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磁共振,动态,曲线,乳腺,信号,肿瘤,时间。
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论文文献综述
曾燕妮,张卜天,王娟婷,袁强,谭敏仪[1](2019)在《MRI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评估骨肉瘤化疗效果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TIC评估骨肉瘤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肉瘤患者24例,均于实施新辅助化疗前和化疗4个周期后行DCE-MRI检查。通过后处理软件观察骨肉瘤新辅助化疗前后肿瘤的强化形态和TIC类型。根据病理肿瘤坏死率(TNR)分级法,分为反应良好组(TNR≥90%)和无反应组(TNR<90%)。采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2组间化疗前后及2组组内化疗前后TIC类型分布差异。结果:反应不良组共12例,化疗前TIC以Ⅱ、Ⅲ型(33.3%、58.3%)为主,化疗后仍以Ⅱ、Ⅲ型(41.7%、33.3%)居多,化疗前后TIC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0);反应良好组共12例,化疗前TIC以Ⅱ型(66.7%)为主,化疗后以Ⅰ型(83.3%)为主,化疗前后TIC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2组间化疗前TIC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3),而化疗后TIC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的TIC类型可评估骨肉瘤新辅助化疗疗效,Ⅰ型曲线反映新辅助化疗疗效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李振华,梁宇霆,李博超,孟颖,王新莲[2](2019)在《动态增强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在卵巢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鉴别卵巢肿瘤良恶性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8月间于我院超声检查发现盆腔附件肿块的71例女性病人,年龄14~78岁,中位年龄52岁。所有病人行MRI常规及动态增强检查后经手术获得病理结果。利用工作站在肿块实性区和正常子宫外肌层设置兴趣区获取TIC,以子宫外肌层强化曲线为基准,对卵巢肿块实性区的TIC类型进行校正,分析曲线类型与良恶性卵巢肿瘤的关系。采用χ~2检验比较良恶性肿瘤间3种TIC类型差异。结果 71例病人中包括卵巢恶性肿瘤40例,良性肿瘤26例,交界性肿瘤5例。上述3种肿瘤的TIC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瘤以Ⅰ型TIC为主(73.1%),恶性肿瘤以Ⅲ型TIC为主(77.5%)。MRI+TIC鉴别肿瘤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较单独常规MRI检查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动态增强MRI及其TIC对卵巢良恶性肿瘤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刘娟[3](2018)在《乳腺磁共振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与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分级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乳腺磁共振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与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分级2种分析方法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4例患者的104个病灶在术前行乳腺动态增强扫描,绘制病灶区的TIC曲线并进行BI-RADS分级评估。以病理或手术活检为金标准,通过计算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比较二者诊断效能。结果 TIC与BI-RADS-磁共振成像(MRI)分级的最佳诊断临界点分别为TIC的Ⅱ型曲线和BI-RADS 4b级,二者的约登指数分别为0.638和0.814。结论乳腺磁共振动态增强BI-RADS-MRI分级的最佳诊断临界点4b,优于TIC曲线的诊断效能。(本文来源于《实用医技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刘义[4](2018)在《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MRI扩散加权成像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影像学表现特点,以提高诊断准确率,避免误诊。方法回顾分析52例经病理确诊的63个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将常规MRI、DWI及TIC对比分析,评价DWI联合TIC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优越性。结果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病变的各TIC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诊断与ADC或TIC单独诊断,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DC值联合TIC能够协助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较单一指标单独应用具有更大的诊断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CT和MRI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罗荣,王辅明,刘航,杨朝爱,郝强[5](2017)在《青年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动态增强MRI表现特点及其早期最大强化率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与Ki-67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回顾性分析青年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动态增强磁共振特征,分析早期最大强化率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与Ki-67之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 1、回顾性分析术前均行MR动态增强扫描并经病理证实的32例青年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记录肿瘤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特点,同时收集病理免疫组化结果,记录Ki-67的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检验对早期最大强化率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与Ki-67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32例乳腺癌患者的病灶均位于单侧乳腺,非肿块型6例,肿块型26例。