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球藻和共栖异养细菌相互作用关系初步研究

聚球藻和共栖异养细菌相互作用关系初步研究

论文摘要

海洋浮游植物贡献了全球一半的初级生产力,光合自养生物与异养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是真光层海洋生态系统的核心,塑造了上层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多样性。聚球藻是海洋光合自养生物的重要代表类群之一,在全球海洋广泛地分布,因此研究聚球藻和异养细菌的相互作用关系对理解海洋中的种间关系以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都至关重要。本研究将聚球藻与其共栖异养细菌作为研究体系,对隶属于聚球藻5.1类群的III子类群的寡营养生态型聚球藻Synechococcus sp.YX04-3和隶属于聚球藻5.2类群的CB5子类群的富营养生态型聚球藻Synechococcus sp.XM24共栖体系中光合自养和异养微生物相互作用展开研究,从生理、生化、基因组和蛋白表达特征来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在91天培养中,聚球藻Synechococcus sp.YX04-3丰度从1.43 × 107 cells mL-1 增加到1.60 ×108 cells mL-1,共栖异养细菌丰度从7.78 ×106 cells mL-1增加到6.39 ×108 cells mL-1,主要的异养细菌来自于黄杆菌、浮霉菌、y-和α-变形菌等四个类群,在共栖体系中进行着游离或附着的生活方式。通过宏基因组分箱技术,获得了包括聚球藻在内的6个高质量的细菌基因组。利用宏蛋白质组数据并结合优势细菌的基因组分析表明,聚球藻的代谢过程主要包括无机营养盐吸收、光合作用以及有机物的合成和释放,两株黄杆菌Muricaud 和Winogradskyella以及SM1A02类群的一株浮霉菌偏好降解复杂化合物和生物聚合物,α-变形杆菌Oricola sp.主要通过ABC、TRAP和TTT转运系统代谢吸收低分子量有机物。不同类群的异养细菌协同作用,利用聚球藻产生的高分子量有机物质,将其矿化成无机营养盐供聚球藻利用,实现了共栖体系中营养物质循环。同时,活性氧的去除和维生素的运输在共同维持聚球藻-异养细菌共培养体系的稳定中也起到重要作用。(2)与富营养生态型聚球藻Synechococcus sp.XM24共栖的类群中,玫瑰杆菌和黄杆菌是最优势的类群。通过宏基因组分箱技术,获得了Synechococcus sp.XM24共培养体系中的5个高质量的细菌基因组。Marivita sp.XM-24隶属于玫瑰杆菌,基因组数据表明它具有氧化CO、合成和降解PHA、利用ABC、TRAP和TTT转运系统转运多种有机碳和氮磷等营养物质、氧化无机硫等多种潜能,与玫瑰杆菌生态上“多面手”的特征相一致。Fluviicola sp.XM-24隶属于黄杆菌,具有降解聚球藻产生的聚合物、运输碳酸氢盐、水解藻青素、滑行运动和附着聚集以及降解多种多糖的潜在能力,在生态上这个类群被称为聚合物降解“专家”。同时,这两株黄杆菌和玫瑰杆菌都具有超氧化物歧化酶,能够降低共培养体系中的氧化压力。总而言之,聚球藻与共栖异养细菌的共培养体系反映了一个小型生态系统中的代谢和维持机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海洋微型生物及其生态意义
  •   1.2 浮游植物与海洋细菌的相互作用研究
  •     1.2.1 浮游植物与海洋细菌的相互作用关系类型
  •     1.2.2 藻际环境中的主要海洋细菌类群
  •   1.3 蓝细菌与异养细菌相互作用关系研究进展
  •     1.3.1 蓝细菌与异养细菌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方法
  •     1.3.2 原绿球藻与异养细菌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现状
  •     1.3.3 聚球藻与异养细菌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现状
  •     1.3.4 束毛藻与异养细菌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现状
  •   1.4 本论文的设计与研究意义
  • 第二章 寡营养聚球藻Synechococcus sp.YX04-3与其共栖异养细菌相互作用关系研究
  •   2.1 研究背景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实验对象
  •     2.2.2 微生物丰度检测
  •     2.2.3 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
  •     2.2.4 微生物宏基因组
  •     2.2.5 微生物胞外蛋白质组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种群动力学变化
  •     2.3.2 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
  •     2.3.3 宏基因组拼接与分箱结果
  •     2.3.4 胞外蛋白质组数据结果
  •     2.3.5 共栖体系中的营养物质循环
  •     2.3.6 共栖体系中的氧化压力
  •     2.3.7 共栖体系中的维生素B12的合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宏基因组数据分析富营养聚球藻Synechococcus sp.XM24共栖玫瑰杆菌和黄杆菌的基因组和代谢潜能
  •   3.1 研究背景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实验对象
  •     3.2.2 微生物宏基因组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共栖体系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
  •     3.3.2 宏基因组基本信息
  •     3.3.3 代谢“多面手”Marivita sp. XM-24的基因组特征和代谢潜能
  •     3.3.4 聚合物降解“专家”Fluviicola sp. XM-24的基因组特征和代谢潜能
  •     3.3.5 氧化压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 12的合成'>    3.3.6 维生素B12的合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创新性与展望
  •   4.1 主要结论
  •   4.2 创新性
  •   4.3 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章
  • 致谢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卢佳瑶

