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草生物量论文_李奇,林芳源,吴在敬,文明德,胡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杂草生物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物量,杂草,物种,草坪,密度,分配,压强。

杂草生物量论文文献综述

李奇,林芳源,吴在敬,文明德,胡飞[1](2018)在《农艺措施和除草剂用量对化感稻产量及杂草生物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水稻生产减施除草剂的目标,将化感材料与农艺措施相结合取得对稻田杂草有效控制的效果,田间采用再裂区试验法研究了化感稻3号和N两优201两个水稻化感材料和非化感材料五山丝苗在不同水分管理、移栽密度和除草剂不同用量下,对水稻产量和田间杂草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早季稻田还是晚季稻田,施用常规除草剂量的小区杂草生物量均为0,施用常规剂量50%除草剂且仅在孕穗期晒田的小区和常规密度小区有少量杂草发生。不施除草剂的水稻材料小区杂草生物量依次为化感稻3号<N两优201<五山丝苗。移栽后75 d,不施除草剂的小区相同水稻材料孕穗期不晒田比晒田处理、高密度比常规密度处理的杂草生物量小。早季稻田不晒田和高密度提高了水稻的产量,晚季稻田则相反。化感材料化感稻3号和N两优201在田间的抑草效果较五山丝苗要好。在水稻生产中,水稻化感材料结合农艺措施,可以实现水稻不减产,田间杂草得到有效控制,除草剂量减50%的目标。(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王树文,陈双龙,张永锋,边步云,赵新颖[2](2019)在《玉米田养鹅系统物种多样性指数与杂草生物量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对农牧一体化方式下玉米田养鹅模式和传统种植模式的田间杂草群落进行对比研究,统计分析放牧前各杂草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地上生物量,初步探讨玉米田养鹅模式下物种多样性指数与杂草生物量之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萝北、林芝两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与地上生物量指标之间均显着相关(P<0.05),说明玉米田养鹅系统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之间紧密相关,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可明显提高地上生物量。萝北玉米田养鹅处理玉米产量较对照降低17.73%,处理间差异不显着(P>0.05);林芝玉米田养鹅处理下玉米产量较对照降低40.64%,处理间差异显着(P<0.05)。(本文来源于《玉米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毛绍娟,吴启华,李红琴,张法伟,李英年[3](2015)在《放牧强度对高寒杂草类草甸群落结构及生物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不同放牧强度下青藏高原高寒杂草类草甸植物群落种类组成与结构、物种多样性、生物量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重牧(HG)条件下草层垂直分化不明显,仅1层结构,而轻牧(LG)和中牧(MG)与对照(CK)条件下禾草和矮嵩草能得到较好的生长,草场垂直结构分异为2层;不同放牧强度下莎草科、禾本科和杂类草的重要值变化趋势不尽相同,HG会导致种类组成的下降,CK和适度放牧下种类组成仍保持较高的水平;尽管短期过度放牧抑制了优良牧草的生长和发育,种类组成降低,但因放牧时间短,组成群落的主要优势种具有较强的耐牧性以及植物生态-生物学特性和遗传性,其群落结构是稳定的;植物地上生物量表现出MG>LG>CK>HG,即适度放牧可提高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在CK条件下最高,其次为MG、HG和LG,CK、MG与LG、HG有显着性差异.植物根冠比从大到小依次为HG、CK、MG、LG,HG的根冠比显着大于LG.(本文来源于《冰川冻土》期刊2015年05期)

