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和护理措施研究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和护理措施研究

齐齐哈尔第一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

摘要:目的总结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和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对96名新生儿黄疸患儿的观察,分析新生儿黄疸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结果96例新生儿黄疸病患儿均找出原因,93例经及时治疗,黄疸消退,3例溶血性黄疸患儿治疗无效死亡。结论加强新生儿黄疸患儿的观察和护理,有助于尽快找出发病的原因,及时治疗,可有效防止新生儿黄疸并发症的发生,使新生儿黄疸早日消退,促使患儿早日康复。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观察;护理措施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的皮肤、黏膜及巩膜等黄染的症状,是新生儿最常出现的情况之一。有研究指出,接近60%的足月产儿和80%的早产儿在出生后的第1周会出现黄疸,10%的母乳喂养婴儿在出生后的1个月中依然存在黄疸。尽管大多数婴儿存在的黄疸基本上是无害的,但是一些病理情况下出现的黄疸会导致核黄疸而造成神经系统的后遗症,甚至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因此,探讨新生儿黄疸的危险因素及科学、恰当的措施以降低新生儿血胆红素水平,对预防新生儿黄疸并改善其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出生的9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详细收集新生儿围产期的相关信息,包括孕周、胎次、出生体重、喂养方式、分娩方式及产妇一般情况等。

1.2观察和护理

1..2.1密切观察病情了解患儿的胎龄、分娩方式、母婴血型、体重、喂养及保暖情况;询问患儿体温变化,大便颜色尿液颜色的变化,其可反映黄疸轻重变化,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黄疸,尿液呈酱油色;粪便由浅黄转为白色,应考虑胆道闭锁引起的黄疸。注意皮肤黏膜、巩膜的颜色,若新生儿黄疸从巩膜,头面部,逐步扩散到四肢、手足心,且颜色加深,说明黄疸逐渐加重,应引起高度重视.根据患儿皮肤黄染的部位和范围,估计血清胆红素的近似值,评价进展情况。注意神经系统的表现,如患儿出现拒食嗜睡、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准备。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如存在胎粪延迟排出,应予灌肠处理,促进胎粪及胆红素排出。

1.2.2喂养黄疸期间常表现为吸允无力、纳差,应耐心喂养,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如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等,保证奶量摄入。

1.2.3针对病因护理,预防核黄疸的发生①实施蓝光照射疗法降低血清胆红素,光疗时不显性失水增加,应注意补充水分,注意保暖,防止发热、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②遵医嘱给予白蛋白和酶诱导剂。纠正酸中毒,以利于胆红素和白蛋白的结合,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③合理安排补液计划,根据不同补液内容调节相应的速度,切忌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以免血脑屏障暂时开放,使已与白蛋白联结的胆红素也进入脑组织。

1.2.4健康教育使家长了解孩子黄疸的情况,取得家长的配合;若为母乳性黄疸,轻度可嘱继续母乳喂养,如吃母乳后仍出现黄疸,可改为隔次母乳喂养逐步过渡到正常母乳喂养。若黄疸严重,患儿一般情况查,可考虑暂停母乳喂养,黄疸消退后恢复母乳喂养。若为红细胞G6PD缺陷者,需忌食蚕豆及其制品,患儿衣物保管时勿放樟脑球,并注意药物的选用,以免诱发溶血。发生胆红素脑病者,注意后遗症的出现,给予康复治疗和护理。

2结果

54例黄疸病患儿中,3例溶血性黄疸患儿因发生核黄疸,经治疗无效死亡,其他93例患儿经过2-3周护理治疗均健康出院,治疗有效率96.1%。

3讨论

新生儿阶段,由于肝脏结合胆红素生成不足,加上红细胞破坏较严重(在早产儿中尤为明显),导致血液游离胆红素浓度升高,引发新生儿黄疸。除生理性黄疸外,遗传缺陷、巨细胞病毒感染和细菌尿路感染均可能导致新生儿黄疸发生及时间延长。在病理情况下,血胆红素浓度过高将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引发核黄疸,导致严重的后果。

病理性黄疸分感染性黄疸和非感染性黄疸;感染性黄疸又分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尿路感染及先天性疟疾等;非感染性黄疸包括新生儿溶血病、母乳性黄疸、胆道闭锁和遗传性黄疸。对新生儿黄疸病根据黄疸发生的时间顺序、婴儿大小便颜色、黄疸发展速度、家族史和实验室检查进行临床诊断。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血中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的皮肤、巩膜和粘膜黄染的临床现象,尤其是在出生后1周以内的新生儿,有很多都会因为大量的未结合胆红素进入体循环,从而进入皮肤、巩膜及粘膜,因此引起黄疸的发生。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一种生理现象,在医院适当用葡萄糖水输液或口服,黄疸就会逐渐消退,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查明病因积极进行治疗,以预防黄疸病并发症的发生。

在护理过程中首先要注意观察患儿黄疸情况,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合理对患儿进行喂养;其次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对接受蓝光治疗的患儿精心护理,记录好开始光疗的时间,加强巡视,勤测患儿体位、箱体温度,尽早发现异常。最后,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这是护理工作中必须要做到的,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有效的与之交流,使其了解患儿的病情并积极配合护理,有助于患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杨恢才.影响新生儿黄疸发病相关因素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5):2222-2224.

[2]宋洁萍,崔云芝.母亲血型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4):157.

[4]孙红赞,陈鸿.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2):317-318.

[3]陈尚华.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6):315.

标签:;  ;  ;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和护理措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