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族维生素合成与利用特征的湖泊微生物种间关系分析

基于B族维生素合成与利用特征的湖泊微生物种间关系分析

论文摘要

B族维生素(VB)是多种水溶性型维生素的通称,作为辅酶因子参与多种重要的生化反应,是生物不可或缺的生长因子。然而,近年来基因组学和生化分析证据表明,许多微生物尽管含有某类维生素依赖性的酶,却由于基因的缺失并不能从头合成该类维生素。这些缺陷型微生物的生理代谢或生态功能必需依靠外源的维生素或相近的前体分子。因此,不同微生物之间可能凭借维生素的种间传递而建立相互作用关系,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形成与功能发挥可能起到重要作用。湖泊中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平衡、重要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湖泊微生物的种间关系与维生素合成和利用特征有着何种关联尚未得到深入认识。本研究从武汉市南湖微生物组学数据入手,依据基因组分析调查了多种微生物对重要B族维生素合成与利用情况,并结合物种共现性考察了 B族维生素在微生物种间可能存在的传递网络关系。本研究取得如下主要进展:(1)微生物的B族维生素合成途径和B族维生素必需基因的分布。结合生化知识和文献分析,建立B族维生素合成关键基因模型和B族维生素依赖型基因的列表。对从数据库IMG上下载所得9276个微生物基因组分析,合成基因和依赖基因,可推测微生物对B族维生素的合成与依赖情况。经统计,这些基因组中数量最多的五个门分别为:Proteobacteria(2276个菌株)、Firmicutes(780个菌株)、Bacteroidetes(592 个菌株)、Parcubacteria(495 个菌株)、Actinobacteria(373 个菌株);能够从头合成B族维生素的微生物情况分别为:维生素B1(33.99%)、维生素B2(50.55%)、维生素B3(31.32%)、维生素B5(39.13%)、维生素B6(9.81%)、维生素B7(21.71%)、维生素B9(31.82%)、维生素B12(12.10%);微生物对B族维生素的依赖情况分别为:维生素B1(97.13%)、维生素B2(100%)、维生素B3(100%)、维生素B5(95.15%)、维生素B6(97.84%)、维生素B7(65.67%)、维生素B9(62.94%)、维生素B12(88.29%);(2)武汉南湖水体微生物群落中维生素合成能力和利用情况分析。使用武汉南湖样本的16S rRNA基因测序数据,检索各OTU与NCBI和上述数据库最接近的基因组,分析出南湖水体微生物群落对B族维生素的合成与依赖情况。共找到643个相近基因组,其中,能够从头合成B族维生素的微生物情况分别为:维生素B1(69.05%)、维生素B2(88.49%)、维生素B3(75.12%)、维生素B5(90.98%)、维生素B6(35.30%)、维生素B7(60.34%)、维生素B9(54.43%)、维生素B12(31.10%);微生物对B族维生素的依赖情况分别为:维生素B](99.84%)、维生素B2(100%)、维生素B3(100%)、维生素B5(99.84%)、维生素B6(99.84%)、维生素B7(99.53%)、维生素B9(94.71%)、维生素B12(99.84%)。(3)通过SparCC方法计算OTUs之间的相关性,以此构建水体微生物的共现性网络。经统计,网络中共包含443个OTUs,这些OTUs中数量最多的5个门分别为:Proteobacteria(174个OTUs)、Bacteroidetes(112个OTUs)、Actinobacteria(65个OTUs)、Cyanobacteria(48个OTUs)、Firmicutes(10个OTUs)。通过对共现性网络拓扑结构进行分析,发现OTU3213(微囊藻)具有最高的度中心性、接近中心性与次高的中介中心性,是微生物网络拓扑结构中关键节点之一。(4)微生物种间的B族维生素传递关系网络分析。通过对网络中各边的端点OTUs进行基因组的搜寻、注释,与OTUs对B族维生素的合成与依赖的互补性确定B族维生素对微生物共现性网络的贡献。通过对各个维生素共现性网络以及全部维生素共现性网络拓扑结构进行分析,试图解释B族维生素在微生物群落形成中的贡献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B族维生素在湖泊微生物合成和利用特征研究,试图从B族维生素的种间传递作用解释在环境中微生物维生素群落结构形成的形成中的重要作用,部分解释了微生物间相互作用的内在因素,本研究将有利于对微生物群落的形成与演替产生更多的理解,为微生物群落的构建与维持奠定了基础。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B族维生素
  •     1.1.1 概述
  •     1.1.2 B族维生素简介
  •     1.1.3 B族维生素的生物合成途径
  •   1.2 环境微生物研究方法
  •     1.2.1 概述
  •     1.2.2 纯培养方法
  •     1.2.3 基于扩增子的研究方法
  •     1.2.4 基于宏基因组的研究方法
  •   1.3 测序方法
  •     1.3.1 sanger法测序
  •     1.3.2 下一代测序技术
  •   1.4 微生物种间相互作用关系
  •   1.5 共现性网络
  •   1.6 科学问题及主要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环境
  •     2.1.1 硬件
  •     2.1.2 软件
  •   2.2 实验材料
  •   2.3 实验方法
  •     2.3.1 微生物B族维生素资源统计
  •     2.3.2 B族维生素合成与依赖情况统计
  •     2.3.3 各基因组B族维生素合成和依赖情况的分析模型
  •     2.3.4 共现性网络来源
  •     2.3.5 共现性网络拓扑结构分析
  •     2.3.6 B族维生素介导共现性网络构建与分析
  • 3 结果
  •   3.1 B族维生素合成与利用特征统计
  •     3.1.1 基因组信息统计
  •     3.1.2 B族维生素合成与依赖情况统计
  •     3.1.3 小结
  •   3.2 B族维生素介导的湖泊微生物共现性网络的构建
  •     3.2.1 水体样本概述
  •     3.2.2 原始共现性网络概述
  •     3.2.3 B族维生素介导的共现性网络概述
  •     3.2.4 总体网络分析
  •     3.2.5 小结
  •   3.3 B族维生素介导的湖泊微生物共现性网络的分析
  •     3.3.1 各B族维生素介导的共现性网络关键节点的分析
  •     3.3.2 B族维生素介导的共现性网络的关键节点分析
  •     3.3.3 小结
  • 4 讨论
  •   4.1 微生物B族维生素合成与依赖分析
  •   4.2 微生物共现性网络分析
  •   4.3 B族维生素传递的可能方式
  •   4.4 关键节点分析
  •   4.5 节点间可能相互作用关系
  •   4.6 展望
  • 5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B族维生素依赖性酶(以EC号显示)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 致谢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葛磊鑫

