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面对当前海洋开发引起的一系列资源与环境问题,在充分吸取现有陆地及海洋空间规划与开发的经验基础上,本文着重探讨如何通过科学编制海洋空间规划,引导海洋空间的保护与有序利用,实现可持续的海洋发展。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对现有的国内外空间规划与海洋空间规划的概念、方法、发展历程、主要成果进行总结与归纳,概括主要的海洋空间规划步骤为确定研究区域,划分基本调查单元,调查研究区内用海活动、海洋生态系统特征等并将各类信息叠加处理,建立相应的数据库,运用情景分析法,并广泛调查公众意见确定方案。选定空间叠置分析法与指标体系法为主要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法相结合的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跨学科研究来规划海洋空间。基于自然地域分异理论、地域功能及规划理论、协作规划理论、空间数据及相关理论、人地关系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构建小尺度海洋空间规划理论体系,规定省级以下海区为小尺度海洋空间,一般以市县级为单位。确定主要的规划方法与流程为以自然条件为基础,以环境生态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为核心,通过对海洋环境生态承载力评价及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选划开发利用区与保留区,自上而下进行分区判断,再结合开发利用现状,自下而上判断分区合理性并进行调整,最终按照具体功能将相同区域集合统一,完成小尺度海洋空间规划。具体划分从关键生态区域识别、海洋环境生态承载力与海洋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三个层级进行。首先,通过识别国家管控区域、自然岸线及潮间带、河口湿地等关键生态区域确定生态保护区;其次,建立环境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赋权法,从水环境质量、沉积物环境质量、生态状况、渔业资源四方面评价海洋环境生态承载力,同时建立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从交通条件、区位优势、开发聚集度、与保护区关系、与自然岸线关系五方面评价海洋开发适宜性;最后,综合两种评价结果区分生态保护区、开发利用区、保留区,并重点对渔业资源、港口资源、旅游资源进行资源开发评价与分区。选取连云港海域作为海洋空间规划方法的应用实例。首先,通过关键生态区域识别确定两处保护区核心区、三处保护点、领海基点海岛、五处自然岸线潮间带、河口湿地等共11处生态保护区。其次,基于连云港海区共40个监测站位的生态数据,通过指标计算与评价得到连云港海区的海洋环境生态承载力。结果显示,当地海域总体呈中等至良好水平,仅区域内埒子河口至灌河口区域的近岸海域表现最差。再者,通过构建连云港海区的共1121个千米网格,按照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计算与评价连云港海洋开发利用适宜性。结果显示,连云港海域的开发利用适宜性整体较高,呈现出大致平行于海岸线的走势,向海逐渐变差,其中开发利用适宜性最好的区域集中在徐圩港区周边。综合考虑承载力评价与适宜性评价结果,本文将连云港分为开发利用区、弱开发利用区、限制开发利用区、保留区与生态保护区。在整个区域分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连云港两季各54个渔业资源调查站位的实测数据插值,分析连云港渔业资源分布状况,并将资源密集的地区划为开放式农渔业生产区;利用港口资源、旅游资源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选定港口岸段、旅游区域进行单种资源开发评价。结合连云港的开发利用现状,本文将海域细分为海洋保护区、重要生态区、整治修复区、开放式养殖区、高涂养殖区、农渔业生产区、港口航运区、旅游休闲区、特殊利用区、保留区共十种空间。从结果的面积占比来看,本文提出的海洋空间规划方法所得的连云港分区具有科学性和均衡性,有利于当地全方位多层次的海洋开发利用与保护。以市县为单位的小尺度海洋空间规划,是协调沿海地区海洋生态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工具和决策依据。现有的海洋类空间规划主要以省辖海域为规划范围,对海洋环境生态及资源的评价和划分难以细化,指导性相对较差。本文在理论可行、数据可得、方法得当的前提下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小尺度海洋空间规划理论体系,并具有广泛适用性与可行性。能够引导空间资源合理配置,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种思路,并在市级海域应用实践,有利于实现空间的有序开发与保护,统筹协调各方面的海洋空间需要和优化海洋资源开发保护的空间布局。对于规范海洋开发、整治修复生态敏感地区、保护海洋生态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小尺度视角见微知著,对我国大范围自上而下的海洋空间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对海洋区域的精确分区提供一定的方法依据,对完善我国海洋空间规划研究体系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牟青
导师: 徐敏
关键词: 小尺度,海洋空间规划,生态,生态承载力,开发利用适宜性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海洋学
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分类号: P756.8
DOI: 10.27245/d.cnki.gnjsu.2019.000624
总页数: 111
文件大小: 11818K
下载量: 142
相关论文文献
- [1].空间规划体系下城市总体规划作用的研究[J]. 住宅与房地产 2019(31)
- [2].对儿童友好型空间规划的思考[J]. 山西建筑 2020(01)
- [3].基于海洋空间特征的海洋空间规划技术路径[J]. 中国土地 2020(01)
- [4].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空间规划分区方案研究[J]. 海洋湖沼通报 2019(06)
- [5].空间规划体系下城市总体规划作用的再认识[J]. 现代物业(中旬刊) 2019(09)
- [6].英格兰东部海洋空间规划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0(02)
- [7].基于矿地融合视角的空间规划管制研究[J]. 地质学刊 2019(04)
- [8].丹麦空间规划的理念、发展与启示[J]. 资源导刊 2020(02)
- [9].海洋生态安全视域下北极海洋空间规划研究[J]. 太平洋学报 2020(01)
- [10].浅论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发展及国外空间规划的经验[J]. 城市建筑 2019(32)
- [11].复合型养老社区外部环境空间规划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20(01)
- [12].生态视角下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的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J]. 门窗 2019(18)
- [13].英国海洋空间规划关键问题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 行政管理改革 2020(04)
- [14].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空间规划:研究进展与启示[J].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0(04)
- [15].开发区空间规划体系构建探索[J]. 智能城市 2020(07)
- [16].从改革到构建:二战后台湾地区的空间规划体系发展[J]. 国际城市规划 2020(02)
- [17].基于参与式设计的乡村营建实践探究——以牛郎岗村空间规划提升为例[J]. 福建建筑 2020(03)
- [18].基于“多规合一”的广东空间规划探索实践与展望[J]. 城市发展研究 2019(01)
- [19].荷兰海岸带空间规划管理实践及启示[J]. 开发研究 2020(01)
- [20].信息技术支撑智慧广州空间规划[J]. 城乡规划 2020(01)
- [21].建立空间规划体系中的“防御单元”[J]. 江苏城市规划 2020(02)
- [22].韩国清溪川复兴实践及其空间规划启示[J]. 城市规划学刊 2019(06)
- [23].空间规划的基本逻辑与未来城市发展[J]. 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 2020(03)
- [24].基于对称逆布局合并的建筑边缘空间规划仿真[J]. 计算机仿真 2020(06)
- [25].基于“多规合一”的海洋空间规划综合制图研究[J]. 海洋信息 2020(02)
- [26].北极海洋空间规划:现状、挑战与中国参与[J]. 边界与海洋研究 2020(03)
- [27].市县域生态空间规划的三种思维[J]. 园林 2020(07)
- [28].大数据背景下的城市空间构建探讨[J]. 低碳世界 2020(07)
- [29].空间规划改革视角下的用地分类体系探讨[J]. 中华建设 2020(06)
- [30].空间规划绘就市域发展新蓝图[J].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