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气孔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孢粉,气孔器,陇中南黄土残塬区,聚类分析
气孔器论文文献综述
李永飞,李春海,许斌,粟娟[1](2019)在《陇中南黄土残塬区表土的孢粉和气孔器特征及相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陇中南黄土残塬区15个采样点表土中的孢粉和气孔器进行了鉴定,在此基础上,对该区域表土孢粉和气孔器的总体特征及不同植被类型表土的孢粉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各采样点进行了聚类分析,对花粉类型和采样点进行了DCA排序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表土中的孢粉以木本植物花粉为主(花粉百分含量的均值为71.2%),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花粉数量比值的均值为2.5,主要孢粉类型有松属(Pinus Linn.)、云杉属(Picea A. Dietr.)、蒿属(Artemisia Linn.)和水龙骨属(Polypodiodes Ching);气孔器只有柏科(Cupressaceae)、松属和云杉属3个类型。针叶林和森林草原表土中的孢粉能够很好地反映母体植被的群落特征,针阔混交林表土中的孢粉能够较好地反映母体植被的群落特征,灌丛表土中的孢粉基本能够反映母体植被的群落特征,落叶阔叶林表土中的孢粉不能反映母体植被的群落特征。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5个采样点被分成Ⅰ、Ⅱ、Ⅲ、Ⅳ和Ⅴ5组,分别包含1至3号、4至9号、10号、11至13号及14和15号采样点,并且,Ⅱ组的采样点进一步分成2个小组,而Ⅲ和Ⅳ组的采样点可聚在一起,说明该区域落叶阔叶林表土的孢粉组成差异较大,林地与灌丛和森林草原表土的孢粉组成差异较大,林地边缘区域表土的孢粉组成受外界孢粉散播干扰明显。DCA排序分析结果表明:花粉类型和采样点沿排序轴分类明显。研究结果显示:在陇中南黄土残塬区,松属、云杉属和蒿属植物花粉具有超代表性,孢粉和气孔器数据相结合能够准确指示该区域母体植物的分布状况,利用孢粉的百分含量可较好地区分该区域的植被类型。(本文来源于《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王媛媛,马素辉,蔡琼,安丽华,吉成均[2](2018)在《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典型草地植物叶片肾型和哑铃型气孔器气孔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该研究利用植物制片技术,以中国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典型草地常见种或优势种植物的叶片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分析叶片哑铃型气孔器和肾型气孔器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揭示植物叶片两类气孔器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策略。结果表明:(1)叶片哑铃型气孔器气孔指标的变异系数小于肾型气孔器。(2)叶片哑铃型气孔器气孔指标与环境气候指标的关系弱于肾型气孔器。(3)叶片哑铃型气孔器气孔特征与环境关系在叶片上下表面之间存在显着差异,而肾型气孔器气孔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在叶片上下表面之间无显着差异。(4)叶片哑铃型气孔器的气孔特征与降水关系密切,而肾型气孔器气孔特征与温度关系密切。(5)同一种气孔器的气孔特征在两个地区(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间存在显着差异。研究认为,肾型气孔器和哑铃型气孔器的气孔特征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存在差异,在分析气孔特征时有必要将肾形与哑铃形保卫细胞形成的气孔器加以区分,该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中国草地植物叶气孔特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策略。(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马宁[3](2017)在《一种类叶片气孔器的金属多肽配位聚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叶片气孔蒸腾的现象,不仅受到外部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自身调控的影响。气孔蒸腾的过程已被确认为一种气候调节的方法。叶片的气孔器包括两个对合的保卫细胞,而气孔器的打开或者关闭取决于保卫细胞是否需要水。因此,发展一种具有类似性能新材料将会非常有意义。多孔配位聚合物(porou coordination polymers,PCPs)的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使得这些材料同时具有两种矛盾的特性,立构规整性和柔性。某些PCPs可在特定的刺激下表现出相当大的结构转变。尽管一些可呼吸的PCPs已经被报道,它们中的大多数结构发生变化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键的断裂重组,在温和条件下发生有断键重组的案例更是少之又少。