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庭网络技术研究与开发(论文文献综述)
肖顺华[1](2020)在《基于物联网的家居安防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家庭电器种类与数量日益增多,家居家电中潜在的危险系数在不断增加,因此,确保家庭智能家居安全正变得越来越必要。防盗、漏气检查和防火是家庭家居安全系统的必备要求。其中,智能环境监控系统作为实现智能家居系统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条件,是为用户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生活的重要方式。然而,现有的环境监测系统受灵敏度低,稳定性差,容错等诸多限制。本文研究分析了基于物联网的家居安防系统背景和意义,结合国内外物联网关键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与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家居安防系统的设计方案。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物联网的家居安防系统,对该系统整体架构中各个模块进行软硬件设计,并对系统进行了完整的仿真测试。本文提出通过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家庭环境监测领域,能够通过个人移动终端或可穿戴设备对家庭环境的智能控制进行调整和升级,并通过实例说明这种应用的可能性和优点。每当有来自传感器的数据信号时,都会将危险信号发送到个人移动终端以采取必要的行动。对于发生火灾或煤气泄漏时的安全系统,系统会通过Wi-Fi与4G/5G网络将警报信息发送至业主的移动客户端上。综上所述,本文设计了一个系统框架,可通过Android手机能够获取到家用电器的工作状态。通过Android手机中的Wi-Fi应用程序远程监控家中电器的运行状态。本文开发物联网系统通过安装智能终端传感器单元并在房屋内安装家庭以完成系统搭建,并对系统功能进行测试验证。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使得用户能够在能够连接4G/5G网络区域内的任何地方工作或外出旅行的时候,确保用户的房屋完全安全,能够更好地优化家居安防系统方案,满足了可靠性、实时性、安全性等系统需求。
教育部[2](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缪志鹏[3](2020)在《基于区块链的家庭云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个人或家庭用户能够随时随地地产生大量的多媒体数据,而关于这些数据的存储问题则引发了个人或家庭用户对家庭私有云存储服务的迫切需求。经过多年的发展,云计算已经高度成熟,许多厂商推出各式各样的云计算服务,然而大多都是公有云或面向企业的私有云,缺少面向家庭用户的家庭私有云服务。对于家庭用户而言,一方面,使用公有云不仅传输速度低,还面临隐私数据泄露的风险;另一方面,传统的私有云环境的搭建有一定的技术背景要求,存在使用门槛高的问题。因此,研发一种面向家庭用户、即插即用的家庭私有云系统将满足市场需求。通过对用户需求的分析,本课题基于区块链技术,设计了一种家庭云服务系统。在本系统内,用户可以组建家庭群组,并轻松地将内容数据存储到家庭空间或从家庭空间获取。如果用户有空闲的存储空间,可以将其贡献出来设置成系统共享空间,并获取相应数量的积分奖励。如果用户的家庭空间不足,可以支付积分向系统租赁共享空间来使用。根据上述的应用场景,本课题所研发的家庭云服务系统分成四个模块:积分系统、分布式云盘、可视化交互和硬件平台。积分系统运行在后台,负责生产数字积分,并提供一种可靠可信、公平透明的积分流通环境。由于积分系统是基于区块链所设计的,无法向前端提供标准的HTTP接口,故本课题结合以太坊、IPFS和协调中心等组件设计了区块链开发平台,并基于该开发平台,通过编写和部署智能合约,实现了积分系统。分布式云盘提供安全稳定的数据存取服务,并根据自研的基于最小余量的空间分配算法优化存储资源分配,提高数据存取的效率。可视化交互搭载在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上,为用户提供方便的积分管理、云盘管理、设备管理和群组管理等功能;硬件平台是具备存储能力的实体,一个硬件平台就是一个分布式云盘的节点。通过存储虚拟化技术整合各用户硬件平台的存储能力,并基于存储池架构构建了分布式云盘。本文将分别对积分系统、分布式云盘、可视化交互和硬件平台等四个模块的设计方案进行详细地描述。最后根据标准交互接口整合四个模块,形成一个完整的家庭云服务系统,并通过用户视角,展示了本家庭云服务系统的具体实现及应用功能。
