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蜂房哈夫尼菌致肾盂脓性积液(论文文献综述)
赵淑芳,曹卢园,唐子晴,陈莹莹,郑婉汝,张锦双[1](2019)在《棘胸蛙新型病菌蜂房哈夫尼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文中研究指明为了对某养殖场患病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进行病原学诊断,采用病原分离、革兰染色、质谱分析、人工感染试验等方法对分离的病菌进行鉴定,最终鉴定该致病菌株为蜂房哈夫尼菌(Hafnia alvei)。同时,用纸片扩散法测定该菌对11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显示该菌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多粘菌素、氯霉素表现为高度敏感,对链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表现为中度敏感,对青霉素、头孢唑林表现为不敏感。
刘孔尚[2](2017)在《太行山猕猴(Macaca mulatta tcheliensis)疫病生态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猕猴(Macaca mulatta)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之一,由于其适应能力强,生理上与人相近,常被用于医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多学科的研究。太行山猕猴(Macaca mulatta tcheliensis)是我国特有的猕猴亚种,目前仅分布于河南省与山西省交界处的太行山及中条山南端地区,是自然分布最北的猕猴种群。太行山猕猴在生理、形态、代谢、遗传和生态等方面有着明显的特点,具有独特的遗传多样性。目前,太行山猕猴主要活动在河南省济源市境内。近年来,动物疫病的频发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影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以非人灵长类动物为观赏对象的生态旅游活动已得到迅速发展,通过观察发现,人类与非人灵长类动物的接触次数越来越多。长此以往,生态旅游带来了很多问题,对非人灵长类动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例如行为改变、伤残率升高、患病率增加等。而一旦传染病在群体内传播开来,将会对整个种群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会使整个物种灭绝。为了解太行山猕猴病原体的流行病学情况、传播途径及危害程度,于2015年9月至2016年11月,对济源市五龙口风景名胜区的野生太行山猕猴进行采样调查。通过对其种群内主要病原体的种类、感染率、相关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及进化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为太行山猕猴的物种保护和人猴共患病的防控策略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太行山猕猴主要病原体流行病学调查于2015年9月至2016年11月,在济源市五龙口景区,采集了新鲜猕猴粪样458份,对其进行病毒、致病菌和寄生虫等病原体检测。结果显示,检测到的病原体种类为:细小病毒、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蜂房哈夫尼亚菌、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耶尔森氏菌、空肠弯曲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钩端螺旋体、肺炎链球菌、阿米巴原虫、鞭虫、等孢球虫、泡翼线虫、蛲虫、粪类圆线虫、钩虫、结肠小袋纤毛虫、毛细线虫、猴食道口线虫、毛圆线虫,感染率分别为:8.30%、13.32%、31.66%、1.75%、29.91%、28.38%、6.77%、18.34%、11.57%、26.64%、8.30%、89.96%、93.23%、28.38%、15.07%、1.75%、73.36%、3.28%、70.09%、8.30%、31.66%、6.77%。2)猴源阿米巴原虫种类及其种系发育研究利用PCR鉴定方法,对太行山猕猴感染的阿米巴原虫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猕猴携带E.dispar、E.hartmanni、E.coli和E.chattoni 4种阿米巴原虫且感染率分别为58.30%、79.91%、69.87%和88.43%,混合感染率为84.93%。基于测序进行种系发育关系分析,发现太行山猕猴所携带的阿米巴原虫与已知种类序列同源性为97%99%,进化树分析显示,分别与E.dispar、E.hartmanni、E.coli和E.chattoni处于同一进化分支,即4种阿米巴原虫分别为E.dispar、E.hartmanni、E.coli和E.chattoni。3)猴源蜂房哈夫尼亚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2016年,在济源市五龙口风景名胜区发现一只死亡的成年雌性猕猴,并在其体内分离到了一株细菌,经鉴定为蜂房哈夫尼亚菌。菌落形态为黄色圆形,边缘整齐、光滑的小菌落,革兰士染色为阴性短杆菌;而该菌能分解D-半乳糖、D-果糖等,不能分解麦芽糖、蔗糖、L-鼠李糖等,且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四环素5种抗生素耐受,对其他多数抗生素敏感;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菌序列与已知的蜂房哈夫尼亚菌(Hafnia alvei)的基因同源性为99%,进化关系处在同一分支,表明该分离菌为蜂房哈夫尼亚菌(Hafnia alvei)。
