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结肠电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结肠,电图,先天性,平滑肌,体表,中医学院,突触。
结肠电图论文文献综述
卞学平,张志宏,王利君,王军辉[1](2007)在《He-Ne激光穴位照射对单纯慢性结肠炎患者体表结肠电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He-Ne激光穴位照射对单纯慢性结肠炎患者体表结肠电图(electroenterogram,EEG)的基础电节律(basic electrical rhythm,BER)的影响,以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单纯慢性结肠炎患者30例为实验组,健康受试者30名为对照组。两组均在空腹下行升-降结肠双极导联描记EEG的BER 15 min为基础值。继而采用He-Ne激光(功率密度514 mW/cm2)照射神厥和双侧天枢、大肠俞穴各10 min,照射后15和30 min再各描记EEG 15 min,观察激光穴位照射前后两组EEG的BER振幅、频率和变异系数的变化,比较其异同。结果单纯慢性结肠炎组激光穴位照射前EEG表现为高振幅、快频率、振幅紊乱波形。激光穴位照射后15和30 min均使EEG振幅明显降低(P<0.01);频率减慢并以照射后30 min明显(P<0.01);紊乱波形变为规整,以照射后15 min明显(P<0.05);健康对照组激光穴位照射前后振幅、频率及振幅变异系数均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激光穴位照射前及照射后30 min,单纯慢性结肠炎组EEG振幅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EEG频率和振幅变异系数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e-Ne激光穴位照射对单纯慢性结肠炎患者结肠平滑肌电活动有明显的抑制效应,从而发挥治疗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医学杂志》期刊2007年05期)
唐维兵,徐小群,耿其明,张杰[2](2006)在《先天性巨结肠突触素和Cajal间质细胞及肠电图的同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突触素(SY)和Cajal间质细胞(ICCs)在先天性巨结肠(HD)中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病理显微镜图像分析系统,计算48例HD患儿和10例正常对照儿SY和ICCs阳性染色区域面积并进行对比。结果HD患儿扩张段内SY和ICCs阳性面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7±1.05)vs.(3.53±0.89);(2.09±1.28)vs.(2.22±1.31);P>0.05],而狭窄段肠壁内SY和ICCs镜下阳性面积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1.34±0.97)vs.(3.53±0.89);(1.41±0.85)vs.(2.22±1.31);P<0.01]。HD病变肠段肠电图出现异常波型。结论突触素和Cajal间质细胞的分布异常是HD的重要病理改变,这种改变导致了病变肠管慢波节律形成和兴奋传导的异常,引起或加重了HD的动力障碍。(本文来源于《中华胃肠外科杂志》期刊2006年03期)
熊观瀛,赵志泉,林琳,张红杰,林征[3](2004)在《结肠通过时间和盆底肌电图检查对功能性便秘分型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功能性疾病,随着社会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等的改变,其发病率正逐年增高,并向年轻化发展。正确的分型对该病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目的:探讨结肠通过时间和盆底肌电图检查对功能性便秘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符合功能性便秘罗马Ⅱ诊断标准的患者32例,病史6个月~30年不等。应用不透X线的标志物进行结肠通过时间检查,计算传输指数(TI)和结肠排出率;同时结合盆底肌电图检查观察是否存在盆底肌与腹部肌群的矛盾运动。结果:结肠通过时间检查显示20例患者为出口梗阻型便秘,12例为慢传输型便秘。盆底肌电图检查显示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盆底肌与腹部肌群的矛盾运动,慢传输型便秘患者中有4例存在盆底肌与腹部肌群的矛盾运动。结论:采用结肠通过时间和盆底肌电图检查可对功能性便秘作出分型,方法简便易行且无痛苦。(本文来源于《胃肠病学》期刊2004年01期)
熊观瀛,赵志泉,林琳,张红杰,林征[4](2003)在《结肠通过时间和盆底肌电图检测对功能性便秘分型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结肠通过时间和盆底肌电图检测对功能性便秘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符合功能性便秘罗马Ⅱ诊断标准的患者 32例 ,男性 8例 ,女性 2 4结结肠排出率 (排出率 =2 0 -残量数 2 0× 10 0 )和传输指数 (TI)。同时进行盆底肌电图(本文来源于《基础医学与临床》期刊2003年S1期)
王练英,徐建军,李正,陈晓慨[5](1998)在《先天性巨结肠病儿的肠电图改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先天性巨结肠病儿的肠电图改变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小儿外科(110003)王练英徐建军李正陈晓慨对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目前已有很多客观检查方法。近年来我们对先天性巨结肠术前病儿做直肠结肠肠电图检查,发现在部分肠段有特异波型,对该病的诊断有意义。1临...(本文来源于《辽宁医学杂志》期刊1998年01期)