张继柱[4](2020)在《面向智慧家庭的环境舒适度调节软件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智能家居产品的不断普及和人们对于美好生活渴望的不断增强,家庭环境舒适度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引入了ISO7730标准中的PMV指标对家庭环境舒适度进行研究。该指标涉及了室内空气温度、室内风速、平均辐射温度、相对湿度、服装热阻率、人体活动量和人体所做机械功7个方面。传统的温度控制系统并不能科学地完成对环境舒适度的调节。本文收集并分析了用户的环境历史数据,完成家庭环境舒适度调节软件的开发,可以满足用户对于舒适度调节方面的个性化需求。1.研究家庭环境下舒适度调节的现状。本文研究家庭环境舒适度和神经网络的发展状况,并阐述在智能家居中进行舒适度自主调节的重要意义。2.设计舒适度调节软件的整体方案。本文对舒适度调节软件进行系统体系架构、需求和性能进行分析,给出舒适度调节软件的设计方案。同时对软件使用到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3.开发支持软件运行的主要设备。主要设备有底层节点和家庭网关。底层节点可以分为控制类节点和传感类节点,采用CC2530作为主控芯片,使用Zig Bee实现无线组网。节点开发包括电源电路、复位电路、串口电路和CC2530主芯片电路。家庭网关包含RT5350主芯片电路、协调器电路、内存电路和电源电路等。4.开发家庭环境舒适度调节软件。舒适度调节软件使用了Django框架的MVT模型来开发软件的各个功能模块。软件的功能包括家庭数据信息管理模块、用户管理模块、室内舒适度调节模块、设备信息管理模块和家居电器控制模块。舒适度调节模块使用BP神经网络求解PMV指标,通过改变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对环境舒适度进行调节,解决了在传统PMV求解中需要不断迭代、时效性差的问题。5.搭建环境舒适度调节软件的测试环境。按照软件质量测试标准GB/T25000.51-2016和GB/T25000.51-2016的要求,本文对舒适度调节软件进行了软件功能、软件性能和软件兼容性的测试。测试结果显示软件满足用户对于家庭环境舒适度调节的需求。软件的功能、软件性能和软件的兼容性符合相关测试要求。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5](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认为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刘奕[6](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黄祥才[7](2019)在《基于Thread的智能家居无线传感网络系统设计》文中指出智能家居是物联网的重要应用场景。随着物联网和边缘智能时代的到来,大量家庭设备逐渐接入网络,成为实现“万物互联”的关键。然而,家庭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始终未能形成统一标准,采用不同技术的产品之间存在严重的互操作性问题,制约了行业的发展和推广。2015年,Thread联盟(Thread Group)专为家庭网络制定了Thread标准,它在Mesh组网、全IP化、无单点故障等方面具有巨大前景,或将成为智能家居行业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并促使该领域碎片化的网络技术走向统一。论文从智能家居无线传感网络的应用需求和关键技术出发,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Thread的家庭无线传感网络系统,为家庭设备组网和通信提供了一种全IP化的网络解决方案。论文以具备强大跨平台特性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ARM Mbed OS为基础,移植并应用Thread协议的开源实现谷歌OpenThread协议栈,搭建了Thread网络系统,包括网络节点和边界路由器的软硬件设计与实现;在此基础上,对Thread网络作进一步扩展,提出了Thread、Wi-Fi和Ethernet互联的全IP异构网络设计,以满足家庭设备复杂多样的联网需求;应用论文所提出的Thread网络解决方案,搭建了一款家庭式婴幼儿看护系统。该系统以服务机器人为数据处理和控制中心,包含了智能穿戴、环境感知等传感器节点,并基于Thread技术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共同完成健康监测、睡眠监测、视频监控等功能。为实现与看护系统的远程交互,论文开发了基于Freeboard的Web UI和基于Android的智能终端App。论文通过Thread网络系统的组网、单点故障实验和网络性能测试,全IP异构网络的通信实验以及家庭看护系统的功能实验,验证了基于Thread的智能家居无线传感网络系统的可用性和特点。
何雨[8](2019)在《面向变量安全操作协议的家用防火墙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物联网技术深入家庭生活已经是当前时代不可阻挡的趋势。然而,人们在追逐家庭网络设备功能多样性的同时,却使家庭网络的组成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存在家庭智能设备的网络协议体系种类繁多、标准规则不统一、功能性大于安全性的现状,家庭安全网络设备的研究也一直在进行中。为了满足兼容一致、精简高效的家庭网络安全设备的需求,本文进行了一种面向变量安全操作协议的家用防火墙的研究与设计,采用在应用层能够兼容底层设备通信协议的变量安全操作协议作为家庭网络设备控制载体,精简家庭网关设备搭建家用级别的网络防火墙,针对网络协议进行数据包过滤,安全性检查等安全操作。本文主要内容包括:(1)结合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国内外发展现状对面向变量安全操作协议的家用防火墙进行功能需求分析和性能需求分析,结合指标量化提出家用防火墙的整体设计方案,同时对课题研究中涉及到的关键技术进行剖析。