陈丹[3](2016)在《不同生境家蝇体表携带细菌的多样性研究及家蝇携菌能力评估》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利用传统培养法检测垃圾场和养殖场中家蝇体表携带的菌种,探究各生境间家蝇体表携带细菌的异同,根据检测到的条件致病菌和致病菌协助作业者及周围居住人群做好对特定疾病的预防;二是通过高通量测序的方法检测不同养殖场类型中家蝇体表携带的细菌群落结构,评估不同类型养殖场所面临的疾病风险;三是探索家蝇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细菌的直接携带能力,评估家蝇传播细菌潜能。方法1.通过传统细菌培养法对家蝇体表细菌的鉴定网捕法捕获家蝇样本后,取其体表洗涤液通过传统细菌培养对细菌种类进行鉴定。2.各养殖场家蝇体表细菌种群多样性对养殖场的家蝇样本利用高通量测序法对其体表携带的菌进行鉴定,分析不同养殖场类型中家蝇体表携带细菌的群落结构。3.家蝇直接携带细菌能力评估实验室饲养家蝇在含有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上活动一定时间后释放到培养笼中,相应时间后检测其体表细菌含量。结果1.通过传统细菌培养法对家蝇体表细菌的鉴定所有采集点中分离出的细菌经鉴定在属水平上分别隶属于44属,其中养殖场分离出19属,垃圾场分离出34属。2.各养殖场家蝇体表细菌种群多样性经高通量测序建库并去除嵌合体序列过滤后共得到966633条优质序列。在门水平,各养殖场完成分类的细菌多样性跨越了16个细菌门,其中99.5%的序列归类到4个门,即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Acti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在属水平,一共鉴定到了124个属,且各养殖场间细菌多样性差异较大,其中,变形杆菌属(Proteus)在YNC-1-LC和YYC是最具优势的属,克雷伯菌属(Klebsiella)在YNC-2最具优势,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在YNC-1-NS最具优势,拟杆菌属(Bacteroides)在YZC-1最具优势,库特氏菌属(Kurthia)在YZC-2中最具优势。3.家蝇间接携带细菌能力的评估家蝇爬行含有大肠杆菌的平板后,间隔处理时间为12 h时,爬行30 min、60min、90 min三个实验组的家蝇体表洗脱液的细菌浓度分别降至初始浓度的2/100、2/100、1/100。在24-96 h时维持在原始浓度的1/1000左右,与对照组浓度相近。结论1.在垃圾点中优势菌属为赖氨酸芽孢杆属、节杆菌属、苍白杆菌属和肠杆菌属,养殖场中优势菌属为克雷伯氏菌属、埃希菌属、沙雷氏菌属和变形杆菌属。2.不同生态环境中,家蝇体表菌群结构差异较大,其不仅与生态类型有关,还与地理位置有关。3.家蝇在污浊环境中孳生时间越长,在疾病传播上风险性越高,在接触病原菌后24h内均保持较高的传播风险。
闫艳新,邹玲,刘文华,任慧英[4](2015)在《一例水貂感染蜂房哈夫尼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对某发病水貂场的病死水貂进行病原学诊断,采用病原分离、生化试验、PCR扩增、基因序列比对等方法对分离细菌进行了鉴定,最终确定其病因为蜂房哈夫尼菌感染。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药敏试验,发现蜂房哈夫尼菌对大多数药物敏感。
姜桂梅[5](2000)在《蜂房哈夫尼菌致肾盂脓性积液》文中提出 1.病例介绍 患者女,56岁,因发热寒战腰痛,经当地卫生院初诊为肾结石转来我院就诊。入院查体:T:38℃,BP:20/15KPa,心率:80次/分。实验室检查:WBC:21.6×109/L,N0.90、L0.10、RBC:3.0×1012/L,HB:86g/L,血BUN:12.6mmol/L,Cr:212umol/L,尿常规:PRO+++,WBC+++,RBC+,脓细胞+。双肾B超及CT均示:右肾积水(重度),右侧输尿管梗阻,左肾代偿性增大。于
二、蜂房哈夫尼菌致肾盂脓性积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蜂房哈夫尼菌致肾盂脓性积液(论文提纲范文)
(1)棘胸蛙新型病菌蜂房哈夫尼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2.1 致病菌的分离 |
1.2.2 革兰染色 |
1.2.3 质谱鉴定 |
1.2.4 人工感染试验 |
1.2.5 药敏试验 |
2 结果 |
2.1 病蛙症状 |
2.2 革兰染色和质谱鉴定结果 |
2.3 人工感染结果 |
2.4 药敏试验结果 |
3 讨论 |
(2)太行山猕猴(Macaca mulatta tcheliensis)疫病生态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概述 |
1.1 文献综述 |
1.1.1 动物源疫病及其研究 |
1.1.2 非人灵长类动物疫病 |
1.2 选题背景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太行山猕猴主要病原体流行病学调查 |
2.1 前言 |
2.2 研究方法 |
