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计算温度论文-王翠红,王晓璐,鞠全勇,吴敏,周洪

室外计算温度论文-王翠红,王晓璐,鞠全勇,吴敏,周洪

导读:本文包含了室外计算温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节能建筑墙体,夏季传热,室外计算逐时综合温度,经验模态分解

室外计算温度论文文献综述

王翠红,王晓璐,鞠全勇,吴敏,周洪[1](2019)在《基于EMD算法的建筑墙体夏季室外计算逐时综合温度谐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国内率先应用经验模态分解算法进行夏季建筑墙体室外计算逐时综合温度谐波研究。以节能建筑墙体夏季东、西两个方向实测温度谐波数据为样本,采用经验模态分解算法获得系列经验模态函数。以能量分析为依据,筛选出能量权重较大的经验模态函数作为主导模态函数,与原始信号相比有很高的拟合精度,远优于傅里叶级数分解结果。由计算结果知,主导模态函数具有24小时为周期的简谐波变化特点,不同朝向室外计算逐时综合温度主导模态函数区别明显,同时经验模态分解算法可有效地滤除测量信号中的随机噪声影响。(本文来源于《安徽建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李俊[2](2018)在《严寒寒冷地区空气源热泵系统室外计算温度选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采用新技术的低温空气源热泵产品的大量出现,空气源热泵在我国严寒寒冷地区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但是空气源热泵在应用过程中的制热量受温度波动和结霜程度的影响,若采用常规热源使用的室外计算温度,是否会出现设计工况下制热量偏差和不保证天数延长的现象,以及是否有必要为空气源热泵选型重新选择室外计算温度,是本文所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从严寒寒冷地区选取了11个典型城市,分析了供暖期逐时温度和相对湿度,并评估空气源热泵在这11个城市中的低温适应性和总体结霜严重程度。随后,本文采用幂函数关系式模型,确定空气源热泵制热性能与室外温度的关系,量化室外温度对空气源热泵制热量的影响。此外,为量化结霜严重程度对热泵制热量的影响,引用了结除霜损失系数和名义制热量损失系数的概念,并确立了这几种损失系数的可靠的计算模型。接下来,本文设定一个典型建筑为供暖研究对象,首先以供暖室外计算温度为设计工况初选空气源热泵的名义制热量,再根据制热量的计算模型计算出逐时实际制热量,然后比较机组制热量和建筑需热量的供需平衡关系。结果表明,在供暖室外计算温度日内,不结霜时基本能实现热量供需平衡,但有结霜时会出现热量供应不足的情况;在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日内,空气源热泵和常规热源相比,热量不足现象更为明显。在分析室内温度状况后发现,空气源热泵供暖时室内日平均温度所达到的最低值要明显低于常规热源供暖。结合逐日室内日平均温度统计不保证天数时发现,空气源热泵供暖时的不保证天数普遍有所增加。因此本文为空气源热泵选型重新选择了供暖室外计算温度,使得新选型的空气源热泵能满足常规热源的等舒适度要求(即不保证5天),并为新选型的空气源热泵分别按电辅热和辅助热泵两种形式配置了合适的辅助热源容量。最后,为了进一步改善室内热环境,本文分析了以室外气温低于8℃供暖的可行性和能耗增加情况。结果表明,大部分严寒寒冷地区城市能耗增幅一般不大,但一些供暖季增加天数多,纬度较低的城市,能耗增幅较大,需要考虑运行费用的增加。(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刘曦[3](2018)在《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与室内温度“历年平均不满意天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暖通空调系统的负荷计算阶段,室外计算参数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我国《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中规定:“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1天的日平均温度”。一般用30年的数据统计,即30年平均每年允许有1天的室内温度不能保证设计者预期的热环境舒适度。从而基本满足人们冬季室内热环境的舒适度,又能保证设计出的空调系统不会带来过多的能耗。在选定暖通空调室外计算参数时,由于受实际条件的限制,采用“不保证率”的统计方法是基于室外气象数据。以往人们默认“室外不保证时间”就是“室内不满意时间”,但是由于围护结构热惰性作用影响,室内与室外温度在理论和现实上都有显着差异。