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群论文-康争春,鄂继福,徐晓东,王颢,于恩达

基因群论文-康争春,鄂继福,徐晓东,王颢,于恩达

导读:本文包含了基因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结肠肿瘤,基因突变,预后,生物标志物

基因群论文文献综述

康争春,鄂继福,徐晓东,王颢,于恩达[1](2019)在《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的结肠癌预后相关突变基因群的挖掘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筛选结肠癌显着差异表达进而显着影响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基因突变群。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结肠癌单核苷酸突变数据和表达谱数据,在R 3.5.0环境下,利用wilcoxon秩和检验法筛选单核苷酸突变后表达显着差异的基因,利用survival程序包筛选单核苷酸突变后显着影响生存预后的基因,最后将两者结果取交集,为突变后表达水平有显着性差异合并生存率有显着差异的基因。对该基因群进行瀑布图可视化,分析其主要突变类型、突变影响、突变和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性。结果共发现42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基因,包括MBD6,BCR,ZNF407,ZC3H18等,主要突变类型为错义突变,部分突变基因和TNM分期、性别相关。结论挖掘结肠癌显着差异表达合并生存率显着差异的突变基因,有助于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结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基因突变群,从而从整体上把控基因突变群对结肠癌发生、发展、转归的影响,并为将来的调控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有可能作为结肠癌预后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应用于临床。(本文来源于《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师乾凯,范慧霞,顾文源,侯林杉,左玉柱[2](2019)在《猪博卡病毒G1基因群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双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建立同时快速定量检测猪博卡病毒(PBoV) G1基因群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方法,本研究参照GenBank登录的PBoV的NP1基因和PEDV的M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了引物和探针,经优化反应条件后,建立了能够同时检测PBoV G1基因群和PEDV的双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与PCV2、PRV、PDCoV、PRoV和TGEV无交叉反应,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PBoV、PEDV的质粒标准品检测下限分别为21.8拷贝/μL和31.7拷贝/μL;且组内、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4%,重复性好。应用本实验建立的方法对2017年5月~2018年8月,河北省部分地区采集的142份仔猪腹泻样品检测结果显示,PBoV G1阳性率为18.3%(26/142),PEDV阳性率为62.7%(89/142),其中PBoV G1与PEDV共感染率为10.6%(15/142),该方法优于常规PCR方法。本研究建立的双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对PBoV和PEDV的准确检测、病原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高吟,黄新祥,顾国平,张立红,朱雯[3](2016)在《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基因群检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基因群和合理用药的相关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7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感染阳性患者217例,进行PCR基因序列的分析;记录用药情况和预后,对基因群和联合用药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67株扩增出OXA-23型引物预期长度产物;169株扩增出OXA-51(66)型引物预期长度产物;预后与是否联合用药做交叉表显示,预后和联合用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基因群OXA-51(66)的阳性与阴性表达,检测其基因序列对于临床联合用药具有一定的提示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期刊2016年16期)

陈火姬[4](2016)在《福建省叁明沙县医院健康人群TTV1-5基因群分布情况》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福建省叁明沙县医院健康人群输血传播病毒(TTV)的感染情况方法:准备212名健康人群健康人群者血浆。使用UTR和G1-G5群特异性巢式PCR,检测血浆中TTV的UTR-DNA以及5种基因群的DNA。将1-5群部分PCR阳性产物(每1群各两份)进行核酸序列测定,并与15种已定群别的TTV代表株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统计学方法:使用卡方检验(X~2)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使用改良UTR-PCR方法测定,健康人群者TTV感染率为95.3%(212/212),(2)使用群特异性PCR检测TTV,G4群TTV感染率最高,为52.0%(105/212),然后依次为G5:39.1%(79/212),G3:32.7%(66/212),G1:25.7%(52/212),G2:8.4%(17/212)。)。结论:TTV易发生混合群感染,即同一个实验对象可以检测出不同种属于不同群TTV感染。部分阳性产物所测的核酸序列与TTV病毒代表株的核酸序列进行比较分析,认为TTV分群PCR测定是一种可行的TTV感染率检测手段。(本文来源于《家庭医药.就医选药》期刊2016年08期)

