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深模型论文_贾帅东,张立华,董箭,彭认灿

导读:本文包含了水深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深,模型,数字,地形,深度,数据,罗斯。

水深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贾帅东,张立华,董箭,彭认灿[1](2019)在《利用拟构模型面调控水深模型点选取的航海DDM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方法难以确保所建模型的深度保证率满足航海安全要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拟构模型面调控水深模型点选取的航海数字水深模型(digital depth model,DDM)构建方法。定义了已选、待选、拟选水深点以及拟构模型面的概念,并利用待选水深点来定量评估模型面的深度保证率与表达度,实现了水深自动选取过程中的DDM质量动态监控。在此基础上,通过构造水深选取中的质量评估综合算子,利用该算子来定量调控水深点的选取,确保所构DDM的深度保证率能达到规定指标要求。实验结果表明:(1)与传统方法相比,所提方法能确保所建模型的保证率满足航海安全要求;(2)对于深度保证率均能满足航海安全要求的水深点,所提方法较传统方法能从一定程度上提高模型在此处的表达度。(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期刊2019年11期)

崔健禄[2](2019)在《一种瞬时水深模型的碍航区自动提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舰船航行实时规避碍航区的效率,提出了一种瞬时水深模型的碍航区自动提取方法。采用潮汐模型实时预报航行区域的动态水位,利用静态水深和动态水位构建瞬时水深模型;依据舰船的安全等深线,自动追踪瞬时水深模型的浅水碍航区,顾及航行区域的人工碍航区等因素,采用多边形合并算法进而获取瞬时水深模型的碍航区。实验证明:本文所提方法切实可行,能够实时自动地获取瞬时水深模型的碍航区集。(本文来源于《海洋测绘》期刊2019年05期)

刘洋,吴自银,赵荻能,周洁琼,尚继宏[3](2019)在《MF多源测深数据融合方法及大洋水深模型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全球深海测深数据来源复杂、精度差异大、难以融合构建高精度数字水深模型(digital bathymetric model,DBM)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深水区多源水深数据融合的MF法(merge-fusion),并将其应用到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的DBM构建中。该方法通过"合并-融合"的技术路线,将多波束、单波束、电子海图数据与通用全球海洋地形数据(general bathymetric chart of the oceans,GEBCO)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保留高分辨率地形细节特征的同时,合理填补了数据空白区。使用该方法构建"挑战者深渊"高精度DBM并与GEBCO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融合的DBM能更好地反映精细的地形特征信息,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测绘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董箭,张志衡,彭认灿,李改肖,王沫[4](2019)在《不规则叁角网数字水深模型缓冲面快速构建的滚动球加速优化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TIN_DDM缓冲面构建与应用中存在的数据类型特殊、算法效率与模型精度不匹配的问题,本文将滚动球模型应用扩展至TIN_DDM缓冲面的构建过程。在分析滚动球模型构建精度局限的基础上,建立了滚动球半径关联的滚动球模型整体精度控制方法;结合大数据量TIN_DDM缓冲面多次构建的应用效率需求,阐明了关键采样点与滚动球半径对TIN_DDM缓冲面构建效率的影响规律;设计了TIN_DDM缓冲面构建关键采样点的判定准则,建立了关键采样点与滚动球半径的数值关联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滚动球加速优化模型的TIN_DDM缓冲面快速构建算法,算法时间复杂度为O(n)。试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可实现任意缓冲半径条件下TIN_DDM缓冲面的多次快速构建,且算法精度控制在2σ内。(本文来源于《测绘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徐泽,高金耀,杨春国,沈中延[5](2018)在《南极罗斯海高分辨率数字水深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字水深模型是描绘海底地形地貌的水深地形图,在罗斯海陆架上,冰盖的进退形成形态大小各异的海底冰川地貌,而对海底冰川地貌的解释研究需要高分辨率数字水深模型的支持。采用36个国际公开航次采集到的多波束水深数据以及GEBCO_2014网格水深数据,融合、编绘成50 m网格间距的高分辨率罗斯海数字水深模型。由于采用的多波束水深数据来源于不同调查船只、不同多波束声呐系统及不同航次,这给多波束水深数据的精度评估、融合等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首先采用通用绘图工具(GMT)对多波束中央波束水深数据的交点误差做统计分析,再利用统计分析结果对不同航次水深数据做出精度评估,最后利用"移除-恢复"法对两种来源及精度不同的水深数据做最后的融合。通过以上步骤得到的罗斯海高分辨率数字水深模型与国际南大洋水深地形图(IBCSO)相比,能够更加清晰地凸显海底微地形地貌特征,尤其是冰川进退过程中产生的地貌特征,可满足罗斯海海底冰川地貌的解释工作及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研究任务。(本文来源于《极地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刘现鹏,张立华,贾帅东,史岩[6](2018)在《航海图水深模型用于水下地形匹配定位的选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分析了航海图水深模型(DDM)直接应用于水下地形匹配定位的可行性,给出了航海图DDM作为水下地形匹配基准图时比例尺的选取要求。首先,在经典TERCOM算法的基础上,构建基于航海图DDM的水下地形匹配定位算法;然后,将地形标准差不同的2个试验区均匀地划分为100个匹配区,并构建比例尺为1∶20 000到1∶200 000的航海图DDM;最后,分别以这些航海图DDM作为匹配基准图,进行匹配定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改进后的TERCOM算法可以直接采用航海图DDM作为地形匹配基准图进行匹配定位;(2)为减少误匹配的发生,应选取比例尺大于1∶25 000的航海图DDM作为地形匹配基准图。(本文来源于《测绘通报》期刊2018年08期)

