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初中生论文-秦秀吉

佤族初中生论文-秦秀吉

导读:本文包含了佤族初中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心理健康,相关分析

佤族初中生论文文献综述

秦秀吉[1](2019)在《傣族、佤族、汉族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在汉族与少数民族家庭中均备受重视,尤其初中生阶段的子女处于叛逆期,科学合理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子女心理健康影响颇大,本研究选取傣族、佤族、汉族初中生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民族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心理健康状况是否存在差异,以及二者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结论如下:傣族、佤族和汉族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民族差异、性别差异、居住地差异均为显着水平,除了傣族外,佤族和汉族都在总均分上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傣族与汉族父母教养方式以温暖理解型为主,佤族父母教养方式以严厉惩罚型为主。佤族与汉族性别差异较小,佤族与傣族居住地差异相对更小。心理健康问题更多体现在强迫症状、学习压力和心理不平衡方面。汉族初中生心理健康因子与佤族、傣族存在一定差异,佤族与傣族心理健康因子差异较小。女性初中生心理问题要多于男性,农村初中生心理问题较城镇初中生更多。可能是由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地域差异等因素造成的。不同民族、同民族(不同民族是指不区分民族,将傣族、佤族、汉族调研对象融合在一起作为样本,同民族是指对单个民族进行分析)的父母教养方式11个因子与心理健康总均分均存在显着相关关系,情感温暖型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着负相关关系,严厉惩罚、过度保护、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偏爱被试型教养方式与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正相关关系。可见,健康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8)

雷芳[2](2018)在《云南省临沧市傣族、佤族、汉族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与问题行为的相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使用PSMH量表和PPCT量表对临沧市傣族、佤族、汉族534名初中生进行测试,获得各民族初中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与问题行为进行相关研究。调查结果显示云南省临沧市汉族和少数民族初中生心理健康总检出率为为14.57%,佤族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最高达到了16.13%,其次是汉族为14.86%,最低的是傣族为12.72%。傣、佤、汉族初中生学习焦虑、自责和冲动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没有显着差异,其他5个因素及总的心理健康状况,傣、佤、汉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存在显着性差异的(P<0.05)。傣、佤、汉初中生行为有问题(全量表C分为8-10分)的检出率差异比较大,其中佤族的检出率最高为17.74%,其次是汉族为13.71%,最低的是傣族为10.40%。问题行为各因子分析发现:除反抗倾向外的各个因子的问题行为均存在显着性差异。进一步对调查结果中的各种差异进行分析讨论,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不同民族文化,生活环境及家庭教养方式等造成的。通过以心理健康各因子为自变量,问题行为为因变量回归分析,结果初中生心理健康身体症状、交往障碍、冲动对初中生问题行为是有正向的影响,而心理健康学习焦虑对初中生问题行为则是有负向的影响,这说明提升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可以减少其问题行为的。(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28)

李取惠[3](2013)在《云南省初中生低血红蛋白检出率的对比分析——以佤族、傣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2010年云南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中初中生佤族、傣族低血红蛋白检出率数据为依据,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通过对云南省初中生佤族、傣族低血红蛋白检出率的统计和分析,从而发现云南省初中生佤族、傣族贫血患病情况的发生规律和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为云南省教育和医疗卫生部门对少数民族地区贫血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金田》期刊2013年12期)

康仕萍[4](2007)在《临沧市佤族初中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情况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英语被广泛地应用于当今世界的各个领域。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研究怎样使学生成为成功的英语学习者,而不是象以往一样只研究怎样教一门语言。在中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古老格言鼓舞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献身到能帮助英语学习者在学习中成功的学习策略研究之中。Rubin,Stern,Wong-Fillmore,Chamot和Cohen等研究者对策略进行定义和分类后,许多研究开始集中在调查学习者策略使用情况方面。大部分研究显示学习策略的使用与学习成绩密切相关。随着研究的深入,对策略的研究扩展到了策略训练和影响策略使用因素等各个方面。Chamot(1987)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优化学习过程而采用的技巧、路子或其他有意识的行为。策略根据其功能可分为认知、元认知、情感和社交(交际)策略(Cohen and Weaver,2006)。Ellis(1994)指出: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环境和社会因素一起决定了学习者对学习策略的选择。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主要是研究佤族初中生使用英语学习策略的情况以及他们的英语学习观念与策略使用之间的关系。研究在沧源民族中学130名初中生中进行。通过观察、访谈、日记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在对数据和信息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1、总体上,佤族初中生不经常使用多数英语学习策略。而在四类策略中,他们较喜欢使用情感策略。2、初一和初二佤族学生在四类策略使用上没有显着性差异。初一学生使用元认知策略多一些而初二学生使用情感策略多一些。3、佤族初中男女生在四类策略使用上没有显着性差异。男女生都喜欢使用情感策略。4、佤族初中生的英语学习观念与情感策略使用呈高度相关关系;与元认知和交际策略呈密切相关关系;与认知策略呈相关关系。本研究的发现给教师提供了改进教法的依据。具体建议如下:1、培养学生使用策略的意识。2、加强对学生可理解语言的输入。3、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4、帮助佤族学生改变不正确的学习观念。有许多因素,诸如佤族学生父母受教育程度、职业、佤族学生的汉语水平严重影响了他们对策略的选择。因此,教师在采纳建议时,应考虑上述因素。学习英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使用策略只是学习英语方法中的一种,它不可能取代其它的英语学习方法。所以,作为英语教师,我们有责任继承和发展对英语学习和教学的研究。(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07-06-26)

佤族初中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通过使用PSMH量表和PPCT量表对临沧市傣族、佤族、汉族534名初中生进行测试,获得各民族初中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与问题行为进行相关研究。调查结果显示云南省临沧市汉族和少数民族初中生心理健康总检出率为为14.57%,佤族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最高达到了16.13%,其次是汉族为14.86%,最低的是傣族为12.72%。傣、佤、汉族初中生学习焦虑、自责和冲动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没有显着差异,其他5个因素及总的心理健康状况,傣、佤、汉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存在显着性差异的(P<0.05)。傣、佤、汉初中生行为有问题(全量表C分为8-10分)的检出率差异比较大,其中佤族的检出率最高为17.74%,其次是汉族为13.71%,最低的是傣族为10.40%。问题行为各因子分析发现:除反抗倾向外的各个因子的问题行为均存在显着性差异。进一步对调查结果中的各种差异进行分析讨论,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不同民族文化,生活环境及家庭教养方式等造成的。通过以心理健康各因子为自变量,问题行为为因变量回归分析,结果初中生心理健康身体症状、交往障碍、冲动对初中生问题行为是有正向的影响,而心理健康学习焦虑对初中生问题行为则是有负向的影响,这说明提升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可以减少其问题行为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佤族初中生论文参考文献

[1].秦秀吉.傣族、佤族、汉族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云南师范大学.2019

[2].雷芳.云南省临沧市傣族、佤族、汉族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与问题行为的相关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8

[3].李取惠.云南省初中生低血红蛋白检出率的对比分析——以佤族、傣族为例[J].金田.2013

[4].康仕萍.临沧市佤族初中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情况调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

标签:;  ;  ;  

佤族初中生论文-秦秀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