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内异症论文-舒晓梅

子宫内膜内异症论文-舒晓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子宫内膜内异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microRNA,HOXA-10,HOXA-11

子宫内膜内异症论文文献综述

舒晓梅[1](2017)在《内异症不孕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mir-29c、mir-200a、mir-145表达量及下游分子的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内异症不孕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mir-29c、mir-200a、mir-145表达量并分析下游分子。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不孕的女性患者作为研究的不孕组、同期因男方因素所致不孕的女性患者作为研究的对照组。收集子宫内膜组织并检测mir-29c、mir-200a、mir-145、HOXA-10、HOXA-11及下游分子、黏附分子的表达量。结果:不孕组患者子宫内膜组织组织中mir-29c、mir-200a、mir-145的表达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不孕组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HOXA-10、HOXA-11、整合素αvβ3、IGFBP-1、CD44V6、N-cadherin、FAK的mRNA表达量均显着低于对照组且与mir-29c、mir-200a、mir-145的表达量呈负相关,E-cadherin、FUT4的mRNA表达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且与mir-29c、mir-200a、mir-145的表达量呈正相关。结论:内异症不孕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高表达的mir-29c、mir-200a、mir-145能够调节HOXA-10、HOXA-11及下游分子、黏附分子的表达并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19期)

邓婷[2](2016)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对Ⅰ~Ⅱ期内异症相关不孕自然妊娠的预测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EFI)评分对Ⅰ~Ⅱ期内异症相关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自然妊娠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建省妇幼保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EFI评分,随访术后妊娠结局。使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包分析术后不同时期的自然妊娠率、EFI评分与术后累积自然妊娠率的关系、术后累积自然妊娠率的影响因素,评价EFI评分对术后自然妊娠的预测价值。结果:(1)253例完成随访,随访率93.4%(253/271)。术后自然妊娠124例,妊娠率49%(121/253)。其中,术后6月内妊娠72例(28.5%);术后7~12月妊娠27例(10.7%);术后13~24月妊娠23例(9.1%);术后25~36月妊娠2例(0.8%)。术后6月内妊娠率与7~12月妊娠率相比,术后12月内妊娠率与12月后妊娠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EFI评分0~3分、4分、5分、6分、7~8分、9~10分组的术后累积妊娠率分别为0、28.6%、41.7%、35.1%、44.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FI评分与累积妊娠率呈正相关(RR=1.243,P<0.001)。(3)年龄、不孕年限与累积妊娠率呈负相关(RR=0.949、0.839,均P<0.01);继发不孕者累积妊娠率高于原发不孕者(55.2%VS 40.9%,P<0.05);r-AFSⅠ期与Ⅱ期的累积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EFI评分预测术后12月自然妊娠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19(95%置信区间0.548~0.690,P=0.001)。临界值为7.5分,其预测的敏感度为67.7%,特异度为48.7%。结论:(1)内异症相关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的最佳妊娠时机为术后12月内。(2)累积自然妊娠率与EFI评分呈正相关,与年龄、不孕年限呈负相关,继发不孕者累积自然妊娠率高于原发不孕者。(3)EFI评分对于Ⅰ~Ⅱ期内异症相关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自然妊娠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对于EFI≥8分者,术后可积极尝试自然妊娠,积极试孕12月后若仍未妊娠,则建议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但对于年龄>35岁、不孕年限长、原发不孕者,应酌情缩短试孕时间至术后6月;对于EFI<8分者,则偏向直接行IVF-ET为宜;EFI≤4分者,不建议期待自然妊娠。(本文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期刊2016-12-01)