王坤明,陈佳璐,柯明月,高亚色,林炜[5](2016)在《思明区2013—2015年诺如病毒聚集性胃肠炎基因群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思明区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诺如病毒聚集性胃肠炎事件分布情况及诺如病毒基因群分布特征。方法对思明区聚集性胃肠炎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生物样本,并对诺如病毒核酸进行实验室确诊、基因分群,分析确诊病例基因群分布特征。结果思明区2年内共报告18起诺如病毒聚集性胃肠炎事件,其中GⅠ群感染1起,GⅡ群感染14起,GⅠ+GⅡ群混合感染3起。共检测生物样本127例,实验室确诊84例。事件主要发生在学校,以GⅡ群为主,GⅡ群阳性占比远高于餐饮场所;秋冬季高发;0~17岁组GⅡ群占比较高;男女均以GⅡ群为主。结论思明区诺如病毒聚集性胃肠炎事件主要分布在学校,秋冬季高发;均以GⅡ群诺如病毒感染为主,且存在GⅠ+GⅡ混合感染;年龄组间、暴露场所间确诊病例病毒基因群分布不同。(本文来源于《海峡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6年01期)

李晓雯[6](2015)在《绵羊多胎性状候选基因群及其互作效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绵羊的产羔数性状属于阈性状,受包括主效基因在内的众多基因控制。目前,国内外学者已对影响绵羊产羔数众多基因的单基因效应进行了大量的分析,但仍未对其它少数候选基因以及众多候选基因之间的互作效应进行深入研究。因此,本研究以湖羊(171只)、小尾寒羊(54只)和杜泊羊(47只)共272只绵羊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对影响绵羊产羔数性状众多候选基因的单基因效应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揭示基因互作效应,并对产羔数与母羊体重性状表型负相关的遗传机制进行探索。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采用混合DNA池法,利用飞行时间质谱生物芯片系统(Sequenom MassArray)对绵羊B4GALNT2和Zar1基因的遗传变异进行分析。(2)利用飞行时间质谱生物芯片系统,对影响绵羊产羔数的17个主要候选基因(FecB、GDF9、MTNR1A、ESR、RBP4、PRL、PRLR、FecXL、INHA、INHBA、BMP4、FSH-β、IGF-1、IGF-2、PGR、RXRG、Zar1)中的20个重要SNPs与产羔数的单独效应进行分析。(3)对影响绵羊产羔数的17个主要候选基因中的20个重要SNPs与产羔数的互作效应进行了分析。(4)对17个候选基因中重要SNPs与母羊体重性状关联性进行分析。以上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对绵羊B4GALNT2全基因进行扫描,未发现任何变异。在绵羊Zar1基因上首次发现两个多态位点(T5071C、T5138C),均构成3种基因型。在湖羊、小尾寒羊和杜泊羊中,2个位点的基因型相同。优势基因型均为CT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48、0.51、0.57;优势等位基因均为T,基因频率分别为0.64、0.55、0.65。PIC结果(0.35、0.37、0.35)显示群体均为中度多态;He结果(0.46、0.50、0.46)显示群体均为中高度杂合状态;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1.85、2.00、1.84;?2检验叁种群体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与绵羊经济性状关联分析显示该位点叁种基因型对绵羊所有生产性状影响均不显着(p>0.05)。(2)对叁个绵羊群体的17个候选基因的20个重要SNPs位点进行分析。发现3个SNP位点与产羔数密切相关。首先,证实多胎主效基因FecB与小尾寒羊经产产羔数密切关联。其次,MTNR1A基因的G605A位点在小尾寒羊群体中仅存在GG、AG两种基因型,首次观察到MTNR1A(G605A)突变位点对小尾寒羊经产产羔数有显着影响,AG基因型母羊比GG型平均多产羔0.48只(p=0.045<0.05)。此外,首次发现湖羊GDF9(G477A)位点的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AA(0.29)、GA(0.53)、GG(0.18),A为优势等位基因,频率为0.55;AA型母羊分别比GA和GG型平均多产羔0.35和0.11只(p=0.040<0.05)。(3)对影响绵羊产羔数的17个候选基因的20个重要SNPs位点的基因互作效应进行分析,发现有显着聚合效应的7个位点:FecB(A746G)、GDF9(G477A)、ESR(C363G)、PGR(C70T)、MTNR1A(G605A)、TGF-1(G4988A)和PRLR(G304A)。它们的互作效应分析结果主要是:湖羊群体(171只)中:①GDF9(G477A)和ESR(C363G)基因组合中GG-GG基因型母羊比GA-CC基因型组合平均多产羔1.49只(p=0.041<0.05);②FecB(A746G)和ESR(C363G)基因组合中AG-GG基因型母羊比AG-GC基因型组合平均多产羔2.22只(p=0.017<0.05)。小尾寒羊群体(54只)中:①PGR(C70T)和MTNR1A(G605A)基因组合中CT-AG基因型母羊比TT-AG基因型组合平均多产羔1.49只(p=0.015<0.05);②PGR(C70T)和PRLR(G304A)基因组合中CT-GG基因型母羊比CC-AA基因型组合平均多产羔1.09只(p=0.025<0.05)。叁品种合并群体(272只)中:GDF9(G477A)和IGF-1(G4988A)基因组合中AA-AA基因型母羊比GA-AA基因型组合平均多产羔0.67只(p=0.029<0.05)。(4)首次对影响绵羊产羔数的17个候选基因的20个重要SNPs位点与母羊体重性状关联分析发现:①MTNR1A(G605A)单基因效应分析,AG基因型对应产羔数最多但成年母羊体重显着降低,小尾寒羊产羔数与母羊体重之间呈显着负相关(r=-0.081,p=0.019<0.05);②GDF9(G477A)和ESR(C363G)聚合基因型效应分析,基因型组合GG-GG型产羔数最多但成年母羊体重显着降低,湖羊产羔数与母羊体重之间呈显着负相关(r=-0.865,p=0.023<0.05)。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对绵羊B4GALNT2、Zar1基因遗传变异进行分析,在Zar1基因中发现2个与叁个绵羊品种生产性状没有显着相关的SNP位点。对17个候选基因20个SNPs位点单基因效应和互作效应进行分析,首次发现2个SNP位点,5种基因互作类型与绵羊产羔数密切关联。此外,发现携带MTNR1A(G605A)、GDF9(G477A)/ESR(C363G)基因组合母羊产羔数与体重间呈现显着负相关。因此,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绵羊B4GALNT2、Zar1基因在进化中相对比较保守;(2)GDF9(G477A)位点以及2种基因互作[GDF9(G477A)和ESR(C363G)、FecB(A746G)和ESR(C363G)]可作为湖羊产羔数选择的可用分子标记;而MTNR1A(G605A)位点以及2种互作[PGR(C70T)/MTNR1A(G605A)、PGR(C70T)/PRLR(G304A)]可作为小尾寒羊产羔数选择的可用分子标记;(3)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时,应该注意避免相关分子标记的负面效应。(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15-04-01)

