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基共聚合论文-刘坤,邓皓,徐伟

自由基共聚合论文-刘坤,邓皓,徐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自由基共聚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间戊二烯异构体,自由基共聚,交替共聚物,动力学

自由基共聚合论文文献综述

刘坤,邓皓,徐伟[1](2017)在《间戊二烯异构体-马来酸酐自由基交替共聚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间戊二烯(包括顺式ZP,反式EP和混合异构体PD)是C5馏分中含量与异戊二烯或环戊二烯相当的高反应活性的双烯烃,而目前限制于间戊二烯纯度及其异构体分离难度的原因,仅用于合成低端间戊二烯石油树脂。本文涉及间戊二烯交替自由基聚合领域。首先利用连续萃取精馏装置分离高纯度间戊二烯(93-95%),再结合化学反应精馏、精密精馏等技术制备聚合级间戊二烯异构体,利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合成间戊二烯/马来酸酐、间戊二烯/丙烯腈等一系列交替类型(或无规)聚合物,同时对比分析异戊二烯与此类极性单体共聚合反应特点。实时监控分析交替型(无规型)共聚动力学反应,动力学数据表明共聚合反应基本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马来酸酐/间戊二烯混合异构体共聚物的最大产率高达98.3%。同时利用多种现代测试手段系统研究共聚合中间体(CTC络合物)和共聚物链结构信息。该型交替型共聚物在功能微球、高性能表面活性剂、胶黏剂等领域有潜在用途。(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化学(1)》期刊2017-10-10)

郭丽华,刘燕兰,刘文静,闵媛媛[2](2017)在《核磁共振法测定自由基共聚合竞聚率综合实验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核磁共振法(NMR)测定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自由基共聚合的竞聚率,并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表征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和玻璃化转变温度,以验证所得产物为共聚物而非2种均聚物的共混物。本实验内容丰富,综合性强,在全面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本文来源于《化学教育(中英文)》期刊2017年16期)

姚方钧[3](2017)在《氢键诱导下马来酰亚胺参与的可控自由基共聚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氢键作为一种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力,已被广泛地应用在可控自由基聚合体系中,以实现对聚合物分子量、立构规整度、序列结构等的调控。该聚合单体通常为氢键受体,使用氟醇溶剂作为氢键给体。我们课题组此前已经报道了N-乙烯基吡咯烷酮、2-乙烯基吡啶、4-乙烯基吡啶、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在氟醇中的可控自由基聚合,初步体现了氢键在自由基聚合中的优异表现。本论文着眼于经典的氢键受体单体N-苯基马来酰亚胺(N-Phenylmaleimide,N-PMI),选取了苯乙烯(Styrene,St)和1-辛烯分别作为共聚单体,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eversible addition-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 polymerization,RAFT),探究氢键对经典交替共聚体系的影响,以及对所得共聚物序列结构的调控作用。同时,我们结合了计算机模拟技术,从电子云密度、分子静电势能面以及前沿轨道理论角度对氟醇与单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以偶氮二异丁腈(Azodiisobutyronitrile,AIBN)为引发剂,二硫代萘甲酸异丁腈酯(2-Cyanoprop-2-yl dithionaphthalenoate,CPDN)为RAFT试剂,进行以六氟异丙醇(1,1,1,3,3,3-Hexafluoro-2-propanol,HFIP)和甲苯为主要溶剂下的N-PMI和St的RAFT共聚反应。实验结果表明,以HFIP为主的氟醇相比以甲苯为主的非氟醇溶剂,能使得聚合诱导期缩短,聚合速率加快,并显示出偏离严格交替共聚的倾向。同时,HFIP中得到的共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T_g)明显较低。计算机模拟计算进一步证实了氢键对单体的活化作用以及对聚合物链构象等的影响。(2)以AIBN为引发剂,S-(2-氰基-2-丙基)-S-十二烷基叁硫代羰基酯(S-(2-cyano-2-propyl)-S-dodecyltrithiocarbonate,CDTC)为RAFT试剂,首先进行分别以HFIP和叁氯甲烷为溶剂的N-PMI和1-辛烯的“一锅法”聚合。实验证明氢键能使得N-PMI和1-辛烯更接近于交替共聚,HFIP和叁氯甲烷中得到的共聚物序列组成有显着差异。进一步地,我们设计在HFIP或叁氯甲烷的纯溶剂的聚合过程中添加另一种溶剂,通过改变体系内氢键给体溶剂的浓度,得到了存在两种不同共聚物组成链段的聚合物。共聚物的T_g的测试也证明了氢键能通过调控共聚物组成从而影响其热性能。(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7-05-01)

