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自紧论文_常列珍,潘玉田,马新谋

导读:本文包含了机械自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圆筒,机械,应力,残余,塑性,半径,润滑脂。

机械自紧论文文献综述

常列珍,潘玉田,马新谋[1](2015)在《机械自紧火炮身管残余应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计算具有包兴格效应和卸载硬化效应的机械自紧火炮身管的残余应力,对卸载阶段的火炮身管进行弹塑性分析,得到火炮身管卸载阶段的弹塑性解和弹性解,再结合理想弹塑性材料模型加载阶段的弹塑性解,得到了火炮身管反向屈服半径、残余应力和残余径向位移计算公式.为验证公式的准确性,将理论值与实验值进行比较,误差很小.(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常列珍,潘玉田,马新谋,张永军[2](2013)在《机械自紧残余应力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计算理想弹塑性模型机械自紧厚壁圆筒的残余应力,首先利用轴对称问题的基本方程,对加载过程中的厚壁圆筒作弹塑性分析,对加载阶段的冲头作弹性分析.其次利用机械自紧加载过程中的边界条件和连续性条件,推导出了塑性半径的计算公式以及厚壁圆筒和冲头在加载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再次对卸载阶段的厚壁圆筒进行弹塑性分析,得到厚壁圆筒卸载阶段的弹塑性解,最终得到厚壁圆筒残余应力和反向屈服半径的计算公式.利用残余应力计算公式计算了一个模拟管的残余应力,结果表明理论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6期)

袁人枢,伍兵[3](2013)在《机械自紧工艺控制参量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机械自紧技术在超高压容器和身管制造过程中得到广泛采用,但国内尚无完整的设计方法和工艺规范。采用实验方法来研究机械自紧问题,设计了自紧冲头,搭建由液压泵站提供动力的机械自紧实验装置,建立应变、冲头行程及推力测量系统。对厚壁圆筒试件进行机械自紧实验后,获得了冲头挤进过程中推力的变化数据,结合实验结果和经验公式归纳了机械自紧冲头推力计算公式,得到的推力与实验测量值的误差在±10%以内。测量了机械自紧过程中的重要工艺控制参量外表面应变、残余应变和冲头位移-外表面应变曲线。机械自紧后进行稳定化、机械加工对再屈服压力影响的实验。(本文来源于《机械科学与技术》期刊2013年04期)

袁人枢,连源[4](2012)在《机械自紧厚壁圆管强度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机械自紧实验所用的厚壁圆筒试件,搭建了机械自紧实验装置,对不同径比、不同过盈量的厚壁圆筒进行机械自紧实验,测试自紧后试件的再屈服强度。考虑稳定化处理和机械加工的工艺过程,结合实验结果提出机械自紧厚壁圆管强度计算经验公式,计算得到的强度数值与实验测量值的误差在±10%以内。(本文来源于《化工机械》期刊2012年06期)

常列珍,潘玉田,马新谋[5](2012)在《机械自紧加载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计算机械自紧厚壁圆筒在加载阶段的应力应变,利用空间轴对称问题的基本方程及合理的假设,对具有理想弹塑性材料模型的厚壁圆筒加载过程进行了弹塑性分析,对加载阶段的冲头进行了弹性分析.利用机械自紧加载过程中的边界条件和连续性条件,推导出了塑性半径的计算公式以及厚壁圆筒和冲头在加载过程中的应力应变.为了验证公式的正确性,对10种不同过盈量的机械自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将塑性半径的理论值与数值模拟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理论计算结果与数值模拟的结果非常接近.(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4期)

常列珍,潘玉田,马新谋[6](2011)在《一种新的机械自紧厚壁圆筒塑性半径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推导一种新的机械自紧厚壁圆筒塑性半径的计算公式,首先采用ANSYS对不同摩擦系数的机械自紧进行数值模拟,发现摩擦系数对残余应力和塑性半径无影响,因此在推导塑性半径计算公式时可不考虑摩擦系数的影响;其次根据机械自紧过程中冲头圆柱段和厚壁圆筒接触处径向应力相等推导出了塑性半径的计算公式。利用该公式计算了9个不同模拟管的塑性半径,结果表明理论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该公式可根据过盈量求出塑性半径和自紧度,或者在已知自紧度的情况下确定过盈量。(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1年11期)

