中国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的抑价程度进行系统的比较,发现创业板的抑价程度显着地低于主板市场与中小板市场,创业板新股抑价率在最新一期低至17.20%,逐步与国外成熟市场抑价率接轨。本文研究为进一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提供了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经济评论》期刊2016年03期)
新股发行抑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选取2014年11月1日至2017年10月31日第一大股东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为研究对象,通过变量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公司经营质量、新股发行状况均与IPO抑价有显着关系,说明IPO抑价受公司前一年营业水平与发行效果双重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影响IPO抑价的具体因素,并探讨了这些因素对IPO抑价正向或负向影响的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股发行抑价论文参考文献
[1].李达.新股发行定价制度改革下IPO抑价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8
[2].许路旋,刁节文.公司经营质量、新股发行状况与IPO抑价的关系研究[J].中国物价.2018
[3].浦鸿宇.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对IPO抑价的影响[D].上海国家会计学院.2018
[4].刘月.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对我国IPO抑价现象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
[5].李文静,干胜道.新股发行制度变迁与IPO抑价研究——基于随机前沿分析[C].Proceedingsof20172n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ducation&EducationalResearchandEnvironmentalStudies(EERES2017)V109.2017
[6].李滔.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背景下承销商声誉对IPO抑价影响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理论版).2017
[7].郝文博.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对我国IPO抑价现象影响的分析[D].山东财经大学.2017
[8].曹超.新股发行改革与IPO抑价[J].中国金融.2016
[9].廖伶欣.我国新股发行制度对IPO抑价的影响及对策[J].冶金经济与管理.2016
[10].胡志强,赵美娟.多元偏t-Copula模型下新股发行制度与IPO抑价研究——基于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实证分析[J].经济评论.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