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向心性肥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向心性肥胖,心血管疾病,治疗
向心性肥胖论文文献综述
耿明凤,马淑梅[1](2019)在《向心性肥胖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肥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既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同时又是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为向心性肥胖心血管及代谢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研究向心性肥胖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对识别高危人群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心血管病学进展》期刊2019年03期)
[2](2017)在《如何应对“向心性肥胖”》一文中研究指出腰围和臀围的比值,当男性大于0.9,女性大于0.8的时候,可以被判断为"向心性肥胖"。减少刺激物的摄入这里所说的刺激物分为两种,一种就是大家普遍认识的,咖啡、绿茶等含有咖啡因的食物。压力大使激素分泌异常,而长期喝咖啡、浓茶等人为地增加肾上腺激素,使人长期处于压力环境下,有可能会导致激素调节失调,从而使脂肪的分布集中在腹部。腹型肥胖的人,下丘脑激素调节的反馈调节轴线是(本文来源于《中国粮食经济》期刊2017年12期)
郑婷[3](2017)在《我国中年人群向心性肥胖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聚集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我国中年人群向心性肥胖以及心血管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集聚性。方法:于2015年到2016年择取16组中年人群展开抽样调查,分析相关资料。结果:腰围越大,中年人群心血管疾病的检出率越高。结论:中年人群应当防治向心性肥胖,控制腰围。(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7年20期)
安艳华,马炳辰,王旭东[4](2017)在《2型糖尿病合并向心性肥胖的绝经后女性垂体功能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向心性肥胖的绝经后女性垂体功能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治疗的绝经后2型糖尿病(DM)患者74例,其中DM非肥胖患者41例,DM向心性肥胖患者33例,同时选取30例绝经后女性作为正常对照。检测叁组患者血糖、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IR)、垂体激素和外周类固醇水平等指标。结果 DM非肥胖组和DM向心性肥胖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DM非肥胖组和DM向心性肥胖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非肥胖组和DM向心性肥胖组患者HOMA-IR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DM向心性肥胖组患者HOMA-IR明显高于DM非肥胖组(P<0.05);DM向心性肥胖组患者地塞米松抑制后血皮质醇水平(F-DEX)为(11.40±1.32)μg/d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DM非肥胖组(P<0.05),而地塞米松(DEX)抑制率为(14.33±5.40)%,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DM非肥胖组(P<0.05);DM非肥胖组和DM向心性肥胖组患者卵泡刺激素(FSH)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DM向心性肥胖组患者FSH水平明显低于DM非肥胖组(P<0.05);DM非肥胖组和DM向心性肥胖组患者促黄体激素(LH)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DM非肥胖组和DM向心性肥胖组两组间L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向心性肥胖的绝经后女性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细胞功能受损,且有皮质醇的负反馈调节机制受损。(本文来源于《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期刊2017年09期)
张继红[5](2016)在《女性向心性肥胖与难控制哮喘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女性相关因素包括中心性肥胖与难控制哮喘的关联。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对象为18岁以上哮喘女性。研究采用结构化问卷调查研究对象基线特征、教育水平、并发症和疾病史。对研究对象机体和肺功能进行检测。采用3个标准评价哮喘控制情况:哮喘控制测试(ACT)、哮喘控制问卷(ACQ)和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结果一共有124例女性哮喘患者,根据ACT,ACQ和GINA标准,分别有57%,38%和21%患者哮喘是可控制的。31.5%的研究对象属于肥胖,根据锥削指数(CI),84%肥胖患者是向心性肥胖;依据腰围(WC),68%肥胖患者是向心性肥胖。哮喘的控制与患者年龄、教育、疾病持续时间或身体质量指数(BMI)无相关性,但根据ACQ和GINA标准,向心性肥胖与哮喘控制之间有显着关联。结论采取相关治疗仍不能控制哮喘的女性患者,向心性肥胖可能影响哮喘控制。(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6期)
夏方根,范颂,田海艳,卢新颖,邹茜[6](2016)在《泸州市35~69岁社区居民运动现状及对向心性肥胖的影响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泸州市35~69岁居民的运动现状及对向心性肥胖的影响,为预防和控制向心性肥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泸州市35~69岁社区居民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泸州市35~69岁社区居民参加运动57.5%,规律运动50.2%,随着年龄的增大,规律运动率逐渐升高(χ~2=50.4,P<0.05)。比较不同人群肥胖的患病率,跑步(62.3%)和打球的(50.0%)低于不运动的(73.9%)(χ~2=4.848、12.64,均P<0.05)。随着运动种数得分的升高,肥胖的患病率逐渐降低(χ2=6.5,P<0.05)。结论泸州市35~69岁居民的运动情况不容乐观,运动方式相对单一,跑步、打球和运动种类对向心性肥胖有影响,有关部门应加强社区居民合理运动的健康教育。(本文来源于《社区医学杂志》期刊2016年22期)
张翠彦,杨力[7](2015)在《针刺治疗对单纯性向心性肥胖内脏脂肪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超声测量内脏脂肪厚度(VFT)作为主要评价指标,观察针刺治疗单纯性向心性肥胖的效果。方法:收集单纯性向心性肥胖(胃肠实热型)患者6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采用单纯饮食和运动治疗方案治疗6个月,针刺组(32例)在前者基础上同时加用针刺治疗3个月(针刺脐周8穴为主,其中4个穴采用电针,隔日治疗1次)。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采用VFT、体质量指数(BMI)和腰围(WC)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在治疗6个月时,针刺组与对照组比较,VFT[(48.3±4.7)mm vs(51.5±6.5)mm]和WC[(85.9±4.3)cm vs(88.2±3.6)cm]均明显下降(P<0.05)。针刺组和对照组在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VFT、BMI和W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在运动和饮食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可以进一步减少VFT。VFT可以作为一种较为敏感的肥胖症治疗效果检测指标。(本文来源于《针刺研究》期刊2015年06期)