    导师: 谢波

    关键词: 水体微生物组,族维生素,共现性网络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

    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分类号: Q938

    总页数: 92

    文件大小: 8710K

    下载量: 104

    相关论文文献

    • [1].北极地区深海微生物研究进展及对策[J]. 海洋科学 2016(12)
    • [2].探讨多组学技术对微生物研究的影响[J].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7(07)
    • [3].论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环境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J]. 生物技术世界 2014(12)
    • [4].浅谈微生物在人类未来医疗中的作用[J]. 健康之路 2016(09)
    • [5].分子生态学技术应用于新疆环境微生物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06)
    • [6].应用ISI Web of Knowledge正确选择SCIE微生物研究领域投稿期刊[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03)
    • [7].人工湿地微生物研究方法进展[J]. 湿地科学 2014(02)
    • [8].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堆肥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综述[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3)
    • [9].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在环境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J]. 硅谷 2011(10)
    • [10].矿区周边土壤的微生物研究进展[J]. 世界有色金属 2020(02)
    • [11].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湿地土壤微生物研究热点趋势[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29)
    • [12].第五届全国农业微生物研究及产业化研讨会[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4(02)
    • [13].利用科研信息化手段 推动微生物研究与应用[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3(04)
    • [14].宏基因组学及在人体微生物研究上的应用[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2(08)
    • [15].分子水平上的微生物研究技术与方法进展[J].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09(17)
    • [16].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草原土壤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2008(02)
    • [17].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环境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J].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
    • [18].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环境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J]. 宜宾学院学报 2009(06)
    • [19].好氧堆肥微生物研究方法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30)
    • [20].微生物菌种资源及其特性是国内环境微生物研究热点[J]. 微生物学通报 2015(01)
    • [21].低温酶及产低温脂肪酶微生物研究概述[J]. 甘肃农业 2013(13)
    • [22].利用植物共生微生物促进农业发展[J]. 世界科学 2018(03)
    • [23].治理Cr(Ⅵ)污染的微生物研究进展[J]. 广州化工 2015(15)
    • [24].微生物群落相关技术在窖泥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J]. 酿酒 2014(04)
    • [25].江苏省苏微微生物研究有限公司——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系列产品[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8(04)
    • [26].微生物——“守护者”[J]. 高考 2017(36)
    • [27].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的应用[J]. 生物技术世界 2013(07)
    • [28].中国酒曲微生物研究进展[J]. 中国酿造 2009(06)
    • [29].人类对微生物的发现与探索之路[J]. 张江科技评论 2019(02)
    • [30].中国植物内生微生物研究的发展和展望[J]. 微生物学通报 2014(03)

    标签:;  ;  ;  

    基于B族维生素合成与利用特征的湖泊微生物种间关系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