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识读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射频,条码,泰兴市,疫病,器物,防疫,单片机。
识读器论文文献综述
王慧,陈德金,黄浩恩,严谨[1](2019)在《非接触式IC卡射频识读器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接触式IC卡技术的接触问题以及有源工作,采取射频识别技术与IC卡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解决了IC卡技术接触性的问题,实现IC卡的非接触使用与无源工作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附加语音播报功能。文章主要研究的带语音功能的识读器是以射频识别技术为基础,MIFARE卡作为识读器识别的对象、根据ISO14443A协议、采用非接触式IC卡常用的读写芯片MFRC522作为读写模块核心芯片,以WT588作为语音播报芯片,STC89C52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来达到设计要求的。(本文来源于《无线互联科技》期刊2019年08期)
陈龙,刘怡俊,张彩英[2](2019)在《基于嵌入式的条形码识读器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加快条码识读器技术的发展,研制一款基于异构多核的图像型条码识读器,集成了光源、镜头、CCD图像采集、FP?GA逻辑管理、ARM处理器、读码算法和通信等功能的嵌入式图像处理系统。复杂背景下的条码图像通过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后,然后利用嵌入式的机器视觉处理技术进行任意方向的多个条码区域自动定位和识别,实验表明有效提高条码读取效率。(本文来源于《电脑知识与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林少晶[3](2018)在《基于解码芯片IOTC0110的激光条码识读器架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较之CCD、光笔、影像型红光这叁种条码识读设备,虽然激光识读设备价格相对较高,但是它能够提供的各项功能指标也最高,现有激光识读设备在模拟信号放大这一过程中采用高频窄带放大模式,存在着识读距离加大后解码容易失败的缺点,利用解码芯片IOTC0110,模拟信号部分采用低频放大电路,可以大大增加可识读距离。(本文来源于《通讯世界》期刊2018年11期)
[4](2017)在《2017年桂版国标教材《音乐》培训研讨会暨MPR标准应用推广识读器捐赠活动成功举办》一文中研究指出教材培训研讨会2017年10月,桂版国标教材《音乐》培训研讨会在秋阳暖人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拉开了帷幕。教材主编、人民音乐出版社原副总编辑杜晓十,知名中小学音乐教育家、上海市特级教师刘德昌,以及来自全区各地的教师们参加了本次培训研讨会。此次教材培训研讨会以主编讲座、专家教法指导、现场观摩课、教研员及专家点评、教师研讨等多种形式展开,培训注重教材和课堂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取得了显着的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期刊2017年10期)
徐勤浩[5](2016)在《主动RFID物联网识读器管理技术与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RFID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应用也不断地得到推广,不同的应用领域也出现了各种类型的RFID识读器设备。出于商业、技术考虑或者历史原因,这些识读器的功能,接口和使用环境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即使在同一应用中,由于设备升级,也会采用多种不同的识读器完成相同的功能;这些问题都需要应用系统来搭建一个支持异构硬件的软件平台。由于硬件接口的差异,用户必须针对各种厂商的节点进行单独的开发,加大了程序开发的难度和复杂度。不仅如此,随着RFID物联网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应用程序的种类和规模越来越大,在此过程中,软件存在重复开发的问题,也是对人力和物力资源的大量浪费。显然,由单一设备厂家和一个用户来统一多个识读器产品之间的差异是不现实的。现有标准化工作主要集中在IEEE802.15.4, Zigbee规范、IEEE 1451族和SensorWeb.针对于物联网识读器接口如何进行标准化少有研究。为了实现不同类型RFID识读器的集中管理,设计和开发可配置的主动识读器技术是解决RFID设备多样化的有效途径。针对上面提出的要求,本文提出了主动RFID物联网识读器管理技术。它是一个基于物联网自动识别管理的一部分,作为本实验室服装通道平台在RFID物联网识读器管理方面进一步研究。主动的思想来自主动网络,用户相对于“被动”的使用系统,可以更加“主动”为系统做到定制处理,把代码直接部署到系统中,投入使用。主动RFID物联网识读器管理技术,在于主动控制异构的识读器,添加新的RFID异构识读器;它利用自己定义的接口标准,对RFID识读器进行统一管理和配置,主动添加识读器类,RFID标签类,配置异构识读器,选择RFID编码标准等。在现实场景中,它可以作为学生学习和使用的实验平台;并且在管理异构RFID识读器方面,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同时,使得对识读器的管理中RFID标签信息采集更便利更可靠,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本文来源于《北方工业大学》期刊2016-06-08)