(2)根据家用防火墙的整体设计方案,对家庭网关进行了硬件部分的设计。其中包含对主控部分的模块、变量安全操作协议的协调器和家庭设备网络节点进行了电路原理图设计、PCB设计以及实现制板。(3)结合家用防火墙的整体设计方案与硬件部分的设计,提出软件部分设计方案。通过实现家庭设备控制网络的变量安全操作协议体系,设备端到控制端之间的协议通信,改进在以RT5350F为载体的Linux网关中的Netfilter/Iptables框架,构筑家庭环境下的网络防火墙,重构规则管理模块,自定义匹配条件,完成LuCI框架下的防火墙管理界面的设计,涵盖用户管理、端口过滤、传输控制、用户自定义等功能。测试结果表明,兼容型变量安全操作协议的资源占比相比同环境下的协议体系降低5.7%,响应率提高2.0%,而家用防火墙web端的平均响应时延为96 ms,平均错误率0.13%,用户等待时延176 ms,满足预期的设计要求,可以作为家庭设备网络体系下兼容一致,精简高效的安全设备网络体系。本文的研究工作对家用条件下的多协议体系安全网关应用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李道磊[9](2019)在《智能家居语音控制网关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智能家居语音控制网关设备的语音处理普遍在线上进行,在没有互联网连接、网络异常或者速度慢等情形下,网关获取不到语音指令从而无法对家庭设备进行控制,严重依赖互联网的连接。此外,部分网关控制系统连接家电设备使用有线连接方式,不利于系统扩展。针对以上缺陷,本文研究与设计了一款融合ZigBee和WiFi无线网络技术的网关系统,此系统可以在线下对语音进行识别,实现了在有无网络连接的情况下均可使用语音对家庭设备进行控制;并且该网关系统使用BP神经网络算法学习用户常用指令,以实现离线时智能控制,提高用户体验,使得在离线时拥有和在线时无差别的体验。本文首先对该系统所需要的语音识别基本原理知识进行了介绍,以及对离线语音识别模型、BP神经网络算法进行了研究。其中,对BP神经网络算法和语音识别模型中使用到的前向后向算法、Viterbi算法、Baum-Welch算法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结合ZigBee-WiFi网络、Web开发、Android开发等技术,设计并实现了本智能家居语音控制网关系统。本文从语音控制家庭网关设备、服务器平台、用户Android客户端这三个方面对智能家居语音控制网关系统进行了介绍。语音控制家庭网关设备硬件由Exynos 4412开发平台和ZigBee模块、拾音设备模块、WiFi通信模块外围电路组成;软件层采用基于ARM处理器的嵌入式Linux系统。本论文选用HMM语音识别算法与HTK语音识别工具对语音样本进行声学模型和语言模型训练,并将结果作为本系统的离线语音识别引擎;自定义了家庭网关和ZigBee协调器之间的串口数据传输协议;使用TCP/IP通信协议以及Socket网络编程技术将封装好的家庭设备信息实时发送到服务器平台上。家庭网关服务器使用整合了“SpringMVC+MyBatis+Spring+Mysq1”框架的SpringBoot平台进行快速开发。我们通过用户管理、设备管理、数据查询等模块的设计,实现了服务器平台对家庭设备及其数据的管理。最后设计了 Android客户端以实时查看及控制家电设备,增强了用户的参与感。在本文最后,给出了语音控制网关系统的功能测试方法,测试结果表明,本文的语音控制网关系统基本实现了设计需求。
王洪剑[10](2017)在《家庭网关高效配置及告警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信设备厂商Nokia的G240WA是一款高级家庭网关产品,和其它同行业高端路由网关产品类似,配置比较复杂,通过终端command配置,需要专业技术,普通用户难以掌握;通过Web页面配置,虽然直观,但配置选项较多,对于普通用户大部分功能平时极少涉及,因冗余参数的影响,无意中的不当配置可能会导致各种故障和不便;另外缺乏超时验证机制也给系统带来安全隐患,如容易被窃取相关数据等;设备故障类型很多,但系统配置页面缺乏常见故障的解决方案。论文基于简单、高效、快捷、易于维护的原则,紧密围绕客户需求,设计了基于G240WA家庭网关高效配置及告警系统,其提供了高效的后端系统和简便快速且兼具故障告警及超时处理功能的前端系统。本文首先分析了课题背景及其研究意义,从客户角度分析了需求产生的客观原因,以需求为基准,设计了基于B/S架构的总体方案,然后分别分析了系统前端、系统后端、故障告警三个方面的整体方案。接下来详细介绍了 G240WA的平台及环境特点,包含工作原理、交叉编译环境搭建、系统移植、Web库移植几个方面,为后续项目开发工作提供了基础平台环境;接下来进行服务端软件设计,分析了存储数据模型、超时处理、业务功能模块、故障告警等设计原理,为客户端的数据请求提供平台接口;以MVC设计模式进行前端Web设计:针对页面各部分进行数据模型、UI界面及交互功能的设计;使用单页面布局及响应式网页设计,使页面精简化,兼容PC与移动端;与后端交互时,主要采用Ajax方法,避免了过多冗余数据的传输,提高了运行效率。最后完成系统运行及调试,首先进行整体性能调试,其次进行登录超时调试、各业务功能调试、故障告警调试、移动端兼容性调试等,在性能上有较大提升,功能上稳定可靠,达到项目要求。