刘晓辉,胡晓辉[4](2016)在《丙烯腈与亲水性单体的自由基共聚合及聚合物的成膜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聚丙烯腈膜亲水性不佳的问题,采用马来酸酐(MA)或甲基丙烯酸(MAA)与丙烯腈(AN)进行共聚,制备亲水性聚丙烯腈,研究其成膜性,探索不同单体、单体比例对共聚反应的影响,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核磁共振波谱仪和扫描电镜等对改性后聚丙烯腈的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MA相比,采用MAA对聚丙烯腈进行改性更加合适,MAA改性聚丙烯腈的最佳单体质量比为[AN]/[MAA]=85∶15,转化率高达93.49%,远远高于MA转化率;共聚物含有羧基基团,证明AN与MAA共聚反应成功进行.(本文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陈学刚,华静,胡海青[5](2016)在《《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中关于自由基共聚合的几个难点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由基共聚合是涉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体进行的自由基聚合,在聚合物改性,丰富聚合物品种,研究单体和自由基的相对活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对自由基二元共聚的几个难点内容进行了深入解析,并对教材部分内容进行补充讨论,籍此厘清概念,强化重点,提高高分子化学教学水平。(本文来源于《高分子通报》期刊2016年02期)

李义和,李公义,王清华,王春华,李效东[6](2014)在《采用试位拟合法求解自由基共聚合的竞聚率》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在大学本科阶段的《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中,测定自由基共聚合竞聚率实验的数据处理通常所采用作图法存在繁琐、费时的弊端,提出一种基于试位拟合计算的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基于对聚合物组成F、单体投料比f以及竞聚率变化关系的分析,只需通过EXCEL软件进行简单的计算即可,不需复杂计算和作图操作,具有简杰、高效、误差小的特点,适合在实验教学中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4年15期)

万光敏[7](2013)在《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的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乳液共聚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过程中,催化体系对反应的可控性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开发新型高效的催化体系成为“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的研究方向之一。目前国内外文献对于活性聚合催化体系的选择一般采用试错法,认为酸能使金属有机催化剂失活,不能实现聚合的有效可控。在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我们发现成功的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RATRP)催化剂的氧化-还原电位差均介于一定范围。因此,我们选择六水合叁氯化铁(FeCl3·6H2O)/乙二胺四乙酸(EDTA)为催化体系,将活性聚合技术应用于苯乙烯与丙烯酸丁酯的乳液聚合,以期最终实现对聚合物分子量的“活性”可控。本论文以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为反应单体,采用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乳液聚合的方法成功地合成了St/BA无规共聚物,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的分子可控的共聚物的制备方法。研究了各种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并与普通乳液聚合进行对比。本论文通过对单体的转化率、聚合物分子量及其分子量分布的测定,研究了St/BA的RATREP反应,研究了单体配比、引发剂、反应温度、乳化剂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以FeCl3·6H2O/EDTA/AIBN为催化引发体系,单体/AIBN/FeCl3·6H2O/EDTA的摩尔比为200:1:4:2,乳化剂为Tween80,在反应温度80℃下,制得分子量分布(PDI为1.40)的聚合物;聚合物的分子量随着单体转化率的增加呈线性增长,In([M]0/[M])与时间也呈较好的一级线性关系。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仪研究了聚合物的结构,表明:RATREP制得端基为氯原子的“活性”共聚物。采用激光纳米粒度仪、DSC对聚合物进行测试,与传统乳液聚合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以铁为催化体系所得乳液的平均粒径(135.9nm)较普通乳液聚合得到的粒径(106.9nm)大;不同的聚合方法得到的聚合物所测得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大致在17.5℃左右相差不多。本论文一方面证明选择低毒的催化体系,采用EDTA可以作为过渡金属的配体参与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乳液聚合;另一方面为制备可控聚合物,实现高分子科学与材料的功能性提供一种新思路。(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3-06-06)

丁伟,王玲,于涛,曲广淼,高翔[8](2013)在《微波辐照下丙烯酰胺的原子转移自由基共聚合》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微波辐射下,以水为反应介质,2-氯丙酰胺为引发剂,氯化亚铜/2,2'-联吡啶为催化体系,自制的磺基甜菜碱两性离子功能单体3-(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胺基)丙磺酸盐(DMAPS)与丙烯酰胺(AM)单体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共聚合反应,得到磺基甜菜碱型两性离子聚合物P(AM-DMAPS)。讨论了微波功率、反应时间、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催化剂和配体用量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并与相应的热聚合法进行了对照。结果表明,微波辐射功率240 W,反应时间为1250 s时,微波辐射下共聚合的表观速率常数(Kappp)为热聚合法4.5倍,此时AM与DMAPS在水介质中的最佳合成条件为:单体总浓度4 mol/L(其中功能性单体DMAPS在混合单体中所占摩尔分数为1.0%),引发剂浓度0.015 mol/L,催化剂浓度0.01 mol/L。此时转化率为40.15%,Mn为46410。(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2013年04期)

