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非集中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集中式,元数据,存储结构,设计
非集中式论文文献综述
潘珊珊[1](2019)在《非集中式元数据存储结构优化设计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方法面对非集中式元数据存储结构设计问题,存在元数据存储请求响应慢、抑制干扰能力差和负载均衡性差的弊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新的非集中式元数据存储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分析了非集中式元数据存储结构设计原理,依据块匹配特征压缩与自适应属性聚类进行分块,通过分布式自适应筛选法进行冗余数据滤除,通过模糊C均值算法对非集中式元数据进行聚类操作,针对请求响应速度慢的问题完成存储结构优化。依据存储节点的采样点数获取频谱函数与基底函数间的交叉项,经非集中式分布结构自适应筛选,在时频平面上建立对称的时间函数,完成对非集中式元数据存储结构在干扰抑制方面的优化。获取高负载服务器与低负载服务器元数据,将高负载服务器元数据迁移至低负载服务器中,实现负载均衡,达到存储结构优化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响应速度快、干扰抑制能力强,复杂均衡性好。(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9年10期)
张晓洁[2](2016)在《非集中式社交网络隐私保护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迅速崛起,其用途已经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以社交网络为主流的互联网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移动终端技术和无线接入技术的兴起,移动互联网应运而生,也大大带动了移动社交网络的兴起和发展。然而,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无论是社交网络还是移动社交网络都面临着严峻的隐私及安全问题,更强的信息安全保护预示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现今大多数社交网络都采用集中式的架构,用户信息被社交网络服务提供商管理和维护,用户失去了对自己的信息的一部分掌控权。随着非集中式的出现,这种比集中式更安全的架构越来越受到大众的认可。所以本文旨在针对非集中式的社交网络架构提出隐私保护方案。无论是集中式还是非集中式社交网络,其隐私安全都主要涉及用户信息隐私,节点身份隐私和链接关系隐私等。本研究原创性地利用了社交网络本身暗含自然形成群组的特性以及shamir秘密共享协议来达到在非集中式社交网络中向群组传播消息时的隐私保护性。现有的针对社交网络的隐私保护方案有各自不同的隐私保护目标,也有不同的应用场景,但它们均存在一定的缺陷。本文设计了一种新颖的基于非集中式社交网络的隐私保护协议,此协议可以用于向某个群组散布消息,在消息散布的过程中既可以保护节点身份隐私和链接关系隐私,又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消息不会外泄到非目标用户以达到保护用户信息隐私的目的;通过在算法的恢复阶段借助一个服务器,提出了改进的非集中式算法,加快了信息的恢复速度。通过模拟与仿真实验验证不同群组大小,群组聚集度等参数对所提算法所能达到的功能目标的影响。同时将本研究提出的算法与现有的隐私保护算法进行比较,比较结果显示所提算法比现有的算法具有更多隐私保护性和更好的功能特性;通过对在隐私保护的社交网络中新加不同级别用户所需时间的比较,彰显了所提算法能动态适应网络拓扑改变的优良特性;通过对改进前后的算法在最坏计算复杂度上的对比,显示改进之后的算法在不考虑能否借助服务器的情况下具有更优的时间性能。本文在附录部分演示与陈述了隐私保护方案在移动终端的实现,彰显了隐私保护算法良好的应用特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6-12-01)
肖培[3](2015)在《非集中式MapReduce系统的节点失效及其容错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MapReduce作为一个当前海量数据处理的并行编程模型,并部署在大规模集群上进行分布式处理。Hadoop作为实现MapReduce最常用的开源框架,由于节点失效,特别是两种单点失效(主节点的作业失效和名字节点的分布式文件系统失效),影响作业的执行和系统的性能,比如名称节点的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崩溃故障,会导致所有计算完成的不准确,一旦主节点失效,整个系统可能会瘫痪。目前国内外针对MapReduce单点失效,提出了使用备份节点、修改DFS架构、非集中式的架构和使用特定服务等,然而这些机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备份节点的计算资源没有有效地利用,(2)修改DFS架构,系统只有传统MapReduce的80%性能,(3)目前非集中式架构的节点数量是有限制的,或者同时也使用了备份节点,(4)特定的服务只能应用在特定的环境。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将从传统的MapReduce架构的特点、编程模型、工作流程和容错机制出发,研究目前MapReduce节点失效的处理方式,结合P2P网络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非集中式的MapReduce的解决方案。