裴芳利[3](2016)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证型与内异症性不孕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1.通过统计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证型与患者年龄、痛经、月经异常、手术r-AFS分期、生育指数评分(EFI)、输卵管最小功能评分(LF)、内异病灶评分、盆腔粘连评分及不孕类型的关系,探讨中医证型与内异症性不孕流行病学资料的相关性,为临床病证合参、辨证施治提供理论依据,为中医证型的基础化、客观化研究提供参考;2.通过比较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同证型术后妊娠率、妊娠时间、痛经及月经异常的改善情况,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证型与腹腔镜保守治疗术后中医药辨治疗效的相关性,为临床医师制定不同证型内异症患者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为中西医综合性治疗提供指导。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回顾性研究法及电话随访形式,对2009年1月至2015年4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住院行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经手术及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且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752例患者,逐一复习病历资料整理并进行随访调查。收集整理患者的中医证型、年龄、主诉、不孕年限、不孕类型、月经史、痛经情况、术中内异病灶评分、粘连评分、输卵管功能评分、r-AFS分期、生育指数评分、术中巧囊大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内异症类型等资料,整理及填写病例观察表。并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收集整理患者术后治疗方式,术后一般健康状况,详细记录患者的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痛经情况、月经的期量色质情况,妊娠与否及妊娠时间,整理并填写病例调查表。以上资料建立Excel数据库,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分析统计。证型分布采用描述性分析法,计量资料采用x土s表示,本研究中计量资料均为偏态分布资料,采用非参数独立样本秩和检验,重复测量资料采用配对秩次检验及差值的非参数独立样本检验法;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妊娠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本课题对75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患者进行调研发现,本病主要有“肾虚血瘀、气滞血瘀、痰瘀互结、湿热瘀阻、气虚血瘀”五个证型,另见“寒凝血瘀、脾肾两虚血瘀、肝郁脾虚血瘀、肾虚肝郁血瘀”四个证型,但所占比例较少。与权威文献着作中出现的证型有相似之处,其中以肾虚血瘀型最为常见,其次为气滞血瘀型,岭南地区痰瘀互结型及湿热瘀阻型较文献报道中较高,而典型的寒凝血瘀型仅占1.73%,这与岭南地区气候特点密切相关。且所有证型均见血瘀之象,与血瘀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基本病理相符合,从本课题研究结果可知,血瘀的产生与肝脾肾叁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而肾虚、气滞、痰浊、湿热、气虚、寒凝、脾虚等均为瘀血产生的致病因素。2.本病以25~40岁为高发年龄,占总例数的94.41%,其中25~34岁者占80.34%,在不同年龄段中医证型分布有显着性差异,29~34岁段及35~40岁段以肾虚血瘀型居多,25~28岁段以气滞血瘀型所占比例较高,与其它各证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可表现为难治性不孕、痛经、月经异常、盆腔包块、慢性盆腔痛等多种形式,其中不孕为临床最常见的就诊原因,纳入的752例内异症患者中640例以不孕为主诉入院,占总例数的85.11%。而本研究中内异症患者月经以正常者居多,异常者仅占32.45%;以无痛经者居多,痛经者占43.75%,重度痛经者仅占2.13%,可见导致不孕仍是内异症临床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4.本课题对不同证型组患者原发性不孕及继发性不孕构成比进行统计发现,不孕类型与中医证型分布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临床中各证型组患者均可伴见月经异常,是否合并月经异常及月经异常的严重程度在不同证型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4例月经异常患者中,以肾虚血瘀型月经异常最为多见、月经积分最高,与其它各证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329例合并痛经的患者中,以痰瘀互结型合并痛经比例稍高,占同证型患者的57.6%,其次为湿热瘀阻型,不同患者痛经积分也不尽相同,以痰瘀互结型及湿热瘀阻型患者痛经积分稍高,但各证型组患者否合并痛经及痛经严重程度经统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对752例受试对象进行内异病灶评分、盆腔粘连评分及r-AFS分期,发现内异病灶最高分为46分,共1例,最低分为1分,共134例,平均分为8.31 土 11.67分,不同证型组间内异病灶评分无显着性差异(P>O.05)。粘连最高分为104分,共5例,最低分为0分,共206例,平均分为16.62±22.65分。752例受试对象盆腔无粘连者仅占27.39%,多数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与文献报告中子宫内膜异位症约80%的患者存在或多或少的输卵管问题与盆腔问题结果相一致。盆腔粘连患者中以湿热瘀阻型粘连评分较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FS术中分期在Ⅰ期、Ⅱ期、Ⅲ、Ⅳ期患者间比例相当,在不同证型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期患者均以肾虚血瘀型最多,占总例数的44.28%,其次为气滞血瘀型,占总例数的29.65%。