苗华,曹付傲,李旭,缪宗原,叶淳[7](2014)在《指纹基因群分析揭示锯齿型结直肠癌的预后和耐药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指纹基因群(GES)分析技术挖掘现有公共芯片数据揭示锯齿型结直肠癌的预后和耐药特性。方法从基因表达谱数据储存公共平台(GEO)中下载4个有预后信息的结直肠癌表达谱芯片数据(GSE14333、GSE17538、GSE33113、GSE37892),用批间误差校正和单基因信息抽提等信息技术获得1个整合的表达谱队列(n=600)。获得锯齿型结直肠癌表达谱有关数据及相应特异性指纹基因群,并与前面的表达谱队列合并,建立指纹基因群评分系统,依托已知锯齿型结直肠癌样本的基因群评分确定分组界值。根据分组界值,将600例结直肠癌分为锯齿型、过渡型和传统型结直肠癌组,利用Kaplan-Meier和Cox模型分析锯齿型结直肠癌的预后特征。同时,收集并下载与不可切除结直肠癌姑息治疗有关的表达谱数据(GSE28702、GSE5851),经表达谱数据抽提整理后,获得每个样本的锯齿型指纹基因群评分,通过比较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之间评分的统计学差异来揭示锯齿型结直肠癌与药物耐药的关系。结果根据结直肠癌亚型评分界值,600个结直肠癌中有50个被分为锯齿型,126个被分类为过渡型,424个被分为传统型。锯齿型和过渡型结直肠癌与传统型结直肠癌相比具有几乎完全相同的预后能力,多因素Cox模型发现锯齿型和过渡型结直肠癌是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单纯比较锯齿型和传统型结直肠癌,多因素Cox模型发现锯齿型结直肠癌是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AHR=1.792,95%CI 1.011~3.177)。西妥昔治疗有效组的指纹基因群评分显着低于无效组(P=0.017),但FOLFOX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的基因群评分无差异。结论结直肠癌锯齿型亚型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西妥昔单抗治疗耐药相关。(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11期)