在空调系统设计时,冬季热负荷计算采用稳态计算法,没有考虑墙体热惰性引起的温度波衰减和延迟的影响,冬季空调房间室内热环境的不满意度远小于规范中所规定的“历年平均不保证1天”的时间。出现如此偏差便偏离了规范的最初设想,带来空调系统的能耗的增加。对于相同的气象数据,按室内、室外相同的不保证率统计得到的设计计算温度不同,有必要区分二者。以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为例,当“室内历年平均不满意”1天时,对应的室外“历年平均不保证天数”大于规范中的“历年平均不保证”1天。“室外历年不保证天数”增加,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随之上升,建筑负荷减少,带来一定的节能效益。因此,有必要研究围护结构的蓄热特性对室内温度的影响。建立冬季空调室外设计计算温度与室内温度“历年平均不满意天数”的联系。笔者选用风机盘管加新风机的空调系统形式,研究冬季空调房间1987~2016年共计30年的室内“历年平均不满意天数”,进而对确定空调室外计算参数的方法提供指导建议,使其更合理,最终达到预期的室内“历年平均不满意天数”。首先对建筑进行自然室温模拟,发现建筑室内温度波峰相对于室外衰减5~6℃。为了模拟冬季空调系统实际的“室内不满意天数”,同时为了保证空调系统设计阶段与软件模拟阶段所用室外气象数据的一致性,利用北京市1987~2016年共计30年的原始室外气象数据,按照我国规范中确定冬季空调室外计算参数的方法,确定了用于本课题研究的北京的冬季空调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同时发现,由于气候变化影响,1987年~2016年气象数据整理出的北京市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为-9.7℃,高于规范中基于1970年~2000年北京市气象数据统计出的-9.9℃。根据北京市现供暖时间段,将模拟的冬季空调期定义为11月15日~次年3月15日。以某办公建筑为例,以室内设定温度为18℃,进行了冬季空调冷负荷计算及空调系统设计,并确定了相关设备参数。运用DeST软件及北京市1987~2016年30年逐时室外气象数据模拟了冬季空调期空调房间的“历年平均不满意天数”。根据室内18℃的空调系统设定温度,模拟得到的叁个代表房间的“历年室内平均不满意天数”均远小于规范中“历年平均不保证”1天的规定。接着,本文在不改变原建筑模型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室外不保证天数”,得到了办公建筑在室内温度为“历年平均不满意”1天时,所对应的“室外不保证天数”为5天,此时所对应的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为-6.8℃。笔者对北方主要城市1988~2017年的气象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得到了各城市适用于本文办公建筑“室内历年不满意”1天时,各城市的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在“室外历年平均不保证”1天和“室内历年平均不满足”1天两种情况下,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由-9.7℃变为-6.8℃时,本文对办公建筑进行了负荷计算及能耗模拟。发现按“室内历年平均不满意”1天设计出的空调系统,与“室外历年平均不保证”1天设计出的空调系统相比,空调系统的能耗降低了20.3%。从而实现有效节能。同样,本文在不改变原建筑模型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室外不保证”天数,得到了宾馆建筑在室内温度为“历年平均不满意”1天时,所对应的“室外不保证天数”为4天,此时所对应的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为-7.3℃。笔者对北方主要城市1988~2017年的气象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得到了各城市适用于本文宾馆建筑“室内历年不满意”1天时,各城市的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在“室外历年平均不保证”1天和“室外历年平均不满足”1天两种情况下,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由-9.7℃变为-7.3℃时,本文对宾馆建筑进行了负荷计算及能耗模拟。发现按“室内历年平均不满意”1天设计出的空调系统,与“室外历年平均不保证”1天设计出的空调系统相比,空调系统的能耗降低了18.2%。达到了实现节能的预想。(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8-04-01)