二、家庭网络技术研究与开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家庭网络技术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物联网的家居安防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物联网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智能家居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目前存在问题 |
1.4 论文大纲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系统开发相关理论与技术 |
2.1 引言 |
2.2 物联网技术 |
2.2.1 物联网简介 |
2.2.2 物联网体系架构 |
2.3 支撑物联网体系的关键技术 |
2.3.1 智能家居系统内联网技术 |
2.3.2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
2.3.3 物联网设备的连接技术 |
2.4 智能家居技术与安防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智能家居安防系统的需求分析 |
3.1 引言 |
3.2 系统整体需求分析 |
3.3 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
3.3.1 系统硬件需求分析 |
3.3.2 系统软件需求分析 |
3.4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5 系统数据库需求分析 |
3.5.1 手机端数据库需求 |
3.5.2 电脑端数据库需求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智能家居安防系统的设计 |
4.1 引言 |
4.2 智能家居安防系统的设计 |
4.2.1 系统的整体设计 |
4.2.2 智能家居安防系统的详细功能设计 |
4.3 智能家居安防系统的软硬件设计 |
4.3.1 系统硬件设计 |
4.3.2 系统软件设计 |
4.4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4.1 数据库E-R图 |
4.4.2 数据表结构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智能家居安防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
5.1 引言 |
5.2 智能家居安防系统硬件的实现 |
5.2.1 终端感知模块的实现 |
5.2.2 系统监控网关模块的实现 |
5.3 智能家居安防系统手机端的实现 |
5.3.1 软件登录功能 |
5.3.2 智能家居系统设备管理功能 |
5.3.3 智能家居系统监控功能 |
5.4 智能家居安防系统电脑端实现 |
5.5 软件测试 |
5.5.1 测试环境 |
5.5.2 软件功能测试 |
5.5.3 软件性能测试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基于区块链的家庭云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意义和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现状 |
1.2.1 家庭云研究现状 |
1.2.2 区块链技术应用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主要贡献 |
1.4 本文的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相关技术概述 |
2.1 家庭云解决方案 |
2.2 区块链及关键技术 |
2.2.1 区块链概述 |
2.2.2 P2P网络 |
2.2.3 共识机制 |
2.2.4 公钥密码学 |
2.2.5 智能合约 |
2.3 存储技术 |
2.3.1 网络存储结构 |
2.3.2 存储虚拟化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家庭云服务系统总体设计 |
3.1 系统模型 |
3.2 系统功能分析 |
3.2.1 积分系统模块 |
3.2.2 分布式云盘模块 |
3.2.3 可视化交互模块 |
3.2.4 硬件平台 |
3.2.5 功能小结 |
3.3 系统模块间交互标准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可靠可信的积分系统 |
4.1 基于区块链的积分系统概述 |
4.1.1 功能概述 |
4.1.2 关键问题 |
4.2 基于区块链的积分系统详细设计 |
4.2.1 资源贡献量 |
4.2.2 区块链开发平台 |
4.2.3 积分系统的智能合约 |
4.3 运行流程 |
4.4 安全性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共享硬件构建分布式云盘 |
5.1 分布式云盘概述 |
5.1.1 功能概述 |
5.1.2 关键问题 |
5.2 分布式云盘详细设计 |
5.2.1 分布式云盘系统模型 |
5.2.2 分布式云盘功能实现与分析 |
5.2.3 存储资源分配的优化方案 |
5.3 功能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家庭云服务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