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讨论目前MapReduce框架的特征、工作流程、容错机制和缺陷。分析目前MapReduce在从节点失效、Byzantine错误和单点失效的情况下的错误处理方法,以及这些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2、针对目前MapReduce节点失效及其容错机制存在的问题,结合P2P网络的特点,以Chord协议作为非集中方式的优势,提出了基于P2P的MapReduce的机制。并介绍了P2P的MapReduce的系统架构、工作流程和错误处理方式。3、最后根据本文所提出的机制进行实现,并在一定的数据集测试下进行评估。以典型的WordCount的单词统计应用程序,来进行实验验证,本文所提出的机制能避免单点失效,在发生崩溃错误之后,能在合适时间恢复,提高了系统性能,减少了复制开销。因此,本文提出的P2P的MapReduce系统是可行的,并能进行一定规模的大数据处理。(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5-04-01)
[4](2014)在《非集中式供热采暖技术交流会在沪胜利召开》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由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主办的"2013全国非集中采暖地区供热采暖技术交流研讨会",在上海新长江饭店胜利召开。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许利峰处长、住建部世行供热改革与建筑节能项目办执行主任辛坦、国家燃气用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王启、国家红外及工业电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曾宇、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新技术所主任范宏武等就行业发展趋势及政策导向进行了发言;浙江华源、上海申花、北京四季沐歌(本文来源于《供热制冷》期刊2014年01期)
强建宁[5](2010)在《非集中式排放口布袋除尘器测试方法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以生产硅铁的矿热炉为例对非集中式排放口布袋除尘器测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减少测量误差,正确评价除尘效率的方法。(本文来源于《青海环境》期刊2010年02期)
左怀玉[6](2008)在《非集中式空间服务管理与组合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Internet技术和Web技术的发展和大规模普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网络化逐渐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各种空间信息设施逐渐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多的空间数据资源、空间计算资源以及空间应用资源依托互联网已经成为公共获取和访问的网络资源,推动传统意义下的空间信息发布逐渐转移到基于Internet的开放性分布式计算基础设施。近年来,随着Web服务技术的出现与推广,面向服务架构的空间信息共享逐渐成为主流范型。空间服务相关技术在国内外得到很多研究团体的关注,从空间服务的创建到空间服务的使用已经积累了大量成熟经验、技术乃至标准和规范。随着相关研究技术的不断深入,能否在面向空间服务的应用体系下进一步增强空间服务使用效率和空间服务管理扩展性成为了当前空间服务技术的一个研究热点。直接将空间服务部署在互联网的方式存在空间服务宿主服务器之间缺少主动协同能力的缺点,因而在空间服务管理(如空间服务的部署、发布、发现以及选择等)上缺少可扩展性,在空间服务组合上缺少提升组合系统性能的能力。随着空间服务实例的增多,上述问题将面临更为巨大的挑战。本文主要针对上述空间服务管理和组合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将空间服务部署到一种基于对等网络的Geo-P2P重迭网络上进行非集中式管理和组合的研究思路。首先提出并研究一种适合于空间服务管理与组合的Geo-P2P网络基础设施,其后针对Geo-P2P网络中的空间服务发现和空间服务组合开展研究。在此过程里,着重研究了Geo-P2P上的网络拓扑、空间服务查询模式、空间服务查询实现、空间服务组合建模以及空间服务组合执行等关键技术。其中,Geo-P2P网络拓扑用来提供空间服务的非集中式高效查询能力并增强整个Geo-P2P的扩展性;空间服务查询模式用来降低查询交互的复杂性;空间服务查询实现主要解决非集中式空间服务查询的具体实现;空间服务组合建模用来解决如何表达非集中式空间服务组合过程;空间服务组合执行则用来解决集中式组合模型的分解以及非集中式组合模型的执行等问题。本文主要工作包括:1.非集中式空间服务的管理与组合框架研究:基于P2P技术提出了一种Geo-P2P网络,通过设计满足空间服务消费者、空间服务提供者、空间服务查询者以及空间服务组合者等多种角色的对等网络节点Geo-Peer来增强空间服务支持环境扩展性和组合性能的能力。从系统结构、管理模型以及组合模型等不同方面研究Geo-P2P网络,为开展非集中式空间服务管理与组合技术研究提供基础性设施支撑。2. Geo-P2P网络拓扑结构研究:通过改进超级节点的网络拓扑结构提出一种基于多层稀疏拓扑的混合网络拓扑作为Geo-P2P的拓扑基础模型。对空间服务查询过程分析后建立了查询代价计算模型,从一般意义上研究了超级节点与普通节点之间的最佳比率,并提出了一种Geo-P2P网络拓扑模型的动态维护策略,实验验证了Geo-P2P网络拓扑结构及其动态维护策略的有效性。