安雨,马永清,税军峰,钟雯瑾[4](2013)在《栽培柳枝稷不同生长时期对伴生杂草生物量及密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陕西定边县引种的8个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 L.)品种(Blackwell,Cave-in-Rock,Dakota,Forest-berg,Illinois USA,Nebraska 28,Pathfinder和Sunburst)及行间杂草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柳枝稷对杂草的抑制率(RI),分析其生长指标与杂草生长指标的相关关系,判定不同柳枝稷品种在不同生育期对杂草生长的抑制效应,为其引种及田间杂草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生长初期(6月30日),Illinois USA杂草抑制率仅为3.4%,Cave-in-Rock和Forestberg对杂草生长抑制率分别为86.0%和74.9%;经过2次人工除草后(8月30日),Cave-in-Rock和Forestberg的杂草抑制率分别为85.7%和95.7%;生长后期(10月13日),仅Cave-in-Rock对杂草生长有88.5%的抑制率。回归分析显示,生长中后期(8月30日),柳枝稷地上部及根系生物量显着影响对杂草的抑制率(R2=0.31,0.54;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Cave-in-Rock的株高、地上及根系生物量均显着降低杂草单株生物量(r=-0.97,-0.99,-0.99;P<0.05);Forestberg的植高与杂草密度显着负相关(r=-0.97,P<0.05)。(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牛新胜,刘美菊,张宏彦,李晓林[5](2011)在《不同耕作、秸秆及氮素管理措施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杂草生物量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田杂草的发生受多种生产措施的影响,是造成作物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索我国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下农田杂草对不同耕作、秸秆和氮管理的响应。研究结果发现:(1)夏玉米拔节期杂草种类和平均总生物量分别是冬小麦拔节期的1.25倍和6.66倍,因此,玉米季是轮作中农田杂草防治最主要季节,而马唐、打碗花、稗草等是杂草防治的主要对象。(2)不同管理措施对冬小麦季农田杂草生物量无显着影响。(3)夏玉米季,全免耕处理杂草平均生物量比半免耕处理高77.5%~99.4%。玉米拔节期,无小麦秸秆覆盖还田时,会促进翻耕杂草的发生。(4)夏玉米收获时,高氮水平(当季施氮量240 kg.hm-2)杂草平均生物量比低氮水平(当季施氮量120 kg.hm-2)显着低55.9%,耕作和氮效应的交互作用达显着水平,全免耕、低氮投入杂草生物量是半免耕、高氮投入的4.05倍,在翻耕条件下,高氮水平抑制杂草效果不显着。因此,华北平原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应加强夏玉米季杂草的综合防治,利用秸秆覆盖还田抑制杂草的发生,也可通过优化氮素管理改善作物生长发育从而抑制杂草发生,其中在全免耕条件下,可通过适当增加氮素供应水平而减轻杂草的危害。(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壤与肥料》期刊2011年06期)

郭伟,邓巍,潘星极,赵丽丽,陈红霞[6](2011)在《刈割对稻田杂草野慈菇生物量生殖分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不同刈割强度下,测定稻田杂草野慈菇根茎、叶、附属器官(花葶)、花、果的生物量。结果表明,从盛花期到结实期,各器官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呈增加趋势,根茎生物量分配比例上升,叶生物量分配比例下降,生殖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上升;在盛花期,生物量格局表现为叶>根茎>附属器官(花葶)>花,随着刈割强度的增加,根茎生物量分配呈减小趋势,叶生物量分配呈增加趋势;在结实期分配格局为根茎>叶>果>附属器官(花葶),优先将生物量分配给根茎,随着刈割强度的增加,根茎生物量分配呈上升趋势,叶生物量分配呈下降趋势;中度刈割是野慈菇生殖分配策略发生改变的转折点,并且中度和重度刈割条件下的有性和无性繁殖策略也不同。(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11年08期)

戴晓琴,欧阳竹,李运生[7](2011)在《耕作措施和施肥方式对麦田杂草密度和生物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我国华北地区麦玉轮作系统小麦免耕的推广和施肥方式的改变对麦季杂草生长的影响,在免耕实施5年后,调查了麦田杂草密度、单株质量和生物量。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小麦生长早期,免耕有降低麦田杂草总密度和优势种播娘蒿密度趋势,但差异并不显着;相对于传统耕作,免耕秸秆覆盖和不覆盖处理总杂草生物量显着降低,其中播娘蒿生物量分别降低了57%和73%;免耕也使播娘蒿单株质量降低了27%~53%;免耕秸秆覆盖和不覆盖处理播娘蒿的株高分别比传统耕作降低了25%和19%;但一般情况耕作方式并没有显着影响离子草和麦家公生长;相对于分次施肥,集中施肥杂草生物量降低了21%~68%,播娘蒿生物量降低了58%~65%,麦家公降低91%;免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某些杂草的生长,但追肥促进了杂草的快速生长。(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1年02期)