6.1 开发环境与硬件 |
6.1.1 开发环境要求 |
6.1.2 硬件平台部署 |
6.2 积分系统的功能 |
6.2.1 设置共享资源 |
6.2.2 积分的管理 |
6.2.3 积分的流通 |
6.3 分布式云盘的功能 |
6.3.1 家庭空间的数据存取 |
6.3.2 租赁共享空间 |
6.4 其他功能 |
6.4.1 系统初始化 |
6.4.2 管理操作可视化 |
6.5 系统测试 |
6.5.1 功能测试与分析 |
6.5.2 性能测试与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面向智慧家庭的环境舒适度调节软件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家庭环境舒适度研究现状 |
1.2.2 神经网络技术研究现状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系统方案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 |
2.1 系统需求分析 |
2.1.1 系统体系架构及功能需求分析 |
2.1.2 系性能需求分析 |
2.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2.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2.2.2 系统的功能设计 |
2.3 系统的关键技术 |
2.3.1 OpenWRT技术 |
2.3.2 Web应用的MVT技术 |
2.3.3 神经网络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主要设备的设计与实现 |
3.1 底层节点的开发与设计 |
3.1.1 底层节点硬件开发 |
3.1.2 底层节点软件开发 |
3.2 网关的设计与开发 |
3.2.1 网关的硬件开发 |
3.2.2 网关的软件开发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环境舒适度调节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
4.1 舒适度调节软件的整体设计 |
4.2 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
4.2.1 数据库逻辑模型的设计 |
4.2.2 数据库物理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
4.3 环境舒适度指标PMV求解 |
4.3.1 环境舒适度指标PMV的计算 |
4.3.2 迭代法求解PMV指标 |
4.3.3 神经网络求解PMV指标 |
4.4 软件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4.1 用户登陆及注册功能 |
4.4.2 用户管理功能 |
4.4.3 设备管理功能 |
4.4.4 舒适度调节功能 |
4.4.5 家电控制功能 |
4.4.6 数据管理功能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测试与验证 |
5.1 测试目标 |
5.2 测试方法 |
5.2.1 测试方法 |
5.2.2 测试环境 |
5.3 功能测试 |
5.3.1 软件注册和登录功能测试 |
5.3.2 用户管理功能测试 |
5.3.3 设备管理功能测试 |
5.3.4 家电控制功能测试 |
5.3.5 舒适度调节功能测试 |
5.3.6 数据管理功能测试 |
5.4 非功能测试 |
5.4.1 舒适度调节软件的性能测试 |
5.4.2 舒适度调节软件的兼容性测试 |
5.5 测试结果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
(5)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
(6)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
2.1 Msssive MIMO技术 |
2.2 极简载波技术 |
2.3 超密集组网 |
2.4 MEC技术 |
3 总结 |
(7)基于Thread的智能家居无线传感网络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及发展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2 智能家居无线传感网络关键技术分析 |
2.1 智能家居无线传感网络问题分析 |
2.2 几种常见的家庭无线通信技术 |
2.3 Thread协议与关键技术分析 |
2.4 OpenThread一种Thread协议实现及其移植研究 |
2.5 本章小结 |
3 Thread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3.1 网络系统架构及其特点 |
3.2 Thread网络节点设计 |
3.3 Thread边界路由器设计 |
3.4 全IP异构网络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4 应用Thread网络的家庭看护系统设计 |
4.1 看护系统总体架构 |
4.2 看护机器人设计 |
4.3 Thread传感执行节点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1 Thread网络系统实验 |