李宪辉[4](2017)在《基于墙体蓄热的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不保证小时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于热舒适的需求度也相应增加,全国的建筑能源消耗呈稳步上升趋势,我国的能源压力也在增大,综合利用各种节能技术,降低建筑能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选定暖通空调室外计算参数时,由于受实际条件的限制,“不保证率”的统计方法基于室外气象数据,室内热舒适环境高于空调系统设定温度的不满足时间可能并不能满足预期要求,室内、外温度的变化可能会有差异。而且由于围护结构的蓄热特性,建筑物内房间温度相对于室外空气温度波动存在衰减,夏季空调房间的室内温度可能达不到历年平均不满足50小时,如此出现偏差便偏离了规范的最初设想,也会影响节能效果。因此,有必要研究围护结构的蓄热特性对室内温度的影响,研究夏季空调房间的实际30年平均不满足小时数,进而对确定空调室外计算参数的方法提供指导建议,使其更合理,最终达到预期的室内不满足小时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能源消耗。本文首先利用重庆市1987~2016年30年的原始室外气象数据,按照我国规范中确定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参数的方法,构建了一套用于本课题研究的重庆市夏季空调室外空气计算参数,保证了空调系统设计阶段与软件模拟阶段所用室外气象数据的一致性。将模拟的空调期定义为5月~10月,以重庆市某办公建筑为例,进行了夏季空调冷负荷计算及空调系统设计,并确定了相关设备参数;运用DeST软件及重庆市1987~2016年30年逐时室外气象数据模拟验证了夏季空调期空调房间的历年平均不满足小时数。根据室内26℃的空调系统设定温度,模拟得到的叁个代表房间的历年室内平均不满足小时数均小于我国《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中室外气象参数历年平均不保证50小时的规定。接着,本文选用建筑外墙厚度、总传热热阻和总传热系数相同,而热惰性指标不同的墙体作为模拟用新的建筑外墙,再次模拟并得到了新的空调房间历年平均不满足小时数,并分析了墙体蓄热特性可能对空调房间室内温度产生影响。此时,代表房间的历年平均不满足小时数同样均小于我国规范中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历年平均不保证50小时的规定,且热惰性指标稍大的建筑外墙其模拟得到的室内平均不满足小时数要更小一些。故笔者提议:在我国规范上选取夏季空调室外设计计算参数时应该适当考虑墙体的蓄热特性对室内温度的实际影响,如若想要室内达到历年平均不满足50小时的效果,可以在室外计算参数的取值上适当提高选取时的不保证小时数,或者改进负荷计算软件中的计算方法,使之在处理建筑物内围护结构等蓄热体对冷负荷的影响时更为恰当。最后,本文将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参数的平均不保证小时数选定为55小时,此时得到重庆市的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湿球温度分别为36.6℃和27.5℃,它们相较于历年平均不保证50小时的干、湿球温度稍小。再次模拟并得到了空调房间历年平均不满足小时数。新的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参数下,模拟得到的代表房间平均不满足小时数相较于室外不保证50小时数时的数据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且更接近于50小时。并由此推知,当室外不保证小时数增加时,室内的不满足小时数随之增加。通过分析数据,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笔者的有关提议。(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7-05-01)