颜源,曾一[6](2015)在《安全低功耗手持RFID识读器硬件设计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射频识别技术较其他识别技术而言,虽然具有其他识别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在安全性和低功耗两方面,也是非常不容易解决的两个问题,甚至已阻碍其普及应用。针对RFID的这两个问题,提出一种安全型低功耗手持式RFID识读器硬件设计方法,并对该硬件设计方法进行低功耗分析与比较,较其他方法减少了30%~60%的功耗;同时,对设计方法进行了安全性分析,并与其他安全方法进行了比较。通过分析和比较,提出的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并设计和制作了样机以进行验证和评价与分析。(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5年10期)
刘帅飞[7](2015)在《非集中控制下的识读器管理方法与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物联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物联网的发展中遇到了新的问题,即随着物联网应用系统规模的变大,物联网中传感器层传感器种类越来越多、数量越来越大,传感器的管理越来越复杂。RFID识读器系统是一种相对成熟的物联网应用系统,这种系统利用RFID识读器,通过射频识别技术,读写附着在具体物品上的EPC标签,从而获得或者更改物品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交给传统的互联网进行处理,实现互联网系统对物品方便快捷的管理,最终实现物与物之间的连接。现阶段在RFID识读器系统的实际应用中,RFID识读器的管理模型采用最广泛的是集中管理模型,管理中心要管理系统内各个地点的识读器,随着RFID识读器应用系统的规模的扩大,EFID识读器的种类越来越多,数量持续增大,由于要管理的识读器数量持续增大,管理中心的工作变得越来困难。为了管理更多的RFID识读器,多数情况下通过采取提高管理中心的性能的方式,但管理中心的性能提高到一定程度后继续提高会带来很大经济成本,同时,随着RFID识读器应用系统规模的扩大,RFID识读器和管理中心的平均距离也在逐渐变大,RFID识读器和管理中心之间的通信成本也在扩大,集中管理模型不能适应大规模的RFID识读器应用系统。本文设计实现了RFID识读器的非集中管理系统。系统由RFID识读器、本地服务器和中央服务器叁部分组成。RFID识读器和本地服务器连接,由本地服务器进行管理;本地服务器和中央服务器连接,按照特定的协议进行通信,在中央服务器的控制下进行工作。并且,本地服务器有一定的自我管理功能,可以独立地对RFID识读器进行控制;中央服务器通过和本地服务器进行协作,将控制RFID识读器的任务交给本地服务器去完成,不再和RFID识读器直接连接,管理中心只接收本地服务器控制RFID识读器完成操作后的结果信息。在非集中管理模型下,只需要增加本地服务器的数量就能很好地解决由于RFID识读器应用系统规模的扩大而带来的管理中心管理压力过大和传输压力过大问题。并且由于RFID识读器不是再被一个管理中心控制,而是被多个本地服务器分别控制,不同的本地服务器可以控制RFID识读器进行不同的操作,增加了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当某台本地服务器出现故障时,系统中其它部分不收影响,当管理中心出现故障的时候,可以由本地服务器暂为控制,这样增加了系统的健壮性。(本文来源于《北方工业大学》期刊2015-06-30)
刘帅飞,赵会群[8](2015)在《物联网中RFID识读器非集中管理模型的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物联网应用的越来越广泛,物联网应用系统的传感器节点数量越来越大、种类越来越多,传感器节点的管理越来越复杂。具体到RFID识读器系统管理,现在采用最广泛的是集中管理模型,管理中心要管理系统内各个地点的识读器,由于识读器数量持续增大,管理中心的工作变得越来困难。针对上述问题,设计实现了RFID识读器的非集中管理模型,识读器由本地终端服务器直接管理,管理中心通过和终端服务器进行通信,间接控制识读器完成工作,管理中心只接收终端服务器处理好的数据。这样把识读器的管理工作分布到终端服务器上,管理中心只负责和终端服务器通信,不再负责具体的识读器管理工作,系统内识读器由各个终端服务器进行非集中管理,可以根据具体管理的识读器的个数调节终端服务器的个数,该模型能够完成大量识读器的管理工作。(本文来源于《信息与电脑(理论版)》期刊2015年02期)