5.2 全IP异构网络实验 |
5.3 家庭看护系统实验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8)面向变量安全操作协议的家用防火墙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家庭设备网络现状分析 |
1.2.2 家用防火墙发展现状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章 总体方案设计及关键技术分析 |
2.1 家用防火墙需求分析 |
2.1.1 家庭设备网络体系架构 |
2.1.2 家用防火墙功能需求 |
2.1.3 家用防火墙性能需求 |
2.2 总体方案设计 |
2.3 关键技术分析 |
2.3.1 Basic RF技术 |
2.3.2 Contiki-6LoWPAN技术 |
2.3.3 Nefilter/Iptables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家用防火墙硬件设计 |
3.1 硬件设计方案 |
3.2 家用防火墙硬件整体设计 |
3.3 家用防火墙网关硬件设计 |
3.4 变量安全操作协议硬件设计 |
3.4.1 Basic RF射频协调器设计 |
3.4.2 变量安全操作协议节点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家用防火墙软件设计 |
4.1 软件设计总体方案方案 |
4.2 变量安全操作协议软件设计 |
4.2.1 IAR Embedded开发环境搭建 |
4.2.2 变量安全操作协议软件设计 |
4.3 基于Netfilter/Iptables框架的防火墙软件设计 |
4.3.1 Netfilter/Iptables配置环境 |
4.3.2 Netfilter框架下Iptables针对家用防火墙的改进 |
4.3.3 防火墙规则管理功能设计 |
4.3.4 防火墙包过滤功能设计 |
4.4 家用防火墙web管理端设计 |
4.4.1 防火墙管理模块设计 |
4.4.2 端口转发模块设计 |
4.4.3 传输控制模块设计 |
4.4.4 用户自定义规则模块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测试验证与分析 |
5.1 测试平台搭建 |
5.2 功能测试 |
5.2.1 变量安全操作协议通信功能测试 |
5.2.2 变量安全操作协议兼容6LoWPAN测试 |
5.2.3 家用防火墙功能测试 |
5.3 性能测试 |
5.3.1 资源占用测试 |
5.3.2 响应率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
(9)智能家居语音控制网关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1.4 论文组织架构 |
第2章 语音识别技术与BP神经网络算法 |
2.1 语音识别基本原理知识 |
2.1.1 语音识别技术领域划分 |
2.1.2 语音识别主要流程 |
2.1.2.1 语音信号的预处理 |
2.1.2.2 特征参数提取 |
2.1.2.3 声学模型 |
2.1.2.4 语言模型 |
2.1.2.5 语音识别解码过程 |
2.2 语音识别模型与算法 |
2.2.1 隐马尔可夫模型(HMM) |
2.2.1.1 前向-后向算法 |
2.2.1.2 Viterbi算法 |
2.2.1.3 Baum-Welch算法 |
2.2.2 高斯混合模型(GMM) |
2.3 BP神经网络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智能家居语音控制网关系统总体框架 |
3.1 系统总体设计 |
3.2 系统需求分析 |
3.2.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2.2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
3.3 使用到的关键技术 |
3.3.1 语音识别技术 |
3.3.2 无线组网与传输技术 |
3.3.3 Web开发技术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智能家居语音控制网关系统的软硬件设计 |
4.1 硬件系统设计方案 |
4.1.1 系统主控模块 |
4.1.2 声音处理模块 |
4.1.3 ZigBee模块 |
4.1.4 WiFi模块 |
4.2 软件系统设计方案 |
4.2.1 嵌入式软件平台的搭建 |
4.2.2 ZigBee数据传输软件系统搭建 |
4.2.3 控制指令集软件系统的建立 |
4.2.4 语音识别软件系统的搭建 |
4.2.4.1 语音识别软件系统的流程设计 |
4.2.4.2 HTK语音识别框架 |
4.2.4.3 使用HTK训练模型 |
4.2.4.4 使用模型 |
4.2.5 BP神经网络的建立 |
4.2.6 WiFi通信的建立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服务器与客户端的设计 |
5.1 服务器平台的设计 |
5.1.1 服务器平台总体设计 |
5.1.2 服务器平台各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5.1.2.1 用户管理模块 |
5.1.2.2 家庭电器设备管理模块 |
5.1.2.3 数据分析模块 |
5.1.2.4 消息推送模块 |
5.1.3 系统数据库设计 |
5.2 客户端的设计 |
5.2.1 Android客户端需求分析 |