8.内异症患者LF以高分者居多,8分者占总比例的26.86%,7分者占总比例的12.63%,6分者占总比例的21.14%,5分者占总比例的11.57%,4分者占总比例的12.63%,LF低分者所占比例较少,3分者占总比例的3.72%,2分者占总比例的8.91%,1分者占总比例的1.20%,0分者占总比例的1.33%,平均分为5.69分。根据LF对妊娠影响的不同及EFI评分标准中LF分段方法,将其分为0~3分段、4~6分段、7~8分段叁个级别。LF以4~6分段者所占比例最高共341例,占45.34%,其次为7~8分段共297例,占39.49%,0~3分者较少,占15.16%。对不同LF分值段中医证型分布进行比较,发现各分值段均以肾虚血瘀型例数最多,其次为气滞血瘀型,二者与余五组证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EFI平均分为7.90分,最低分为2分,共3例,占0.40%,最高分为10分,共92例,占12.23%,患者EFI集中在8分、9分的患者居多,分别占总例数的26.06%及27.26%,其次为7分者,占17.69%,6分、5分、4分、3分患者分别占9.84%、3.85%、2.53%、0.13%。按EFI对患者生育能力影响的不同,将其分为0~4分组及5~10分组,后者共729例,占总例数的96.94%。通过比较不同EFI分值段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发现,各分值段患者均以肾虚血瘀型为主,其次为气滞血瘀型,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患者术后6个月及12个月痛经症状积分明显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组痛经症状积分较术后6个月组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组患者术后6月、术后12月痛经症状积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月较术后6个月痛经症状积分显着下降(P<0.05)。不同证型组间痛经症状积分差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互结型、湿热瘀阻型差值较其它各证型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证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患者术后6个月及12个月患者月经积分明显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组月经积分较术后6个月组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组患者术后6月、术后12月月经积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月较术后6个月显着下降(P<0.05)。不同证型组间月经积分差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虚血瘀型差值最高,其次为气滞血瘀型,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它各证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证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752例患者中共446例妊娠,术后累计妊娠率为59.31%,按妊娠时间不同分组比较,发现术后6个月内共255例患者妊娠,累计妊娠率为57.17%,术后6个月至术后12个月126例患者妊娠,累计妊娠率为28.3%,术后1年以上累计妊娠率仅14.57%,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段均以中以肾虚血瘀型及气滞血瘀型妊娠率较高,但经统计不同证型间术后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以妊娠与否作为影响结局,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对不同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患者在年龄、LF评分、EFI评分、不孕年限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既往手术史、不孕类型、异位病灶评分、粘连评分、内异病灶类型、r-AFS分期、中医辨证分型及是否痛经、是否合并月经异常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统计学意义的4个影响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输卵管功能(LF)、生育指数(EFI)为术后妊娠的保护性因素,二者评分高者,术后妊娠率升高。而患者年龄、不孕年限,经过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考虑某些变量间存在相关性。研究结论:1.瘀阻冲任胞宫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基本病机,血瘀的产生与肝脾肾叁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而肾虚、气滞、痰浊、湿热、气虚、寒凝、脾虚等均为瘀血产生的致病因素。本病主要有“肾虚血瘀、气滞血瘀、痰瘀互结、湿热瘀阻、气虚血瘀”五个证型,另见“寒凝血瘀、脾肾两虚血瘀、肝郁脾虚血瘀、肾虚肝郁血瘀”四个证型,但所占比例较少,与权威文献着作中出现的证型有相似之处,其中以肾虚血瘀型最为常见,其次为气滞血瘀型。2.中医药可显着改善内异症患者月经异常及痛经症状,提高患者临床妊娠率,但不同证型调经止痛效果不一,肾虚血瘀型及气滞血瘀型调经效果更好,而痰瘀互结型及湿热瘀阻型止痛收效较佳。3.不孕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的重点及难点,内异症性不孕患者以术后6个月为受孕黄金时期,术后当结合患者病情,积极予个体化助孕措施以提高患者妊娠率。其中LF评分及EFI评分对预测患者术后自然受孕力有重要指导意义,二者评分高者,术后妊娠率高;而r-AFS分期、中医证型与术后妊娠情况无明显相关性,对术后生育力预测价值有限。4.本病多发于育龄期妇女,不同年龄段中医证型分布不同,不同证型月经异常情况有别,临床当结合患者年龄及证型的不同遣方用药各有侧重;但中医证型与内异症性不孕的类型、是否合并痛经及痛经严重程度、内异病灶评分及盆腔粘连评分、LF评分、EFI评分、r-AFS及术后临床妊娠率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16-05-01)

