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器官衰竭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海拉提·巴合提[1](2021)在《合并颅脑外伤的四肢骨折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合并颅脑损伤的四肢骨折临床特点,了解此类患者最佳手术时机及颅脑损伤和四肢骨折的处理顺序,为临床上此类骨折的患者提供治疗方案,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合并颅脑损伤的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季节、受伤原因、骨折部位、治疗方法、并发症、预后等资料。结果:共收集102例,男性77例(75.5%),女性25例(24.5%),男女比为3:1;高发年龄在31~40岁年龄段,平均年龄(38.8±1.38)岁,农民和工人(51例,50%)占最多,夏季(43例,42.2%)是发生率最高的季节,骨折部位多为胫腓骨(62处),交通伤81例(79.4%)为最常见的受伤原因;早期手术组50例,其中正常愈合47例,切口感染3例;延期手术组24例,其中正常愈合12例,死亡1例,并发症11例;非手术组28例,其中死亡14例,骨折畸形愈合3例,骨不连1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肺部感染3例,褥疮2例。休克发生率(16例,15.7%)、死亡率(15例,14.7%)及漏诊率(9处,6.3%)较高。结论:合并颅脑损伤的四肢骨折患者多见于31~40岁;多见于农民和工人,夏季多发;交通伤为主要的致伤原因;胫腓骨骨折多见;早期行手术治疗骨折,复位及固定容易,便利护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此类患者病情严重、漏诊率、休克发生率、死亡率较高。无论选择何种治疗方案,始终避免继发性脑损伤,减少患者的伤残率及死亡率。对于合并严重颅脑损伤的四肢骨折,应考虑采取损伤控制骨科(DCO),对合并轻度颅脑损伤的四肢骨折,建议病情稳定后早期全面处理(ETC)。手术时机及固定方法应该根据病人的临床评估,进行个体化治疗。
王克,魏亮,王婷,庄仲伟[2](2020)在《重型颅脑损伤后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后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0年6月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情况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为30.00%,死亡率为32.50%;高龄、入院时GCS评分为3~5分、广泛脑实质损伤、合并大器官损伤、并发感染、合并慢性基础疾病、发生脑疝、大量输血为重型颅脑损伤后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险因素数目同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器官功能障碍数目与死亡率均成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中,APACHEⅡ评分为0~10分、>10~20分、>20分者的PCT水平分别为(4.30±1.16)、(7.81±2.35)、(10.91±3.82)μg/L,且死亡组的PCT水平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种因素会导致重型颅脑损伤后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血清PCT水平能够对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严重程度及预后进行预测评估。
万雅慧[3](2019)在《重症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继发急性胃肠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后判断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重症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者中急性胃肠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AGI)的现状,分析重症TBI患者继发急性胃肠功能衰竭(Acute Gastrointestinal Failure,AGF)的危险因素,并判断重症TBI患者继发AGF对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17年6月1日至2018年6月1日期间收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重症医学科及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并符合本研究标准的新发重症TBI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入院时一般及临床特征资料、ICU住院期间病情及治疗资料,以及转出ICU时预后相关资料。根据纳入患者ICU住院期间的AGI发生情况,将未发生AGI(0级AGI)或最高发生Ⅰ级或Ⅱ级AGI的患者归为低级别AGI组,发生Ⅲ级或Ⅳ级AGI的患者归为AGF组,使用单因素分析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及ICU住院期间相关临床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出在TBI后AGF的发生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将筛选出的指标纳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程中进行多因素分析,得到重症TBI患者继发AGF的独立危险因素。最后对预后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判断重症TBI患者继发AGF对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1、研究共纳入112例重症TBI患者,4.5%患者未发生AGI,95.5%患者出现Ⅰ级及以上AGI,32.1%患者继发AGF。2、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继发与未继发AGF的重症TBI患者在颅脑损伤部位、入院时重度意识障碍(GCS≤8分)、ICU住院期间机械通气时间超过1天、气管切开、休克、肺部感染、颅内感染、血钠紊乱、血钾紊乱、血钙紊乱、重度低白蛋白血症、中重度贫血、凝血功能障碍方面存在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入院时重度意识障碍(GCS≤8分)、ICU住院期间出现血钠紊乱、肺部感染则是在重症TBI患者继发AGF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程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3、TBI后继发AGF的重症患者相较于未继发AGF的患者,其ICU住院时间更长(20.50±15.913天vs7.24±6.483天),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的发生率更高(36.1%vs 17.1%)。