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纯镁金属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Si,Si-O-C负极材料,镁金属,还原,机理
纯镁金属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郑春满,刘相,谢凯,韩喻[1](2016)在《应用镁金属化学还原法制备多孔Si/Si-O-C负极材料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二乙烯基苯和聚硅氧烷为原料经先驱体转化法制备Si-O-C材料,利用镁金属在惰性气氛保护下高温还原制备多孔的Si/Si-O-C负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能谱分析、元素分析和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多孔Si/Si-O-C负极材料的组成、结构、形貌,从而研究利用镁金属化学还原法制备多孔Si/Si-O-C负极材料的机理。结果表明,镁金属在还原过程中生成MgO和Mg_2SiO_4等产物,经HCl洗涤后可形成多孔的Si/Si-O-C负极材料。Si/Si-O-C材料中的单质硅分布于多孔的Si-O-C相中,一定程度上可缓解Si在循环过程中产生的体积效应。利用镁金属还原Si-O-C材料制备多孔Si/Si-O-C材料是一种可行的制备方法。(本文来源于《国防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纽文[2](2015)在《漂浮于水面的镁金属复合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来自于深泉技术(Deep Springs Technology,DST)和纽约大学理工学院(New York University Polytechnic School of Engineering)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可漂浮于水面的新型轻质金属基复合材(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报》期刊2015-07-14)
李晓峰[3](2015)在《医用镁金属材料的研发现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镁合金是一种新型可降解医用金属材料,具有与人体骨头接近的密度和弹性模量,以及高强度、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等优点,近年来成为生物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受到生物、材料及医学界的广为关注。然而,目前大多数研究均以现有商用镁合金为对象,未考虑到作为生物材料的安全性等问题。(本文来源于《科技展望》期刊2015年16期)
李建辉[4](2014)在《钴铬合金与镁金属血管支架材料的电化学抛光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心血管支架的表面粗糙度是影响支架质量的重要因数之一。光滑表面的支架不易对内皮造成划伤,且有效阻止血小板的激活,影响血栓形成与内膜增生。其中电化学抛光具有独特优势,在支架抛光中受到重视。但由于商业竞争等因数,支架抛光的具体工艺规范鲜有报道,制约了新型材料支架的制作难度与推广本文针对目前流行的钴铬合金支架电化学抛光工艺进行系统性研究。利用L9(34)正交实验表明:磷酸-硫酸-铬酐系电化学抛光液能取得较好的抛光质量。影响钴铬合金支架抛光质量的四个因素按主次分为:溶液成分,温度,电流密度,时间。并利用单因素实验进行参数优化,得到了稳定的电化学抛光工艺参数,抛光质量与市售钴铬合金支架无异。同时,明确了预处理-电化学抛光-清洗钝化的钴铬合金电化学抛光工艺流程,解决了难以落料,如何保存等相关技术难题。对抛光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进行了分类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本文对研究前沿的可降解支架植入金属镁合金板材抛光工艺进行了研究,解决了镁合金难以镜面抛光的技术难题,并得到了适合镁合金支架的镜面抛光工艺方案。文中利用化学抛光和电化学抛光技术同时对比研究:磷酸系化学抛光工艺能得到较好的反光度,但表面点腐蚀坑较多,难以去除:硝酸系电化学抛光工艺得到较好的平整性,腐蚀均匀,但抛光完成后容易被氧化形成白色薄膜,从而影响反光度。本文创新性的采用以电化学抛光为主的化学电解抛光复合工艺,综合两种工艺优势,平衡镁合金抛光表面平整度及反光度,达到较佳的抛光质量,抛光后的表面能清晰映出汉字,表面相对抛光前更耐腐蚀。文中规范了镁合金抛光的工艺流程,重点为清洗与保存等细节处理,为镁合金支架抛光的工业应用做了良好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4-05-01)
颜廷亭,谭丽丽,熊党生,张炳春,杨柯[5](2008)在《医用镁金属材料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镁及其合金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与人体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以及生物可降解吸收等特点,有望成为一类新型医用植入材料。综述了镁金属作为医用植入材料的研究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应用上的优势与不足,对医用镁金属的表面改性技术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并对其作为医用植入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08年01期)