骆宗诗,侯永兴,章路,谢大军,罗晓华[8](2009)在《花椒杂草系统地下生物量的空间分配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林复合系统中,地下生物量的分配格局是目的物种和间作作物竞争的结果,因而可以看作是模式物种选择及系统设计的依据。在花椒杂草系统模式更新改造中,为了达到间作作物选择和行间配置的合理性,采用壕沟法研究了系统地下生物量的空间分配现状。结果表明:(1)花椒杂草系统地下生物量总量248.57 g.m-2,杂草生物量占82%,花椒仅占18%;(2)该系统地下生物量总量和杂草生物量在水平空间上呈均匀分配,而在垂直空间上随土层加深呈负指数分配,其表达式分别是y=1 024.6 exp-0.5254x(R2=0.9688,x为土层深度,cm)和y=1 187.2exp-0.6889x(R2=0.9989,x为土层深度,cm);花椒根量均匀分配于垂直空间,而在水平空间上呈负指数式分配,其表达式为y=118.3 exp-0.3871x(R2=0.8215,x为距树干距离);(3)花椒吸水根生物量均匀分配于地下空间,杂草吸水根生物量的分配呈现出明显的分层现象,其吸水根总量的81.11%分配于0~15 cm土层,而15 cm以下土层仅占18.89%;(4)所研究的256个500 cm3的取样单元中,花椒和杂草吸水根的重合率50.4%,非重合率49.6%;然而在127个吸水根非重合单元中,花椒吸水根仅占29.1%,杂草吸水根却占了70.9%。文中根据花椒和杂草地下空间生物量的分配现状,讨论了四川盆地丘陵区退耕还林地花椒模式更新中间作物选择、行间配置和水肥管理应注意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四川林业科技》期刊2009年05期)

宇明明[9](2008)在《合肥市结缕草草坪主要杂草种群数量及生物量动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条件的差异对草坪杂草种群的发生动态具有明显的影响,通过对合肥市结缕草草坪四种主要杂草的调查研究,发现马唐、香附子是管理水平较好(尤其是水分条件比较优越)草坪的主要杂草种群,牛筋草大量发生在管理水平较差的草坪中,白茅主要在管理水平一般的草坪中生长。四种杂草的种群数量季节变化趋势都为“四峰型”曲线,在管理水平较好的草坪中生长的马唐种群与在管理水平较差的牛筋草种群季节变化趋势十分相似,四个密度峰值出现的时间完全相同。根据密度季节波动特点及最大密度出现时间,把四种杂草分为:(春)夏季型杂草,包括马唐和牛筋草;秋季型杂草,包括白茅和香附子。不同植物个体平均大小顺序为:白茅>马唐>牛筋草,个体生物量的季节变化趋势都为单峰曲线,个体平均生长速度大小顺序为:牛筋草>马唐>白茅。通过对四种杂草生物学特性研究发现,不同杂草各器官生物量和生长速度的季节变化趋势都存在显着差异,具体表现为:(1)根平均生物量的大小顺序为:白茅>马唐>牛筋草,叁种植物根生物量的季节变化都为双峰曲线,变化趋势相似;平均生长速度大小顺序为:马唐>牛筋草>白茅;(2)茎平均生物量大小顺序为:马唐>白茅>香附子>牛筋草,四者茎的季节变化趋势都为单峰曲线,茎的平均牛长速度大小顺序为:香附子>马唐>牛筋草>白茅;(3)叶平均生物量大小顺序依次为:马唐>白茅>香附子>牛筋草,马唐、牛筋草、白茅、香附子叶生物量的季节变化趋势都为单峰曲线,叶平均生长速度大小顺序为:牛筋草>马唐>白茅>香附子;(4)四种植物有性繁殖器官的平均生物量大小为:香附子>白茅>马唐>牛筋草;四种杂草各器官营养分配的主要回归方程分别为:(1)马唐:y_根=0.339538487-0.8273342152x_穗,y_根=0.455053202-0.8636854907x_叶,y_茎=0.378605949-0.16744949538x_穗(2)牛筋草:y_根=0.389936403-0.7818950167x_穗,y_茎=0.502711765-0.7384835593x_叶,y_茎=0.370096921-0.3554469183x_穗(3)白茅:y_根=0.498725700-1.1826991880x_穗,y_根=1.147325934-3.339585457x_叶,y_叶=0.2186300829+0.22891832719x_穗(4)y_根=1.01(?)9(?)930-2.4428941448x_(穗花果),y_叶=-0.01496290351+1.4428061850x_叶,y_根=0.879061130-1.4474956236x_叶马唐、牛筋草、白茅、香附子有性繁殖器官的生物量季节变化特点都为单峰曲线。四种杂草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其季节变化各具特点,营养物质在地上营养器官(茎、叶之和)的分配比例大小顺序为:马唐(62.98%)>牛筋草(57.33%)>白茅(54.08%)。(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期刊2008-06-01)