结论:1、重症TBI患者AGI的发生率高且程度重。本研究显示重症TBI患者AGI发生率为95.5%,AGF发生率为32.1%。2、颅脑损伤部位、入院时重度意识障碍(GCS≤8分)、ICU住院期间机械通气时间超过1天、气管切开、休克、肺部感染、颅内感染、血钠紊乱、血钾紊乱、血钙紊乱、重度低白蛋白血症、中重度贫血、凝血功能障碍是重症TBI患者继发AGF的可能危险因素。其中,入院时重度意识障碍(GCS≤8分)、ICU住院期间发生血钠紊乱、肺部感染则是重症TBI患者继发AGF的独立危险因素。3、重症TBI患者中,继发AGF与不良临床预后相关,包括ICU住院时间延长,以及严重残疾、植物生存状态与死亡的低GOS评分的发生率增加。
普顺锋[4](2016)在《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20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以及主要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2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的患者为17例,死亡率为85.0%,当患者衰竭的器官在四个以上患者的死亡人数为20例,死亡率为100.0%。结论由于颅脑损伤患者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死亡率较好,且患者的预后效果较差,因此应对颅脑损伤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进行早期的识别,较早的识别方便早期诊断以及治疗。
徐增良,潘峰[5](2015)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工作,尽量减少MODS发生,降低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可能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MODS的危险因素,如性别、年龄、GCS评分、合并损伤、慢性基础疾病、感染等的详细资料,结合MODS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与重型颅脑损伤发生MODS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年龄、慢性基础疾病、入院时GCS评分、广泛脑实质损伤、合并大器官损伤、发生脑疝、并发感染、大量输血等(x2=12.962、11.725、11.021、13.894、11.486、12.031、12.967、13.078,P=0.023、0.025、0.027、0.017、0.023、0.018、0.021、0.019)。(2)MODS发生率与危险因素数目呈正相关(r=0.528,P=0.021):存在3个危险因素的患者MODS发生率为26.7%,4个因素者发病率为39.5%,5个及以上者发病率达65.0%。(3)MODS患者病死率随着发生功能障碍器官的数目增加而显着升高:该组MODS患者中,2个器官者病死率17.4%,3个器官者46.7%,4个及以上者病死率8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1.735、13.933、12.748,P=0.028、0.019、0.025)。结论高龄、慢性基础疾病、GCS低、广泛脑实质损伤、合并大器官损伤、发生脑疝、并发感染、大量输血是颅脑损伤引起MODS独立危险因素。
王其平[6](2013)在《PbtO2联合ICP监测技术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前重型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sTBI)是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直到现在,尚无有效治疗药物,治疗的重点是识别和控制继发性脑损伤,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是最常用的监测指标,只能反应颅内容积的平衡,不能反映脑血流与脑代谢。局部脑组织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brain tissue oxygen, PbtO2)监测是目前脑氧代谢最直接、可靠的方法,最新的TBI指南就包含了PbtO2监测,但没有说明如何处理PbtO2,采用哪些治疗措施能够升高PbtO2。甘露醇是目前渗透治疗的首选药物,也存在许多副作用,新近研究表明,高渗盐水(hypertonicsaline,HTS)具有优异的降颅压效果,副作用少,渗透治疗对PbtO2的影响如何?PbtO2能否为甘露醇的替代药物提供选择的依据?sTBI患者常有贫血,需要输注红细胞(red blood cell transfusion,RBCT),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在什么水平需要输血仍然没有确立,输血对PbtO2的影响能否为sTBI患者提供更合理的输血策略?sTBI常常伴随合并多发伤,容易发生缺氧和低血压,加重了继发性损伤,影响了患者预后,目前合并的多发伤对于sTBI脑缺氧的影响到底如何,尚不明确。综上所述,本研究分为以下三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脑组织氧分压联合颅内压监测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作用目的探讨脑组织氧分压联合颅内压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指导意义,以提高脑氧为目标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江阴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收治4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3例,即:应用脑组织氧分压联合颅内压监测的患者(Pbt02组)与单独进行颅内压监测的患者(ICP组),两组患者的治疗目标维持颅内压<20mmHg,脑灌注压≥60mmHg,对脑组织氧分压监测患者,将脑组织氧分压目标控制≥20mmHg,伤后六月比较两组死亡率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结果两组平均每天的颅内压、脑灌注压水平相似的,ICP组患者死亡率21.7%(5例),预后良好47.8%(11例),而Pbt02组死亡率8.7%(2例),预后良好65.2%(15例),两组比较(P<0.05)。