杨黎黎[5](2016)在《间歇采暖室外计算温度的取值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是建筑热负荷计算、确定设备选型的关键参数。现行暖通设计规范中,采暖室外计算温度的确定方法是“历年平均不保证五天的日平均温度”,主要针对连续采暖热负荷计算而言。但是大多数建筑,如办公楼、住宅、学校等并非全年、全天连续使用。对于这些使用时间具有明确规律的间歇运行建筑,在进行热负荷计算时,若仍采用规范中规定的连续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值,将导致房间过热、采暖能耗浪费等问题。然而目前却缺少关于间歇采暖的室外计算温度值和统计方法。因此,对于有明确间歇规律的采暖建筑,应寻求合理的间歇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取值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根据间歇时长和间歇采暖的特点将间歇采暖建筑进行分类,并提出各类间歇采暖建筑的使用规律。(2)依据现有连续采暖室外计算温度的取值方法,分析间歇采暖室外间断性气象数据与连续采暖室外气象数据的差异,提出数种间歇采暖室外计算温度的统计方法,并对各统计方法进行合理性分析。(3)针对不同间歇类型的建筑,提出短期间歇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取值方法(3种),长期间歇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取值方法(1种),长短期综合间歇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取值方法(3种);并对每种方法进行举例说明。(4)针对不同间歇采暖建筑,利用所提出的方法,对采暖地区典型城市的室外计算温度进行取值,统计计算获得我国各城市间歇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值,大多城市可提高3.0~6.0℃。(5)分析间歇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变化对热负荷计算的影响,得到我国主要城市不同间歇采暖建筑的热负荷变化率,最大可降低22.0%。(6)分析间歇采暖室外计算温度的取值方法特点,提出各方法的建筑类型适用情况。研究结果可为间歇运行建筑的采暖设计提供合理的室外计算温度取值方法和数据。(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6-06-18)

杨黎黎,王登甲,刘艳峰[6](2015)在《间歇运行建筑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取值》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不同间歇使用模式下的建筑,对其使用期室外间断性逐时温度进行统计分析,提出间歇运行建筑采暖室外计算温度的统计方法。选取各气候区典型城市进行取值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短期间歇运行建筑,在严寒、寒冷A区和寒冷B区分别可提高现行规范值5.3℃、4.6℃和1.6℃;对于长期间歇运行建筑,在严寒、寒冷A区和寒冷B区分别可提高现行规范值7.4℃、5.3℃和4.4℃。(本文来源于《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期刊2015年06期)

刘鸣,曾婷婷[7](2015)在《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的选用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我国标准和ASHRAE Standard 90.1-2010中的气候分区,分析了中美两国标准中给出的我国一些城市的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的差异。选择我国部分典型城市,分别采用中美两国标准中给出的夏季室外计算参数计算了新风冷负荷,发现在中、低湿球温度城市二者的计算结果差别很大。相对于美国ASHRAE给出的同一城市的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我国标准给出的设计参数值普遍偏大,尤其是在干热气候区偏差更大,这必定导致在这类地区设计的空调系统初投资增大。(本文来源于《暖通空调》期刊2015年05期)

霍旭杰,杨柳,耿烨[8](2015)在《基于计算法的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ASHRAE手册,分别采用试算法、牛顿迭代法及经验系数法计算了我国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以及温和地区的5个典型代表城市的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对比了现行规范中各城市相对应的设计参数。结果表明,采用试算法和牛顿迭代法统计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时,其统计结果与现行规范中设计参数的相对误差范围为1.25%~2.98%;采用经验系数法统计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时,其统计结果与现行规范中设计参数的相对误差范围为1.16%~2.19%。此外,采用湿球温度计算法统计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时,其统计结果的比焓与查图法所得设计参数比焓较为接近,可用于湿度控制系统及空调系统的设计。认为湿球温度计算法可应用于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的统计中。(本文来源于《暖通空调》期刊2015年04期)

王凯[9](2014)在《某空调系统夏季室外计算温度下能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文针对典型工程,分析空调系统末端夏季室外计算温度下的能耗组成,以此来寻求降低空调系统末端能耗的途径,为以后类似工程、空调系统的设计开拓思维,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2014年3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4-03-28)

