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战后以降,日本的国际形象主要由西方的理论框架与学术话语所建构。核心的三种西学建构路径及其特征是:一、文化论范式,战后初期由《菊与刀》所开创,致力发掘"日本性",具有去情境化的本质色彩;二、语言论范式,以1960—1980年代法国结构—后结构主义为代表,将日本视作反思西方中心主义的契机,对日本历史文化的把握较显欠缺;三、文明论范式,尤指冷战结束后从文明史高度重审日式现代性的倾向,相对忽略现代日本走上西化道路的历史隐暗面。重构日本形象的潜在可能蕴于反思日、西现代学术的西化倾向,探索融"文字—文化—文明"为一体的"汉字圈"视野与理论创造。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柏奕旻
关键词: 形象学,日本性,西方中心主义,汉字圈
来源: 东方丛刊 2019年02期
年度: 2019
分类: 哲学与人文科学
专业: 世界文学
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东京大学
基金: 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课题“大正日本美学事件研究”[留金发(2018)3101号]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 I313.06
页码: 99-114
总页数: 16
文件大小: 190K
下载量: 11
相关论文文献
- [1].当代形象学视角下《侠女奴》汉译本研究[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0(02)
- [2].近四十年我国异域形象学研究特点与启示[J].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9(03)
- [3].从形象学看《女勇士》的中国女性形象[J]. 青年文学家 2016(33)
- [4].法国形象学研究范畴中“他者形象”的嬗变[J]. 鸭绿江(下半月版) 2014(01)
- [5].形象学与翻译研究[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8(04)
- [6].跨文化形象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及存在的问题[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 [7].跨文化形象学的二律背反[J]. 文艺理论研究 2014(01)
- [8].中国之“形象”与西方形象学之“形象”比较[J].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学报 2009(02)
- [9].《翻译研究与形象学》介评[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02)
- [10].跨文化形象学中的权力联姻难题[J]. 东南学术 2016(02)
- [11].跨文化形象学:思路、出路或末路[J]. 东南学术 2014(01)
- [12].政治化的言说与先锋性的重塑:“十七年”《麦田里的守望者》译介的形象学阐述[J]. 东方翻译 2020(01)
- [13].比较文学形象学:成绩与反思(2014—2018)[J].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18(02)
- [14].高效课堂思想体系下教与学关系的“形象学说”[J]. 新课程研究(上旬刊) 2012(11)
- [15].形象:从客体的再现到主体的建构——当代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转向[J]. 金田(励志) 2012(07)
- [16].从形象学角度分析17世纪以来西方中国形象的变迁[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4(03)
- [17].争议与繁荣:关于当今中国形象学的研究[J]. 文艺争鸣 2014(08)
- [18].跨文化形象学:问题与方法的困境[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5)
- [19].全球化背景下形象学研究的开放性和多元化走向——用对话原则来思考形象学的现代转向模式[J]. 学习月刊 2010(12)
- [20].跨文化形象学:以中国为方法——《世界的中国形象研究丛书》总序[J]. 社会科学论坛 2010(03)
- [21].有关跨文化形象学论争的反思[J]. 文化研究 2013(04)
- [22].跨文化形象学:从形象类型到形象网络——周宁教授访谈[J]. 社会科学论坛 2010(03)
- [23].艺术形象与形象学解释的理论指向[J]. 文艺评论 2011(07)
- [24].《中国人生活的明与暗》中人物类别的形象学研究[J]. 青年文学家 2019(12)
- [25].关于形象学的几点思考[J]. 学周刊 2011(34)
- [26].形象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J]. 东方藏品 2018(07)
- [27].他者言说自我——从形象学视角看三毛作品中的外国人形象[J]. 作家 2009(06)
- [28].权力联姻:跨文化形象学的困境与路径[J]. 中国图书评论 2014(01)
- [29].形象学视野中的日本汉诗[J]. 名作欣赏 2011(20)
- [30].跨文化形象学的观念与方法——以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为例[J]. 东南学术 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