肿块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MRI表现:不规则形17例(65.4%),卵圆形6例(23.1.%),圆形3例(11.4%);边缘有毛刺或边缘不规则23例(88.5%),边缘清晰3例(11.5%);不均匀强化25例(96.2%),均匀强化1例(3.8%);非肿块型的MRI表现:弥漫分布5例(80%),区域分布1例(20%);不均匀强化占80%(5例),均匀强化占20%(1例);平扫时T1低或等信号27例(84.4%),T1稍高或高信号5例(15.6%);T2低或等信号9例(28.1%),T2稍高或高信号23例(71.9%);动态增强后的TIC曲线类型:平台型4例(12.5%),流出型28例(87.5%)。2、Ki-67表达水平为5%-80%,平均(44.38±22.50)%。3、早期最大强化率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与生物学因子Ki-67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03、0.031,P>0.05。结论 1、青年女性浸润性导管癌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或弥漫分布、边缘不清晰、T1低或等信号、T2稍高信号、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TIC曲线呈流出型的M RI特征。2、本研究显示,早期强化率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与生物学因子Ki-67之间无明确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五次全国学术大会暨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医学影像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期刊2017-07-14)
高鑫,张磊[6](2016)在《动态增强MRI半定量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半定量分析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2015年经病理组织学证实或临床影像综合分析确诊的22例HCC患者共22个病灶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9期动态增强扫描。分别测量HCC病灶和正常肝组织感兴趣区的相对信号强度增加值、峰值信号增强百分比、增强斜率及廓清斜率。根据信号强度增加值绘制时间-相对信号增强曲线;对HCC病灶和正常肝组织半定量参数进行分析。结果本组中HCC的时间-相对信号增强曲线类型分为廓清型95%(21/22)及上升平台型5%(1/22),HCC病灶峰值信号增强百分比、增强斜率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HCC病灶廓清斜率与正常肝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形态可直观反映病灶内对比剂的流入及廓清情况,通过半定量分析间接反映肿瘤新生血管情况,对HCC有一定诊断意义。(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医药杂志》期刊2016年08期)
许华燕,庄华,杨志刚,李媛,师轲[7](2016)在《超声造影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对人肺腺癌裸鼠异位移植瘤微血管生成特点的定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超声造影时间信号曲线获得人肺腺癌异位移植瘤血流灌注参数,进一步探究肿瘤不同生长时间微血管生成特点。本文选取21只裸鼠,建立人肺腺癌异位移植瘤模型,于7d、14d及28d进行超声造影(CEUS),获得肿瘤血流灌注图像及时间信号参数,包括上升时间(RT)、峰值强度(PI)和曲线下面积(AUC)。CD34免疫组化染色获得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实验结果显示,7d、14d及28d的PI与AUC逐渐降低(P<0.05)。RT随着肿瘤生长时间延长逐渐增高(P<0.05)。在有坏死的肿瘤中,非坏死区域的PI、AUC比坏死区域大(P<0.05)。CD34染色发现坏死肿瘤的MVD较无坏死肿瘤低[(7.50±3.44)条vs.(12.44±5.74)条,P=0.034]。MVD与PI呈正相关(r=0.668,P=0.008)。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超声造影对人肺腺癌异位移植瘤血流灌注研究具有一定价值。时间信号曲线的PI、AUC及RT可以反映肿瘤的微血管生成情况。(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期刊2016年02期)
刘燕,李博[8](2016)在《磁共振动态增强剪影+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剪影+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80例可疑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其中乳腺癌40例,良性病变40例,均进行常规磁共振诊断与磁共振动态增强剪影+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分析。结果乳腺癌患者的峰值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信号增强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磁共振动态增强剪影+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与特异度为92.5%和100.0%。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剪影+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有很好的影像学特征,可供临床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6年08期)
郭永梅,江新青,刘国顺,黄云海,徐向东[9](2015)在《动态增强MRI半定量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及全定量灌注参数在子宫肿瘤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3.0T动态增强MRI半定量信号强度-时间(signal intensity-time,SI-Time)曲线及全定量灌注参数在子宫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子宫恶性肿瘤20例,良性肿瘤或肿瘤样病变22例。均行3.0T动态增强MRI扫描,并使用Siemens Tissue 4D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勾画感兴趣区并绘制SI-Time曲线。进一步测得感兴趣区的容积定量灌注参数值: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对良、恶性病变组的SI-Time曲线类型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良、恶性病变组的定量灌注参数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结果:20例恶性肿瘤中宫颈癌12例,内膜癌8例;22例良性病变中13例为平滑肌瘤,3例为子宫内膜息肉,3例内膜增生,3例为子宫腺肌症。