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中河湖水系的保护与生态修复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中河湖水系的保护与生态修复措施

许昌市河湖水系水源调度中心河南许昌461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都面临内涝频发、径流污染、雨水资源大量流失、生态环境破坏等诸多问题,而且随着城市硬化地面越来越多,城市河湖水域生态空间被挤占、水系流动不畅、水循环动力下降、水体水质不达标、地表径流量急剧增大、洪涝水被大量外排、地下水得不到补给、城市排水系统排水压力逐年加大、河湖供水能力与水域自净能力不足、城市水循环系统不可持续等问题越来越严重,构建合理完善的城市河湖水系雨洪调蓄系统已刻不容缓,建设绿色海绵城市迫在眉睫。

关键词:海绵城市;河湖水系;生态修复

引言:现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日渐加快,众多城市都普遍面临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诸如城市内涝、生态环境破坏、径流污染以及大量的雨水资源流失等。同时,伴随着城市硬地面的不断增加,类似于河湖水域生态空间逐渐被挤压、水循环动力下降、水质不达标以及流动不畅等问题越发严重。因此,强化对河湖水系的保护与生态修复体系的构建,建设海绵城市势在必行。

一、海绵城市建设中河湖水系的保护与生态修复的重要性

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便是把水当作主线,侧重于在规划和建设城市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如由于河湖水系和湿地坑塘所引发的严重水域萎缩、内涝和面源污染加剧的问题等,以此来实现对水良性循环的维护和城市生态安全的保护,以此城市的最终目标——绿色生态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够得到有效的实现。因此,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强化对河湖水系健康的维持非常有必要。首先,河湖水系是城市海绵体得以完整构成的重要框架结构,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将各个系统串联起来,以此促进海绵城市的完整形成,如城市小区、道路、绿地以及建筑等;其次,河湖水系是城市雨洪水径流得以实现囤蓄、排放以及循环利用的主要路径与场所,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地表水的汇流和地下径流的循环利用,其本身具备非常鲜明的吐纳快速和调蓄容量非常大的特点,是海绵城市各项基本功能实现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如:渗透、滞留、储蓄、净化、循环利用以及排放等;最后,科学的保护、修复和开发利用河湖水系在一定程度上是城市水安全问题得以有效解决的重要途径,建设海绵城市的基础便是确保城市河湖水系的完整健康、水流的畅通、生态的多样性以及水质的良好,同时也是建设的重要的保障和目标。

二、河湖水系保护与生态修复措施简析

(一)有效保护现有河湖水域海绵体

首先,城市河湖水域空间管控。根据城市水系分布及相互关系,明确河道、湖泊、湿地、坑塘及沟渠等自然水域的范围、边界、规模;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城市总体规划及水工程管理相关规范,划定河道、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提出维护海绵体的长度、宽度、容积、植被、水生生境的相关管理规定和保护要求;推进管护范围确权划界,防止填埋、占用城市蓝线内水域及其他对城市水系海绵体造成破坏的建设活动;其次,确权划界及涉水敏感区保护。查明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的确权划界情况,界桩、界碑和警示牌的数量与位置;根据相关管理规范要求,增补和设置必要的界桩、界碑和警示牌,加强对河道、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的保护要求,限制城市开发活动中对天然河湖海绵体的影响,保持其滞留、集蓄、净化雨涝功能。确定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河流水系、湿地及滨水区的特殊或稀有植物群落、部分水生动物栖息地等涉水生态敏感区,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结合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总体规划布局,依据生态敏感区完整度和损害程度,界定涉水生态敏感区保护范围,并提出保护措施;再次,重要区域的隔离防护。分析城市河流水系、湖泊等岸坡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情势,对迎流顶冲地段以及抗冲性能较差、水深较大、水流湍急的凹岸、受船行波影响崩岸地段进行防护,防护措施首选安全、生态的形式,并应设置警示标志,注意监测与管理;最后,监测监控措施。对受保护的海绵体,结合非工程措施,布设必要的监控点或监控断面,提出监控位置、监控信息、监控方案要求,实时监控保护情况,检查漏洞及时弥补,收集、积累海绵体运行基本信息,提升保护水平。有效保护现有河湖水域海绵体,加强城市水域岸线用途管控,维持城市良性水文循环必要的空间和水域,保持其滞留、集蓄、净化洪涝水的功能,保护、恢复城市河湖水域空间和生态功能。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建议采用河湖水面率、河湖水系滞蓄雨水能力等作为该项措施的重要考核指标。

(二)大力修复受损河湖水域海绵体

首先,重建生态友好型水利工程。摸清城市现有河道、湖泊、湿地、坑塘、沟渠水工程的种类、位置、规模,在满足防洪和排涝安全的前提下,对已渠化的河道、刚性护岸护坡、衬砌河床等进行生态化改造;适当建设滨水广场、码头、亲水平台、步道等亲水设施,构筑具有亲水功能的生态景观河道,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其次,恢复河湖水系。恢复原有排水沟渠数量、长度及管护范围,退出被侵占的河湖滩地,拆除废弃和阻断水流连通的部分闸坝设施,恢复河湖水系滨水带自然状态,修复河湖及滨水带的自然形态和生态功能,发挥河湖自然渗透、滞留、蓄水及净化水体和生态景观作用;最后,修复污染严重水体。按照“控制点源污染、减少面源污染、治理内源污染、截导外源污染”的原则,加大治理力度,尽快修复流域生态环境。采取控源截污工程拦截陆域污染物,通过人工湿地、生态浮岛、河滩地自然恢复或人工种植水生植物等水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提高水域自净能力和水源涵养能力;开展入河排污口的综合整治,合理布置城市入河排污口,削减污染物入河量,治理污染严重水体,保证河湖水系“城市之肾”功能的正常发挥。

(三)科学调度管理河湖水系海绵体

首先,标准修编。结合新工艺、新技术的理念,完善城市河湖水域空间管控相关的规程规范,包括对防洪排涝、河湖水体边坡设计等标准的修订,完善河湖滨带生态保护工程及景观营造建设规范等;其次,调度管理。在服从流域、区域、城市防洪排涝安全调度运用的前提下,结合城市功能定位、市政建设和城市水资源配置方案,研究提出城市景观用水与水资源配置、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水生态环境保护等有机协调的可行方案;在理清各部门职责的条件下,研究海绵体调度多部门合作的可能性、分工,海绵体个体与群体之间、上下游及左右岸之间分散滞蓄、缓释慢排的调度方案;研究通过海绵体渗、滞、蓄、净、用、排实现城市河道生态补水的长效机制;最后,高效利用。雨洪资源和再生水利用。充分利用河道、沟渠、湿地、洼淀等蓄水功能,实现雨洪资源化纳入城市水源统一配置。

结论

简而言之,海绵城市是以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为基础,以防洪排涝体系为支撑,将绿地、土壤、河湖水系等对雨水径流的自然积存、渗透、净化和缓释作用充分有效地发挥出来,以此来合理地利用城市雨水径流源头减排、分散蓄滞、缓释慢排,确保城市可以如海绵一般,把自然灾害对环境变化的影响降到最低,在此基础上实现对水生态环境的科学保护与改善。

参考文献:

[1]郑岩.江苏制定建设海绵城市五条重点措施[J].政策瞭望,2016(1).

[2]王晓红,张艳春,张萍.海绵城市建设中河湖水系的保护与生态修复措施[J].水资源保护,2016(1):72-74.

[3]王芳,刘小梅.海绵城市建设与河道综合治理模式探讨[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6(6):1-4.

标签:;  ;  ;  

海绵城市建设中河湖水系的保护与生态修复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