    导师: 郑强

    关键词: 聚球藻,异养细菌,相互作用关系

    来源: 厦门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

    单位: 厦门大学

    分类号: Q948.8

    总页数: 103

    文件大小: 5866K

    下载量: 30

    相关论文文献

    • [1].珠江口异养细菌时空分布特征及其调控机制[J]. 热带海洋学报 2018(01)
    • [2].舟山海域好氧不产氧光合异养细菌群落结构分析[J]. 海洋与湖沼 2017(01)
    • [3].北部湾北部海域水体异养细菌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J]. 海洋学报 2019(04)
    • [4].海洋异养细菌对无机氮吸收的研究[J]. 海洋通报 2010(02)
    • [5].沙尘沉降对黄海海域异养细菌丰度和活性的影响[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S1)
    • [6].淡水水体中异养细菌丰度研究进展[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17(02)
    • [7].源地沙尘对南海东北部海域异养细菌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的影响[J]. 生态环境学报 2014(03)
    • [8].4株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藻际异养细菌的分离鉴定[J]. 海洋与湖沼 2014(05)
    • [9].青岛陆源排污口邻近海域异养细菌的组成与分布[J]. 渔业科学进展 2014(06)
    • [10].香溪河库湾水体异养细菌及无机磷细菌分布特征[J]. 生态科学 2018(03)
    • [11].异养细菌硫代谢及其在海洋硫循环中的作用[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8(12)
    • [12].刺参肠道与养殖池塘环境中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周年变化[J]. 海洋科学 2012(04)
    • [13].不同密度青蛤养殖塘异养细菌和弧菌的数量变化[J]. 浙江农业学报 2018(10)
    • [14].象山港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网箱养殖区及邻近海域沉积物中异养细菌生态分布[J]. 海洋与湖沼 2014(06)
    • [15].实验室条件和模拟自然环境下海洋异养细菌对溢油污染响应特征的比较[J]. 海洋环境科学 2013(05)
    • [16].海洋酸化对异养细菌生态效应的研究进展[J]. 海洋科学 2013(11)
    • [17].虾-鱼-蟹海水养殖池塘细菌数量动态及其与理化因子的关系[J]. 广东农业科学 2013(05)
    • [18].黄海冷水团海域微型异养鞭毛虫对异养细菌和蓝细菌摄食作用的初步研究[J].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9(05)
    • [19].高位虾池水体细菌和弧菌的密度变化及影响因素[J].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预览本) 2010(05)
    • [20].黄海夏季沉积物中异养细菌的现存量及分布特点[J]. 海洋与湖沼 2013(04)
    • [21].海洋异养细菌利用溶解有机碳的定量评估[J]. 微生物学报 2020(06)
    • [22].北京市某养老院室内空气微生物气溶胶污染特征[J]. 绿色科技 2016(10)
    • [23].凡纳滨对虾高位池养殖水体细菌变动及其与理化因子的关系[J]. 南方水产 2010(04)
    • [24].更正[J]. 生态环境学报 2014(06)
    • [25].滩涂贝类养殖环境的细菌分布[J]. 生态学报 2008(01)
    • [26].加拿大海盆与楚科奇海沉积物岩芯中好气异养细菌的分布[J]. 极地研究 2008(01)
    • [27].浙江近海海域浮游病毒和异养细菌的时空分布[J]. 生态科学 2017(05)
    • [28].流式细胞术检测海洋浮游异养细菌异质性的研究进展[J]. 海洋通报 2020(01)
    • [29].大西洋鲑循环水养殖水体异养细菌组成的研究[J]. 水产科学 2016(03)
    • [30].渤海排污口邻近海域异养细菌的组成与分布[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4(01)

    标签:;  ;  ;  

    聚球藻和共栖异养细菌相互作用关系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