常列珍,潘玉田,马新谋,潘丹阳[7](2011)在《机械自紧厚壁圆筒塑性半径的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机械自紧是依靠冲头同身管内径的过盈量使身管内壁产生塑性变形,提高承载能力,达到自紧的目的.准确建立冲头过盈量与塑性半径之间的关系,才能准确地预测自紧度.为此,利用合理的简化假设,通过对冲头进行弹性分析和对厚壁圆筒进行塑性分析,利用机械自紧在加载过程中冲头圆柱段和厚壁圆筒接触处径向应力相等这一边界条件,推导出了过盈量与塑性半径之间的计算公式,从该公式可直接由过盈量求出塑性半径,由塑性半径便可预测出机械自紧厚壁圆筒的自紧度.为了验证公式的正确性,对10种不同过盈量的机械自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理论计算结果与数值模拟的结果比较吻合.(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3期)

郑值[8](2008)在《机械自紧技术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机械自紧技术在高膛压火炮身管的制作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从高膛压火炮身管的实际径比出发,设计了机械自紧的厚壁圆筒,参照文献和经验数据,设计了自紧冲头。以冲头和厚壁圆筒为基础,搭建由液压泵站提供动力的机械自紧实验装置,同时建立以PXI仪器为主体的应变、冲头行程及推力测量系统。对一共33个、6个组别的厚壁圆筒进行机械自紧实验、再屈服压力实验以及稳定化后的再屈服压力实验,稳定化后的再屈服压力比自紧后的有所提高,将液压自紧的经验公式与实验数据相结合,计算得到机械自紧后厚壁圆筒的切向残余应力,为身管的强度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建立厚壁圆筒的机械自紧受力分析模型,在潘立功公式的基础上,结合实验数据得到修正后的机械自紧推力公式,计算得到的推力数值与实验测量值的误差在正负10%以内,为推力计算的工程应用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8-05-01)

汪嘉春[9](2002)在《复合机械自紧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Bauschinger效应的影响 ,自紧厚壁管反向屈服现象普遍存在 ,使得内壁残余应力减少 ,厚壁管承载能力下降 ,因此 ,通过复合机械自紧技术 ,可消除Bauschinger效应 ,提高自紧厚壁管的弹性强度。本文在理论上和工艺上对复合自紧技术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可大幅提高自紧厚壁管的强度 ,这对自增强压力容器和管道设计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压力容器》期刊2002年04期)

孔庆智,李艳玲,罗宏忪[10](2000)在《大口径火炮身管机械自紧前处理工艺生产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口径火炮机械自紧是提高火炮机械性能及寿命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国外应用的国家愈来愈多。 我厂1986年引进了大口径火炮身管液压机械自紧的新技术。在这项技术中自紧前处理各工艺所有化学药品均采用德国Bonder公司的产品。为了摆脱对国外的依赖,我们花费了(本文来源于《材料保护》期刊2000年03期)

机械自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计算理想弹塑性模型机械自紧厚壁圆筒的残余应力,首先利用轴对称问题的基本方程,对加载过程中的厚壁圆筒作弹塑性分析,对加载阶段的冲头作弹性分析.其次利用机械自紧加载过程中的边界条件和连续性条件,推导出了塑性半径的计算公式以及厚壁圆筒和冲头在加载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再次对卸载阶段的厚壁圆筒进行弹塑性分析,得到厚壁圆筒卸载阶段的弹塑性解,最终得到厚壁圆筒残余应力和反向屈服半径的计算公式.利用残余应力计算公式计算了一个模拟管的残余应力,结果表明理论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机械自紧论文参考文献

[1].常列珍,潘玉田,马新谋.机械自紧火炮身管残余应力分析[J].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2].常列珍,潘玉田,马新谋,张永军.机械自紧残余应力计算[J].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3].袁人枢,伍兵.机械自紧工艺控制参量的实验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3

[4].袁人枢,连源.机械自紧厚壁圆管强度的实验研究[J].化工机械.2012

[5].常列珍,潘玉田,马新谋.机械自紧加载解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6].常列珍,潘玉田,马新谋.一种新的机械自紧厚壁圆筒塑性半径计算方法[J].兵工学报.2011

[7].常列珍,潘玉田,马新谋,潘丹阳.机械自紧厚壁圆筒塑性半径的计算[J].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8].郑值.机械自紧技术的实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

[9].汪嘉春.复合机械自紧技术研究[J].压力容器.2002

[10].孔庆智,李艳玲,罗宏忪.大口径火炮身管机械自紧前处理工艺生产实践[J].材料保护.2000

论文知识图

机械自紧装置示意图所示.材料曲线如实验装置布置图厚壁圆筒试件的几何尺寸厚壁圆筒再屈服实验系统示意图厚壁圆筒再屈服实验系统图

标签:;  ;  ;  ;  ;  ;  ;  

机械自紧论文_常列珍,潘玉田,马新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