向操,田喆,刘魁星,李明财,郭军[10](2012)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室外计算干球温度统计时长的选取》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气候变化背景下用于确定室外计算干球温度的气象数据统计时长的方法。基于确定统计时长的两个基本原则,根据标准差方法和最优气候均态模型,分别确定室外计算干球温度最小统计时长和气象要素最优平均数,通过两者的对比选取室外计算干球温度统计时长。以天津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地区基于ASHRAE方法的累积发生频率为0.4%,1.0%和2.0%干球温度的统计时长应取15年,累积发生频率为99.0%和99.6%干球温度的统计时长应取10年;基于中国方法的供暖室外计算温度、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和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的统计时长分别应取13,10和15年。(本文来源于《暖通空调》期刊2012年12期)

室外计算温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采用新技术的低温空气源热泵产品的大量出现,空气源热泵在我国严寒寒冷地区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但是空气源热泵在应用过程中的制热量受温度波动和结霜程度的影响,若采用常规热源使用的室外计算温度,是否会出现设计工况下制热量偏差和不保证天数延长的现象,以及是否有必要为空气源热泵选型重新选择室外计算温度,是本文所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从严寒寒冷地区选取了11个典型城市,分析了供暖期逐时温度和相对湿度,并评估空气源热泵在这11个城市中的低温适应性和总体结霜严重程度。随后,本文采用幂函数关系式模型,确定空气源热泵制热性能与室外温度的关系,量化室外温度对空气源热泵制热量的影响。此外,为量化结霜严重程度对热泵制热量的影响,引用了结除霜损失系数和名义制热量损失系数的概念,并确立了这几种损失系数的可靠的计算模型。接下来,本文设定一个典型建筑为供暖研究对象,首先以供暖室外计算温度为设计工况初选空气源热泵的名义制热量,再根据制热量的计算模型计算出逐时实际制热量,然后比较机组制热量和建筑需热量的供需平衡关系。结果表明,在供暖室外计算温度日内,不结霜时基本能实现热量供需平衡,但有结霜时会出现热量供应不足的情况;在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日内,空气源热泵和常规热源相比,热量不足现象更为明显。在分析室内温度状况后发现,空气源热泵供暖时室内日平均温度所达到的最低值要明显低于常规热源供暖。结合逐日室内日平均温度统计不保证天数时发现,空气源热泵供暖时的不保证天数普遍有所增加。因此本文为空气源热泵选型重新选择了供暖室外计算温度,使得新选型的空气源热泵能满足常规热源的等舒适度要求(即不保证5天),并为新选型的空气源热泵分别按电辅热和辅助热泵两种形式配置了合适的辅助热源容量。最后,为了进一步改善室内热环境,本文分析了以室外气温低于8℃供暖的可行性和能耗增加情况。结果表明,大部分严寒寒冷地区城市能耗增幅一般不大,但一些供暖季增加天数多,纬度较低的城市,能耗增幅较大,需要考虑运行费用的增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室外计算温度论文参考文献

[1].王翠红,王晓璐,鞠全勇,吴敏,周洪.基于EMD算法的建筑墙体夏季室外计算逐时综合温度谐波研究[J].安徽建筑大学学报.2019

[2].李俊.严寒寒冷地区空气源热泵系统室外计算温度选择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3].刘曦.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与室内温度“历年平均不满意天数”研究[D].重庆大学.2018

[4].李宪辉.基于墙体蓄热的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不保证小时数研究[D].重庆大学.2017

[5].杨黎黎.间歇采暖室外计算温度的取值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6].杨黎黎,王登甲,刘艳峰.间歇运行建筑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取值[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5

[7].刘鸣,曾婷婷.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的选用问题[J].暖通空调.2015

[8].霍旭杰,杨柳,耿烨.基于计算法的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探讨[J].暖通空调.2015

[9].王凯.某空调系统夏季室外计算温度下能耗分析[C].2014年3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4

[10].向操,田喆,刘魁星,李明财,郭军.气候变化背景下室外计算干球温度统计时长的选取[J].暖通空调.2012

标签:;  ;  ;  ;  

室外计算温度论文-王翠红,王晓璐,鞠全勇,吴敏,周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