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曲水县人民医院儿科西藏拉萨850000)
【摘要】目的:探讨抗生素不同给药途径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120例,按抗生素不同给药途径分为静注组(静脉滴注头孢呋辛)和口服组(口服头孢呋辛酯片),两组均治疗7d后评价其疗效,比较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采用高频超声监测患儿治疗前后腹腔淋巴结大小、血流信号和肠间隙积液变化情况,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静注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58/60),口服组为91.67%(55/60)。静注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口服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5d后两组肠系膜淋巴结均明显缩小(P<0.05),血流信号和肠间隙积液均明显减少(P<0.05),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轻微药物反应,但停药后均自行恢复。结论:口服与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相当,其中口服抗生素更方便,患儿依从性好,同时兼具安全性,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抗生素;给药途径;疗效
【中图分类号】R7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4-0101-0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120例,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相关诊断标准[3],并经腹部高频超声检查所证实。其中男64例,女56例;年龄2~9岁,平均(3.9±2.4)岁;病程6h~10d,平均(3.4±2.5)d。按抗生素不同给药途径分为静脉滴注组和口服给药组,各60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儿均给予镇痛、软食、改善微循环等治疗,静注组静脉滴注头孢呋辛(苏州东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00410),给药方法:50~100mg/(kg·d),分两次静注。口服组口服头孢呋辛酯片(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94023,规格:0.25g*12s)治疗,给药方法:0.125~0.5g/次,每日2次。
1.3观察指标
采用高频超声监测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5d、7d腹腔淋巴结大小、血流信号和肠间隙积液变化情况,观察其不良反应。
两组均治疗7d后评价其疗效,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评价标准[4]:
显效:治疗5d内患儿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超声显示其肠系膜淋巴结较治疗前明显缩小,肠间隙积液消失;
有效:治疗5~7d患儿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超声显示肠系膜淋巴结缩小,肠间隙积液减少或消失;
无效:患儿症状、体征和超声检查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临床疗效
静注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口服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口服组比较,bP<0.05
2.3不良反应
两组均有轻微药物反应,但停药后均自行恢复,无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肠系膜淋巴结炎常以腹痛为主要症状,既往研究指出患儿腹痛可能与致病菌、寄生虫、病毒(存在于呼吸道或肠道)经血液或淋巴道侵入肠系膜引发急性非特异性淋巴结炎有关[5],本组患儿中即有部分病例发病前出现急性上呼吸道症状。也有研究认为肠系膜淋巴结炎为沙门细胞继发的细菌感染,经胃肠道黏膜入乳糜管刺激肠系膜淋巴结进而使患儿出现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6]。抗生素在该病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可显著缓解患儿发热、腹痛等症状,但不同途径给药可能疗效存在差异。
肠系膜淋巴结炎早期采用静脉滴注抗生素给药治疗较口服给药起效迅速,效果显著,但反复应用可使患儿出现耐药性,且儿童大多对静脉滴注有恐惧感,其依从性较差[7]。口服给药方便,患儿依从性高,不会影响其生活和学习,患儿家属负担较轻,且与静注给药疗效相当[8]。本研究发现,静注组和口服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达91%以上,治疗7d后肠系膜淋巴结均明显缩小,血流信号和肠间隙积液亦明显减少,两组患儿疗效相当,与既往研究一致[7]。
综上所述,口服与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相当。口服抗生素更方便,患儿依从性好,同时兼具安全性,具有推广应用价值,但患儿肠间隙积液较多时宜采用静脉滴注治疗,以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林洁靓,曹丽雯,刘利.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7):113.
[2]楼宏亮,周向峰,胡国华,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4,22(11):680-681.
[3]钱波,孟名柱,潘昌杰,等.多排螺旋CT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6例报告[J].江苏大学学报,2014,24(5):458-460.
[4]杜鹃,韩立杰,魏冬冬,等.高频彩超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2):1950-1952.
[5]牛雅,马晓莉.胃肠安丸联合抗生素治疗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9):111-113.
[6]喻镁佳,金中梁,吴红样.四磨汤加味联合抗生素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2):339-340.
[7]童琴燕.两种途径抗生素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5):483-485.
[8]周玉洁.清热散结片联合板蓝根口服液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4,22(12):754-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