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动态特性系数论文-赵连花

轴承动态特性系数论文-赵连花

导读:本文包含了轴承动态特性系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滑动轴承,转子动力学,计算方法

轴承动态特性系数论文文献综述

赵连花[1](1999)在《椭圆轴承动态特性系数的有限元解》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有限元素法计算滑动轴承的八个动态特性系数.(本文来源于《辽阳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1999年01期)

许庆余,郑铁生,蔡则彪,钟莉[2](1992)在《滑动油膜轴承动态特性系数的迭代识别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研究油膜轴承动态特性系数的现场识别方法,针对现场识别无法施加人工激振、测点较少,转子不平衡量未知,测点偏离轴承中心等实际限制条件,文中提出一种迭代识别法,直接利用转子不平衡响应(位移时间历程)来识别实际工况下油膜轴承的动态特性系数,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算例分析,取得了满意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应用力学学报》期刊1992年01期)

尚礼[3](1985)在《圆孤瓦径向动压轴承动态特性系数计算(对矩阵法的补充和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有限元法来解圆弧瓦径向动压轴承的Π函数雷诺方程。在导出油膜承载力计算式之后,直接对承载力进行偏导就立即得出八个动态特性系数计算式。按导出的式子计算这八个系数,求解由雷诺方程导出的线性方程组只需进行一次。(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期刊1985年06期)

张正松,宝志雯,郑沛怡[4](1984)在《阶跃信号的处理方法及其在测定滑动轴承动态特性系数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阶跃信号是个实变的信号,又由于在信号处理中总是取有限个点数,即总是要截断的,这使对阶跃信号的处理就比较困难。本文提出了一种对阶跃信号直接进行谱分析的切实可行的信号处理方法,并把这种处理方法应用来测定滑动轴承的刚度及阻尼系数。这样不需要专门的激振设备,用阶跃力作为激振力,用信号处理得到系统的传递函数,进而计算出滑动轴承的动态特性系数。由于用阶跃力激振,激振设备十分简单,适用性强,并且具有一定的精确度,因此有较好的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1984年04期)

尚礼[5](1984)在《圆弧瓦径向动压轴承动态特性系数计算(矩阵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有限元法来解圆弧瓦径向动压轴承的雷诺方程。在求得静态解的刚度矩阵方程组之后,进行简单的矩阵运算,就直接导出计算各个动态特性系数的刚度矩阵方程组和计算式。整个动态计算部分线性方程组求解只需进行两次,所以使程序简化,计算省时。同时本文也得出两个交错阻尼系数,D_(xy)与D_(yx),彼此相等的结论。(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期刊1984年03期)

郑沛怡,张正松,吴昆[6](1983)在《测定滑动轴承动态特性系数的一种实验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采用载荷增量法测定刚度系数,采用轴心涡动的谐波分量测阻尼系数,实践证明:①静特性实验重复性好,与理论值接近,八个系数的实验结果具有良好的基础;②载荷增量法重复性好,发散小,与理论值接近;③利用轴心涡动的谐波分量测出的阻尼系数值具有一定的精确度,高偏心率偏差稍大。初步验证这种方法是可以使用的;④由于利用外部振动作为激振力,省去了激振设备和测力(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1983年03期)

张正松,郑沛怡,吴昆[7](1982)在《用瞬态激励测定滑动轴承动态特性系数》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前言流体动压滑动轴承的油膜动态特性——四个刚度系数与四个阻尼系数,对高速迥转机械的运行性能有很大的影响,这一点已被普遍接受。而如何得到准确的符合实际的八个系数结果,却是国内外至今仍未很好解决并还在努力尝试的重要课题。获得刚度与阻尼系数的工作主要通过实验测定和理论计算两条途径,本文仅涉及实验测定。实验测定八个系数的工作自六十年代初就开始了。至七十年代中期,普遍采用正弦激振法。其中以J.Glieniecke[1]、染谷常雄[2]的实验为代表。他们的实验是基于当时测振技术中常用的稳态正弦测试技术的。由于激振方式的原因,正弦激振一般仅在倒置实验台上完成。瞬态激励是一种先进的振动测试技术。七十年代中期,P.G.Morton[3]首次采用瞬(本文来源于《摩擦学第叁届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流体润滑部分(Ⅰ)》期刊1982-08-01)

郑沛怡,张正松,吴昆[8](1982)在《测定滑动轴承动态特性系数的一种实验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前言在实验测定流体动压滑动轴承四个刚度系数与四个阻尼系数的工作中准确但又经济地得到实验结果,这亦是人们所期望的。本文尝试了一种最简单的测定八个系数的方法。这种方法不需要任何激振设备和测力仪器,简单而可靠,所得的结果可以直接应用于工程实际,有利于八个系数测定工作的开展。另外,这种方法可以与任何在倒置实验台上的其他实验方法同时进行(包括正弦激振法与瞬态激振法)。因此可以作为其他各种实验方法的校核,有利于判断实验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摩擦学第叁届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流体润滑部分(Ⅰ)》期刊1982-08-01)

郑沛怡,张正松[9](1982)在《椭圆轴承动态特性系数的有限元解》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前言用数值解法直接由雷诺方程求解流体动压滑动轴承的四个刚度系数与四个阻尼系数的工作(一般称为理论解)在国内外早已开展并趋于成熟,但由于实验值与理论值间存在一定的偏差以及理论计算本身假设条件较多,因而至今尚不能最后确认一种准确合理的标准计算程序,这方面工作仍在进行。本文对以往常用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希望在这方面有所贡献。(本文来源于《摩擦学第叁届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流体润滑部分(Ⅰ)》期刊1982-08-01)

轴承动态特性系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研究油膜轴承动态特性系数的现场识别方法,针对现场识别无法施加人工激振、测点较少,转子不平衡量未知,测点偏离轴承中心等实际限制条件,文中提出一种迭代识别法,直接利用转子不平衡响应(位移时间历程)来识别实际工况下油膜轴承的动态特性系数,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算例分析,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轴承动态特性系数论文参考文献

[1].赵连花.椭圆轴承动态特性系数的有限元解[J].辽阳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

[2].许庆余,郑铁生,蔡则彪,钟莉.滑动油膜轴承动态特性系数的迭代识别法[J].应用力学学报.1992

[3].尚礼.圆孤瓦径向动压轴承动态特性系数计算(对矩阵法的补充和改进)[J].浙江大学学报.1985

[4].张正松,宝志雯,郑沛怡.阶跃信号的处理方法及其在测定滑动轴承动态特性系数中的应用[J].振动与冲击.1984

[5].尚礼.圆弧瓦径向动压轴承动态特性系数计算(矩阵法)[J].浙江大学学报.1984

[6].郑沛怡,张正松,吴昆.测定滑动轴承动态特性系数的一种实验方法[J].润滑与密封.1983

[7].张正松,郑沛怡,吴昆.用瞬态激励测定滑动轴承动态特性系数[C].摩擦学第叁届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流体润滑部分(Ⅰ).1982

[8].郑沛怡,张正松,吴昆.测定滑动轴承动态特性系数的一种实验方法[C].摩擦学第叁届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流体润滑部分(Ⅰ).1982

[9].郑沛怡,张正松.椭圆轴承动态特性系数的有限元解[C].摩擦学第叁届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流体润滑部分(Ⅰ).1982

标签:;  ;  ;  

轴承动态特性系数论文-赵连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