3. Geo-P2P网络上的空间服务查询模式研究:提出一种基于信息检索模型的空间服务查询模式,通过将空间服务元数据分离为非空间属性和空间属性来分别建立相似性度量,其中,在非空间属性的相似性度量中,沿用了信息检索技术中矢量模型的相似性度量;在空间属性的相似性度量中,则提出一种包含拓扑、距离以及方向的相似性度量;并用两者之间的加权计算空间服务查询条件和空间服务实体之间的匹配关系。4. Geo-P2P网络上的空间服务查询实现研究:提出一种在对等节点间聚簇成组的空间服务查询和一种基于分布式CAN-QTree索引的空间服务查询。前者基于传统P2P网络的内容聚合优化策略,根据每个对等节点上的空间服务相关性维护一种有利于指导查询的空间服务语义组;后者能够提供有保障的空间服务查询性能,它通过在对等节点之间维护结构化的P2P网络拓扑结构CAN,用QuadTree技术来索引空间服务的地理范围,并用CAN的逻辑空间和地理范围的坐标空间之间逻辑映射形成分布式索引CAN-QTree。CAN-QTree能够提供O(n1/2)的空间服务查询性能。上述两种不同的空间服务查询实现在Geo-P2P网络上的有效性均通过实验得到验证。5.非集中式空间服务组合建模技术研究:针对空间服务组合行为中的全局流程规约、局部流程规约以及全局流程规约与局部流程规约之间的关系,分别提出了全局流程模型、局部流程模型以及子流程模型。在全局流程模型里,分别用活动、控制流和数据流对空间服务组合的步骤、活动之间次序以及活动之间的消息流量和流向进行建模,并通过关键路径概念来定量评价全局流程模型的优劣。在局部流程模型里,增加了协同活动来建模控制流和数据流在多个子流程模型间的跨越边界行为。6. Geo-P2P网络上的空间服务组合执行技术研究:提出一种全局流程模型的间接分解算法,首先将全局流程模型转化为关键路径最短的流程模型,然后再基于消息传输代价最小原则对全局流程模型进行分解。实验表明,与传统的直接分解算法相比,在不同规模的组合消息流量和网络带宽情况下,间接分解算法均优于直接分解算法;而在消息流量规模大或网络带宽有限的情况下,基于Geo-P2P网络的空间服务组合执行明显优于集中式组合机制。7.基于论文研究成果构建了Geo-P2P实验原型系统,重点通过对网络节点Geo-Peer的接口设计,使其能够充当空间服务消费者、空间服务提供者、空间服务查询者以及空间服务组合者等多种角色,并基于上述接口的APIs实现了对前面章节研究成果的综合应用与验证,验证了论文工作的有效性和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08-11-01)
王一夫[7](2008)在《非集中式网格资源发现和管理模型及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网格是当前分布计算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网格的关键技术是网格资源管理,而网格资源发现则是网格资源管理中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为网格资源调度寻找满足应用需求的各种资源。与传统分布式系统相比,网格中可集成的资源规模更大,种类更多,结构各异,且分属于不同组织,参与网格的各结点往往拥有不同利益和资源管理策略。随着网格的进一步发展,集中式的资源发现方式将会出现性能瓶颈,而且由于信任和安全方面的原因,集中式的方式难以保证获取足够的资源信息支持应用对资源发现的需求。因此,适应网格发展需求的资源发现方式不应该仅仅依赖集中或全局控制的非集中方式,而应能更好地适应大规模、动态的网格环境。论文研究非集中式网格资源发现和管理中的系统规模动态性与发现效率之间的矛盾及其关键技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研究工作:1、路由算法和动态自配置特性是实现大规模基于关键字的资源发现方法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具有组播集群的层次性系统模型,设计了混合式路由算法,充分利用物理网络组播特性,节省网络带宽;提出组播集群复制协议和基于关键字的组播树策略AMTP,分别处理节点或者链路失效导致的网络分割以及路由的重建。实验结果表明,这些算法和策略节省了网络带宽,提高了系统的性能,保证了系统的自配置特性。2、针对非结构化拓扑P2P系统的特点,提出基于结点分类的高效资源管理方法(CBS)及其“相似结点分类”拓扑优化技术,通过在各结点上维护压缩状态表指导搜索请求转发和通过搜索缓存提高搜索效率。能够在系统中形成主题相关的结点分类聚集,并提供部分远程结点的快捷连接。实验表明,与泛洪、随机转发和Neurogrid等方法相比,CBS方法通过维护少量状态信息在保持较低搜索延迟的同时,显着降低资源搜索的消息开销,从而提高非结构化拓扑P2P系统的可扩展性和性能。3、结合P2P技术提出了网格环境中的一种资源发现模型及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方法。设计了节点加入与离开算法和资源查找算法,加快了资源定位和对资源有效的利用。该模型和算法支持基于属性的动态分布式查找,具有很好的扩展性。4、服务质量(QoS)是衡量网格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QoS指标,提出了一种网格资源功能与性能评估标准及其相应的指标优化机制。提出基于优化时间轴的资源预留机制,解决了“资源碎片”问题,提高了资源请求的接受率和有效资源的利用率。(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08-05-01)
施晓秋[8](2007)在《非集中式P2P系统中资源搜索与现存问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非集中式P2P系统,分布式哈希表和洪泛方法均可被用于资源搜索。结合了这两类方法的混合P2P搜索模式被期望有更好的性能,但需要找到准确判断资源知名度的有效方法。而在动态的P2P网络环境中,现有的混合搜索算法仍面临着搜索效率与质量有待优化的问题,该文在分析现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解决思路。(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期刊2007年05期)
