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骨外伤患者的疗效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骨外伤患者的疗效

张美玲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医院163712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在骨外伤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在2012年6月~2014年6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94例急诊骨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7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常规的对症治疗及护理干预(未包含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等级、心理预期康复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对比分析可知,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等级均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的疼痛等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心理预期康复情况较好,各项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8%,而对照组仅为57.4%,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骨外伤患者中具有较好的运用效果,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的心理预期康复,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痊愈。

【关键词】心理护理;骨外伤;疗效观察

骨外伤是一种常见的急诊外伤,具有病情重、发病急和发展快等特点,多因创伤事故引发[1]。患者入院后多伴有出血和疼痛症状,患者虽神志清醒,但均表现出焦虑、闷烦的心理状态。因此,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急诊和抢救过程中,还需予以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为更好的研究心理护理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本文选取我院于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94例急诊骨外伤患者,对其中47例患者予以心理护理干预,均取得确切疗效,现作出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94例急诊骨外伤患者,将9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7例。其中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19~52岁,平均年龄(38.4±3.5)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21~50岁,平均年龄(36.8±3.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比较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常规的对症治疗及护理干预(未包含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缓和患者情绪:患者入院后均予以相应的安抚,在告知患者病情前先缓解其不良情绪,并向患者认真、耐心的分析病情。在治疗过程中积极配合主治医生的诊治工作,避免患者因体位转动导致伤口二次破裂,导致患者疼痛感加剧。护理人员需对患者做好积极的护理干预,帮助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及相关病史询问,避免患者出现逆反、焦虑和不安等不良情绪,以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②围术期准备:术前对患者的相关资料及禁忌症进行了解,切记患者姓名,并向患者及其家属确认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手术流程及术后注意事项,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手术期间严禁聊天和做出除手术以外的事情,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调整治疗方案。③坚持术后护理:由于骨外伤患者都需要较长的时间用来恢复和矫正,故多为住院治疗。在长时间的诊疗和复查周期中,患者极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影响病情的恢复。因此,医护人员在对患者予以营养支持和药物支持的同时,还需对患者予以心理护理干预,及时向患者反馈病情,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活动。此外,医护人员在进行清创、导尿工作时,需注意对患者隐私的保护,使患者感觉到被尊重。

1.3观察指标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等级、心理预期康复及临床治疗效果。

1.4疗效评定①显著:患者情绪稳定,检查配合度和心理康复预期高,疼痛感减轻>2级;②有效:患者情绪缓和,检查配合度和心理康复预期良好,疼痛感减轻>1级;③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呈加重趋势,且情绪激动,心理消沉。其中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本组患者数×100%。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本文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当数值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等级比较经对比分析可知,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等级均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的疼痛等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的心理预期康复情况对比,观察组中心理预期康复情况较好,各项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8%,而对照组仅为57.4%,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骨外伤是一种常见的突发性创伤,由于疼痛感较强,故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患者出现紧张和恐惧心理,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患者的情绪会表现为话语、姿态和表情之中,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予以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临床经验表明,心理护理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2]。只有培养起患者康复的信心,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康复。通过对患者的交流和沟通,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以便于诊疗方案的顺利进行。向患者耐心讲解病情和预后情况,并切实改善患者的治疗心理和治疗环境,以便更好的维护护患关系[3~5]。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在骨外伤患者中具有较好的运用效果,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的心理预期康复,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痊愈。

参考文献:

[1]伍静,翟锦华,石苗苗.应用心理护理对急诊骨外伤患者的治疗结果影响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2):1673-1674.

[2]吕秀清,张瑞娥.心理护理在急诊骨外伤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19).

[3]邱大宏,李丽芳,谭柏坚,邓仁椿.骨外伤患者开展心理干预对其负性情绪的影响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2):58-59,61.

[4]冯涛,张雪芹,张芳秀,周芹西.心理干预对骨科外伤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0,25(5):460-462.

[5]蔡国梅,郝爱霞,朱艳飞.护理干预对经皮肾活检患者影响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9):119-120.

标签:;  ;  ;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骨外伤患者的疗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