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模型论文_徐洪飞,黄章进,宋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壳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模型,应力,形状,能级,结构,正交,原子核。

壳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徐洪飞,黄章进,宋鹏[1](2019)在《基于应力分布的3D打印壳模型构造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愈发成熟的3D打印技术拉近了模型设计与产品制造的距离.但高昂的材料费用仍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在不改变模型外观的情况下进行模型结构的优化,以此来减少模型的打印体积、降低打印成本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应力分布的壳模型构造和优化算法.该算法首先基于模型的体素化表示构造距离场,提取出初始的均匀厚度壳模型.然后基于顶点的von Mises应力,自适应的向外扩张内表面,调整各部位厚度,直到达到相关约束条件.优化得到的内表面与输入的外表面围成最终的优化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在满足外观不变、力学稳定等约束的同时,优化得到的壳模型体积为输入模型体积的17.2%~24.4%,大幅减少了模型的打印体积,有效降低了打印成本.(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系统应用》期刊2019年10期)

李强,张宏战,马震岳[2](2019)在《大尺度预应力混凝土蜗壳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某水电站大型钢筋混凝土蜗壳结构在设计内水压力以及超载工况下的承载力和整体安全性以及预应力锚索的加固效果,开展了几何比尺为1∶20的大型仿真材料结构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固时,在设计内水压力下蜗壳结构能够满足承载力和正常使用设计要求,但蜗壳左侧墙外表面中部混凝土的竖向拉应力已接近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标准值,临近开裂;在左侧墙1~#、2~#断面间外侧设置竖向预应力锚索后,可使左侧墙外侧中部混凝土竖向拉应力有所降低,左侧墙外表面开裂荷载超过设计内水压力33.3%,加载至1.48倍设计内水压力时,结构仍可满足承载力要求。(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李玉韦,郝鹏,王博,田阔[3](2019)在《基于本征正交分解的网格加筋筒壳模型降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网格加筋筒壳结构动力响应分析效率低的问题,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本征正交分解技术的模型降阶方法.基本思路是通过静力分析获得原模型的节点位移场并组装成快照矩阵,利用本征正交分解技术提取快照矩阵的主成分作为转换矩阵,实现模型降阶.通过算例对比验证了论文提出的降阶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及效率,降阶模型的低阶频率计算结果与全阶模型十分吻合,高阶频率误差仅为1.01%,而计算时间为全阶模型的0.03%.最后以自由-固支的网格加筋筒为例,采用降阶模型计算其在不同激励下的振动响应,降阶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全阶模型非常吻合,计算效率有明显提升.(本文来源于《固体力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耿一方,马远卓,李健国,许甫荣[4](2019)在《现实核力Gamow壳模型计算丰中子碳同位素》一文中研究指出远离β稳定线的弱束缚原子核存在很多奇特的现象,已成为当前核物理研究的热点.在通过理论描述这些非稳定区域时,束缚态、共振态与连续态的耦合效应变得尤为突出.与此同时,很多工作也表明了叁体力在计算原子核结构时的重要性.本文以丰中子碳同位素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实核力Gamow壳模型,从手征有效场论的N~3LO两体与N~2LO叁体核力出发,同时考虑束缚态、共振态与连续态,计算了碳同位素基态与第一个2~+激发态的位置.我们的计算给出了正确的滴线位置,验证了氧同位素中子数N=14的壳结构在碳同位素中消失的现象,同时预言了N=16的壳结构.我们将包含与不包含叁体力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显示出叁体力对于描述滴线区原子核的重要性.此外,叁体力的引入还可以升高第一个2~+激发态的位置,得到与实验更加符合的激发态能量.(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9年19期)

齐日迈拉图,丁小雪,李磊[5](2019)在《SD对壳模型中的原子核相变:四极四极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SD对壳模型的理论模型下讨论了原子核中四极四极相互作用对原子核形状相变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在给定零级对力强度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四极四极相互作用强度,类似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中U(5)到SU(3)的形状相变特征可以实现.(本文来源于《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吕岩松,吴梵,张二[6](2019)在《加肋凸型锥—环—柱结合壳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加肋锥—环—柱结合壳是潜艇耐压艇体柱壳与锥壳连接的一种优越的结构形式,它能大幅度降低结合部的应力峰值。该文通过两个精车模型和叁个大比例钢制焊接模型的静水外压试验,研究了加肋凸型锥—环—柱结合壳模型的应力分布和组合壳的极限承载能力。通过对应力分布和模型破坏模式的分析,指出加肋凸型锥—环—柱结合壳的力学特性。(本文来源于《船舶力学》期刊2019年04期)

袁岑溪,杜天雪[7](2018)在《壳模型中中心力不确定度和跨壳激发效应的初步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原子核壳模型不确定度虽然很重要,但目前为止还研究较少。本工作对壳模型中的核力不确定度和模型空间效应的展开了初步研究。核力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中心力,中心力也被认为包含了最多的重整化效应。如果考虑半满壳核以及只考虑中心力的强度变化,对能谱的理论描述的变化只与中心力的C10(T,S=1,0)和C11(T,S=1,1)部分相关。中心力变化时,自旋轨道耦合力和张量力都保持裸核力的强度不变。由此得到的简单核力的一套强度参数可以对Sn和Pb同位素及N=82和126同中素的188个态的能谱描述达到0.2 MeV均方根差。但是如果对这些同位素和同中素分别考虑,均方根差可以进一步减小,并且有不同的极小值。质子质子相互作用的强度比中子中子相互作用的强度要大15%,这表明中重核中存在"镜像能差"。增大模型空间对部分核的描述很重要,比如考虑跨壳激发对质子或中子数为幻数的核很重要。还通过叁个哈密顿量研究了丰中子F同位素,尽管叁个哈密顿量的结果不同,双中子分离能和能谱都对跨壳激发非常敏感,并且被跨壳激发影响的趋势类似。(本文来源于《原子核物理评论》期刊2018年04期)