贾德礼,方勇[9](2007)在《非集中式P2P系统信任值安全管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P2P系统的开放性、匿名性和动态性,使得实体之间难以确定相互的可靠性。信任值这一概念的引入基本解决了这一问题,同时也使得信任值在整个P2P系统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论文提出了一种能够安全地管理非集中式P2P系统信任值的协议,从而保证了信任值的安全存储、分发、访问以及修改。(本文来源于《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期刊2007年02期)
P,Mars,Q,F,Ahmed[10](1994)在《人工智能技术在C~3—MIS非集中式决策形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1、引论 复杂的、有抗毁能力的、和敏感的C~3—MIS(指挥控制和通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要求分布式决策形成领域在正确定性情况下有新的进展。具体地说,要描述、分解和分析那些必须满足十分苛刻要求的性能,有抗毁能力和敏感规格的系统,系统工程方法是必需的。本文是开发C~3—MIS系统的系统分析和设计所要求的理论和算法工具的研究工作的第一步。这种系统的特征是高度的复杂性。关键的特点是决策形成过程分布于若干决策形成“代理人”,在出现多重故障时需要可靠性的操作,以及人与以决策支持系统为基础的计算机的不可避免的交互作用。(1),(2),(3)。(本文来源于《舰船指挥控制系统》期刊1994年Z2期)
非集中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互联网迅速崛起,其用途已经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以社交网络为主流的互联网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移动终端技术和无线接入技术的兴起,移动互联网应运而生,也大大带动了移动社交网络的兴起和发展。然而,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无论是社交网络还是移动社交网络都面临着严峻的隐私及安全问题,更强的信息安全保护预示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现今大多数社交网络都采用集中式的架构,用户信息被社交网络服务提供商管理和维护,用户失去了对自己的信息的一部分掌控权。随着非集中式的出现,这种比集中式更安全的架构越来越受到大众的认可。所以本文旨在针对非集中式的社交网络架构提出隐私保护方案。无论是集中式还是非集中式社交网络,其隐私安全都主要涉及用户信息隐私,节点身份隐私和链接关系隐私等。本研究原创性地利用了社交网络本身暗含自然形成群组的特性以及shamir秘密共享协议来达到在非集中式社交网络中向群组传播消息时的隐私保护性。现有的针对社交网络的隐私保护方案有各自不同的隐私保护目标,也有不同的应用场景,但它们均存在一定的缺陷。本文设计了一种新颖的基于非集中式社交网络的隐私保护协议,此协议可以用于向某个群组散布消息,在消息散布的过程中既可以保护节点身份隐私和链接关系隐私,又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消息不会外泄到非目标用户以达到保护用户信息隐私的目的;通过在算法的恢复阶段借助一个服务器,提出了改进的非集中式算法,加快了信息的恢复速度。通过模拟与仿真实验验证不同群组大小,群组聚集度等参数对所提算法所能达到的功能目标的影响。同时将本研究提出的算法与现有的隐私保护算法进行比较,比较结果显示所提算法比现有的算法具有更多隐私保护性和更好的功能特性;通过对在隐私保护的社交网络中新加不同级别用户所需时间的比较,彰显了所提算法能动态适应网络拓扑改变的优良特性;通过对改进前后的算法在最坏计算复杂度上的对比,显示改进之后的算法在不考虑能否借助服务器的情况下具有更优的时间性能。本文在附录部分演示与陈述了隐私保护方案在移动终端的实现,彰显了隐私保护算法良好的应用特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集中式论文参考文献
[1].潘珊珊.非集中式元数据存储结构优化设计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9
[2].张晓洁.非集中式社交网络隐私保护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3].肖培.非集中式MapReduce系统的节点失效及其容错机制研究[D].云南大学.2015
[4]..非集中式供热采暖技术交流会在沪胜利召开[J].供热制冷.2014
[5].强建宁.非集中式排放口布袋除尘器测试方法的探讨[J].青海环境.2010
[6].左怀玉.非集中式空间服务管理与组合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
[7].王一夫.非集中式网格资源发现和管理模型及关键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8
[8].施晓秋.非集中式P2P系统中资源搜索与现存问题分析[J].计算机工程.2007
[9].贾德礼,方勇.非集中式P2P系统信任值安全管理的研究[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7
[10].P,Mars,Q,F,Ahmed.人工智能技术在C~3—MIS非集中式决策形成中的应用[J].舰船指挥控制系统.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