陈丽娟[4](2016)在《子宫内膜内异症术后米非司酮与GnRH-a后续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及目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主要发病人群为育龄期女性,发病率大约为5%~10%。子宫内膜异位症虽是良性疾病,却有恶性肿瘤相似的种植及转移能力,故容易复发及侵袭。其主要临床症状为:疼痛及不孕,严重影响了绝大妇女的生活。但是仅只有一半的女性能得到疼痛缓解。术后易复发增加了妇女的手术次数及不孕的概率,怎样解决这一问题是所有妇科医师的一大难题。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目前常用的、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保守性术后应用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米非司酮、达那唑、GnRH-a、孕叁烯酮、孕激素、口服避孕药等,但是上述各种药物的具体疗效及副作用及对激素水平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本文主要是想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来研究米非司酮及GnRH-a类药物对于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安全性的,为以后的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研究方法:检索Pub Med数据库、Medline数据库、Embase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OVID数据库,检索自建库到2015年12月份之间发表的所有文献,并根据本研究所提出的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共选出7篇有效文献,1篇英文文献,6篇中文文献,统计805例患者,然后分为叁组,实验一组为保守性术后给予米非司酮治疗、实验二组为保守性术后给予GnRH-a治疗,对照组为保守性手术术后未给予任何药物治疗,提取纳入研究中的各组数据,利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根据本研究所述的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7篇文献,都为随机对照实验,其中中文6篇,英文1篇。Meta分析结果示:1术后联合应用米非司酮与单纯手术相比,在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复发率、再次妊娠率上得出的结果分别是RR=0.31,95%CI(0.22,0.44),P<0.00001、RR=0.31,95%CI(0.22,0.44),P<0.00001、RR=0.37,95%CI(0.25,0.55),P<0.00001、RR=1.34,95%CI(0.77,2.33),P>0.29。2术后联合应用GnRH-a与单纯手术相比,在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复发率、再次妊娠率上得出的结果分别是RR=0.24,95%CI(0.14,0.41),P<0.00001、RR=0.24,95%CI(0.14,0.41),P<0.00001、RR=0.26,95%CI(0.16,0.42),P<0.00001、RR=2.59,95%CI(1.54,4.44),P=0.00005。3术后应用米非司酮与术后应用GnRH-a相比,在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复发率、再次妊娠率上得出的结果分别是RR=0.99,95%CI(0.92,1.08),P=0.89;RR=1.25,95%CI(0.73,2.12),P=0.42;RR=1.50,95%CI(0.87,2.58),P=0.14;RR=0.53,95%CI(0.40,0.71),P<0.001,综上得出的结果为术后应用药物治疗疗效的显着优于单纯手术组,但是,两组药物在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疗效上没有太大的区别,术后应用GnRH-a后妊娠率都高于米非司酮组和单纯手术组。4术后应用米非司酮与GnRH-a治疗后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示:E2,MD=71.52,95%CI(68.53,74.51),P<0.00001;FSH,MD=3.51,95%CI(3.36,3.65,P<0.00001;LH,MD=4.56,95%CI(4.36,4.75),P<0.00001;PRL,MD=9.08,95%CI(-11.05,29.20),P=0.350。说明GnRH-a在对E2、FSH、LH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米非司酮,但是对PRL的影响两者没有太大的区别。5在术后药物治疗中,未发现有患者再次行手术治疗,但是在单纯手术组中,发现有8%的患者行再次手术,说明术后应用药物治疗能明显再次手术的概率。6米非司酮组和GnRH-a组对骨密度影响的Meta分析如下:MD=0.07,95%CI(0.07,0.07),P<0.00001。说明,GnRH-a的对骨密度的抑制强度高于米非司酮组。7在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中,米非司酮不良反应较轻,无低雌激素表现,不需反向添加治疗,胃肠道反应症状都不算严重,阴道不规则流血者多,通过调节剂量可以控制;GnRH-a不良反应较重,大多数都有低雌激素综合症表现,需反向添加治疗。两者都对肝功有影响,不需要特殊处理。长期使用米非司酮的患者中,子宫内膜呈现增生期变化和单纯性增生,需警惕内膜病变,尤其对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有子宫内膜病变高风险的患者慎用。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手术术后应用米非司酮和GnRH-a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减少再次手术次数,两者都没有明显的疗效区别。GnRH-a相对于米非司酮更能提高术后妊娠率,对E2、FSH、LH水平和骨密度的抑制作用更强,但是两者在PRL上没有太大的区别。GnRH-a在肝功能、胃肠道的影响要低于米非司酮。长期使用米非司酮更需要警惕子宫内膜病变。相对于GnRH-a来说,米非司酮副作用少,价廉,更能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广泛使用。对于有生育要求或子宫内膜病变高风险的患者应用GnRH-a为宜。(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6-04-01)