蓝建中[8](2014)在《一种蛋白质可以帮助杀死癌细胞》一文中研究指出据新华社东京1月2日电(蓝建中)日本一个研究小组发现,在利用放化疗治疗癌症时,一种蛋白质在癌细胞死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个发现有望促进开发对正常细胞无副作用的抗癌疗法。 癌细胞的脱氧核糖核酸(DNA)会出现损伤,损伤程度较轻时,人体抑癌基(本文来源于《新华每日电讯》期刊2014-01-03)

木下浩,仁平卓也,赵欣[9](2013)在《丝状菌休眠基因群的有效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医学的发达,不断要求发现有新药效和生理活性的物质,但以往由于菌的培养条件十分苛刻,稍有不慎菌的产物就可能发生变化,所以企业在生产上受到很大制约。此外,自70多年以前发明(本文来源于《中国酿造》期刊2013年07期)

[10](2012)在《科学家发现新的易感性骨折和骨质疏松症基因群》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项汇集澳大利亚、东亚、欧洲和北美共50多个国际联合项目研究发现一批骨质疏松基因,使人类认知的骨质疏松基因数增加了1倍,这也是人类首次大规模发现遗传变异与骨折风险的关系。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出版的《自然遗传学》杂志上。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科学(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基因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建立同时快速定量检测猪博卡病毒(PBoV) G1基因群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方法,本研究参照GenBank登录的PBoV的NP1基因和PEDV的M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了引物和探针,经优化反应条件后,建立了能够同时检测PBoV G1基因群和PEDV的双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与PCV2、PRV、PDCoV、PRoV和TGEV无交叉反应,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PBoV、PEDV的质粒标准品检测下限分别为21.8拷贝/μL和31.7拷贝/μL;且组内、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4%,重复性好。应用本实验建立的方法对2017年5月~2018年8月,河北省部分地区采集的142份仔猪腹泻样品检测结果显示,PBoV G1阳性率为18.3%(26/142),PEDV阳性率为62.7%(89/142),其中PBoV G1与PEDV共感染率为10.6%(15/142),该方法优于常规PCR方法。本研究建立的双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对PBoV和PEDV的准确检测、病原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因群论文参考文献

[1].康争春,鄂继福,徐晓东,王颢,于恩达.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的结肠癌预后相关突变基因群的挖掘与分析[J].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2019

[2].师乾凯,范慧霞,顾文源,侯林杉,左玉柱.猪博卡病毒G1基因群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双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9

[3].高吟,黄新祥,顾国平,张立红,朱雯.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基因群检测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

[4].陈火姬.福建省叁明沙县医院健康人群TTV1-5基因群分布情况[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6

[5].王坤明,陈佳璐,柯明月,高亚色,林炜.思明区2013—2015年诺如病毒聚集性胃肠炎基因群分布特征[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6

[6].李晓雯.绵羊多胎性状候选基因群及其互作效应的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5

[7].苗华,曹付傲,李旭,缪宗原,叶淳.指纹基因群分析揭示锯齿型结直肠癌的预后和耐药特性[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4

[8].蓝建中.一种蛋白质可以帮助杀死癌细胞[N].新华每日电讯.2014

[9].木下浩,仁平卓也,赵欣.丝状菌休眠基因群的有效利用[J].中国酿造.2013

[10]..科学家发现新的易感性骨折和骨质疏松症基因群[J].中国食品学报.2012

标签:;  ;  ;  ;  

基因群论文-康争春,鄂继福,徐晓东,王颢,于恩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