J.P.Draayer,K.D.Launey,A.C.Dreyfuss,T.Dytrych,G.H.Sargsyan[8](2018)在《探索原子核结构的对称性主导无芯壳模型计算(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揭示隐藏于复杂中的简单性相关的特殊对称性是核理论研究的"圣杯",回顾了其探索历史和当前利用高性能计算设备及应用数学方法进行的从头计算无芯壳模型研究。作为对称性主导无芯壳模型(SA-NCSM)计算的实例,通过对轻核和中重质量区核素的能谱计算及与实验结果的比较,清晰地展示了群论在揭示这些当今最先进计算手段得到结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作为SA-NCSM的有趣推广,从头引入形变的新方法提供了解决所有以探索原子核的集体性质为目的的从头计算方法都要面对的模型空间维数呈组合数增长的处理手段,并且该方法使本理论能用于描述重核及奇特核。(本文来源于《原子核物理评论》期刊2018年04期)

丁小雪,罗延安,何秉承,潘峰,张宇[9](2018)在《SD配对壳模型对质量数A~130区原子核的形状渡越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SD配对壳模型研究了质量数A~130区原子核的低激发态性质。为了减少参数,模型采用了等强度对力,取质子和中子对力强度等同近似,而非同类核子间的四极-四极相互作用强度取为同类核子间四极-四极相互作用强度的两倍。计算结果显示,模型的振动-转动和振动-γ不稳定运动的形状渡越特征与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对应的形状相变特征基本吻合,从而说明SD配对壳模型是壳模型的一种合理近似。(本文来源于《原子核物理评论》期刊2018年04期)

李洁,张宏战,任亮,李宏男,袁超林[10](2019)在《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蜗壳模型试验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布式光纤传感器与传统应变片和光纤光栅传感器相比,具有分布式测量的显着特点,成为传感器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技术的进步,基于瑞利散射的光频域反射技术(OFDR)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该文介绍了OFDR的测量原理,并将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应用于蜗壳模型试验中。为检验蜗壳充水后的变形规律,检查蜗壳和混凝土的整体安全性和设计的合理性,对蜗壳试验过程中外围混凝土应变进行监测。通过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在每级水压加载下产生的应变,获得蜗壳模型外部变形以及裂缝发展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分布式光纤传感器能够真实地反应结构物的应变分布,及时准确地监测蜗壳模型在加压作用下混凝土变形及开裂情况,对结构的损伤进行识别。(本文来源于《压电与声光》期刊2019年01期)

壳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某水电站大型钢筋混凝土蜗壳结构在设计内水压力以及超载工况下的承载力和整体安全性以及预应力锚索的加固效果,开展了几何比尺为1∶20的大型仿真材料结构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固时,在设计内水压力下蜗壳结构能够满足承载力和正常使用设计要求,但蜗壳左侧墙外表面中部混凝土的竖向拉应力已接近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标准值,临近开裂;在左侧墙1~#、2~#断面间外侧设置竖向预应力锚索后,可使左侧墙外侧中部混凝土竖向拉应力有所降低,左侧墙外表面开裂荷载超过设计内水压力33.3%,加载至1.48倍设计内水压力时,结构仍可满足承载力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壳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徐洪飞,黄章进,宋鹏.基于应力分布的3D打印壳模型构造与优化[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9

[2].李强,张宏战,马震岳.大尺度预应力混凝土蜗壳模型试验研究[J].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2019

[3].李玉韦,郝鹏,王博,田阔.基于本征正交分解的网格加筋筒壳模型降阶方法[J].固体力学学报.2019

[4].耿一方,马远卓,李健国,许甫荣.现实核力Gamow壳模型计算丰中子碳同位素[J].科学通报.2019

[5].齐日迈拉图,丁小雪,李磊.SD对壳模型中的原子核相变:四极四极相互作用[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吕岩松,吴梵,张二.加肋凸型锥—环—柱结合壳模型试验研究[J].船舶力学.2019

[7].袁岑溪,杜天雪.壳模型中中心力不确定度和跨壳激发效应的初步研究(英文)[J].原子核物理评论.2018

[8].J.P.Draayer,K.D.Launey,A.C.Dreyfuss,T.Dytrych,G.H.Sargsyan.探索原子核结构的对称性主导无芯壳模型计算(英文)[J].原子核物理评论.2018

[9].丁小雪,罗延安,何秉承,潘峰,张宇.SD配对壳模型对质量数A~130区原子核的形状渡越研究(英文)[J].原子核物理评论.2018

[10].李洁,张宏战,任亮,李宏男,袁超林.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蜗壳模型试验中的应用[J].压电与声光.2019

论文知识图

(a)仿真所得焦耳热功率密度分布截面及直流耗散功率为12.75W时6mm器件的结...梁单元模型的计算结果拟二级动力学方程(a)复合微球(b)...两准中子带与104Zr带(2)能级...吸能结构局部刚度的动力学模型表征,...

标签:;  ;  ;  ;  ;  ;  ;  

壳模型论文_徐洪飞,黄章进,宋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