杜佳芸[7](2017)在《高精度动态水深模型与服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着航海方式的变化,e-航海应运而生。动态信息服务作为船舶航行安全的基础保障,是e-航海的重要影响因子之一。海水深度作为影响船舶安全航行的重要因子,以往在航海中通过查询海图水深和潮汐表相结合的方法来掌握实时的通航水深。传统的静态水深服务模式和应用已无法满足船舶用户的动态信息服务需求。本文以高精度动态水深模型与服务的几个关键问题为中心,进行了研究。针对水深精度低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联合FVCOM潮汐数值模式以及余水位信息的动态水深模型,并以海图静态水深为基础,实现高精度瞬时水深解算服务。随着船舶对航行安全保障相关MSP的需求增加,本文通过e-航海技术架构、MSP开发规则的研究,分别设计了基于e-航海的高精度动态水深服务总体架构和基于e-航海的高精度动态水深岸基服务架构,形成了高精度动态水深服务,可作为MSP 15的一部分。为了实现个性化定制服务,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用户需求的高精度动态水深智能服务模式,分别对信息域和数据域分析与建模,利用ASM和XML标准格式进行信息交互。最后对高精度动态水深模型与服务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结果证明:采用FVCOM进行潮汐预报,可以达到《潮汐表》潮汐预报的精度要求;采用FVCOM和余水位改正的实时水深,能够满足国际海道测量标准IHO S-44的精度要求,改变了传统的水深应用模式;利用ASM和XML标准格式,可实现符合S-100标准的信息交互,提高了系统互操作性;结合e-航海技术架构和MSP开发规则,能够实现符合IMO、IHO等国际组织提出的e-航海标准的动态水深服务。(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7-12-01)

陈轶,彭认灿,张立华,董箭[8](2017)在《基于不完全四叉树的数字水深模型多尺度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数据的多尺度表达问题是GIS领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之一。以数字水深模型(DDM)为研究对象,从DDM的几何形态角度出发,通过挖掘水深点之间的空间几何关系,构建了基于不完全四叉树的DDM多尺度表达模型。实验证明,该模型在符合DDM多尺度表达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能较好地保持DDM的基本地形特征,同时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本文来源于《海洋测绘》期刊2017年06期)

