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荧光实验论文-王宏刚,陈成彬,王春国,陈力,宋文芹

间接荧光实验论文-王宏刚,陈成彬,王春国,陈力,宋文芹

导读:本文包含了间接荧光实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间接免疫荧光,内质网,实验教学

间接荧光实验论文文献综述

王宏刚,陈成彬,王春国,陈力,宋文芹[1](2016)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在内质网观察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内质网的观察实验一直是"细胞生物学实验"的经典教学内容,该实验的教学主要采用活体染色的方式来开展。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将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应用到该实验的教学中。在实验过程中,利用小鼠抗人钙网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和FITC标记的山羊抗小鼠的荧光二抗对广泛存在于内质网上的钙网蛋白进行标记,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Hela细胞中内质网的基本形态和分布情况。将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应用于内质网观察实验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掌握科研中常用的内质网标记技术,提高他们对科研工作的兴趣,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科研综合素质。(本文来源于《实验技术与管理》期刊2016年10期)

王玮,罗静,崔丽艳[2](2015)在《两种间接免疫荧光实验自动化操作平台的实测比对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间接免疫荧光实验(IFA)是自身抗体临床检测的经典与"金标准"实验,广泛用于自身抗体的快速筛查、确立临床诊断方向及发现新抗体[1]。目前,用于检测自身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试剂盒都是采用包被细胞(培养细胞或单细胞生物如绿蝇短膜虫等)或组织切片的玻璃或塑料载片,所有操作均在载片上进行。长期以来,由于自动化实现困(本文来源于《山西医药杂志》期刊2015年21期)

黄愈玲,李少彤,龚玉姣[3](2010)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技术检测沙门菌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菌,对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法检测沙门菌的敏感性进行探讨。方法制备沙门菌抗原片和食品样品抗原片,用沙门菌A-F多价诊断血清作为一抗,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羊抗兔IgG作为二抗。结果与国标法比较,沙门菌间接免疫荧光法具有快速、简便等优点,且两种检验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未出现统计学差异(P=0.250)。结论沙门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法可以用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本文来源于《热带医学杂志》期刊2010年08期)

张林苏,陈明,王传明[4](2009)在《细胞滴片间接免疫荧光实验技术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有限条件下简化细胞滴片间接免疫荧光实验操作技术。方法:以大鼠胸腺细胞为抗原,兔抗鼠抗血清为一抗,FITC羊抗兔IgG荧光抗体为二抗做细胞滴片的间接免疫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结果:细胞悬液浓度在105~106个/ml为宜,新鲜细胞固定后可长期保存备用,冻存细胞则不能使用;固定剂可选10%甲醛、甲醇等,也可不用固定剂;粘片剂也可不用;平整的试管架代替湿盒更方便。结论:细胞滴片的间接免疫荧光实验操作步骤可简化,以减少实验开支。(本文来源于《黔南民族医专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刘慧,魏春,许建卫,黄国珍,许时燕[5](2008)在《一少数民族乡发热史人员两次疟疾间接荧光抗体实验结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比较两次发热史人员疟疾间接荧光抗体实验(IFAT)结果,评价一个少数民族边境乡的疟疾发病和流行程度的变化。方法分别于2006年8月和2007年8月,2次采集前一年有发热史人员的血清样品,进行疟疾荧光抗体检测。结果2006年8月和2007年8月采集的血样IFAT阳性率分别为71.6%(95%CI66.6%~76.2%)和45.9%(95%CI38.2%~6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次检测IFAT滴度≥1∶80者分别占21.89%和15.92%。结论该乡疟疾发病和流行程度较上一年度显着下降;发热史人员的IFAT可用于弥补当地发热病人血检技术之不足。(本文来源于《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期刊2008年12期)

朱振华[6](2008)在《基于真核表达的F1抗原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疫杆菌F1抗体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鼠疫杆菌F1抗原结构基因Caf1的重组载体pCDNA3.1-hisB-Caf1,在NIH3T3细胞中稳定表达,并用表达F1抗原的细胞株作为诊断抗原,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鼠血清中鼠疫杆菌F1抗体的可行性。方法将Caf1基因克隆到质粒pCDNA3.1-hisB的多克隆位点上,构建重组载体pCDNA3.1-hisB-Caf1,重组载体经脂质体转染至NIH3T3细胞中,G418筛选获得抗性细胞株,并以此细胞株为诊断抗原,IFA检测鼠血清中的F1抗体。结果经IFA证实,pCDNA3.1-hisB-Caf1能在NIH3T3细胞中稳定表达,并能与1例经ELISA检测为F1抗体阳性的鼠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NIH3T3细胞稳定表达的F1抗原可作为IFA中的侯选抗原,检测鼠血清中的F1抗体。(本文来源于《第二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8-11-01)