Pbt02监测共发现236次脑缺氧(PbtO2<20mm Hg),通过对病因处理,使65%的脑缺氧得以纠正(PbtO2≥20mm Hg),增加吸入氧浓度,镇静,血管升压药物使用,是纠正PbtO2降低最常用的措施。在PbtO2组中,生存者中对PbtO2治疗有效率为72%,而死亡者为35%(P<0.05);预后良好者中对PbtO2治疗有效率为81%,而预后不良者为44%(P<0.05)。结论与单独ICP监测相比,PbtO2联合ICP监测并依据PbtO2进行指导治疗能够改善PbtO2,能够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预后。第二部分治疗因素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氧分压的影响一、3%高渗盐水与20%甘露醇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对脑组织氧分压的影响目的研究3%高渗盐水与20%甘露醇治疗重型颅脑损伤颅内高压的同时能否升高脑组织氧分压。方法对江阴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收治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3%高渗盐水组和20%甘露醇组,采取前瞻性研究,通过颅内压降阶梯治疗,当颅内压大于20mm Hg时,依据随机化分组情况,接受3%高渗盐水或者20%甘露醇进行渗透性治疗,同时连续进行多参数监测,观察治疗后30min、60min、120min、180min脑组织氧分压、颅内压、平均动脉压、脑灌注压、中心静脉压变化。结果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18例接受3%高渗盐水治疗,而17例接受20%甘露醇治疗,5例患者颅内压小于20mmHg没有接受渗透治疗。两种药物均在治疗后30min降低颅内压,增加脑灌注压(p<0.05),60min时最明显,持续至180min,与20%甘露醇相比,3%高渗盐水治疗后60min至180min,伴随着平均动脉压的升高、脑灌注压增加效果更加明显,而且同时能够升高脑组织氧分压(p<0.05),而20%甘露醇在各时间点对脑组织氧分压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与20%甘露醇相比,3%高渗盐水在降低颅内压、增加脑灌注压的同时能够升高脑组织氧分压,还能够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二、输注晶体红细胞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脑组织氧分压的影响目的研究输注晶体红细胞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脑组织氧分压影响。方法对江阴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ICU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收治18例血红蛋白介于70-90g/L、PbtO2<20mmHg接受输注晶体红细胞(2单位)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采取前瞻性研究,观察输血治疗前和输血治疗后1-4h脑组织氧分压、颅内压、脑灌注压、动脉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结果对1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0次的输血进行分析,输血治疗后4h内,脑组织氧分压升高5.3±2.4mm Hg(p<0.05),血红蛋白浓度升高11±6g/L(p<0.05),颅内压、脑灌注压、动脉血氧饱和度、CPP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65%(n=13)的患者脑组织氧分压升高,35%(n=7)的患者不变化或降低。多重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红蛋白浓度与脑组织氧分压呈正相关(偏回归系数0.12,95%的可信区间为0.04-0.22,P<0.05)。结论:输注浓缩晶体红细胞早期能够升高脑组织氧分压。第三部分:PbtO2联合ICP多参数监测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治疗中的作用目的探讨脑组织氧分压(PbtO2)联合颅内压(ICP)、平均动脉(MAP)压、中心静脉压(CVP)多参数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治疗的指导意义和以PbtO2为目标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江阴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收治20例单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 ISS<16)与2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GCS<8,ISS>16)应用PbtO2、ICP、MAP、CVP多参数监测,进行前瞻性研究,治疗目标为控制ICP<20mm Hg,维持脑灌注压(CPP)≥60mmHg,PbtO2≥20mmHg。比较两组继发性损伤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伤后六月死亡率及GOS评分。结果在治疗后2h、24h、48h、72h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组与单纯重型颅脑损伤组之间ICP、CPP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btO2监测结果显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组在监测后2h、24h、48h PbtO2数值低于单纯重型颅脑损伤组,PbtO2<20mmHg次数多于单纯重型颅脑损伤组(P<0.05),而至72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重型颅脑损伤组患者死亡率35%(7例),预后良好率45%(9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组死亡率是40%(8例),预后良好占40%(8例)(P>0.05)。单纯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中有65%的脑缺氧得以纠正(PbtO2≥20mm Hg),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患者中有78%的脑缺氧得以纠正(PbtO2≥20mmHg)(P<0.05)。结论PbtO2联合ICP、MAP、CVP多参数监测能够有效发现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继发性损伤患者脑缺氧,多发伤加重了重型颅脑损伤脑缺氧,依据PbtO2为目标的治疗能够纠正脑缺氧,降低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预后。