吕疆川,李朋飞,邹志利[9](2016)在《改进的变水深模型在有限沙坝地形上波浪反射问题的适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张乐[1]对具有精确色散性的非线性缓坡方程进行改进,给出了含水深梯度项的变水深波浪模型。文中通过对该模型进行改进,给出了新的含水底快变项的变水深波浪模型,从而使改进的模型可以适用于有限个连续沙坝上Bragg反射的实验。文中采用的对比实验为Davies和Heathershaw[2]与Guazzeli等[3]进行的有限个连续沙坝上Bragg反射的实验。两组实验的不同之处在于,Davies和Heathershaw[2]采用的沙坝为单正弦型,Guazzeli等[3]采用的沙坝为双正弦型。通过该模型的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验证可知,该模型能够准确验证共振情况和反射系数的变化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6年03期)

贾帅东,张立华,彭认灿,王涛,董箭[10](2015)在《确保水深模型航海安全性的深度保证率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海图水深应用在保证航海安全方面的不足,提出了海图水深的深度保证率控制方法,确保水深模型服务于航海的安全性。利用海图水深注记点,建立不规则叁角网水深模型表面,推导了模型表面任意位置水深的整体计算公式。在考虑水深源数据不确定度对航海安全影响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了水深模型在任意位置处描述不确定度的影响。通过在模型点上附加不确定度来控制描述不确定度的影响,将水深模型的深度保证率控制在规定要求之内。在比例尺分别为1∶2 000、1∶5 000、1∶10 000、1∶50 000的海图上,对提出的面控方法进行验证,并与传统方法、点控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在4种海图上,面控方法深度保证率的合格率分别提高了51.72%、49.37%、38.71%、28.39%;与点控方法相比,面控方法分别提高了4.10%、5.00%、5.06%、9.65%;随着比例尺减小,传统方法深度保证率的合格率有所提高,点控方法有所下降,而面控方法因为综合考虑了源数据不确定度和模型描述不确定度的影响,深度保证率的合格率始终保持为100%;面控方法能将深度保证率控制在规定指标(97.5%)范围内,而传统方法和点控方法均不能达到规定指标,说明了面控方法的优越性。(本文来源于《交通运输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水深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提高舰船航行实时规避碍航区的效率,提出了一种瞬时水深模型的碍航区自动提取方法。采用潮汐模型实时预报航行区域的动态水位,利用静态水深和动态水位构建瞬时水深模型;依据舰船的安全等深线,自动追踪瞬时水深模型的浅水碍航区,顾及航行区域的人工碍航区等因素,采用多边形合并算法进而获取瞬时水深模型的碍航区。实验证明:本文所提方法切实可行,能够实时自动地获取瞬时水深模型的碍航区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深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贾帅东,张立华,董箭,彭认灿.利用拟构模型面调控水深模型点选取的航海DDM构建[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9

[2].崔健禄.一种瞬时水深模型的碍航区自动提取方法[J].海洋测绘.2019

[3].刘洋,吴自银,赵荻能,周洁琼,尚继宏.MF多源测深数据融合方法及大洋水深模型构建[J].测绘学报.2019

[4].董箭,张志衡,彭认灿,李改肖,王沫.不规则叁角网数字水深模型缓冲面快速构建的滚动球加速优化算法[J].测绘学报.2019

[5].徐泽,高金耀,杨春国,沈中延.南极罗斯海高分辨率数字水深模型[J].极地研究.2018

[6].刘现鹏,张立华,贾帅东,史岩.航海图水深模型用于水下地形匹配定位的选取分析[J].测绘通报.2018

[7].杜佳芸.高精度动态水深模型与服务研究[D].天津大学.2017

[8].陈轶,彭认灿,张立华,董箭.基于不完全四叉树的数字水深模型多尺度表达[J].海洋测绘.2017

[9].吕疆川,李朋飞,邹志利.改进的变水深模型在有限沙坝地形上波浪反射问题的适用性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6

[10].贾帅东,张立华,彭认灿,王涛,董箭.确保水深模型航海安全性的深度保证率控制方法[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5

论文知识图

&Watts实验示意图和波高仪布置实验区域的俯视图西格玛(A)和s坐标(B)分层示意图(...断面A1在ASAR图像中的相对灰度图东湖水深分布图

标签:;  ;  ;  ;  ;  ;  ;  

水深模型论文_贾帅东,张立华,董箭,彭认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