良性组以I型曲线(59.1%)为主;恶性组以II型曲线(65.0%)为主。不同类型的SI-Time曲线在良恶性病变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若以I型曲线作为诊断子宫良性病变的标准,II和III型曲线作为诊断子宫恶性病变的标准,则诊断灵敏度为90%,特异性为59.1%,阳性预测值为66.7%,阴性预测值为86.7%。恶性病变组Ve值比良性病变组[(0.477±0.143)vs(0.589±0.176),P=0.004]和对照组[(0.477±0.143)vs(0.614±0.146),P=0.004]均低;恶性病变组Ktrans值比对照组低[(0.178±0.067)min-1 vs(0.263±0.111)min-1,P=0.003];良性病变组Ktrans比对照组低[(0.182±0.096)min-1 vs(0.263±0.111)min-1,P=0.011]。结论:动态增强MRI半定量SI-Time曲线及全定量灌注参数值在子宫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具有积极意义,可作为常规MRI形态学诊断的有效补充手段。(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5年12期)
李新华,孟志华,杜日昌,程英,胡景皓[10](201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及ADC值与病理学分级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浸润性导管癌(IDC)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及ADC值与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共45个病灶)经病理学证实为IDC的动态增强MRI及DWI表现,测量肿块的早期强化率、ADC值,描绘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对不同病理学分级IDC的早期强化率、TIC曲线分型及ADC值进行组间比较,并分析其与病理组织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43例IDC中,Ⅰ级8例,Ⅱ级24例,Ⅲ级11例。不同级别IDC两两比较,早期强化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TIC曲线分型、ADC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DC的TIC曲线分型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关系(r=0.40,P<0.01),与ADC值呈负相关(r=-0.79,P<0.01)。正常乳腺组织与不同病理组织分级IDC的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乳腺动态增强MRI的TIC曲线结合ADC值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IDC的组织学分级。(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2015年07期)
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鉴别卵巢肿瘤良恶性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8月间于我院超声检查发现盆腔附件肿块的71例女性病人,年龄14~78岁,中位年龄52岁。所有病人行MRI常规及动态增强检查后经手术获得病理结果。利用工作站在肿块实性区和正常子宫外肌层设置兴趣区获取TIC,以子宫外肌层强化曲线为基准,对卵巢肿块实性区的TIC类型进行校正,分析曲线类型与良恶性卵巢肿瘤的关系。采用χ~2检验比较良恶性肿瘤间3种TIC类型差异。结果 71例病人中包括卵巢恶性肿瘤40例,良性肿瘤26例,交界性肿瘤5例。上述3种肿瘤的TIC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瘤以Ⅰ型TIC为主(73.1%),恶性肿瘤以Ⅲ型TIC为主(77.5%)。MRI+TIC鉴别肿瘤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较单独常规MRI检查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动态增强MRI及其TIC对卵巢良恶性肿瘤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论文参考文献
[1].曾燕妮,张卜天,王娟婷,袁强,谭敏仪.MRI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评估骨肉瘤化疗效果的临床价值[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9
[2].李振华,梁宇霆,李博超,孟颖,王新莲.动态增强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在卵巢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价值[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9
[3].刘娟.乳腺磁共振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与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分级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18
[4].刘义.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8
[5].罗荣,王辅明,刘航,杨朝爱,郝强.青年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动态增强MRI表现特点及其早期最大强化率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与Ki-67的相关性研究[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五次全国学术大会暨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医学影像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2017
[6].高鑫,张磊.动态增强MRI半定量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诊断价值[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6
[7].许华燕,庄华,杨志刚,李媛,师轲.超声造影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对人肺腺癌裸鼠异位移植瘤微血管生成特点的定量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6
[8].刘燕,李博.磁共振动态增强剪影+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6
[9].郭永梅,江新青,刘国顺,黄云海,徐向东.动态增强MRI半定量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及全定量灌注参数在子宫肿瘤中的应用[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
[10].李新华,孟志华,杜日昌,程英,胡景皓.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及ADC值与病理学分级的相关性[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