朱晓波[9](2013)在《移动智能识读器在动物疫病溯源体系建设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泰兴市推广使用的智能识读器是新一代产品,外形、大小和功能与手机相似,可随身携带,由触摸彩色显示屏、多功能按健、红外探头、STM卡、充电锂电池等组成,内置高性能工业级30万像素摄像头,可拍摄并识别一维或二维码。用智能识读器对动物佩戴的二维标识进行扫描就能实时采集到动物防疫数据,汇集到中央数据库,下情上达,这是动物防疫工作的历史进步,使(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文摘》期刊2013年11期)
王同林[10](2013)在《RFID识读器管理方法及应用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又称为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是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通信技术,早在20世纪80年代射频识别技术及产品就进入了应用阶段。随着物联网概念的提出及物联网技术的兴起,RFID识读器作为关键部件之一,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有效地管理众多的异构物联网识读器,通过网络控制实现多个识读器的协同工作,准确而快捷地捕获数据信息,是物联网应用的关键;此外,EPC识读器的可靠性和识读数据的一致性遇到了挑战,解决识读器数据冗余容错的问题,将使识读器在现实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RFID识读器管理方法和技术研究有实际意义和一定的理论意义。RFID物联网识读器管理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于管理众多的异构物联网识读器、识读器的协同控制、状态跟踪、大数据采集存储、以及数据冗余容错处理等管理应用的问题。本文针对上述管理需求,将采用如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术:采用B/S的体系结构管理识读器,通过网络实时控制识读器开启、读取、关闭等功能;使用组播机制管理识读器,以弥补实时控制识读器的不足之处;针对不同识读器厂家提供的API开发函数,定义接口进行函数的二次封装,实现识读器的统一控制;利用数学中集合的概念解决数据冗余的问题;通过软硬件相合的办法解决识读器捕获数据的容错问题,提出冗余容错方案解决实际问题。本文经过大量实验,检验了方法和技术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可以通过任意浏览器访问中心服务器跟踪查看不同识读器的工作状态;实现自由控制众多异构物联网识读器的开启、读取、闭关的实时操作和分时操作;利用冗余容错方案解决货物数量准确清点的工作。本文研究内容以具体应用为背景解决实际问题,将为企业构建RFID应用系统提供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北方工业大学》期刊2013-06-30)
识读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加快条码识读器技术的发展,研制一款基于异构多核的图像型条码识读器,集成了光源、镜头、CCD图像采集、FP?GA逻辑管理、ARM处理器、读码算法和通信等功能的嵌入式图像处理系统。复杂背景下的条码图像通过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后,然后利用嵌入式的机器视觉处理技术进行任意方向的多个条码区域自动定位和识别,实验表明有效提高条码读取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识读器论文参考文献
[1].王慧,陈德金,黄浩恩,严谨.非接触式IC卡射频识读器的设计与实现[J].无线互联科技.2019
[2].陈龙,刘怡俊,张彩英.基于嵌入式的条形码识读器的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
[3].林少晶.基于解码芯片IOTC0110的激光条码识读器架构设计[J].通讯世界.2018
[4]..2017年桂版国标教材《音乐》培训研讨会暨MPR标准应用推广识读器捐赠活动成功举办[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17
[5].徐勤浩.主动RFID物联网识读器管理技术与应用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6
[6].颜源,曾一.安全低功耗手持RFID识读器硬件设计与分析[J].科技通报.2015
[7].刘帅飞.非集中控制下的识读器管理方法与技术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5
[8].刘帅飞,赵会群.物联网中RFID识读器非集中管理模型的实现[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
[9].朱晓波.移动智能识读器在动物疫病溯源体系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3
[10].王同林.RFID识读器管理方法及应用技术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