李明,蔡华琦[7](2002)在《《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2002年第14卷关键词索引》文中提出
武宏坤[8](2013)在《重型颅脑损伤并多器官功能衰竭30患者护理体会》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的护理资料。结果 30例中治愈14例(46.6%),死亡13例,病死率43.3%,其中累积>2个器官功能衰竭者死亡7例,病死率63.6%(7/11),植物生存3例。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在有效治疗基础上规范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可延缓脑损伤病程进展,改善受累器官功能负担,提高抢救成功率。
汤永林[9](2013)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积极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1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全身状况、损伤类型、并发症、治疗方法等因素对于MODS发生率的影响。结果高龄、合并慢性器官功能不全等全身状况较差的患者,GCS较低、广泛脑挫裂伤、有合并伤、发生脑疝等伤情较重的患者,并发感染的患者,以及大量输血患者MODS的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高龄、合并慢性器官衰竭、GCS较低、广泛脑挫裂伤、有合并伤、脑疝发生、并发感染、大量输血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MODS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给予足够重视,预防MODS的发生。
缪爱梅,陈勤娥,陈晓青,黄春霞,孙月华[10](2012)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腹部闭合隐匿性损伤的观察与护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腹部闭合隐匿性损伤的有效救治与护理措施。方法对12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腹部闭合隐匿性损伤患者的救治和护理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且合并有腹部闭合隐匿性损伤,除2例患者行保守治疗外,其余10例均行手术治疗。结果本组患者治愈5例,好转3例,死亡4例(死于肝破裂并发失血性休克1例,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疝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有腹部受伤患者的闭合隐匿性损伤应保持高度警惕,充分认识腹部闭合隐匿性损伤的临床特点,早期进行全面评估、动态观察与分析、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给予整体有效的护理是取得救治成功的关键。
二、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器官衰竭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器官衰竭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合并颅脑外伤的四肢骨折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2 内容与方法 |
3 质量控制 |
4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合并颅脑损伤的四肢骨折患者一般情况分析 |
2 四肢骨折治疗情况及其预后 |
讨论 |
1 流行病学分析 |
2 合并颅脑损伤的四肢骨折的临床特点 |
3 TBI的病理生理 |
4 合并颅脑损伤的四肢骨折治疗策略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合并颅脑外伤的四肢骨折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2)重型颅脑损伤后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情况和预后情况分析 |
2.2 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 |
2.3 危险因素数目同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的相关性 |
2.4 器官功能障碍数与病死率的关系 |
2.5 APACHEⅡ评分和PCT水平 |
3 讨论 |
(3)重症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继发急性胃肠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后判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1.1 TBI介绍 |
1.2 TBI后急性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及相关临床研究 |
1.3 急性胃肠功能障碍诊断评估标准的发展与AGI诊断分级标准的提出及效用 |
1.4 AGF的评定及效用 |
1.5 TBI继发AGI相关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1.5.1 TBI诱导胃肠黏膜屏障结构损伤及功能障碍 |
1.5.2 TBI诱导的胃肠动力障碍 |
1.5.3 TBI诱导肠道微生态失调 |
1.6 TBI继发AGI对原发颅脑损伤及总体结局影响的研究进展 |
1.7 重症TBI患者继发AGF研究的意义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资料收集 |
2.2.1 入院一般资料及临床特征资料 |
2.2.2 ICU住院期间治疗及病情资料 |
2.2.3 预后相关资料 |
2.3 相关定义及标准 |
2.3.1 AGI诊断及分级标准 |
2.3.2 GCS评分及意识障碍程度 |
2.3.3 既往病史 |
2.3.4 颅内感染 |
2.3.5 肺部感染 |
2.3.6 休克 |
2.3.7 血钾、血钠、血钙紊乱 |
2.3.8 肝功能异常 |
2.3.9 急性肾损伤 |
2.3.10 重度低白蛋白血症 |
2.3.11 中重度贫血、淋巴细胞减少 |
2.3.12 凝血功能异常 |
2.3.13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 |
2.4 统计学分析 |
2.4.1 低级别AGI及AGF分组 |
2.4.2 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 |
2.4.3 统计学软件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病例入选结果 |