根据最近发展起来的柔性PCPs,我们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柔性PCPs,然后探究了其结构转变的机理,具体展开的研究工作如下:在第一章中,介绍了柔性多孔配位聚合物的发展史。并着重从刺激响应相变的类型,原位分析测试的方法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最后归纳总结了近年来柔性多孔配位聚合物的应用。在第二章中,我们仔细筛选出了一种多肽配体,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柔性配位聚合物Cu-(Gly-Thr)·2H2O。在这个章节中,我们解析出了这种新型PCPs的结构,并证明了这种材料结构的转变可由湿度控制,并且在结构发生断键重组的改变的同时,铜离子的配位数和配位环境并没有发生改变。在第叁章中,我们对这个多孔配位聚合物可逆单晶与单晶之间的转换进行探究,在进行原位变温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该材料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经过第一性原理的计算我们发现这种转变遵循多米勒效应,而且是由五配位的铜离子和水分子与骨架间的氢键驱动的。在第四章中,我们研究了这种可逆的结构转变对CO2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发现材料在湿润的条件下对CO2有更高的吸附,这种性质与植物气孔的性质类似。(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7-10-01)
李永飞,李春海,徐柳园,许斌,庞有智[4](2017)在《太白山表土花粉和气孔器与植物类型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陕西太白山13个样点表土花粉组合特征和气孔器及其与植物类型之间关系的分析,结果发现:针阔混交林花粉组合能很好地反映植物类型特征,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花粉组合能较好地与植物类型相对应,高山灌丛草甸花粉组合未能反映植物类型数量特征;主要花粉类型松属、铁杉属和桦属花粉具超代表性,胡桃属和榆属花粉具适宜代表性,落叶松属、冷杉属、杜鹃花科和槭属花粉具低代表性;DCA(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分析表明,通过花粉数据能够较好区分不同植被类型,结合气孔器特征能够准确反映植被特征。(本文来源于《古生物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招礼军,袁娟,朱栗琼,徐艳霞,杨丽梅[5](2017)在《濒危植物膝柄木叶表皮细胞及气孔器的显微构造》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濒危植物膝柄木为研究对象,在光学显微镜下研究了膝柄木的叶表皮和气孔形态及不同方位叶片和叶片不同部位的气孔参数。结果表明,膝柄木上、下表皮细胞的形状均不规则,细胞壁较厚,垂周壁波状;气孔仅分布于下表皮,排列无规则,气孔器由2个肾形保卫细胞和2个副卫细胞构成,为平列型,气孔极区T形加厚;气孔长度在14.29~15.26μm之间,气孔密度在214~260个/mm~2之间,气孔指数在0.24~0.32之间。膝柄木叶片的气孔性状在不同方位及不同叶位上均表现出一定差异,东面以及叶片中部的气孔参数要高于其它方向和部位。这些差异体现了膝柄木对生长环境的适应性。(本文来源于《西部林业科学》期刊2017年01期)
伍婧,刘强,储国强,旺罗,刘嘉麒[6](2016)在《晚冰期大兴安岭植被气候变化的气孔器记录》一文中研究指出月亮湖末次盛冰期到早全新世湖泊沉积物气孔器分析的结果,揭示了大兴安岭地区以落叶松为主的针叶树演化历史:15.0 cal ka BP之前研究地点周围没有针叶树生长;15.0~12.8 cal ka BP开始到达研究区,在植被中所占比例逐渐升高;12.8~11.8 cal ka BP所占比例达到峰值,11.8~10.8 cal ka BP针叶树成分退缩.大兴安岭地区晚冰期的森林群落演化与东亚季风区不同纬度区域的植被演替具有可比性.气孔器和花粉记录揭示的植被演化阶段在时间上与欧洲地区Meiendorf间冰段、Oldest Dryas冷事件、B?lling-Aller?d暖期、Younger Dryas冷期以及早全新世温暖湿润期较为一致,温度变化是控制植被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区的植被演替响应了全球冰量控制的北半球温度变化,揭示了东亚中纬度地区与北大西洋地区晚冰期快速气候变化的同步性.(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6年36期)
黄开勇,郝海坤,陈琴,张建国,戴俊[7](2016)在《杉木衰退个体截干后叶片气孔器特征及其对3个因素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广西全州县咸水林场杉木种子园中的衰退个体为对象进行截干试验,截干1年和4年后,采集当年抽梢的半木质化枝条进行叶片气孔特征观察,从不同无性系、不同截干时间和不同枝条方向等3个方面探讨其叶片气孔器特征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杉木叶片的气孔,中等密度占多数,总体近乎正态分布;气孔器长度与宽度呈极显着正相关,与气孔密度则呈极显着负相关;对于气孔形态,不同无性系的影响最为显着,截干因素次之,枝条方向的影响最小。本试验揭示了截干措施对杉木叶片生理结构的影响,可为进一步探究杉木种子园衰退母树个体的复壮机制,提高经营水平、延长使用期限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6年05期)
