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地区云参数的时空特征及其与降水间关系的分析

祁连山地区云参数的时空特征及其与降水间关系的分析

论文摘要

中国西北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短缺。水问题影响到了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祁连山依靠充足的水汽供应和特殊的地形条件,是西北地区的重要水源地。解决西北地区水问题需要从祁连山地区入手。祁连山有大量冰川以固态的形式存储着水,但实践证明仅靠冰川融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问题。所以需要通过人工增雨来开发空中云水解决水问题。云的形成与消亡是产生降水的重要环节,研究祁连山地区云物理特征及云参数与降水的关系对开发云水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使用MOD08-M3数据、网格化地面降水资料、FY-2系列卫星云参数反演产品分析了祁连山地区云参数(云量、云水路径、云顶温度、云顶气压、云光学厚度、云粒子有效半径)的时空特征,并结合增雨潜力综合分析了适合进行人工增雨作业的时间和区域。此外还归纳了适宜人工增雨作业的条件。最后选择代表性降水个例研究了云参数与降水的关系,并重点分析了导致降水偏弱的原因。主要结果如下:(1)祁连山地区云量、云水路径、云顶温度、云顶气压、云光学厚度、云粒子有效半径的区域平均值分别为55.50%、148.95 g/m2、-21.13℃、456.56 hPa、12.64、21.04μm。2006—2015年间云量、云水路径、云光学厚度和云粒子有效半径分别约下降2.3%、21 g/m2、0.68和0.51μm,云顶温度和云顶气压分别约上升1.9℃和65.2 hPa。研究地区云水资源较丰沛且适合进行开发。(2)祁连山主山脉区是云水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乌鞘岭地区的云参数条件最好。云量高值区在四季分别位于西宁周边、主山脉区、山脉南部、冷湖周边。云水路径高值区在四季分别位于山北部和东侧、山北部和中部、主山脉区、肃北东侧。云顶温度和云顶气压的高值区在四季都位于研究地区东北部。云光学厚度高值区在冬季位于肃北东侧在其他季节位于研究地区东南部。云粒子有效半径高值区在春季位于除河西走廊外的区域,在其他季节分别位于冷湖到肃北间、肃北到托勒间、山脉东北部。(3)祁连山地区夏季增雨潜力最大,为968.94 mm,冬季增雨潜力最小,为118.53 mm。增雨潜力月变化呈现明显的单峰型,增雨潜力在7月最大。增雨潜力低值区位于祁连山主山脉区北部,而高值区位于研究地区东北角和东南角。各月降水量与云量、云水路径和云光学厚度呈正相关,而与云顶温度和云顶气压呈负相关,与云粒子有效半径在1、4、7、11、12月为正相关,而在其它月份为负相关。云量和云粒子有效半径与降水量分别在5月、9月最为相关,而其它云参数与降水量在1月相关度最大。(4)4月适合人工增雨作业的区域为祁连山脉南部,而3、5月适合人工增雨作业的区域都为祁连山脉东南侧。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适合人工增雨作业的区域也都为祁连山脉东南侧。1月适合人工增雨作业的区域为祁连山脉东北侧,而2月、12月适合人工增雨作业的区域为山脉南部。(5)祁连山地区各季的人工增雨适宜度排序为夏>秋>春>冬。研究地区的适宜人工增雨作业条件为:云物理条件为云水路径、云顶高度、云光学厚度的值较大。天气流型为南支槽型、强冷空气型、南北槽叠加型。云类型为高层云、雨层云、地形云。云的冷暖配置为冷层、暖层的厚度相当。(6)在降水发生前,过冷层变厚、云顶变高、云层增厚、对流变强、云水增多。云参数在降水发生前和降水时剧烈波动。云参数在降水发生前、强降水时对降水的预示性较好,但在弱降水时的预示性却较差。云光学厚度、云粒子有效半径相对降水的提前值约为1 h,而其他云参数的提前值约为2 h。强降水阶段云参数与降水的拟合效果较好。(7)当云参数变化的配合较差时会导致不能形成强降水。弱降水时云光学厚度和云粒子有效半径的数值较为分散,且降水量越小两者的值越分散。云光学厚度和云粒子有效半径的数值过小或过大都会限制实际降水量。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相关研究进展
  •     1.2.1 国内外气象卫星的发展历史
  •     1.2.2 国内外卫星探测的相关进展
  •     1.2.3 国内外卫星云产品的研究进展
  •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资料及方法介绍
  •   2.1 研究资料说明
  •     2.1.1 MOD08-M3 产品简介
  •     2.1.2 网格化地面降水量产品简介
  •     2.1.3 FY-2 系列卫星云参数反演产品简介
  •   2.2 资料使用和处理
  •     2.2.1 资料处理简介
  •     2.2.2 插值方法简介
  •     2.2.3 统计方法简介
  •   2.3 研究区域简介
  •   2.4 研究对象说明
  • 第三章 祁连山地区云物理参数特征
  •   3.1 云参数的区域平均特征
  •   3.2 云参数的时间变化特征
  •     3.2.1 多年变化趋势
  •     3.2.2 季节与月变化
  •   3.3 云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
  •     3.3.1 多年平均空间分布
  •     3.3.2 季节平均空间分布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增雨潜力特征人工增雨作业适宜条件分析
  •   4.1 云参数与降水量的统计分析
  •   4.2 增雨潜力特征及人工增雨作业适宜区域分析
  •     4.2.1 增雨潜力的时间特征
  •     4.2.2 人工增雨作业适宜区域分析
  •   4.3 人工增雨适宜条件归纳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云参数与降水的关系
  •   5.1 云系和降水的发展演变
  •   5.2 云参数的整体变化
  •   5.3 云参数与降水的单点对比
  •     5.3.1 A阶段(降水发生前)的变化对比
  •     5.3.2 B阶段(强降水时)的变化对比
  •     5.3.3 C阶段(降水休止时)的变化对比
  •     5.3.4 D阶段(弱降水时)的变化对比
  •   5.4 强、弱降水阶段云参数与降水的相关性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弱降水时的云参数情况分析
  •   6.1 云参数与降水对比分析
  •   6.2 云参数配置情况对比
  •   6.3 云参数数值范围对比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相关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王颖