5.2.2 Android客户端功能设计 |
5.2.2.1 用户注册登陆模块 |
5.2.2.2 用户信息管理模块 |
5.2.2.3 家庭终端设备模块 |
5.2.2.4 消息推送模块 |
5.2.3 Android客户端功能实现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语音控制网关系统设备测试 |
6.1 系统语音识别测试 |
6.2 系统控制指令测试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论文总结 |
7.2 课题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作者在读研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10)家庭网关高效配置及告警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2 系统方案设计 |
2.1 项目需求及功能分析 |
2.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3 客户端方案设计 |
2.4 服务端方案设计 |
2.4.1 数据存储模型 |
2.4.2 服务端运行原理 |
2.5 实时告警方案设计 |
2.6 本章小结 |
3 G240WA平台及环境部署 |
3.1 G240WA工作原理 |
3.1.1 G240WA平台架构 |
3.1.2 GPON模块工作原理 |
3.1.3 CPU架构及工作原理 |
3.2 G240WA开发环境的搭建 |
3.2.1 交叉开发环境搭建 |
3.2.2 Bootloader |
3.2.3 配置Linux内核 |
3.2.4 配置文件系统 |
3.3 部署WEB环境 |
3.3.1 移植Thttpd Web服务器 |
3.3.2 部署前端库 |
3.4 小结 |
4 服务端软件设计 |
4.1 配置参数数据模型 |
4.2 系统CGI程序运行原理 |
4.2.1 CGI参数配置原理 |
4.2.2 CGI与cfgmgr通信原理 |
4.3 现行参数获取 |
4.4 WAN SECTION设置 |
4.5 WLAN SECTION设置 |
4.6 LAN SECTION设置 |
4.6.1 DHCP状态设置 |
4.6.2 DNS设置 |
4.7 登陆超时处理 |
4.8 系统管理设置 |
4.8.1 系统重启设置 |
4.8.2 管理员密码设置 |
4.9 故障告警检测 |
4.9.1 故障分析 |
4.9.2 WebSocket服务端告警实现 |
4.10 本章小结 |
5 系统前端软件设计 |
5.1 主题区设计 |
5.2 WAN模块前端设计 |
5.3 LAN模块前端设计 |
5.4 WLAN模块前端设计 |
5.5 管理模块前端设计 |
5.6 告警模块前端设计 |
5.7 本章小结 |
6 系统调试及运行 |
6.1 调试运行环境 |
6.2 系统整体性能验证 |
6.3 登录超时验证 |
6.4 WAN模块调试 |
6.5 LAN模块调试 |
6.6 WLAN功能设置调试 |
6.7 故障告警调试 |
6.8 移动端效果调试 |
6.9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家庭网络技术研究与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物联网的家居安防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D]. 肖顺华.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3)
- [2]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3]基于区块链的家庭云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缪志鹏.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6)
- [4]面向智慧家庭的环境舒适度调节软件的研究与设计[D]. 张继柱. 重庆邮电大学, 2020(02)
- [5]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6]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7]基于Thread的智能家居无线传感网络系统设计[D]. 黄祥才.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8]面向变量安全操作协议的家用防火墙的研究与设计[D]. 何雨. 重庆邮电大学, 2019(02)
- [9]智能家居语音控制网关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李道磊.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10]家庭网关高效配置及告警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王洪剑. 南京理工大学, 2017(06)
标签:智能家居论文; 家庭网络论文;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论文; 软件需求分析论文; 控制变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