戴维,夏攀,龚幼兰,吕小宝[8](2014)在《植物叶片气孔器形态变化影响因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上海地区常见的3种绿化植被在自然环境下的形态变化,为法庭微量物证检验提供一种新鉴别方法。方法利用环境扫描电镜观察广玉兰、黄杨、狗牙根为例的植物叶片气孔器及微观形态特征性分析,观察在地域差异、自然风干及酸碱环境等因素下叶片气孔器的特征变化。结果植物叶片气孔器的分布、密度、形态等特征较稳定,不同种类植物叶片的气孔器纵径、横径、纵径/横径比值、孔径等各项数值存在差异,外界环境变化对某些植物叶片气孔器的密度及形态特征会产生一定影响。结论利用环境扫描电镜进行的植物叶片气孔器的微观形态分析在法庭科学领域相关物证的检验鉴定中有重要价值。(本文来源于《刑事技术》期刊2014年02期)
夏攀,龚幼兰,高小彦,丁敏菊,周怀谷[9](2013)在《基于气孔器特征的植物叶片微观形态的鉴别》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植物叶片气孔器的微观形态特征进行分析,并以广玉兰为例进行气孔器特征数值的稳定性分析,然后对不同植物叶片气孔器的纵径、横径、纵径/横径比值、孔径等各项数值的离散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植物叶片气孔器的分布、密度、形态等特征稳定,气孔器纵径、横径、纵径/横径比值、孔径等各项数值离散程度低,数据稳定,且不同种类植物叶片的气孔器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基于气孔器特征的植物叶片样品的微观形态分析可适用于法庭科学领域相关物证的检验鉴定。(本文来源于《理化检验(物理分册)》期刊2013年06期)
刘飞,黄进勇,董朝晖,翟晓巧[10](2011)在《中国粗榧叶气孔器及其解剖结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扫描电镜对中国粗榧叶片的上下表面进行扫描照相,运用石蜡制片技术、普通显微照相观察其解剖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中国粗榧叶上表面光滑,无气孔分布;气孔器主要分布于叶下表面中脉两侧,规则排列,形成两条白色气孔器带,气孔器密度为72.48个/mm2,中脉无气孔器分布。(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1年08期)
气孔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该研究利用植物制片技术,以中国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典型草地常见种或优势种植物的叶片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分析叶片哑铃型气孔器和肾型气孔器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揭示植物叶片两类气孔器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策略。结果表明:(1)叶片哑铃型气孔器气孔指标的变异系数小于肾型气孔器。(2)叶片哑铃型气孔器气孔指标与环境气候指标的关系弱于肾型气孔器。(3)叶片哑铃型气孔器气孔特征与环境关系在叶片上下表面之间存在显着差异,而肾型气孔器气孔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在叶片上下表面之间无显着差异。(4)叶片哑铃型气孔器的气孔特征与降水关系密切,而肾型气孔器气孔特征与温度关系密切。(5)同一种气孔器的气孔特征在两个地区(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间存在显着差异。研究认为,肾型气孔器和哑铃型气孔器的气孔特征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存在差异,在分析气孔特征时有必要将肾形与哑铃形保卫细胞形成的气孔器加以区分,该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中国草地植物叶气孔特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气孔器论文参考文献
[1].李永飞,李春海,许斌,粟娟.陇中南黄土残塬区表土的孢粉和气孔器特征及相关研究[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9
[2].王媛媛,马素辉,蔡琼,安丽华,吉成均.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典型草地植物叶片肾型和哑铃型气孔器气孔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J].西北植物学报.2018
[3].马宁.一种类叶片气孔器的金属多肽配位聚合物[D].武汉大学.2017
[4].李永飞,李春海,徐柳园,许斌,庞有智.太白山表土花粉和气孔器与植物类型的关系研究[J].古生物学报.2017
[5].招礼军,袁娟,朱栗琼,徐艳霞,杨丽梅.濒危植物膝柄木叶表皮细胞及气孔器的显微构造[J].西部林业科学.2017
[6].伍婧,刘强,储国强,旺罗,刘嘉麒.晚冰期大兴安岭植被气候变化的气孔器记录[J].科学通报.2016
[7].黄开勇,郝海坤,陈琴,张建国,戴俊.杉木衰退个体截干后叶片气孔器特征及其对3个因素的响应[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6
[8].戴维,夏攀,龚幼兰,吕小宝.植物叶片气孔器形态变化影响因素的研究[J].刑事技术.2014
[9].夏攀,龚幼兰,高小彦,丁敏菊,周怀谷.基于气孔器特征的植物叶片微观形态的鉴别[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13
[10].刘飞,黄进勇,董朝晖,翟晓巧.中国粗榧叶气孔器及其解剖结构特征[J].山东农业科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