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教师主体性缺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主体性,教师,缺失,主体,专业,外语教学,政治理论。
教师主体性缺失论文文献综述
王珲[1](2018)在《地方院校转型背景下教师主体性发展的缺失与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教师是高校教育教学的主力军,高校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与转型适应能力对地方院校能否顺利转型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至关重要。然而,当前地方院校教师的主体性发展面临着内生性动力不足、主观能动性不强、发展的创造性不足、教师主体间交互提升动力不足等困境。地方院校应当以教师的立场与述求为出发点,提高教师发展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增强教师的主体交互性动力,帮助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突破与重构。(本文来源于《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崔秋梅[2](2017)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主体性缺失的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主体与客体作为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哲学概念是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体性构建提供了哲学依据。所谓主体,就是指具有独立的自我意识和思维能力,能够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人。主体性是主体的本质属性,主体性通常表现为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由此可见,学生主体性的激发需要以教师主体性的提升为出发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无吸引力,或吸引力的大小,关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本文来源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评论》期刊2017年01期)
付光槐[3](2016)在《论教师专业发展主体性的缺失与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是当前我国教师教育关注的重点领域,而如何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性发展成为其中的难点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专业发展主体性的缺失而导致的教师内源性发展动力不足。纵观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脉络,在价值取向上实现了从教师被动发展到主动发展的转向,其实质是对教师专业发展主体性的呼唤。在实践中也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只有成为主动的研究者、实践者、创新者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构建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主体性,应关注教师专业发展主体性意识的觉醒、教师专业发展主体能力的获得以及教师专业发展主体性实践的方式。(本文来源于《教育理论与实践》期刊2016年28期)
金美兰[4](2015)在《民族地区高校外语教师主体性的缺失与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民族地区高校外语教师在外语教学改革中所体现出来的主体性缺失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外语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学校应坚持民主化管理,唤起教师的主体性意识,提升其主体性发展,使他们在外语教育教学岗位上充分发挥其潜在的主体能力,真正成为教学改革的决策者、设计者、实施者和评价者,为高校外语教学改革和发展贡献才智。为此,从教师这一视角探讨民族地区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中教师主体性缺失的具体表现,并深层次地追溯其成因,进而在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中如何正确对待教师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作用、彰显教师的主体性角色等问题上,从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寻找解决问题的具体举措,为促进我国高校的外语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外语教师教育发展提供些许的可借鉴之处。(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李晶晶[5](2015)在《校本研修教师主体性“在场”的缺失与唤醒》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主体性"在场"缺失,是影响校本研修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会导致校本研修的虚假性。教师主体性"在场"缺失包括"主体性不‘在场’"、"主体性‘伪在场’"、"主体性超常‘在场’"等情形,且各有不同的表现和原因,都对校本研修效果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唤醒教师主体性是当前校本研修迫切的一项任务,具体可以通过"自我意识觉醒"、"主体平等参与"、"合作互动创造"等途径实现。(本文来源于《继续教育研究》期刊2015年06期)
鲍银霞[6](2013)在《学校科研中教师主体地位缺失的原因与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改革呼唤着学校科研,但学校科研中教师主体地位缺失的现象却并不少见,具体表现为教师在研究中充当着资料的提供者、被动的参与者和失语的研究者,而不是主动的研究者。造成教师研究主体地位缺失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叁个方面:人们对学校科研实质的理解不到位,对教师开展科研的各种保障不落实,对学校科研的评价方法不适切。确立教师研究主体地位可从叁处着手:落实教师职业的研究本色;建立健全学校科研保障制度;探索适合学校科研的评价体系。(本文来源于《教育导刊》期刊2013年11期)
李梦虺,黄泽龙[7](2013)在《我国高校学术管理中教师主体地位缺失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教师参与学术管理是指由教师参与提出、制定、表决学校学术事务和政策的行动,以满足大学教师对学术活动的合理需要,实现教师主体参与管理的一种管理模式。大学行政权力的泛化导致大学教师参与学术管理的程度和有效性逐步降低。本文在探讨高校教师参与学术管理中主体地位缺失的原因,借鉴美国高校学术管理的成功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应该建立以分权为核心的参与学术管理的模式,提升大学教师参与学术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转变学术管理机构的职能,使之成为独立于行政部门的学术决策机构,切实保障大学教师参与学术管理的权利。(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陈德福[8](2013)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教师主体的缺失》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校园文化,没有一种相对统一的概念界定。在中小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更多关注的是硬件环境和管理制度,而作为最能动、最关键的教师主体却往往缺失了。这有其必然的原因,必须从理论引导到实践建设加以重视。(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上)》期刊2013年04期)
罗佳佳,张新颍[9](2013)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体性缺失的原因探析及对策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和动力因素处于主体地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体性缺失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社会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认识与尊重,是强化其主体性、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的有效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孙景龙,王树武,孙守信[10](2012)在《略论语文教师主体性的缺失与重建》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在于语文教师主体性的缺失。有些教师没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没有对教育的真热爱和对教学的真研究。重建语文教师的主体性,首先在于选择有思想、有德操、懂教育的人做教师。而我们的教师教育同其他教育一样走了产业化的道路,教师实际社会地位相对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范院校的生源竞争力,一些毕业生压根就没建立起主体性。由于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现有一些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往往影响其主体性发挥。重建语文教师的主体性,国家当着力切实提高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本文来源于《荆楚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教师主体性缺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主体与客体作为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哲学概念是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体性构建提供了哲学依据。所谓主体,就是指具有独立的自我意识和思维能力,能够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人。主体性是主体的本质属性,主体性通常表现为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由此可见,学生主体性的激发需要以教师主体性的提升为出发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无吸引力,或吸引力的大小,关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教师主体性缺失论文参考文献
[1].王珲.地方院校转型背景下教师主体性发展的缺失与重构[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
[2].崔秋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主体性缺失的反思[J].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评论.2017
[3].付光槐.论教师专业发展主体性的缺失与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
[4].金美兰.民族地区高校外语教师主体性的缺失与对策[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5].李晶晶.校本研修教师主体性“在场”的缺失与唤醒[J].继续教育研究.2015
[6].鲍银霞.学校科研中教师主体地位缺失的原因与对策[J].教育导刊.2013
[7].李梦虺,黄泽龙.我国高校学术管理中教师主体地位缺失探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3
[8].陈德福.校园文化建设中教师主体的缺失[J].新课程(上).2013
[9].罗佳佳,张新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体性缺失的原因探析及对策思考[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3
[10].孙景龙,王树武,孙守信.略论语文教师主体性的缺失与重建[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