王海燕[5](2014)在《腹腔镜术后联合Gn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内异症复发相关因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联合使用与不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releasing-hormone agonist,GnRHa)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2年6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科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同时伴或不伴有其他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220例患者,随访截至到2014年6月,所有患者随访时间均满2年,共完成随访180例,失访率18.18%。所有患者均按照1985年美国生育协会r-AFS修正标准进行分期,其中临床分期为Ⅰ-Ⅱ期的患者共66例,Ⅲ-Ⅳ期患者共114例。按照术后是否使用GnRHa及使用周期的长短分为单纯手术组(90例),GnRHa3个月组(54例)以及GnRHa6个月组(36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症状缓解率及改善率、复发率以及不孕患者的妊娠率。同时,将研究对象中术后复发与未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影响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①单纯手术组术前有疼痛症状者为66例,无疼痛症状者24例。GnRHa3月组术前有疼痛症状患者42例,无疼痛症状者12例。GnRHa6月组术前有疼痛症状者30例,无疼痛症状者6例。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单纯手术组的疼痛症状缓解率为38.9%,改善率为61.1%;GnRHa3月组缓解率为52.4%,改善率为47.6%:GnRHa6月组缓解率为73.3%,改善率为26.7%。GnRHa6月组的缓解率及改善率与单纯手术组及GnRHa3月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nRHa3个月组与单纯手术相比较,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缓解率升高,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②单纯手术组术后复发者16例,总复发率为17.8%,术后第1年复发率为11.1%,术后第2年复发率为6.6%,复发时间平均为13.26±3.12月;GnRHa3月组术后复发者6例,总复发率为11.1%,术后第1年复发率为5.6%,术后2年复发率为5.6%,复发时间平均为14.74±2.39月;GnRHa6月组术后复发者2例,总复发率为5.6%,术后1年复发率为2.7%,术后第2年复发率为2.7%,复发时间平均为18.47±4.85月。GnRHa3月组与单纯手术组的总复发率、术后第1、2年复发率及平均复发时间上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GnRHa6月组总复发率、术后第1、2年的复发率及平均复发时间与单纯手术组及GnRHa3月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单纯手术组不孕患者39例,术后妊娠者12例,总妊娠率为30.8%,术后第1年妊娠率为17.9%,术后第2年妊娠率为12.8%;GnRHa3月组不孕患者共33例,术后妊娠者10例,总妊娠率为30.3%,术后第1年妊娠率为12.1%,术后第2年妊娠率为18.2%;GnRHa6月组不孕患者共12例,术后妊娠者5例,总妊娠率为41.6%,术后第1年妊娠率为16.7%%,术后第2年妊娠率为25.0%;GnRHa6个月组、单纯手术组及GnRHa3个月组叁组两两比较,术后总妊娠率、术后第1年妊娠率,术后第2年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180例研究对象发生术后复发者共24例,未复发者156例。通过对临床资料的单因素分析发现,复发者与未复发者相比较,在宫腔手术操作史、既往内异症手术史、囊肿侧别(双侧)、术后使用抗EMS药物(GnRHa),术后妊娠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初潮年龄、初次生育年龄、术前孕产次、术前使用抗内异症药物、术前CA-125数值、病程、痛经、r-AFS分期、内异症类型、囊肿直径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宫腔手术操作史、内异症手术史、囊肿侧别3个指标均为内异症复发的危险性因素,而术后使用抗Ems药物(6个月GnRHa)及术后妊娠是内异症复发的保护性因素。结论:1.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联合使用GnRHa6个月能有效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预防术后复发,延迟复发时间,但对于提高内异症不孕患者的术后妊娠率无明显影响。2.既往内异症手术史、既往宫腔操作手术史,病变侧别(双侧)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性因素。临床上对于有复发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加强随访,并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术后妊娠是内异症术后复发的保护性因素。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无论是否伴有不孕,均应争取在术后尽快妊娠,必要时可选择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增加妊娠几率。(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4-09-10)