高玉霞,李首,张美琳,刘淑敏,赵丰廷[8](2015)在《天津市北辰区社区老年人腰围及向心性肥胖流行趋势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2011-2013年天津市北辰区社区老年人腰围平均水平,超重、肥胖及向心性肥胖检出率的变化情况。方法利用2011-2013年天津市北辰区果园新村街及双街镇≥60岁社区居民的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社区老年人3年间向心性肥胖的检出率最高,其次为超重及肥胖。超重的标化检出率呈逐年降低趋势(2趋势=7.99,P=0.005);肥胖的标化检出率于2012年有所下降,于2013年呈大幅度提高(2=186.39,P<0.001);向心性肥胖的标化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趋势=28.84,P<0.001)。2011-2013年男性腰围平均水平均高于女性,男性向心性肥胖的标化检出率均低于女性(均有P<0.05);3年间各年龄组人群的腰围平均水平均有所增长,60~岁年龄组增长幅度最大。各年龄组人群向心性肥胖的标化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均有P<0.05),于65~岁年龄组达到最大值。结论 3年间天津市北辰区社区老年人的腰围平均水平、肥胖以及向心性肥胖的检出率升高,因此应加强老年人群肥胖的防制工作,降低相关慢性疾病的发生率,提高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华疾病控制杂志》期刊2015年05期)
赵劭娟,吴晓瑛,李琴,周珊宇,刘涛[9](2015)在《吸烟量和多巴胺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向心性肥胖的关联及交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多巴胺受体(DRD1)基因多态性和吸烟量与向心性肥胖的关系,分析DRD1基因型对吸烟量和肥胖的关联是否存在修饰作用。方法以多级随机抽样方法,选择519名现在吸烟男性为调查对象,其中向心性肥胖者240名为病例组,腰围正常者279名为正常对照组,并调查两组人群的人口学特征及吸烟行为等信息,采集静脉血并采用改进的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improved multiple 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IMLDR)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型技术对DRD1上SNP位点rs4867798、rs265981和rs4532进行多态性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控制混杂因素后,分析吸烟量和DRD1基因多态性对向心性肥胖的主效应及相乘交互作用;基于相加模型进一步采用在线Excel计算相加交互作用指标,分析吸烟量和DRD1基因多态性对向心性肥胖的相加交互作用。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职业、文化程度、喝茶、规律运动和体质指数(BMI)在腰围正常组和向心性肥胖组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模型控制混杂因素后分析发现,吸烟量>15支/d者与向心性肥胖呈显着正关联(OR=2.57,95%CI:1.25~5.26),未发现有相乘交互作用。用相加模型分析发现,与每天吸烟量1~15支者且携带3个基因位点的突变型相比,每天吸烟量大于15支且基因型为野生型者与向心性肥胖显着正关联(OR=3.04,95%CI:1.01~9.17;OR=4.48,95%CI:1.27~15.83;OR=3.63,95%CI:1.13~11.74),每天吸烟量大于15支且携带rs4867798突变型者与向心性肥胖显着正关联(OR=2.40,95%CI:1.01~5.66)。根据相加模型的交互作用指标交互作用指数(S)、交互作用归因比(AP)和交互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RERI)分析,未发现每日吸烟量与DRD1基因3个位点的多态性对向心性肥胖有相加交互效应。结论吸烟量和DRD1基因与向心性肥胖有一定的关联。(本文来源于《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期刊2015年04期)
张向远,王静慧,翟梓淇[10](2014)在《针刺、低频电治疗仪治疗向心性肥胖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针刺、低频电治疗仪治疗向心性肥胖的效果。方法对60例向心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单纯针刺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通以低频电治疗仪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在向心性肥胖方面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低频电治疗仪治疗可提高向心性肥胖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4年25期)
向心性肥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腰围和臀围的比值,当男性大于0.9,女性大于0.8的时候,可以被判断为"向心性肥胖"。减少刺激物的摄入这里所说的刺激物分为两种,一种就是大家普遍认识的,咖啡、绿茶等含有咖啡因的食物。压力大使激素分泌异常,而长期喝咖啡、浓茶等人为地增加肾上腺激素,使人长期处于压力环境下,有可能会导致激素调节失调,从而使脂肪的分布集中在腹部。腹型肥胖的人,下丘脑激素调节的反馈调节轴线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向心性肥胖论文参考文献
[1].耿明凤,马淑梅.向心性肥胖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9
[2]..如何应对“向心性肥胖”[J].中国粮食经济.2017
[3].郑婷.我国中年人群向心性肥胖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聚集性[J].人人健康.2017
[4].安艳华,马炳辰,王旭东.2型糖尿病合并向心性肥胖的绝经后女性垂体功能变化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
[5].张继红.女性向心性肥胖与难控制哮喘的相关性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6].夏方根,范颂,田海艳,卢新颖,邹茜.泸州市35~69岁社区居民运动现状及对向心性肥胖的影响调查[J].社区医学杂志.2016
[7].张翠彦,杨力.针刺治疗对单纯性向心性肥胖内脏脂肪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5
[8].高玉霞,李首,张美琳,刘淑敏,赵丰廷.天津市北辰区社区老年人腰围及向心性肥胖流行趋势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5
[9].赵劭娟,吴晓瑛,李琴,周珊宇,刘涛.吸烟量和多巴胺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向心性肥胖的关联及交互作用[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
[10].张向远,王静慧,翟梓淇.针刺、低频电治疗仪治疗向心性肥胖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