2.2.1 研究地区 |
2.2.2 研究对象 |
2.2.3 主要试剂与仪器 |
2.2.4 粪便样品采集与保存 |
2.2.5 粪便DNA、RNA提取 |
2.2.6 PCR、RT-PCR扩增反应 |
2.2.7 PCR产物检测 |
2.3 结果 |
2.3.1 太行山猕猴病毒感染种类及感染率 |
2.3.2 太行山猕猴致病菌感染种类及感染率 |
2.3.3 太行山猕猴寄生虫感染种类及感染率 |
2.4 讨论 |
2.4.1 各主要病原体感染率 |
2.4.2 寄生虫的PCR检测方法与传统检测方法比较 |
2.4.3 太行山猕猴疫病防控策略 3 猴源阿米巴原虫的种类及其种系发育研究 |
3.1 前言 |
3.2 研究方法 |
3.2.1 研究地区 |
3.2.2 研究对象 |
3.2.3 主要试剂与仪器 |
3.2.4 粪便样品采集与保存 |
3.2.5 猴源阿米巴原虫种类鉴定 |
3.2.6 基于SSU-rRNA基因的猴源阿米巴原虫种系发育分析 |
3.3 结果 |
3.3.1 猴源阿米巴原虫种类 |
3.3.2 SSU-rRNA序列种系发育分析 |
3.4 讨论 |
3.4.1 PCR鉴定方法 |
3.4.2 SSU-rRNA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及序列分析 4 猴源蜂房哈夫尼亚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
4.1 前言 |
4.2 研究方法 |
4.2.1 研究地区 |
4.2.2 病料来源 |
4.2.3 主要试剂与仪器 |
4.2.4 蜂房哈夫尼亚菌的分离培养 |
4.2.5 革兰氏染色 |
4.2.6 细菌的生化鉴定和药敏试验 |
4.2.7 16S rRNA基因PCR扩增反应 |
4.2.8 PCR产物检测 |
4.2.9 PCR扩增产物的纯化和连接转化 |
4.2.10 克隆的鉴定与测序 |
4.2.11 16S rRNA基因种系发育分析 |
4.3 结果 |
4.3.1 蜂房哈夫尼亚菌的分离结果及形态特征 |
4.3.2 生化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
4.3.3 16S rRNA基因扩增及种系发育分析 |
4.4 讨论 5 全文总结 |
5.1 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 |
5.2 主要结论 |
5.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
(3)不同生境家蝇体表携带细菌的多样性研究及家蝇携菌能力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不同生境中家蝇体表细菌的检测鉴定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技术路线 |
1.3 实验方法 |
2 结果 |
2.1 采集样本统计 |
2.2 菌种鉴定结果 |
2.3 不同生态环境中家蝇体表携带细菌引起疾病的疾病谱分析 |
2.4 分离菌属的流行病学意义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基于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养殖场家蝇体表菌群结构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技术路线 |
1.3 实验方法 |
2 结果 |
2.1 序列总体特征 |
2.2 养殖场的微生物群落结构 |
2.3 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 |
2.4 物种丰富度差异分析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家蝇携带细菌能力的评估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技术路线 |
1.3 实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5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一例水貂感染蜂房哈夫尼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 1 病料来源 |
1. 2 试验用品 |
1. 3 细菌的分离 |
1. 4 细菌的鉴定 |
1. 5 16S rRNA基因扩增及测序分析 |
1. 6 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 |
2 结果与分析 |
2. 1 细菌学检查结果 |
2. 2 16S rRNA基因扩增和测序结果 |
2. 3 药敏试验结果 |
3 讨 论 |
四、蜂房哈夫尼菌致肾盂脓性积液(论文参考文献)
- [1]棘胸蛙新型病菌蜂房哈夫尼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J]. 赵淑芳,曹卢园,唐子晴,陈莹莹,郑婉汝,张锦双. 丽水学院学报, 2019(05)
- [2]太行山猕猴(Macaca mulatta tcheliensis)疫病生态初步研究[D]. 刘孔尚. 郑州大学, 2017(12)
- [3]不同生境家蝇体表携带细菌的多样性研究及家蝇携菌能力评估[D]. 陈丹. 泰山医学院, 2016(06)
- [4]一例水貂感染蜂房哈夫尼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J]. 闫艳新,邹玲,刘文华,任慧英. 经济动物学报, 2015(02)
- [5]蜂房哈夫尼菌致肾盂脓性积液[J]. 姜桂梅. 实用医技, 2000(01)