杂草生物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试验对农牧一体化方式下玉米田养鹅模式和传统种植模式的田间杂草群落进行对比研究,统计分析放牧前各杂草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地上生物量,初步探讨玉米田养鹅模式下物种多样性指数与杂草生物量之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萝北、林芝两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与地上生物量指标之间均显着相关(P<0.05),说明玉米田养鹅系统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之间紧密相关,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可明显提高地上生物量。萝北玉米田养鹅处理玉米产量较对照降低17.73%,处理间差异不显着(P>0.05);林芝玉米田养鹅处理下玉米产量较对照降低40.64%,处理间差异显着(P<0.0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杂草生物量论文参考文献

[1].李奇,林芳源,吴在敬,文明德,胡飞.农艺措施和除草剂用量对化感稻产量及杂草生物量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18

[2].王树文,陈双龙,张永锋,边步云,赵新颖.玉米田养鹅系统物种多样性指数与杂草生物量关系研究[J].玉米科学.2019

[3].毛绍娟,吴启华,李红琴,张法伟,李英年.放牧强度对高寒杂草类草甸群落结构及生物量的影响[J].冰川冻土.2015

[4].安雨,马永清,税军峰,钟雯瑾.栽培柳枝稷不同生长时期对伴生杂草生物量及密度的影响[J].草地学报.2013

[5].牛新胜,刘美菊,张宏彦,李晓林.不同耕作、秸秆及氮素管理措施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杂草生物量影响的研究[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1

[6].郭伟,邓巍,潘星极,赵丽丽,陈红霞.刈割对稻田杂草野慈菇生物量生殖分配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1

[7].戴晓琴,欧阳竹,李运生.耕作措施和施肥方式对麦田杂草密度和生物量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1

[8].骆宗诗,侯永兴,章路,谢大军,罗晓华.花椒杂草系统地下生物量的空间分配格局[J].四川林业科技.2009

[9].宇明明.合肥市结缕草草坪主要杂草种群数量及生物量动态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8

论文知识图

秸秆覆盖对杂草生物量的影响长期秸秆还田和有机肥施用对冬春田间...不同刈割强度条件下黑麦草草地杂草地上...田间不同氮肥用量下杂草生物量与...施肥对2龄和3龄人工草地杂草生物量基因型多样性水平对杂草生物量

标签:;  ;  ;  ;  ;  ;  ;  

杂草生物量论文_李奇,林芳源,吴在敬,文明德,胡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