    导师: 张武

    关键词: 云物理参数,增雨潜力,云参数与降水的关系,人工影响天气,祁连山地区

    来源: 兰州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气象学

    单位: 兰州大学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带电粒子“催化”人工降雨雪新原理新技术及应用示范(2016YFC0401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利用先进云雷达和拉曼激光雷达对半干旱区云特性及辐射效应的观测研究(41430425)

    分类号: P426

    总页数: 70

    文件大小: 5190K

    下载量: 97

    相关论文文献

    • [1].祁连山地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探索[J]. 攀登 2015(04)
    • [2].2000-2015年祁连山植被变化分析[J]. 冰川冻土 2017(05)
    • [3].祁连山地区林业资源对生态系统保护的作用[J]. 农业与技术 2015(06)
    • [4].祁连山地区大气水循环研究(Ⅰ):空中水汽输送年际变化分析[J]. 冰川冻土 2014(05)
    • [5].祁连山地区大气水循环研究(Ⅱ):水循环过程分析[J]. 冰川冻土 2014(05)
    • [6].浅谈祁连山地区林业资源对生态系统保护的作用[J]. 农村实用技术 2020(03)
    • [7].祁连山地区苔类植物的初步研究[J]. 植物研究 2008(02)
    • [8].祁连山地区矿山环境问题与恢复治理措施探索——以天祝县某矿山为例[J]. 世界有色金属 2020(04)
    • [9].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J]. 吉林农业 2018(22)
    • [10].基于GF-1/WFV影像的青海祁连山地区地表覆被自动分类应用研究[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9(04)
    • [11].祁连山地区生态保护与转型发展路径研究——以甘甘肃肃省省肃南县为例[J]. 财会研究 2020(02)
    • [12].青海祁连山地区主要植被类型及其分布[J].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17(06)
    • [13].祁连山地区能量平衡特征的模拟分析研究[J]. 冰川冻土 2010(01)
    • [14].祁连山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 中国林业经济 2019(02)
    • [15].祁连山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再分析[J]. 青海草业 2018(02)
    • [16].关于加强祁连山生态屏障建设的对策[J]. 农家参谋 2019(20)
    • [17].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状况评估[J]. 甘肃科技 2019(13)
    • [18].祁连山地区林业资源对生态系统保护的作用[J]. 农业与技术 2019(22)
    • [19].1961—2014年祁连山地区冬半年不同等级降水变化特征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 2017(23)
    • [20].气候变化下的祁连山地区近40年多年冻土分布变化模拟[J]. 地理研究 2014(07)
    • [21].应用背景噪声成像研究祁连山地区地壳S波速度结构[J]. 地震研究 2017(03)
    • [22].甘肃青海联手治理祁连山生态环境[J]. 甘肃科技 2011(22)
    • [23].“双一流”背景下的祁连山地区野外观测研究站(网)的建设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9(03)
    • [24].祁连山肃南段生态环境整治保护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 绿色科技 2019(04)
    • [25].基于RS和GIS的祁连山地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研究[J]. 中国水土保持 2019(08)
    • [26].青海祁连山地区四川绢蝶的繁殖生态学初步研究[J]. 青海草业 2010(01)
    • [27].对甘肃祁连山西段矿产调查工作的建议[J]. 甘肃科技 2009(02)
    • [28].祁连山北坡夏季晴天气溶胶粒子变化特征[J]. 干旱气象 2014(02)
    • [29].祁连山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思考[J]. 现代园艺 2020(02)
    • [30].祁连山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获批可有效保护和恢复祁连山地区生态环境[J]. 环境教育 2013(Z1)

    标签:;  ;  ;  ;  ;  

    祁连山地区云参数的时空特征及其与降水间关系的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