卢亦彬[6](2014)在《“内异症方”治疗肺部子宫内膜异位症1则》一文中研究指出肺部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上较为罕见,容易误诊,西医保守治疗疗效不确切,不良反应大,手术治疗为有效的方法,但切除病灶保留生育功能易复发,行子宫或附件切除则影响生育功能。笔者自拟内异症方治疗肺部子宫内膜异位症1则,兹介绍如下。1病历摘要庄某,女,29岁。2012年11月19日初诊。经期咯血10个月。患者每于月经第3日咯1~2口血,色鲜红,出血能自止,无咳嗽、咳痰、胸痛、胸闷、发热、(本文来源于《江苏中医药》期刊2014年09期)

张国瑞[7](2014)在《子宫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临床特点及与内异症关系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子宫内膜异位症在组织学上是一种良性疾病,但却有局部浸润、远处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的表现,并且内异症组织可发生恶变。内异症恶变相关肿瘤包括多种病理类型,最常见的是腺癌(70%)和肉瘤(12%),Higashiura等将内异症恶变相关肿瘤分为以下几种(1)卵巢上皮性肿瘤,以子宫内膜样癌、透明细胞癌为主;(2)其它苗勒氏管肿瘤;(3)肉瘤,以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腺肉瘤为主。目前内异症病灶腺上皮细胞恶变与卵巢癌的关系方面已有较多的文献报道,内异症病灶子宫内膜间质细胞恶变与子宫肉瘤的关系的研究少见,它的临床特点、病理表现、预后因素尚不清楚。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可发生于子宫外组织,现有两种理论解释其成因,一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恶变形成,另一是由盆腔间皮原始苗勒氏细胞恶变形成。研究子宫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有助于加深对子宫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来源、及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关系的理解。研究目标探索子宫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特点及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2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接受手术的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的资料,(1)按照病变部位将其分为两组:子宫起源的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组和子宫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组,比较两组的临床和病理特点,(2)根据是否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将子宫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分为两组:合并内异症的子宫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组和不合并内异症的子宫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组,比较两组的临床和病理特点。结果与子宫起源的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相比,子宫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有以下特点:(1)临床表现不同,盆腔包块占多数(45.5%,P=0.010),异常阴道流血少见;(2)术前血清CA125水平相当;(3)诊断时FIGO分期期别较晚(P<.001);(4)更易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36.4%vs9.3%,P=0.031);(5)病理亚型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无明显区别。子宫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中,合并内异症组与不合并内异症组相比,两者在年龄、月经状态、术前CA125水平、病理分型、分期、免疫组化特点方面无明显区别,合并内异症组中CA125异常患者的比例可能更高。结论与子宫起源的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相比,子宫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临床表现不同,合并内异症的比例较高,但其病理分型及免疫组化并无区别。提示子宫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起源可能与内异症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4-04-13)

赵雅男,王文涛,韩博炜,洪顺家,陈月琴[8](201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微小RNA的表达及其作为内异症检测标记物的潜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微小RNA(miRN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与非内异症者血清中的差异表达,探讨其作为内异症无创性临床检测标记物的潜在可能。方法 1.随机选取10例内异症患者及10例非内异症对照患者,抽取其血清分别等量混合,形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样本各1例,采用TaqMan MicroRNA Array的方法进行高通量分析,检测间2组间共765种miRNAs的表达情况。2.对高通量分析中表达差异明显的miRNAs,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内分泌会场(妇科内分泌学组、绝经学组、计划生育学组)论文汇编》期刊2012-11-02)

肖婷婷,白延青[9](2012)在《HOXA10在子宫内膜组织周期性表达与内异症不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比较正常女性在位子宫内膜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内异症)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HOXA10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探讨HOXA10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其相关不孕发病中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所有在宁大附院就诊,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肿瘤会场(妇科肿瘤学组、妇科病理学组)论文汇编》期刊2012-11-02)