刘文文[9](2013)在《自由基亲疏水结构及活性对真丝接枝共聚合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与水溶性单体的接枝共聚合反应后,真丝纤维可在保留固有光泽吸湿性等特性的同时,提高真丝纤维折皱回复性等性能,并形成织物厚实挺括的风格然而,与接枝共聚合反应相伴随的是水相均聚合反应,它不仅降低单体接枝效率而且还会破坏真丝织物滑爽的手感研究表明,提高自由基与真丝间的静电引力,可抑制水相均聚合反应,提高单体接枝效率为进一步探求自由基化学结构及活性对接枝共聚合反应的影响,课题设计并合成了叁类特定结构的大分子可逆加成-链转移剂ξmacro-RAFT试剂ο,通过试剂与水相自由基间高效的链转移反应,生成明确结构的新水相自由基,实现了对自由基性质的调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真丝纤维与N,N-二甲基丙烯酰胺的接枝共聚合反应,并考察了接枝真丝的结构染色性能及强力等课题设计的叁大类macro-RAFT试剂分别为:C_12H_25-S-C(=S)-S-PAA-b-PSξtI,PAA为聚丙烯酸, PSt为聚苯乙烯ο C_12H_25-S-C(=S)-S-PSt-b-PAA ξ II ο和C_12H_25-S-C(=S)-S-PBA-b-PAAξIII,PBA为聚丙烯酸丁酯ο,以1H-NMRξ核磁共振氢谱ο GPCξ凝胶渗透色谱ο并结合合成反应中单体转化率证实了macro-RAFT试剂具有目标结构macro-RAFT试剂通过与自由基的链转移反应分别生成亲水性的PSt-b-PAA~●自由基以及疏水性的PAA-b-PSt~●和PAA-b-PBA~●自由基,其活性依次为PSt-b-PAA~●≈PAA-b-PBA~●>> PAA-b-PSt~●接枝共聚合反应中,生成的PAA-b-PSt~●和PAA-b-PBA~●促进了丝素大分子自由基的生成反应,加快了接枝共聚合反应速率,提高了单体的接枝效率ξGeο;随着两自由基中疏水嵌段聚合度的增大,Ge进一步提高但Ge受PSt-b-PAA~●的影响很小这与叁类自由基与真丝间的不同吸附行为以及活性的差异有关与常规接枝ξ无macro-RAFT试剂ο真丝对比,RAFT反应控制时,真丝吸湿性断裂强力及伸长率以及红外光谱等均无明显变化,但真丝的白度提高,真丝表面接枝聚合物分布均匀,酸性及活性染料染色K/S值下降在与真丝原纤维对比后发现,RAFT体系接枝真丝活性染料染色K/S值下降明显,酸性染料染色K/S值白度和强力均略有下降;但吸湿性明显增强(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期刊2013-03-07)

高金龙,张正彪,程正平,朱健,周年琛[10](2011)在《在室温条件下由Cu(0)催化的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活性自由基共聚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在25℃条件下,Cu(0)催化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苯乙烯(St)的共聚合。体系中以N,N,N,N",N"-五甲基二乙烯基叁胺(PMDETA)作为配体,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作为溶剂,这一共聚体系很好地呈现了活性聚合的基本特征(本文来源于《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1-09-24)

自由基共聚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核磁共振法(NMR)测定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自由基共聚合的竞聚率,并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表征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和玻璃化转变温度,以验证所得产物为共聚物而非2种均聚物的共混物。本实验内容丰富,综合性强,在全面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由基共聚合论文参考文献

[1].刘坤,邓皓,徐伟.间戊二烯异构体-马来酸酐自由基交替共聚合研究[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化学(1).2017

[2].郭丽华,刘燕兰,刘文静,闵媛媛.核磁共振法测定自由基共聚合竞聚率综合实验的设计[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7

[3].姚方钧.氢键诱导下马来酰亚胺参与的可控自由基共聚合研究[D].苏州大学.2017

[4].刘晓辉,胡晓辉.丙烯腈与亲水性单体的自由基共聚合及聚合物的成膜性[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16

[5].陈学刚,华静,胡海青.《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中关于自由基共聚合的几个难点解析[J].高分子通报.2016

[6].李义和,李公义,王清华,王春华,李效东.采用试位拟合法求解自由基共聚合的竞聚率[J].广州化工.2014

[7].万光敏.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的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乳液共聚合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3

[8].丁伟,王玲,于涛,曲广淼,高翔.微波辐照下丙烯酰胺的原子转移自由基共聚合[J].应用化学.2013

[9].刘文文.自由基亲疏水结构及活性对真丝接枝共聚合反应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3

[10].高金龙,张正彪,程正平,朱健,周年琛.在室温条件下由Cu(0)催化的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活性自由基共聚合研究[C].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2011

标签:;  ;  ;  ;  

自由基共聚合论文-刘坤,邓皓,徐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