朱振华,王双桂,潘永杰[7](2008)在《基于真核表达的F1抗原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疫菌F1抗体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鼠疫菌F1抗原结构基因caf1的重组载体pCDNA3.1-hisB-Cafl,在NIH3T3细胞中稳定表达,并用表达F1抗原的细胞株作为诊断抗原,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鼠血清中鼠疫菌F1抗体的可行性。方法将caf1基因克隆到质粒pCDNA3.1-hisB的多克隆位点上,构建重组载体pCDNA3.1-hisB-Cafl,重组载体经脂质体转染至NIH3T3细胞中,G418筛选获得抗性细胞株,并以此细胞株为诊断抗原,IFA检测鼠血清中的F1抗体。结果经IFA证实,pCDNA3.1-hisB-Cafl能在NIH3T3细胞中稳定表达,并能与1例经ELISA检测为F1抗体阳性的鼠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NIH3T3细胞稳定表达的F1抗原可作为IFA中的候选抗原,检测鼠血清中的F1抗体。(本文来源于《第二届媒介生物可持续控制国际论坛论文集》期刊2008-06-30)

许建卫,郑汝成,陈爱康,岩松,刘慧[8](2004)在《间接荧光抗体实验疟原虫镜检和疟史访问结果间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间接荧光抗体实验(IFAT),疟原虫镜检和疟史访问结果在流行病学和统计学上的联系。方法访问对象,调查上年疟史,同时进行疟原虫镜检和血清学实验。结果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显示,疟原虫镜检表现出较好的特异性;随IFAT标准阳性滴度的提高,与IFAT的联系增强。疟史访问以IFAT滴度≥1∶20为阳性标准时,特异性较好。采用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滴度≥1∶20或1∶40为阳性标准,上年疟史与IFAT阳性间均具有显着联系,以滴度≥1∶80或更高为阳性标准时,二者间在统计学上即失去联系;疟原虫携带以滴度≥1∶20为阳性标准时与IFAT阳性无显着联系,以滴度≥1∶40或更高为阳性标准时,与IFAT阳性有极显着联系。结论IFAT是验证疟史访问结果的重要实验室证据;高滴度的IFAT结果,可作为确认无症状带虫者或临床诊断的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地方病学杂志》期刊2004年04期)

彭碧文[9](2002)在《应用两株委内瑞拉粪类圆线虫(F2、F49)的微粒体抗原间接免疫荧光抗体实验诊断人体类圆线虫病》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应用两株委内瑞拉粪类圆线虫(F2、F49)的微粒体抗原,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实验诊断人体类圆线虫病。实验分为阳性/阴性对照与实验组。滴度自1:20至1:1280,荧光标记的抗人IgG用3%伊文思蓝的PBS作150倍稀释。用二抗作非特异性对照。免疫荧光显微镜镜检玻片。当颗粒呈现均匀的亮兰色荧光时为阳性,阴性对照呈现离散的红光。检测结果用滴度表示,>1:20为阳性。(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期刊2002年06期)

付冉定,罗树宏,刘多,舒衡平[10](1995)在《间接荧光抗体实验观察大鼠体内约氏疟原虫红细胞外期裂殖体》一文中研究指出间接荧光抗体实验观察大鼠体内约氏疟原虫红细胞外期裂殖体寄生虫学教研室付冉定,罗树宏,刘多,舒衡平关键词Yoelii疟原虫;红细胞外期;荧光抗体技术;大鼠约氏疟原虫(PlesmodiumYoelii)红细胞外期(exoerythrocytic,EE)寄...(本文来源于《湖南医科大学学报》期刊1995年04期)

间接荧光实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间接免疫荧光实验(IFA)是自身抗体临床检测的经典与"金标准"实验,广泛用于自身抗体的快速筛查、确立临床诊断方向及发现新抗体[1]。目前,用于检测自身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试剂盒都是采用包被细胞(培养细胞或单细胞生物如绿蝇短膜虫等)或组织切片的玻璃或塑料载片,所有操作均在载片上进行。长期以来,由于自动化实现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间接荧光实验论文参考文献

[1].王宏刚,陈成彬,王春国,陈力,宋文芹.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在内质网观察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

[2].王玮,罗静,崔丽艳.两种间接免疫荧光实验自动化操作平台的实测比对与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5

[3].黄愈玲,李少彤,龚玉姣.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技术检测沙门菌的实验研究[J].热带医学杂志.2010

[4].张林苏,陈明,王传明.细胞滴片间接免疫荧光实验技术的探讨[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9

[5].刘慧,魏春,许建卫,黄国珍,许时燕.一少数民族乡发热史人员两次疟疾间接荧光抗体实验结果比较[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8

[6].朱振华.基于真核表达的F1抗原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疫杆菌F1抗体的实验研究[C].第二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

[7].朱振华,王双桂,潘永杰.基于真核表达的F1抗原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疫菌F1抗体的实验研究[C].第二届媒介生物可持续控制国际论坛论文集.2008

[8].许建卫,郑汝成,陈爱康,岩松,刘慧.间接荧光抗体实验疟原虫镜检和疟史访问结果间的关系[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4

[9].彭碧文.应用两株委内瑞拉粪类圆线虫(F2、F49)的微粒体抗原间接免疫荧光抗体实验诊断人体类圆线虫病[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2002

[10].付冉定,罗树宏,刘多,舒衡平.间接荧光抗体实验观察大鼠体内约氏疟原虫红细胞外期裂殖体[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1995

标签:;  ;  ;  

间接荧光实验论文-王宏刚,陈成彬,王春国,陈力,宋文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