李晓燕,冷金花,郎景和[10](2012)在《NGF及其受体trkA及p75NTR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及其与内异症疼痛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受体trkA、p75NTR的表达,探讨上述因子与内异症疼痛的关系。方法:选择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并进行了腹腔镜手术的2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组,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0例作为对照组(B组),收集上述患者分泌期在位子宫内膜。根据患者有无痛经,分为内异症疼痛组(A1组,18例)及内异症非疼痛组(A2组,10例)。采用免疫组化比较各组病灶中NGF及其受体trkA、p75NTR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痛经的关系。结果:各组在位内膜腺上皮中NGF的表达显着高于间质(P<0.05);内异症疼痛组腺上皮NGF表达较非疼痛组明显升高(359.9±18.7 vs 201.3±34.3,P<0.05)。p75NTR主要在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表达;内异症组明显高于非内异症组(58.8±21.1、22.5±16.1 vs 0,P<0.05);内异症疼痛组较非疼痛组p75NTR表达明显升高(58.8±21.1 vs 22.5±16.1,P<0.05)。trkA在非内异症组子宫内膜间质中表达明显高于腺上皮(P<0.05);在内异症组腺上皮中,trkA的表达较非内异症组明显增高(P<0.05);trkA的表达量与内异症患者疼痛无关。结论:p75NTR可能参与内异症的发病,NGF及其受体p75NTR在在位内膜中的表达与患者疼痛相关,表明其可能参与了内异症疼痛发病机制。(本文来源于《现代妇产科进展》期刊2012年06期)

子宫内膜内异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EFI)评分对Ⅰ~Ⅱ期内异症相关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自然妊娠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建省妇幼保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EFI评分,随访术后妊娠结局。使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包分析术后不同时期的自然妊娠率、EFI评分与术后累积自然妊娠率的关系、术后累积自然妊娠率的影响因素,评价EFI评分对术后自然妊娠的预测价值。结果:(1)253例完成随访,随访率93.4%(253/271)。术后自然妊娠124例,妊娠率49%(121/253)。其中,术后6月内妊娠72例(28.5%);术后7~12月妊娠27例(10.7%);术后13~24月妊娠23例(9.1%);术后25~36月妊娠2例(0.8%)。术后6月内妊娠率与7~12月妊娠率相比,术后12月内妊娠率与12月后妊娠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EFI评分0~3分、4分、5分、6分、7~8分、9~10分组的术后累积妊娠率分别为0、28.6%、41.7%、35.1%、44.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FI评分与累积妊娠率呈正相关(RR=1.243,P<0.001)。(3)年龄、不孕年限与累积妊娠率呈负相关(RR=0.949、0.839,均P<0.01);继发不孕者累积妊娠率高于原发不孕者(55.2%VS 40.9%,P<0.05);r-AFSⅠ期与Ⅱ期的累积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EFI评分预测术后12月自然妊娠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19(95%置信区间0.548~0.690,P=0.001)。临界值为7.5分,其预测的敏感度为67.7%,特异度为48.7%。结论:(1)内异症相关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的最佳妊娠时机为术后12月内。(2)累积自然妊娠率与EFI评分呈正相关,与年龄、不孕年限呈负相关,继发不孕者累积自然妊娠率高于原发不孕者。(3)EFI评分对于Ⅰ~Ⅱ期内异症相关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自然妊娠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对于EFI≥8分者,术后可积极尝试自然妊娠,积极试孕12月后若仍未妊娠,则建议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但对于年龄>35岁、不孕年限长、原发不孕者,应酌情缩短试孕时间至术后6月;对于EFI<8分者,则偏向直接行IVF-ET为宜;EFI≤4分者,不建议期待自然妊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子宫内膜内异症论文参考文献

[1].舒晓梅.内异症不孕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mir-29c、mir-200a、mir-145表达量及下游分子的评估[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

[2].邓婷.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对Ⅰ~Ⅱ期内异症相关不孕自然妊娠的预测价值[D].福建医科大学.2016

[3].裴芳利.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证型与内异症性不孕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

[4].陈丽娟.子宫内膜内异症术后米非司酮与GnRH-a后续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D].吉林大学.2016

[5].王海燕.腹腔镜术后联合Gn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内异症复发相关因素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4

[6].卢亦彬.“内异症方”治疗肺部子宫内膜异位症1则[J].江苏中医药.2014

[7].张国瑞.子宫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临床特点及与内异症关系的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14

[8].赵雅男,王文涛,韩博炜,洪顺家,陈月琴.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微小RNA的表达及其作为内异症检测标记物的潜能[C].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内分泌会场(妇科内分泌学组、绝经学组、计划生育学组)论文汇编.2012

[9].肖婷婷,白延青.HOXA10在子宫内膜组织周期性表达与内异症不孕的研究[C].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肿瘤会场(妇科肿瘤学组、妇科病理学组)论文汇编.2012

[10].李晓燕,冷金花,郎景和.NGF及其受体trkA及p75NTR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及其与内异症疼痛的关系[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2

标签:;  ;  ;  ;  

子宫内膜内异症论文-舒晓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