贺永莲[6](2007)在《纯镁金属材料用于骨组织工程的生物相容性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应用于组织工程的生物材料不论是天然的还是人工合成的均不能满足理想细胞外基质材料的要求,存在一定的缺陷,如体内降解速度过快或过慢、机械强度不足、生物相容性不佳、引起炎症等。如何扩大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来源,经济又方便地满足患者要求,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纯镁金属材料作为体内可降解生物材料,其密度与人骨密度相当,具有较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以及相对于非金属材料的更好的塑韧性和可加工性,可以克服高分子材料强度和刚度低的不足,以及生物陶瓷韧性低的缺点,且镁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因此,镁基材料有望应用于承力部位的骨组织修复。但镁在生物医用材料中的应用研究,国内还尚未见报道。本论文首先采用MTT法对各种不同处理的纯镁材料进行了筛选,并对材料细胞复合培养的直接接触实验和材料浸提液实验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纯镁材料经碱热(JR)处理后与碱(J)处理和未(W)处理相比能显着提高细胞存活率,而在JR处理基础上再进行表面涂层处理后与不涂层处理相比能使细胞存活率增加,在我们研究的几种涂层纯镁材料钙/磷(Ca/P)涂层纯镁材料、赖氨酸(Lys)涂层纯镁材料、二氧化钛(TiO_2)涂层纯镁材料、基础培养基(MEM)涂层纯镁材料和聚乳酸(PLA)涂层纯镁材料中,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在0级和1级的纯镁材料为Ca/P涂层材料、Lys涂层材料和MEM涂层材料。经比较分析,选取Lys涂层纯镁材料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表明,细胞在材料上培养一段时间后依然具有很高的ALP分泌活性,说明细胞在材料上的成骨活性良好;扫描电镜(SEM)照片显示,细胞能牢固的粘附于材料表面,形态多样,成多个突起,形成一种网状结构,并在材料表面伸展,细胞间以细长突起连接成片至多层生长,细胞接触紧密,生长良好;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实验和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结果均表明,材料浸提液无细胞DNA毒性,对细胞周期无改变也无异倍体细胞出现。另外,对细胞存活率影响不同的各材料组进行考察表明,溶液pH值、溶液中镁离子浓度以及材料表面粗糙度等均为影响细胞存活的因素。本论文为纯镁金属材料在骨组织工程中应用的设计和发展提供理论及实验资料依据。(本文来源于《沈阳药科大学》期刊2007-05-01)
肖利,于立军[7](2004)在《晶须增强铝、镁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晶须增强铝、镁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对晶须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腐蚀行为、热膨胀、超塑性以及晶须取向的影响进行了归纳总结.(本文来源于《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4年02期)
丁伟民,覃继宁[8](1992)在《碳-镁金属基复合材料热挤压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言金属基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工程材料,由于它可以满足迅速发展的现代科技对材料提出的苛刻要求而正被人们广泛地研究。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下列优点:(1)比强度高、比刚性高;(2)高温性能良好;(3)抗疲劳性能良好;(4)导电导热性良好;(5)热膨胀系数小,制成零件尺寸稳定性好;(6)耐磨性好等,因而在航天航空、(本文来源于《塑性加工技术文集》期刊1992-05-01)
纯镁金属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来自于深泉技术(Deep Springs Technology,DST)和纽约大学理工学院(New York University Polytechnic School of Engineering)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可漂浮于水面的新型轻质金属基复合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纯镁金属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郑春满,刘相,谢凯,韩喻.应用镁金属化学还原法制备多孔Si/Si-O-C负极材料机理研究[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6
[2].纽文.漂浮于水面的镁金属复合材料[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5
[3].李晓峰.医用镁金属材料的研发现状分析[J].科技展望.2015
[4].李建辉.钴铬合金与镁金属血管支架材料的电化学抛光工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
[5].颜廷亭,谭丽丽,熊党生,张炳春,杨柯.医用镁金属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8
[6].贺永莲.纯镁金属材料用于骨组织工程的生物相容性初步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7
[7].肖利,于立军.晶须增强铝、镁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8].丁伟民,覃继宁.碳-镁金属基复合材料热挤压初步研究[C].塑性加工技术文集.1992
标签:Si; Si-O-C负极材料; 镁金属; 还原; 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