王练英,徐建军,李正,陈晓慨[6](1997)在《先天性巨结肠病儿的肠电图改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对16例先天性巨结肠病儿术前作直肠结肠肠电图检查,男14例,女2例,年龄3个月至2岁.11例同龄正常儿为对照组.巨结肠病儿直肠结肠肠电图上有异常波—无波、偶发波及微小波出现,它可作为诊断巨结肠的客观指标,同时根据异常波型出现部位可做为判断巨结肠类型的参考指标.(本文来源于《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期刊1997年02期)
陈均,陈宗舜[7](1995)在《慢性结肠炎的结肠电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慢性结肠炎的结肠电图研究陈均,陈宗舜(皖南医学院戈矶山医院)有关结肠电图的临床研究资料甚少,作者用EGEG─2B_2型胃肠电图仪对82例慢性结肠炎患者进行结肠电图检测,记录其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直肠的电活动波,比较患者和正常人(n=76)结肠电图...(本文来源于《基础医学与临床》期刊1995年S1期)
周有强[8](1995)在《肠道易激综合征的结肠电图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肠道易激综合征的结肠电图观察周有强(中国人民解放军467医院)我们对35例IBS病人的不同病期作了结肠电图观察。35例IBS病人均系我院住院和门诊病人,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19~60岁,平均38.5岁,病程1~3年者15例,3~5年者9例,5...(本文来源于《基础医学与临床》期刊1995年S1期)
余开森,郑明双,屠新华,毛明芝[9](1995)在《结肠电图(ECOG)临床应用的研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结肠电图(ECOG)临床应用的研讨余开森,郑明双,屠新华,毛明芝(湖北郧阳医学院附院)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人体结肠电活动的研究进展很快,共同认为结肠平滑肌具有自律性生物电活动,并激发平滑肌收缩,且与结肠运动功能相关。结肠电的形式可归纳为叁种:1.控制性电...(本文来源于《基础医学与临床》期刊1995年S1期)
孙晋肾,黎锐平,张少鹤[10](1995)在《30分钟体表结肠电图运动指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30分钟体表结肠电图运动指数分析孙晋肾(解放军105医院)黎锐平,张少鹤(安徽中医学院附院)30分钟体表结肠电图运动指数分析@孙晋肾, 黎锐平,张少鹤$解放军105医院, 安徽中医学院附院...(本文来源于《基础医学与临床》期刊1995年S1期)
结肠电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突触素(SY)和Cajal间质细胞(ICCs)在先天性巨结肠(HD)中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病理显微镜图像分析系统,计算48例HD患儿和10例正常对照儿SY和ICCs阳性染色区域面积并进行对比。结果HD患儿扩张段内SY和ICCs阳性面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7±1.05)vs.(3.53±0.89);(2.09±1.28)vs.(2.22±1.31);P>0.05],而狭窄段肠壁内SY和ICCs镜下阳性面积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1.34±0.97)vs.(3.53±0.89);(1.41±0.85)vs.(2.22±1.31);P<0.01]。HD病变肠段肠电图出现异常波型。结论突触素和Cajal间质细胞的分布异常是HD的重要病理改变,这种改变导致了病变肠管慢波节律形成和兴奋传导的异常,引起或加重了HD的动力障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结肠电图论文参考文献
[1].卞学平,张志宏,王利君,王军辉.He-Ne激光穴位照射对单纯慢性结肠炎患者体表结肠电图的影响[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07
[2].唐维兵,徐小群,耿其明,张杰.先天性巨结肠突触素和Cajal间质细胞及肠电图的同步研究[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
[3].熊观瀛,赵志泉,林琳,张红杰,林征.结肠通过时间和盆底肌电图检查对功能性便秘分型的临床意义[J].胃肠病学.2004
[4].熊观瀛,赵志泉,林琳,张红杰,林征.结肠通过时间和盆底肌电图检测对功能性便秘分型的探讨[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3
[5].王练英,徐建军,李正,陈晓慨.先天性巨结肠病儿的肠电图改变[J].辽宁医学杂志.1998
[6].王练英,徐建军,李正,陈晓慨.先天性巨结肠病儿的肠电图改变[J].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1997
[7].陈均,陈宗舜.慢性结肠炎的结肠电图研究[J].基础医学与临床.1995
[8].周有强.肠道易激综合征的结肠电图观察[J].基础医学与临床.1995
[9].余开森,郑明双,屠新华,毛明芝.结肠电图(ECOG)临床应用的研讨[J].基础医学与临床.1995
[10].孙晋肾,黎锐平,张少鹤.30分钟体表结肠电图运动指数分析[J].基础医学与临床.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