3.2 重症TBI患者不同AGI级别及AGF的发生率 |
3.3 低级别AGI组与AGF组入院一般资料及临床特征资料的单因素比较分析 |
3.4 低级别AGI组与AGF组ICU住院期间治疗及病情资料的单因素比较分析 |
3.5 重症TBI患者继发AGF独立危险因素的多因素统计分析 |
3.6 低级别AGI组与AGF组预后资料的对比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入院时重症TBI患者继发AGF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
4.2 ICU住院期间重症TBI患者继发AGF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
4.3 重症TBI患者继发AGF对疾病临床预后的影响 |
4.4 TBI后继发AGF的预防与治疗 |
4.5 研究的优点与局限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6)PbtO2联合ICP监测技术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脑组织氧分压联合颅内压监测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作用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治疗因素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氧分压的影响 |
一、3%高渗盐水与 20%甘露醇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对脑组织氧分压的影响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二、输注晶体红细胞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脑组织氧分压的影响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PbtO2联合 ICP 多参数监测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治疗中的作用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综述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课题和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2002年第14卷关键词索引(论文提纲范文)
[A] |
[B] |
[C] |
[D]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V] |
[W] |
[X] |
[Y] |
[Z] |
(8)重型颅脑损伤并多器官功能衰竭30患者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护理措施 |
1.2.1 严格无菌操作及管理 |
1.2.2 保持呼吸道畅通, 规范呼吸到护理措施 |
1.2.3 上消化道出血观察与护理措施 |
1.2.4 高热护理 |
1.2.5 营养支持护理 |
1.2.6 其他并发症护理措施 |
2 结果 |
3 小结 |
(9)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MODS发生情况 |
2.2 不同危险因素对于MODS发生率的影响 |
2.3 危险因素数目与MODS发生率、死亡率间的关系 |
3 讨论 |
(10)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腹部闭合隐匿性损伤的观察与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结果 |
2 护理 |
2.1 早期全面的评估 |
2.2 病情观察 |
2.2.1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
2.2.2 腹部体征的观察 |
2.2.3 意识与神经系统体征的观察 |
2.2.4 综合病情的观察与分析 |
2.3 护理 |
2.3.1 维持循环, 做好静脉输液的监测与护理 |
2.3.2 保持呼吸道通畅, 充分给氧 |
2.3.3 积极术前准备 |
2.3.4 做好防治并发症的护理 |
2.3.5 加强基础护理 |
3 小结 |
四、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器官衰竭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合并颅脑外伤的四肢骨折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D]. 海拉提·巴合提.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2]重型颅脑损伤后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J]. 王克,魏亮,王婷,庄仲伟. 中国当代医药, 2020(31)
- [3]重症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继发急性胃肠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后判断的临床研究[D]. 万雅慧. 南方医科大学, 2019(07)
- [4]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20例分析[J]. 普顺锋.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49)
- [5]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探讨[J]. 徐增良,潘峰. 中国基层医药, 2015(08)
- [6]PbtO2联合ICP监测技术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研究[D]. 王其平. 苏州大学, 2013(11)
- [7]《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2002年第14卷关键词索引[J]. 李明,蔡华琦.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2(12)
- [8]重型颅脑损伤并多器官功能衰竭30患者护理体会[J]. 武宏坤.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3(03)
- [9]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研究[J]. 汤永林. 当代医学, 2013(05)
- [10]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腹部闭合隐匿性损伤的观察与护理[J]. 缪爱梅,陈勤娥,陈晓青,黄春霞,孙月华.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